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細說從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90105
- 條形碼:9787550290105 ; 978-7-5502-901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十年細說從頭 本書特色
本書集結自李翰祥導演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香港《東方日報》連載的同名專欄,內容涵蓋其從影三十年的心得雜感,兩岸三地影壇的掌故見聞,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五行八作等。全書幽默風趣,文辭生動,細節豐富,金句百出,甫一推出海外華文報紙便競相轉載,深得廣大讀者喜愛。此次恰逢李翰祥導演誕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二十周年,經過重新增補、整理,附上難得一見的家庭珍藏照,同時推出精裝限量典藏版和平裝版,以表紀念。
三十年細說從頭 內容簡介
本書集結自李翰祥導演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香港《東方日報》連載的同名專欄, 內容涵蓋其從影三十年的心得雜感, 兩岸三地影壇的掌故見聞, 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五行八作等。
三十年細說從頭 目錄
目 錄
代序:由揭幕到內幕——剖介李翰祥的大作(by謝家孝)
三十年細說從頭
抱羊上樹與騎虎難下 / “書卷氣”與“輸倦氣” / 在天臺游樂場聽評彈 / 東窗事發,溜之乎也 / 天無絕人之路遇沈浮/ 登臺念文告,聲淚俱下 / 參加游行,終于被開除 / 想參觀片廠,別找舅舅 / 下午逛馬路好過上課 / 怪聲叫好惹下了大禍 / 人不走運喝涼水也塞牙
初到香港,舉目茫茫 / 我是黑旋風李逵后代 / 白云的一段風流韻事 / 《滿城風雨》走下銀海 / 初次登場化“本妝” / 撲粉畫眉竟是耍活寶 / **次上鏡心驚膽戰 / 橋頭銅牛沒被“吹”走 / 大明星正在埋頭苦干 / 男明星一掀轎簾而出 / 開膛破肚,挖心取肺
當“街頭畫家”去! / 吃了七天的“皇家飯” / 在港主演“鐵窗紅淚” / 姜南也來個僵尸復活 / 果真是個短命特寫 / “后腦勺子”與“特寫” / 顧伯伯抽屜里的故事 / 永華應考,大堂會審 / 又遭開除,說來話長 / 為二十四歲生日“補壽” / 顧影自憐,想做大明星
五女二男,竹林七賢 / 做演員的“八字真言” / 給訓練班學員一封信 / 當年大明星安步當車 / 《生與死》叫我演嫖客 / 全武行三本鐵公雞 / 果真是“公子落難”了 / “伊拉”把我開除了 / 忍辱負重,回頭“要飯” / 三個說法“燒脫伊”! /卜萬蒼果真“大”導演 / 我有我的“忘不了” /光天化日活見“鬼”? / 大小萬親自上陣
馬徐自打三耳光 /儂也是個討飯坯 /一龍頭水倒在馬徐頭上 / 《夜半歌聲》嚇死人嘍! / 借金焰,氣魄驚人 / 馬徐的刷牙與洗臉 / 馬徐維邦的“媽咪” /馬路上輾死了馬徐 / 小九兒布下了銅網陣 / 小老鼠難敵大導演 / 太陽等得太多了
周哭李哭,周笑李笑 / 反正都是褪了色的 /劉恩甲元寶大翻身 / 我管劉恩甲叫“二哥” / 侯王廟下藏龍臥虎/ 失之毫厘,謬之千里 / 只有我傻B 呆立一旁
/ 寫“數來寶”勁頭
兒足 / “數來寶”洋洋灑灑 / 和周璇演戲真是舒服 / 紅衛兵把趙丹拳打腳踢
十八般武藝, 件件稀松 / 我成了二哥的“場記” /朱牧偷看林黛洗澡?
