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面向對象軟件工程實踐指南-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3162182
- 條形碼:9787313162182 ; 978-7-313-1621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面向對象軟件工程實踐指南-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 內容簡介
《面向對象軟件工程實踐指南: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圍繞基于面向對象方法學的軟件開發過程,介紹了各個典型環節和各個環節中采用的技術,并給出了一個詳細完整的案例。主要內容為:面向對象軟件工程基本概念和統一建模語言UML的介紹,在此基礎上,對軟件開發計劃、需求定義、分析、設計、構造、測試、交付和總結等各個階段的步驟、采用的技術和交付物進行了闡述。書中給出了一個詳細的案例,與每一個環節相對應。讀者可以通過學習前半部分的指南并參考后半部分的案例了解軟件開發過程的組織和實施的具體方式。 《面向對象軟件工程實踐指南: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軟件工程課程的配套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參考。
面向對象軟件工程實踐指南-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 目錄
**篇 指南篇
第1章 軟件工程概論
1.1 軟件工程的發展歷史
1.1.1 **臺計算機和**位程序員
1.1.2 軟件的發展和軟件危機
1.1.3 軟件工程的提出
1.2 軟件工程基本思想
1.2.1 抽象
1.2.2 分解
1.2.3 復用
1.3 傳統軟件工程
1.4 面向對象方法學
1.4.1 面向對象方法學的起源
1.4.2 面向對象方法學的核心概念
1.4.3 面向對象的特性
1.4.4 類之間的關系
1.4.5 面向對象的優點
第2章 面向對象軟件過程
2.1 面向對象方法的發展
2.2 面向對象分析、設計與實現
2.2.1 面向對象分析
2.2.2 面向對象設計
2.2.3 面向對象實現
2.3 面向對象軟件開發流程
2.4 統一開發過程——RUP
第3章 統一建模語言
3.1 UML簡介
3.1.1 UML產生與發展
3.1.2 UML是什么
3.2 UML與軟件體系結構
3.2.1 軟件體系結構
3.2.2 UML五大視圖
3.3 UML的構成
3.3.1 UML模型元素
3.3.2 UML模型圖
3.3.3 公共機制
3.4 UML建模規則
3.5 靜態建模機制模型圖
3.5.1 用例圖(use case diagram)
3.5.2 類圖(class diagram)
3.5.3 包圖(package diagram)
3.5.4 對象圖(object diagram)
3.5.5 組件圖(component diagram)
3.5.6 部署圖(deployment diagram)
3.6 動態建模機制模型圖
3.6.1 狀態圖(statechart diagram)
3.6.2 活動圖(activity diagram)
3.6.3 順序圖(sequence diagram)
3.6.4 通信圖(communication diagram)
3.6.5 其他圖
3.7 典型的UML建模工具
3.7.1 Sybase PowerDesigner
3.7.2 Microsoft Visio
3.7.3 Rational Rose
3.7.4 StarUML
第4章 計劃階段
4.1 計劃階段的主要內容
4.2 可行性研究
4.2.1 進行可行性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4.2.2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寫方法
4.3 項目開發計劃
4.3.1 項目開發計劃的目的與主要內容
4.3.2 項目開發計劃的編寫方法
4.4 風險分析
4.4.1 風險管理
4.4.2 風險列袁的編寫方法
第5章 需求定義階段
5.1 需求定義階段的主要內容
5.2 功能需求的表達
5.2.1 基于用例的功能需求獲取
5.2.2 用例的編寫方法
