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警世通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090443
- 條形碼:9787508090443 ; 978-7-5080-904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警世通言 內容簡介
《警世通言》是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初版于明天啟四年(1624),與《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并稱“三言”。 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茂苑野史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少年時就很有才情,但屢次科考不中,落魄奔走,直到五十七歲時才補為貢生。清兵南下時,他以七十高齡四處奔走,呼號反清,刊行《中興偉略》諸書。清順治三年(1646)春憂憤而死,一說被清兵所殺。 馮夢龍除了寫詩文,主要精力在于寫歷史小說和言情小說。他的詩集《七樂齋稿》已散佚,但值得慶幸的是由他編撰的三十多種著作得以傳世。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還有《新列國志》、《增補三遂平妖傳》、《古今烈女演義》、《智囊》、《古今談概》、《太平廣記鈔》、《情史》、《墨憨齋定本傳奇》以及許多解經、紀史、采風、修志的著作,而以編著“三言”的影響大、廣。 《警世通言》共有40卷,每卷為一篇短篇小說。作品不少都是收錄改編自宋元話本以及明代的擬話本。在主題方面,愛情描寫占了很大比例,也生動地刻畫了一些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形象和宣揚忠勇義氣的作品,這些都反映了當時新興的市民階層的道德觀念。當然,《警世通言》中也有不少作品難免沾染著封建道德和宣揚宗教迷信的,這表現出了作者必有的時代局限性,我們不能以今天的標準衡量古人。 “三言”作為藝術佳作,歷來被讀者稱譽。與馮夢龍同時期的小說家凌濛初就在其《拍案驚奇·序》中指出:“獨龍子猶氏所輯《喻世》等諸言,頗存雅道,時著良規,一破今時陋習。而宋元舊種,亦被搜括殆盡。”
警世通言 目錄
第二卷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第三卷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第四卷 拗相公飲恨半山堂
第五卷 呂大郎還金完骨肉
第六卷 俞仲舉題詩遇上皇
第七卷 陳可常端陽仙化
第八卷 崔待詔生死冤家
第九卷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第十卷 錢舍人題詩燕子樓
第十一卷 蘇知縣羅衫再合
第十二卷 范鰍兒雙鏡重圓
第十三卷 三現身包龍圖斷冤
第十四卷 一窟鬼癩道人除怪
第十五卷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第十六卷 小夫人金錢贈年少
第十七卷 鈍秀才一朝交泰
第十八卷 老門生三世報恩
第十九卷 崔衙內白鷂招妖
第二十卷 計押番金鰻產禍
第二十一卷 趙太祖千里送京娘
第二十二卷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第二十三卷 樂小舍棄生覓偶
第二十四卷 玉堂春落難逢夫
第二十五卷 桂員外途窮懺悔
第二十六卷 唐解元一笑姻緣
第二十七卷 假神仙大鬧華光廟
第二十八卷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第二十九卷 宿香亭張浩遇鶯鶯
第三十卷 金明池吳清逢愛愛
第三十一卷 趙春兒重旺曹家莊
第三十二卷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第三十三卷 喬彥杰一妾破家
第三十四卷 王嬌鸞百年長恨
第三十五卷 況太守斷死孩兒
第三十六卷 皂角林大王假形
第三十七卷 萬秀娘仇報山亭兒
