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路在腳下——記成電人國外訪學之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739744
- 條形碼:9787564739744 ; 978-7-5647-397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路在腳下——記成電人國外訪學之旅 本書特色
馬嵐、葛鵬、胡俊主編的《路在腳下--記成電人國外訪學之旅》馬嵐、葛鵬、胡俊主編的《路在腳下--記成電人國外訪學之旅》講述了成電“國字號”專家和優秀教師的國外訪學經歷,總結了訪學的艱辛和心得,并展示了訪學的成果及啟示,通過國內外相關行業的總結,找出了我國相關領域的相對不足和研究前景。本書內容涵蓋了電子科技大學的所有專業,可以為高校師生、學生留學、訪學提供借鑒。
路在腳下——記成電人國外訪學之旅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42位教師的矢志刻苦學習、奮力創新創造的出國訪學故事, 這當中有改革開放初期就負笈海外的老一輩成電人, 也有上個世紀末出國訪學歸來的中生代, 還有不少*近幾年學成歸國的80后新生代。他們帶回了國外先進的知識和技術, 更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和國際化的視野, 也無一
路在腳下——記成電人國外訪學之旅 目錄
解決科學難題是一種幸福——記中國科學院院士、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陳星弼教授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記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左明健教授
西天取經記——記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資源與環境學院王勇教授
在世界的舞臺上追求夢想——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電子工程學院胡俊教授
收獲“佛羅里達”——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電子工程學院孔令講教授
見識一流,追趕一流,成為一流——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陳華富教授
學術研究切忌閉門造車——記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自動化工程學院王厚軍教授
尋求改變的“瑪麗居里”年輕人——記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王文欽教授
出國能催化理想,回國讓理想棲息——記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電子工程學院陳彥教授
年輕,就要多走多看,體驗不同的生活——記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基礎與前沿研究院鄧旭教授
用智慧航海——記校“百人計劃”入選者、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王子南教授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記校“百人計劃”入選者、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冷甦鵬教授
勤懇篤志,精研學術——記校“百人計劃”入選者、電子工程學院何茜教授
從北川到劍橋——記校“百人計劃”入選者、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羅小蓉教授
前進的腳步永不停息——記校“百人計劃”入選者、物理電子學院肖紹球教授
勇做中紅外光纖領域的佼佼者——記校“百人計劃”入選者、光電信息學院李劍峰教授
“慕尼黑”的韻味與精彩——記校“百人計劃”入選者、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邵俊明教授
機器智能“筑夢者”——記校“百人計劃”入選者、自動化工程學院程洪教授
學術“新人”的科研起跑線——記校“百人計劃”入選者、機械電子工程學院汪忠來研究員
讓國產飛機擁有可靠的“心”——記校“百人計劃”入選者、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劉宇教授
一種經歷叫成長——記校“百人計劃”入選者、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劉貽堯教授
解決管理“頑疾”的智囊——記校“百人計劃”入選者、經濟與管理學院倪得兵教授
美國之行是我學術研究的轉折點——記校“百人計劃”入選者、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鎖利銘教授
知行合一,追求卓越——記校“百人計劃”入選者、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向勇教授
在紐約州“邂逅”云網絡——記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虞紅芳教授
踏實做學問,認真享生活——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韋云凱講師自述訪學之旅
再訪麻省理工學院——物理電子學院段兆云教授自述訪學之旅
在成電舞出精彩節拍——記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桂盛霖副教授
赴美訪學取來“教育經”——記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周世杰教授
在“兼容并包”的滑鐵盧——記自動化工程學院張榆平副教授
走近科研“英倫范”——記機械電子工程學院范守文教授
國際化之路任重道遠——記機械電子工程學院于亞婷副教授
浩浩十萬里,盈盈一水問——記機械電子工程學院熊靜琪教授
四出國門,情系祖國——記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饒妮妮教授
做具有國際視野的成電人——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楊足君教授自述訪學之旅
我在伯克利這一年——記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李凌教授
斗硬的教育,過硬的本事——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曾維希副教授自述訪學之旅
在德州感受美國的教與學——政治與公其管理學院韓洪教授自述訪學之旅
感知英國文化,改進教育方式——記外國語學院何曲副教授
“跨學科研究”夢想照進現實——記外國語學院高照副教授
邁向世界舞臺,拓寬學術視野——記航空航天學院朱波副研究員
路在腳下——記成電人國外訪學之旅 節選
《路在腳下 記成電人國外訪學之旅》: 負笈西行求真理——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李樂民教授 我國通信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從事通信工程科研與教學60余年,發表論文400余篇、專著4本。他首次提出采用雙邊橫向濾波、判決反饋濾波等多種結構抑制干擾的方法,在理論分析上有所突破。研制出我國**臺“載波話路用9600比特/秒高速數傳機”,解決高精度自適應均衡問題;研制出“數據轉接終端機”,解決高可靠數字傳輸問題。取得了“抗毀光纖以太局域網”和“電視與數據綜合光纖傳輸網”等成果,對數字通信傳輸和通信工程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20項,培養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計200余人。1986年被批準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是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樣板答卷 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發生了一系列對中國現代史具有開創意義的大事,“文革”后恢復大規模派遣出國留學人員便是其中之一。 出國進修的大潮席卷了整個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科技大學前身),學院領導審時度勢,準備選拔一批精英出國訪學。按照當時的規定,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是不用考試就可以出國的,但李樂民還是決定考一考。 李樂民感到些許的壓力:好幾十年沒有考試過了,都是副教授了,要是考不好的話多尷尬?正上大學的女兒也替父親捏了一把汗,“你已經是47歲出頭的人了,能通過考試嗎?” 李樂民花了不少的時間來準備考試。 英語是沒多大困難的,在上海讀小學的時候就開始接觸英語,后來在初中、高中都在學英語,大學和大學畢業后也用到英語。因此,李樂民不論是閱讀、寫作還是聽、說都可以。 當時,學校為準備出國留學的老師開辦了外語培訓班,外教來自菲律賓。謹慎的李樂民也報名參加了,并堅持去聽課,和大家進行英語的綜合訓練。他還和林為干教授的兒子結成對子,練習口語。 *終,他的英語獲得了“優”,業務課的成績則不僅僅是“優”,簡直就是標準答案。 信號與系統和專業課的題目都是8個題,但是只要選做5個就可以了。如果5個全對就是100分,8個全對則是160分。 信號與系統的題目是張有正教授出的,他曾主持研究國家導航、時間標準信號發射臺的全系統設計,是信號與系統方面的資深專家,出的題目有的難度較大,也都很有水平。8個題都做對是很難的,但是李樂民做到了,考試的人里就他一個人全對。 后來有人問學校有關負責人,出國要個什么樣的水平,負責人拿出李樂民的答卷說:你們看看這個答卷就知道了。 人的一生往往會碰見很多機會,而機遇通常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多方面的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對國家社會需求的敏感,對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正確判斷以及一絲不茍、鍥而不舍的精神,使得李樂民每次都能把握住機遇。 ……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