/ 一班女將把朱牧恨入骨 / 為什么一定是朱牧? / 掉臉盆兒的是誰? / 窺浴的原來是劉琦 / 因禍得福,朱牧躥紅 / 女星群中白光*坦率 / 新聞界上了白光的當 / 您以為白光真迷糊? / 白光的“老實講” / 粗中有細的白光 / 三十大慶,醉了白光 / 紅的時候不爭排名 / 包拍,要錢不要命 / 李英這個妙人! / 李英竟然淚灑東瀛
“七大閑” 結拜一段情 / 胡金銓是“ 半空少爺” / 小胡變成了孩子王 / 馬四爺棄影從商致富 / 偷龍未成倒轉了鳳 / 演員坐在欄桿上等發薪 / 作揖磕頭接財神 / 紫氣東來,天官賜福 / 拆了電扇做道具 / “發明家”變“國術家”
爾光比李祖永派頭還大 / 還是先由《翠翠》談起 / 搭“河街”布景惟妙惟肖 / 靈感得自作家的筆桿 / 一聲“開麥拉”整夜興奮 / 我們是當鋪里的老主顧 / 老板和一屋子人等著我 / 在《嫦娥》里演月下老人 / 不少人服侍老田上馬 / 曲作好了,不“搖”怎樣成 / 如此這般鑄“文藝巨鑄”
嚴二爺鐘情慕容婉兒 / 嚴俊絕不浪費一分一毫 /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 在圓山大飯店洞房花燭 / 林黛終于考到車牌 / 天天往黑房溜達偷師 / 好半天心里不是滋味 / 剪接易,剪輯易懂難精 /嚴俊做導演是身先士卒
程寨主的怪異行動 / 程剛一生不忘搞劇運/ 當年很多女人暗戀程剛 / 一提表哥程剛就咬牙切齒 / 程剛和童真有兩個兒子 / 拍《十四女英豪》有段古 / 電影圈里真是五顏六
色 / 十四女英豪人仰馬翻 / 這出轅門斬子沒白唱
電影圈缺德事罄竹難書 / 有一次險些出了洋相 / 廣東話的拍拖還真有道理 / 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 / 給我印象*深的畫面 / 她有一種說不出的魅力 / 在樂宮樓擺結婚酒 /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 敬完酒以為功德圓滿 / 此時此地寧愿縮頭了
李祖永先生做五十大壽 / 朱九小姐是永華的股東 / 以為守得云開見月明 / 李祖永先生有三種嗜好 / 在興頭兒上如何停得下手 / 永華屋漏偏逢連陰雨 / 受寵若驚,不識抬舉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永華職演員分為三派 / 又殺出了個程咬金 / 結束了自拍自買的喜劇
準備大展拳腳開拍新戲 / 可圈可點的宣傳口號 / 楊柳沒青,臉兒都青了/ 為樊樊山彩云曲添兩句/ 賽金花病死居仁里寓所 / 寫《賽金花》劇本前前后后 / 嚴二爺約我談談《賽金花》 / 《賽金花》胎死腹中
**部正名編導的電影 / 準備拍**個鏡頭 / 我拍《雪里紅》異常順利 /天橋八大怪之一大金牙 / 勾起了小時候的回憶 / 天橋其實不止八怪 /鼓姬先認干爹后上床 /摜交是諧趣功夫片鼻祖 / 王四爺聊天橋津津有味 / 天橋賣藥的花樣百出 / 天橋布攤賣布不用尺 358 修理破瓶子找我也行 / 算命相面的種類繁多 / 李麗華唱的都是流行曲 / 姚敏提拔了很多歌星 / 每次找道具都特別著急 /嚴化所有子女都學有專長
二老板和二小開看試片 /爾爺還直往我臉上貼金 / 一下子變得會說話了 / 建議在香港加印拷貝 377 《七仙女》拷貝被移花接木 / 底片扔在片倉垃圾堆里 / 電影界有過一樁奇案 / 跟邵氏訂了八年合同