第三十八卷 蔣淑真刎頸鴛鴦會
第三十九卷 福祿壽三星度世
第四十卷 旌陽宮鐵樹鎮妖
警世通言 節選
《華夏古典小說分類閱讀大系:警世通言》: 東坡在重陽后起身,此時尚在秋后冬前,又其年是閏八月,遲了一個月的節氣,所以水勢還大。上水時舟行甚遲,下水時卻甚快。東坡來時正怕遲慢,所以舍舟從陸;回時乘著水勢,一瀉千里,好不順溜。東坡看見那峭壁千尋,沸波一線,想要做一篇《三峽賦》,結構不就。因連日鞍馬困倦,憑幾構思,不覺睡去,不曾分付得水手打水。及至醒來問時,已是下峽,過了中峽了。東坡分付:“我要取中峽之水,快與我撥轉船頭。”水手稟道:“老爺,三峽相連,水如瀑布,船如箭發。若回船便是逆水,日行數里,用力甚難。”東坡沉吟半晌,問:“此地可以泊船,有居民否?”水手稟道:“上二峽懸崖峭壁,船不能停。到歸峽,山水之勢漸平,崖上不多路,就有市井街道。”東坡叫泊了船,分付蒼頭:“你上崖去看有年長知事的居民,喚一個上來,不要聲張驚動了他。” 蒼頭領命。登崖不多時,帶一個老人上船,口稱居民叩頭。東坡以美言撫慰:“我是過往客官,與你居民沒有統屬。要問你一句話:那瞿塘三峽,那一峽的水好?”老者道:“三峽相連,并無阻隔。上峽流于中峽,中峽流于下峽,晝夜不斷。一般樣水,難分好歹。”東坡暗想道:“荊公膠柱鼓瑟。三峽相連,一般樣水,何必定要中峽?”叫手下,給官價與百姓買個干凈磁甕。自己立于船頭,看水手將下峽水滿滿的汲了一甕,用柔皮紙封固,親手僉押。即刻開船,直至黃州拜了馬太守。夜間草成賀冬表,送去府中。 馬太守讀了表文,深贊蘇君大才,赍表官就僉了蘇軾名諱。擇了吉日,與東坡餞行。東坡赍了表文,帶了一甕蜀水,星夜來到東京。仍投大相國寺內。天色還早,命手下抬了水甕,乘馬到相府來見荊公。荊公正當閑坐,聞門上通報:“黃州團練使蘇爺求見。”荊公笑道:“已經一載矣!”分付守門官:“緩著些出去,引他東書房相見。”守門官領命。荊公先到書房,見柱上所貼詩稿,經年塵埃迷目。親手于鵲尾瓶中,取拂塵將塵拂去,儼然如舊。荊公端坐于書房。 卻說守門官延捱了半晌,方請蘇爺。東坡聽說東書房相見,想起改詩的去處,面上赧然,勉強進府,到書房見了荊公下拜。荊公用手相扶道:“不在大堂相見,惟思遠路風霜,休得過禮。”命童兒看坐。東坡坐下,偷看詩稿,貼于對面。荊公用拂塵往左一指道:“子瞻,可見光陰迅速,去歲作此詩,又經一載矣!”東坡起身拜伏于地。荊公用手扶住道:“子瞻為何?”東坡道:“晚學生甘罪了!”荊公道:“你見了黃州菊花落瓣么?”東坡道:“是。”荊公道:“目中未見此一種,也怪不得子瞻!”東坡道:“晚學生才疏識淺,全仗老太師海涵。” 茶罷,荊公問道:“老夫煩足下帶瞿塘中峽水,可有么?”東坡道:“見攜府外。”荊公命堂候官兩員,將水甕抬進書房。荊公親以衣袖拂試,紙封打開。命童兒茶灶中煨火,用銀銚②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陽羨茶一撮于內。候湯如蟹眼,急取起傾入。其茶色半晌方見。荊公問:“此水何處取來?”東坡道:“巫峽。”荊公道:“是中峽了?”東坡道:“正是。”荊公笑道:“又來欺老夫了!此乃下峽之水,如何假名中峽?”東坡大驚,述土人之言,“‘三峽相連,一般樣水。’晚學生誤聽了,實是取下峽之水。老太師何以辨之?”荊公道:“讀書人不可輕舉妄動,須是細心察理。老夫若非親到黃州,看過菊花,怎么詩中敢亂道黃花落瓣?這瞿塘水性,出于《水經補注》。上峽水性太急,下峽太緩,惟中峽緩急相半。太醫院官乃明醫,知老夫乃中脘③變癥,故用中峽水引經。此水烹陽羨茶,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見茶色半晌方見,故知是下峽。”東坡離席謝罪。 ……
警世通言 作者簡介
馮夢龍,明代文學家、戲曲家,明代通俗文學第一人。生于江蘇蘇州的名門世家,少時即博學多識,才情斐然,為同輩人中的佼佼者,后卻因科舉屢次不中而落魄潦倒,長期生活在底層,以教書為生,同時在家著書。他的代表作“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與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兩拍”,是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杰出代表。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