5.2.3 fj例模型與用例圖
5.2.4 用例建模流程與注意點
5.3 非功能需求和設計約束
5.3.1 可用性
5.3.2 可靠性
5.3.3 性能
5.3.4 可支持性
5.3.5 設計約束
5.4 軟件需求規格說明的編寫
5.4.1 目前系統
5.4.2 建議的系統
5.4.3 系統模型
5.5 詞匯表的編寫
第6章 分析階段
6.1 分析階段的主要內容
6.2 對象模型的創建
6.2.1 類的識別
6.2.2 對象模型的表達
6.3 動態模型的創建
6.3.1 交互圖
6.3.2 狀態圖
6.4 軟件需求規格說明的修改
第7章 設計階段
7.1 設計階段的主要內容
7.2 軟件設計的原則
7.3 從可重用軟件單元到可重用設計知識
7.3.1 類庫
7.3.2 軟件框架
7.3.3 中間件
7.3.4 設計模式
7.4 系統設計
7.4.1 系統設計中的概念
7.4.2 確定系統設計目標
7.4.3 子系統的識別
7.5 對象設計
7.5.1 對象設計的相關概念
7.5.2 對象設計的工具與過程
7.5.3 對象識別和定義
7.6 運行設計
7.7 實現設計
7.8 軟硬件部署設計
7.9 數據管理設計
7.10 其他設計
7.11 設計階段交付物
7.11.1 設計模型
7.11.2 軟件架構文檔
第8章 構造階段
8.1 構造階段的主要內容
8.2 正向工程與逆向工程
8.2.1 正向工程與模型驅動的體系架構
8.2.2 逆向工程
8.3 單元測試與測試驅動開發
8.4 軟件重構
8.5 從設計模型生成代碼
8.6 構造過程中的優化
8.7 類與關系數據庫表的映射
8.8 構造階段交付物
8.8.1 代碼與模塊
8.8.2 模塊開發卷宗
第9章 軟件測試
9.1 軟件測試的主要內容
9.1.1 測試計劃的制訂
9.1.2 測試用例和測試流程的設計
9.1.3 測試的準備
9.1.4 執行測試
9.1.5 測試評估
9.2 測試類型
9.2.1 按照測試階段劃分
9.2.2 按測試手段劃分
9.3 軟件測試工具
9.4 測試階段交付物
9.4.1 軟件測試計劃
9.4.2 軟件測試總結報告
第10章 交付階段
10.1 交付階段的主要內容
10.2 交付確認
10.3 系統上線
10.4 交付階段文檔編寫
10.4.1 交付清單的編寫
10.4.2 用戶手冊的編寫
10.4.3 軟件驗收報告的編寫
第11章 總結階段
11.1 總結的主要內容
11.2 項目總結報告的編寫
第二篇 案例篇
第12章 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市場項目
12.1 計劃階段
12.1.1 可行性分析報告
12.1.2 項目開發計劃
12.1.3 風險列表
12.2 需求獲取和分析階段
12.2.1 詞匯表
12.2.2 軟件需求規約
12.3 設計階段
12.3.1 軟件架構設計
12.3.2 軟件設計模型
12.4 開發階段
12.4.1 模塊開發卷宗
12.5 測試階段
12.5.1 軟件測試計劃
12.5.2 軟件測試總結報告
12.6 總結和交付階段
12.6.1 交付清單
12.6.2 軟件項目總結報告
12.6.3 軟件驗收報告
12.6.4 用戶手冊
參考文獻
第1章 軟件工程概論
1.1 軟件工程的發展歷史
1.1.1 **臺計算機和**位程序員
1.1.2 軟件的發展和軟件危機
1.1.3 軟件工程的提出
1.2 軟件工程基本思想
1.2.1 抽象
1.2.2 分解
1.2.3 復用
1.3 傳統軟件工程
1.4 面向對象方法學
1.4.1 面向對象方法學的起源
1.4.2 面向對象方法學的核心概念
1.4.3 面向對象的特性
1.4.4 類之間的關系
1.4.5 面向對象的優點
第2章 面向對象軟件過程
2.1 面向對象方法的發展
2.2 面向對象分析、設計與實現
2.2.1 面向對象分析
2.2.2 面向對象設計
2.2.3 面向對象實現
2.3 面向對象軟件開發流程
2.4 統一開發過程——RUP
第3章 統一建模語言
3.1 UML簡介
3.1.1 UML產生與發展
3.1.2 UML是什么
3.2 UML與軟件體系結構
3.2.1 軟件體系結構
3.2.2 UML五大視圖
3.3 UML的構成
3.3.1 UML模型元素
3.3.2 UML模型圖
3.3.3 公共機制
3.4 UML建模規則
3.5 靜態建模機制模型圖
3.5.1 用例圖(use case diagram)
3.5.2 類圖(class diagram)
3.5.3 包圖(package diagram)
3.5.4 對象圖(object diagram)
