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舞動的青春:“6年西鳳·絲綢之路杯”青年散文大賽作品集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61388143
- 條形碼:9787561388143 ; 978-7-5613-8814-3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舞動的青春:“6年西鳳·絲綢之路杯”青年散文大賽作品集 本書特色
夏澤民、王延安主編的《舞動的青春(6年西鳳絲綢之路杯青年散文大賽作品集)》收錄的作品中,有西安本地作者深情描寫西安的《羊肉泡饃恒久遠》《漫步文藝路》,有在外地讀書的大學生從游子角度書寫西安城墻的《城墻紀行》;有寫濟南芙蓉街的《芙蓉街里的春天》,有記錄自己遠赴湘鄂交界羊樓洞足跡的《一座莊園的優(yōu)雅傾訴》,有回憶書寫自己在江南民居的天井中成長歷程的《天井,記憶中的一抹藍天》;而《西雅圖的西安小吃店》則是一名遠赴美國西雅圖讀書的留學生,描述自己在大洋彼岸吃到的帶著鄉(xiāng)愁的涼皮和肉夾饃……參賽作品里,有城市角落的細節(jié),有柴米油鹽鍋碗瓢盆的生活,有關于人生和世界的深遠思考;字里行間,有身邊,也有遠方,有對過往的回憶,也有對未來的憧憬。同時,作品中濃郁的青春氣息,恰如一篇參賽作品的題目《我們離蒼老那么遠》。
舞動的青春:“6年西鳳·絲綢之路杯”青年散文大賽作品集 內(nèi)容簡介
《舞動的青春:“6年西鳳·絲綢之路杯”青年散文大賽作品集》由西安報業(yè)傳媒集團和西安智德通集團在2016年共同主辦的第二屆“6年西鳳·絲綢之路杯”青年散文大賽作品合集。共收入一百多篇題材各異、風格多樣的散文作品。參賽作者來自全國各地,以及遠赴重洋的留學人員、有在校學生,也有年輕的公務員、軍人、職員。作品中有對鄉(xiāng)村的懷想,有城市角落的細節(jié),有柴米油鹽鍋碗瓢盆的生活,有關于人生和世界的深遠思考,字里行間,有身邊,也有遠方,有對過往的回憶,也有對未來的憧憬,帶有濃郁的青春氣息。
舞動的青春:“6年西鳳·絲綢之路杯”青年散文大賽作品集 目錄
八樓的麥子
一座莊園的優(yōu)雅傾訴
我們離蒼老那么遠
幸福在哪里
吃青歲月
一棵青楊樹
漫步文藝路
羊肉泡饃恒久遠
西雅圖的西安小吃店
邊防的美食
城墻紀行
芙蓉街里的春天
海那邊的牛肉面
酸棗樹
黎坪,黎坪
穿衣
躲進光陰罅隙的柳編
仙人刺
暢游瀘灞生態(tài)區(qū)
兩棵柿樹
小巷里燃起一盞燈
一個文學青年
杯寬日月長
遠逝的老村
一籃夏天
鉤沉老報紙
也走靈官峽
多年離家已成客
笑著流淚
寒窯隨想
父親不容易
薛家寨的車前子
一座城市的時光穿越
仔姜鴨
河西走廊的風
去意大利賣涼皮
石鼓山游記
漫步在梁家河的村道上
觀荷
一池癡水
哈密,永難割舍的記憶
初心之路
我爸
蟋蟀的歌聲
老房子
俺娘
暮歌人
不再重來
一川野草燃金蛇
訪吳宓
母親的布鞋
家的滋味
與美好的意外邂逅
*后一座麥草垛
佛坪老城
萬般風情一碗面
夏日清涼風
婉約團扇
登山人
老柿樹
做人如酒
吹笛人
西安味道
抓不住的時間
老歲月已售罄
拐窯和窯窯
我把人生比四季
長假七音符
求缺的毛筆
麥田上的星空
讀信的感覺像春天
云中歌
一碗素面
舅舅的那一碗白米飯
鄉(xiāng)味是一甕醋
冷面搓搓
菜園紀事
定邊的秋天
風雨老墻
大伯天賜
開學報名
寫給外婆
古鎮(zhèn)棣花
城墻記憶
萬物生長
富平柿事
遙憶向陽花
舞動的青春:“6年西鳳·絲綢之路杯”青年散文大賽作品集 節(jié)選
《舞動的青春:“6年西鳳·絲綢之路杯”青年散文大賽作品集》: 2016年5月9日 天井,記憶中的一抹藍天 ◎江興旺 天井是江南農(nóng)村一種特有的房屋格局。記憶中,家鄉(xiāng)曾在20世紀70年代興起一股建房熱,大部分古老建筑被拆除。近些年,隨著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和生活改善,僅存的幾座也被拆除殆盡了。 與北方四合院的布局相比,南方住房的天井則顯得玲瓏別致,面積約兩張長桌大小,四面屋頂向中央傾斜,陽光和雨水散人其中。周圍鋪以青石條,其中留有陰溝與室外的排水道連接。從室內(nèi)向上看去,可見一抹藍天。 