倒有一個現成的劇本 / 主張全部用外實景拍攝 / 出海實地見習捕黃花魚 / 表演推舢板下海的情況 / 我和趙雷合作**部戲 / 我和羅維合作過不少 / 羅維曾經到香港表演過 / 要到內地做巡回表演 /羅晶桃色新聞層出不窮 / 送兒子赴美國,淚灑機場/ 新加坡對《水仙》批評好/進父子公司的第二部戲 / 金殿樓里人們鴉雀無聲 / 電影圈就是這么一回事 / 特別注意選擇特約演員 / 楊群、朱牧要離船上岸 / 電影圈利害分得很清楚
情急智生,岳楓唱《武家坡》 /岳楓祖籍龍潭,生在上海 / 藝華公司準備大量拍片 / 《中國海的怒潮》獲好評 / 覺得《逃亡》還過得去 / 岳老爺也穿上了軍裝 / 去到上海后沒回天津 / 組織獨立制片公司 / 《小樓春曉》的糊涂賬 / 歐德爾專程去一趟臺灣
王沖有個*恰當的綽號 / 《窈窕淑女》變成四不像 / 不一定北京土話才加兒/ 尤敏臉型適宜演古裝戲 / 掀起近二十年的黃梅浪潮 /石揮**個導黃梅調片
看《紅樓夢》表演愈看愈過癮 / 始終沒參與拍《紅樓夢》 / 樹大招風,他們乘虛而入 / 小娟改藝名凌波的經過 / 沒有完美的《紅樓夢》電影 / 改拍《大軍閥》的原因 / 大家斗好斗快,爭財爭氣 / 老友直稱我為“紅學家” / 想拍一部《曹雪芹傳》 / 一件非局外人可知的事 / 拍黃梅調《紅樓夢》始末 / 林青霞由黛玉變寶玉 / 四個導演拍《紅樓春夢》 / 張翠英飾金釧記趣 / 打消到韓國拍外景計劃 / 前往日本收音樂/ 前后示范了二十九次 / *欣賞藍馬的演技
拍《貂蟬》增加預算 / 服裝設計抓到鍋就是菜 / 送給“阿姨”西江月 / 馬蹄袖原叫“挖杭” / 兩只五彩繽紛大鳳凰 / 袁美云負責舞術指導/ 袁美云處女作《小女伶》 / 五項“*佳”莫名其妙 / 丁寧原名叫鄧琴心 / 洋人大笑外二十七種笑 / 沒想到獲得*佳導演獎 / 歡迎榮歸團,大吹大打 / 難免有些不可告人內幕
當年謠傳林黛在美待產 / 六個男人追求林黛 / 林黛知慳識儉兼孝順/ 嚴俊出洋相的故事 /契仔契女應運而生 / 林黛掉下眼淚來/林黛送龍五公子回大陸
嚴俊財大氣粗身子虛 /嚴俊忽變了蒙古人 /傳嚴俊因股票虧損不確 / 嚴俊曾想集資開餐館 /嚴俊演李秀成奠定地位 / 胡金銓跟嚴俊做過副導 / 拉嚴俊一起合組公司 / 嚴俊一向演小人物著稱 / 嚴俊死于“痰堵門兒” / 姜南想起嚴俊的往事 / 嚴俊賣片損失二十一萬元
《江山美人》果然獲獎 / 《游龍戲鳳》源于武宗遺事 / *佳影片的*佳烏龍 /樂蒂的乳名叫六弟 /樂蒂生來是個丫頭命 / 王月汀是快手編劇家 / 神仙老虎狗的來歷 / 《紅娘》拍一半便出事 / 防人之心不可無 / 可恨之人也有可憐時 / 電影界“道具大王”
電影界有千王之王 / 三三不斷,九九連綿 / 影城二宿舍鬧鬼 / 影城捉鬼,妙人妙事 / 李迪能叫方小姐叩頭 / 秦劍宿舍鬼話變笑話/林翠戀秦劍時十九歲 / “餛飩面導演”應運而生 / 藝術表演者的妙人妙事 / 秦劍教戲七情上面 / 《大馬戲團》賣座不佳 / 藝術上賭本所余無幾 / 秦劍死前認對不起林翠 /陶秦的死對秦劍影響大 / 秦劍日記訴衷情/李婷穿紅衣上吊 / 電影界是七彩大染缸 / 姜南憶述上吊的滋味 / 請明星喝酒要付錢 /江青冷手執熱煎堆 / “翻臉子”的笑話 / 艾黎美容出了毛病
《傾國傾城》在北京放映 / 李蓮英曾救過光緒帝 / 李蓮英共有四個兒子 / 太監生前不說高升
飲下午茶時發現白小曼 / 白小曼母女形同姐妹 / 《聲色犬馬》布景早搭妥/ 光芒四射的白小曼 / 正式開拍仍要提詞兒 / 白小曼忘記臺詞哭出來 / 改藝名筆畫少占上風 / 白小曼上契有段古 / 明星銜頭帶來金銀 / 看紹興戲上了癮 / 對一般星媽印象并不好 / 當年電影界有四大星媽