3.5.5 組件圖(component diagram)
3.5.6 部署圖(deployment diagram)
3.6 動態建模機制模型圖
3.6.1 狀態圖(statechart diagram)
3.6.2 活動圖(activity diagram)
3.6.3 順序圖(sequence diagram)
3.6.4 通信圖(communication diagram)
3.6.5 其他圖
3.7 典型的UML建模工具
3.7.1 Sybase PowerDesigner
3.7.2 Microsoft Visio
3.7.3 Rational Rose
3.7.4 StarUML
第4章 計劃階段
4.1 計劃階段的主要內容
4.2 可行性研究
4.2.1 進行可行性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4.2.2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寫方法
4.3 項目開發計劃
4.3.1 項目開發計劃的目的與主要內容
4.3.2 項目開發計劃的編寫方法
4.4 風險分析
4.4.1 風險管理
4.4.2 風險列袁的編寫方法
第5章 需求定義階段
5.1 需求定義階段的主要內容
5.2 功能需求的表達
5.2.1 基于用例的功能需求獲取
5.2.2 用例的編寫方法
5.2.3 fj例模型與用例圖
5.2.4 用例建模流程與注意點
5.3 非功能需求和設計約束
5.3.1 可用性
5.3.2 可靠性
5.3.3 性能
5.3.4 可支持性
5.3.5 設計約束
5.4 軟件需求規格說明的編寫
5.4.1 目前系統
5.4.2 建議的系統
5.4.3 系統模型
5.5 詞匯表的編寫
第6章 分析階段
6.1 分析階段的主要內容
6.2 對象模型的創建
6.2.1 類的識別
6.2.2 對象模型的表達
6.3 動態模型的創建
6.3.1 交互圖
6.3.2 狀態圖
6.4 軟件需求規格說明的修改
第7章 設計階段
7.1 設計階段的主要內容
7.2 軟件設計的原則
7.3 從可重用軟件單元到可重用設計知識
7.3.1 類庫
7.3.2 軟件框架
7.3.3 中間件
7.3.4 設計模式
7.4 系統設計
7.4.1 系統設計中的概念
7.4.2 確定系統設計目標
7.4.3 子系統的識別
7.5 對象設計
7.5.1 對象設計的相關概念
7.5.2 對象設計的工具與過程
7.5.3 對象識別和定義
7.6 運行設計
7.7 實現設計
7.8 軟硬件部署設計
7.9 數據管理設計
7.10 其他設計
7.11 設計階段交付物
7.11.1 設計模型
7.11.2 軟件架構文檔
第8章 構造階段
8.1 構造階段的主要內容
8.2 正向工程與逆向工程
8.2.1 正向工程與模型驅動的體系架構
8.2.2 逆向工程
8.3 單元測試與測試驅動開發
8.4 軟件重構
8.5 從設計模型生成代碼
8.6 構造過程中的優化
8.7 類與關系數據庫表的映射
8.8 構造階段交付物
8.8.1 代碼與模塊
8.8.2 模塊開發卷宗
第9章 軟件測試
9.1 軟件測試的主要內容
9.1.1 測試計劃的制訂
9.1.2 測試用例和測試流程的設計
9.1.3 測試的準備
9.1.4 執行測試
9.1.5 測試評估
9.2 測試類型
9.2.1 按照測試階段劃分
9.2.2 按測試手段劃分
9.3 軟件測試工具
9.4 測試階段交付物
9.4.1 軟件測試計劃
9.4.2 軟件測試總結報告
第10章 交付階段
10.1 交付階段的主要內容
10.2 交付確認
10.3 系統上線
10.4 交付階段文檔編寫
10.4.1 交付清單的編寫
10.4.2 用戶手冊的編寫
10.4.3 軟件驗收報告的編寫
第11章 總結階段
11.1 總結的主要內容
11.2 項目總結報告的編寫
第二篇 案例篇
第12章 校園二手商品交易市場項目
12.1 計劃階段
12.1.1 可行性分析報告
12.1.2 項目開發計劃
12.1.3 風險列表
12.2 需求獲取和分析階段
12.2.1 詞匯表
12.2.2 軟件需求規約
12.3 設計階段
12.3.1 軟件架構設計
12.3.2 軟件設計模型
12.4 開發階段
12.4.1 模塊開發卷宗
12.5 測試階段
12.5.1 軟件測試計劃
12.5.2 軟件測試總結報告
12.6 總結和交付階段
12.6.1 交付清單
12.6.2 軟件項目總結報告
12.6.3 軟件驗收報告
12.6.4 用戶手冊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