南方天井的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農(nóng)民建筑師的*高智慧,也寄寓著鄉(xiāng)民對富裕生活的樸素向往以及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原始尊重。首先,“天井”的巧妙設計可使屋脊的雨水不流向室外,取吉名日“四水到堂”或“四水歸明堂”,以示財不外流;其次,晴天時,天井的露天部分可使和煦的陽光直射廳堂,既可使廳堂光亮充足,室內(nèi)潮濕的空氣得以干燥,又能延長室內(nèi)木結(jié)構(gòu)梁柱的自然壽命。雨天時,雨簾披掛,銀珠紛灑,別有一番洞天;再次,天井是孩提時代的游戲場。在夏日晴朗的夜晚,孩子們圍坐在天井旁,一邊乘涼,聽著父母講故事,一邊臥觀星空。這大概就是西晉文學家陸機所描述的“側(cè)間陰溝涌,臥觀天井懸”的意境了。 兒時,我家的廳堂中間就有這樣一個天井。天井約五米長、三米寬,井邊和井底鋪以一人長的青石板。無論晴天或者下雨,天井都閃爍著古色古香的神秘。每到燒飯時間,飯菜的香味從天井彌散,向鄰居致以溫馨的問候,也惹得孩童們四處串門,因而它成了聯(lián)系鄰里感情的紐帶。 在天井周圍的石縫里,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植物。這些植物利用短暫的日光,頑強地從石縫中鉆出,并抓住一切依附物,在斑駁的磚塊上顯現(xiàn)其勃勃生機。 天井常年有水。因南方多雨,水無腐臭之憂。水沿槽積聚,清澈見底。槽內(nèi)可養(yǎng)魚鱉鱔鰍,也可養(yǎng)田螺。天井中央可擺花木,也可置水缸。魚鱉鱔鰍等小動物既可清潔水質(zhì),也可使人養(yǎng)情怡性;花草樹木既可使室內(nèi)充滿生機,也可怡人眼目;缸內(nèi)雨水既可澆灌花草或洗刷衛(wèi)生,又可養(yǎng)魚養(yǎng)蝦,緊急情況下還可用來撲滅燃火,可謂一專多用。 *喜歡的莫過于夏日雨天了。急驟或舒緩的雨水從高高的屋檐落下,一如幅幅透明的綢緞或串串晶瑩的珍珠,在光亮油滑的青石板上鋪開或飛濺。叮咚的水聲清脆悅耳,似大珠小珠落在古箏的絲弦上,述說著那綿長而悠久的古屋和祖輩的歷史。置身之中,如野外一片荷塘,醉入夢境。 離開家鄉(xiāng)已經(jīng)很多年了。每每回家探親,看到家鄉(xiāng)的巨大變化,心里總是很高興,但高興之余,心里還是有些許惆悵。在我的眼前,到處是水泥梁柱、瓷磚鐵欄,我再也尋不見古樸的青磚黛瓦、流檐翹角了,我再也聽不見那雨打青石條的叮咚聲,我再也看不見穿過天井的那一抹藍天了,我再也聞不見天井草木的芬芳了……在家鄉(xiāng),我行走在渾身透著現(xiàn)代化氣息的居民樓中,卻迷失了通往老宅的那條小徑,我再也尋不見那古樸怡人的天井了。 2016年5月10日 八樓的麥子 ◎梁培靜 一直羨慕一樓的住戶,有個小院子,有小塊土地,想種點啥就種點啥。我家在八樓,只能望地而興嘆。 只能在花盆里養(yǎng)花了。在陽臺上,我養(yǎng)了七八盆花。每天下班后,我都給花澆澆水、松松土,侍弄一番。有一盆居然長出了一株麥子。起初,我還以為是棵草,沒在意,因為那個花盆是閑置的,打算以后移栽花木用。 沒想到,這棵草越長越高,竟然結(jié)出了麥穗,赫然向我證明了它的身份。全家圍著它嘖嘖稱奇。兒子說,我一直以為是韭菜,經(jīng)常給它澆水呢。 驀然想起,這土是回鄉(xiāng)下老家時,從自家地里挖來的。因為家鄉(xiāng)的土質(zhì)好,適合養(yǎng)花。 每天下班回家,我都圍著這株麥子審視一番,看著它一天天拔節(jié),麥穗一天天變大,心里生出小小的歡喜。 我相信,這株麥子和我一定是有緣分的。當它還是一粒種子時,隱身于家鄉(xiāng)的泥土里,就在靜靜地等我到來。于是,我去了。它臥在一撮土里,隨我坐汽車,轉(zhuǎn)火車,幾經(jīng)輾轉(zhuǎn),千里迢迢來到了這個城市,安下家來,然后努力發(fā)芽,生根,破土而出,終于與我面對面。 我還相信,這株麥子是肩負著使命來的,是專門來提醒我不要忘記那片土地的。這株麥子,總是讓我一眼就能望見故鄉(xiāng)。 還在鄉(xiāng)下時,這個季節(jié),我喜歡在麥地里的田埂上走。麥田如一匹綠緞子,在眼前鋪展開來,伸向遠方。徜徉在麥子的海里,心也會被染綠的。 ……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