洪波的脾氣夠怪 / 因誤會而結合 / 洪波得到佳人青睞 /
洪波在街頭賣鋼筆 / 孫敬綽號是牛奶導演 / 洪波被踢昏達三小時/ 拍《天堂美女》惹火 / 一把火破舊立新 / 洪波是個好戲之人 / 連開四部黃梅調影片/ 一失足成千古恨 / 洪波執導惹風波 /
債的雪球越滾越大 / 《地下司令》叫國聯關門 / 洪波跳火車自殺
情勢已成騎虎難下 / 中國人做事莫測高深 / 被騙了三百三十三元 / 分鏡頭交給特技導演 / 有人趁機挑撥離間 / 風水輪流轉 / 終于完成拍《西施》夙愿 / 陸運濤一律答OK / 錢未送到,雞飛蛋打! / 把樂蒂冷落在一邊 / 硬著頭皮簽了約 / 黑白的《七十二家房客》 / 國聯冒出三個發起人 / 三人六只手緊握一起
兩父子舉行百歲壽誕 / 劇本邊拍邊改 /周藍萍不下于貝多芬 /
《七仙女》不叫江青演 / 傻小子睡涼炕 / 國聯片廠說來話長
/ 文藝片無人問津 / 國聯四鳳變五鳳 / 大爺們愛寫女星介紹信 / 張曾澤頗具才華 / 艾黎裸照起風波
被迫放假有因由 / “秀”雪都沒有看到 / 在洛杉磯見到朱元福/ 一位二十多年未見的老朋友 / 小惠生與艾黎一段情 / 佩佩的婚姻天緣巧合 / 大明星也光顧當鋪
陶金有點北人南相 /陶金白楊成銀幕情侶 / 導演大叫加重感情 / 對白改成有血有肉 / 周璇的命運苦到極點 / 訂婚文章令人莞爾 / 小山東真的回了上海 /陶金演而優則導 / 趕工完成廣告畫
永不倒的長春樹 / 一番滋味在心頭 / 見到陶金和張水華 / 風華絕代艷光照人 / 當年林翠是學生情人 / 林翠的花名叫癲妹 / 李湄經營三溫暖店 / “煥然一新”有段古 / 自古美人如名將 / 嘉林邊道上的李湄 / 為陶金畫速寫 /
各人簽名留念 / 《秋海棠》上座差強人意 / 真是一生中*快樂的日子?
/ 小咪姐的日本契爺 / 人生分幾個階段 / 筷子比刀叉和平 / 參加川喜多先生葬禮
到了美國謠言起 / 結婚快離婚也快 /歐威小柯兩個大不透 / 歐威大贊小柯 / 小柯心思思“掘坑” / 片廠小工變成了明星 /象征式賠一塊錢 / 小柯有演戲天才 / 一塊烙鐵一塊傷 /
傻蛋上了聰明人的當 / 李允中抱定了獨身主義 / “性格大明星”李允中
/ 撞車后脾性大變 / 李大哥終尋短見
《千王之王》與跟風 / 識以防騙非教騙/ 林青霞“垂簾聽政” / 《垂簾聽政》的計劃 / 看上我這篇游戲文章 / 拿到秘本像取到真經 / 拍電影像鬼上身一樣 /吳性栽老先生談文藝 / 韓非是個好喜劇演員 / 觀眾口味很難捉摸 / 粵語有豐富趣味性 / 有科學根據的預言 / 粵語片在電視生了根 / 觀眾永遠是年輕人 / 發誓要幫助被踩的人 / 幫助了很多新導演成長
“影”迷如今成“視”迷 / 《楊門女將》的服飾 / 五顏六色隨便涂 / 《中國怪談》與王菊金 / 節奏如文章沒有逗點/武松打的是母老虎 / 三絕詩書畫 / 一個影圈中的怪人
/ 到曼谷喝泰國五味湯 / 天一創業作《立地成佛》/職業與事業的分別
老虎待產要延期 / 在泰國找到了景陽岡 /一手抱三虎/ 狄龍與老虎
/ 柳娘這頭老虎 / 老虎有三威 / 景陽岡上打醉虎/汪萍毛遂自薦/ 再把武松的老虎打一打
/ “白相人”嚴春堂 / 讀《水滸傳》如看電影劇本 / 盡信書不如無書 / 人算不如天算 /
飽漢不知餓漢饑
“二華”勝過“才華” / 美國老虎夠兇猛 / 租老虎討價還價 /
兩家公司爭生意 / 減了磅的老虎 / 在美國過三次圣誕
