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二馬:牛天賜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22233
- 條形碼:9787020122233 ; 978-7-02-01222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二馬:牛天賜傳 本書特色
《二馬》是老舍的早期作品,1929年寫于英國。小說塑造了一個迷信、中庸、馬虎、懶散的奴才式人物老馬,他的生活信條就是得過且過,讓人聯想到魯迅筆下的阿Q,不同的是,阿Q生活在老中國的鄉村,老馬則是華僑,旅居國外。老舍有意把老馬放到異國情境中去刻畫,通過馬氏父子在倫敦的生活以及與英國人的交往,看東西方民族的不同,試圖在中西文化比較的背景下凸顯落后國民性的荒謬之處。
《牛天賜傳》完成于1936年。主人公是一個因天生殘疾被親生父母遺棄的嬰兒,后被家境比較富裕卻沒有孩子的牛姓夫妻收養,取名牛天賜。牛老爺是個生意人,但他更是個馬虎人,以“碰”著走運而致富;牛太太是精明人,以官樣治家而立威。天賜從小嬌養,除了玩和寫點小文章,其他什么都不會做。他在養父母人生經驗的教導下,一半聰明一半糊涂地隨著環境而慢慢轉變,成為一個“不是玩意兒”的人。
小說呈現的是一個原本單純、善良、誠實、有正義感的孩子如何在家庭教育和外界影響下蛻變的過程。
二馬:牛天賜傳 內容簡介
《二馬》是老舍的早期作品,1929年寫于英國。小說塑造了一個迷信、中庸、馬虎、懶散的奴才式人物老馬,他的生活信條就是得過且過,讓人聯想到魯迅筆下的阿Q,不同的是,阿Q生活在老中國的鄉村,老馬則是華僑,旅居國外。老舍有意把老馬放到異國情境中去刻畫,通過馬氏父子在倫敦的生活以及與英國人的交往,看東西方民族的不同,試圖在中西文化比較的背景下凸顯落后國民性的荒謬之處。 《牛天賜傳》完成于1936年。主人公是一個因天生殘疾被親生父母遺棄的嬰兒,后被家境比較富裕卻沒有孩子的牛姓夫妻收養,取名牛天賜。牛老爺是個生意人,但他更是個馬虎人,以“碰”著走運而致富;牛太太是精明人,以官樣治家而立威。天賜從小嬌養,除了玩和寫點小文章,其他什么都不會做。他在養父母人生經驗的教導下,一半聰明一半糊涂地隨著環境而慢慢轉變,成為一個“不是玩意兒”的人。 小說呈現的是一個原本單純、善良、誠實、有正義感的孩子如何在家庭教育和外界影響下蛻變的過程。
二馬:牛天賜傳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自幼喪父,家境貧寒。1924年赴英國任教,并開始文學創作,以幽默風格引人關注。1930年回國后創作了《駱駝祥子》《離婚》《牛天賜傳》《月牙兒》等作品,確立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都市平民文學大家的地位。抗戰期間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工作,并寫下了百萬字長篇小說《四世同堂》。1949年后,又有《龍須溝》《茶館》等話劇力作問世,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文革”時,因不堪忍受屈辱于1966年8月24日投湖自盡。 通過對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風俗描寫,老舍作品承受著對轉型期中國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靜審視。這種對文化批判與民族性問題的關注,使得他的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獨特地位。他的作品中的“北京味兒”、幽默風,以及以北京話為基礎的俗白、凝練、純凈的語言,在現代作家中獨具一格。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