/ “看不見的錢” / 與狄龍第二次合作 / “沙包”的巧妙用途 / 一套一勒馴虎法 / 保險公司敲竹杠 / 老虎嘴下留情
化裝不用留洋 / 嗲聲嗲氣叫小清哥/ 吳緒清是江蘇常熟人 / 小清也許是用腦過度 / 人有旦夕禍福 / 救人要緊! / 他不是我們親生骨肉 /
四十三年的家庭秘密 / 小清港臺多學生 / 一般化裝術分為兩種
大學生出身的胡芝風 / 鬼是這個模樣的 / 承襲梅蘭芳的神髓 / 源于唐朝的“判舞” / 戲界的“七科” / 黃梅戲劇團在港演出 / 故事簡單唱得精彩 / 不見樂隊的悶葫蘆 / 全團共五十九人 / 音樂方面的改革 / 韓非與王丹鳳 /
一根傘把子的故事 / 朱石麟導戲鐵石心腸 / 韋偉突覺額頭一涼
/ 模樣不同的親兄弟
假作真時真亦假 / 默片時代與武俠片 / 打開新武俠片的大門 / 少林寺創建者是彌陀佛 / 少林寺的練武坑 / 火燒少林寺 / 著起袈裟事更多 / 新式武俠片的演變
《牧馬人》與《鄰居》 / 兩部電影同時看 / 電視人與電影人 /
唯有合作才能生存 / *優秀的中國電影 /林碧琪演她自己
/ 《靚妹仔》的辯論 / 千里馬與伯樂 / 影壇新貴雨后春筍
侯寶林是語言學教授 / 一句北京土話 / 說相聲的學問 / 搭地攤演相聲
/ 小蘑菇的相聲 / 北京的土話 / 不跟氣與處祖母 / 侯老師吃涮羊肉 /
侯寶林論相聲 / 侯寶林演過話劇和京劇 / 拍一部《侯派相聲》
/ 相聲要穩準狠 / 成功人士有他的道理 / 河南墜子曾是靡靡之音
《傾國傾城》內部放映 /國孝與紅蘿卜 / 有關西太后 / 葉赫那拉的故事
/ 慈禧父親有各種說法 / 慈禧的家庭背景 / 慈禧的兄弟姊妹 / 慈禧的檔案 / 慈禧的真名成謎/ 《清史稿》也多錯誤 / 清朝重視避諱 / 《國朝宮史》的記載
附錄
我與林黛 / 《街頭巷尾》觀后 / 細說從頭——《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的臺前幕后(蘇誠壽)
出版后記
展開全部
三十年細說從頭 作者簡介
李翰祥,1926年4月18日(農歷三月初七)生于遼寧錦西(今葫蘆島市),后因戰亂隨父母遷居北平。四十年代先后就讀于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師承徐悲鴻,主攻西畫;后于上海實驗戲劇學校修讀戲劇電影。1948年前往香港,輾轉于大中華、長城、大觀、永華等影業公司,先后從事特約演員、美工、布景、配音、服裝管理、編劇、副導演等工作。1956年獨立執導《雪里紅》后進入邵氏影業公司,以《貂蟬》《江山美人》《梁山伯與祝英臺》等作品引領五六十年代港臺黃梅調電影潮流。1963年赴臺灣組建國聯影業公司,拍攝《七仙女》《西施》《冬暖》等經典電影;同時大力扶持新人導演,培養新人演員,為臺灣電影業發展做出杰出貢獻。七十年代重返香港和邵氏,拍攝諸多類型電影如歷史、傳奇、文藝、喜劇、騙術和風月片等,其間完成《傾國傾城》《瀛臺泣血》等宮闈巨作。八十年代回內地拍攝《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等清宮題材巨制,創作蹤跡橫跨兩岸三地。曾多次獲得亞洲影展、金馬獎等*導演和*編劇獎,以及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等榮譽。1996年12月17日,在拍攝電視劇《火燒阿房宮》時心臟病發,于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