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前言引論 0.1 冬蟲夏草研究簡史 0.2 冬蟲夏草資源面臨的問題 0.3 冬蟲夏草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途徑 0.4 本書的主要內容**部分 寄主昆蟲生物學研究 第1章 寄主昆蟲的生物學特性 1.1 蒲氏鉤蝠蛾不同發育階段的生物學 1.2 蒲氏鉤蝠蛾幼蟲的食性與空間分布 1.3 實驗種群生命表 第2章 寄主昆蟲的種群分化 2.1 抽樣與數據分析 2.2 基于形態標記及生物學的色季拉山鉤蝠蛾種群分化 2.3 基于分子標記的色季拉山鉤蝠蛾種群分化 第3章 寄主昆蟲適應高寒環境的生理生化基礎 3.1 幼蟲血淋巴能量物質的變化動態 3.2 脂肪酸脫飽和酶基因及其表達動態 3.3 熱激蛋白基因及其表達動態 第4章 寄主昆蟲適應高海拔環境的轉錄組學特征 4.1 蒲氏鉤蝠蛾幼蟲轉錄組測序及分析 4.2 蒲氏鉤蝠蛾幼蟲適應不同海拔生境的基因表達分析 4.3 蒲氏鉤蝠蛾幼蟲RNA-Seq及DGE結果的QRT-PCR驗證 第5章 寄主昆蟲的模式識別受體 5.1 蒲氏鉤蝠蛾β-1,3-葡聚糖識別蛋白 5.2 蒲氏鉤蝠蛾載脂蛋白TpapoLp-Ⅲ 5.3 模式識別蛋白基因對白僵菌侵染的響應表達 第6章 寄主昆蟲的共生原生動物簇蟲 6.1 蒲氏鉤蝠蛾血腔內寄生簇蟲的形態與結構 6.2 蒲氏鉤蝠蛾寄生簇蟲的rDNA序列及系統進化分析 6.3 蒲氏鉤蝠蛾腸道內寄生簇蟲的熒光原位雜交檢測 6.4 蒲氏鉤蝠蛾寄生簇蟲Ascogregarina sp.生活史及物種特征第二部分 冬蟲夏草發育生物學研究 第7章 冬蟲夏草菌與寄主昆蟲的共生發育 7.1 檢測冬蟲夏草菌的qPCR方法 7.2 冬蟲夏草菌對寄主昆蟲的定殖 7.3 寄主幼蟲被冬蟲夏草菌致病后的生理和形態變化 第8章 冬蟲夏草菌與植物的跨界共生 8.1 跨界共生的形態學證據 8.2 跨界共生的分子證據 8.3 跨界共生的生物學及生態學意義 8.4 冬蟲夏草菌跨界共生的生活史 第9章 冬蟲夏草個體中的真菌群落 9.1 真菌的分離鑒定 9.2 不同時期冬蟲夏草中的真菌群落結構 9.3 討論 第10章 寄主昆蟲幼蟲腸道中的真菌群落 10.1 試驗用寄主幼蟲及腸道真菌DNA的提取 10.2 腸道真菌群落結構 10.3 討論 第11章 冬蟲夏草菌與寄主幼蟲互作的轉錄組學特征 11.1 冬蟲夏草菌與寄主幼蟲轉錄組測序 11.2 冬蟲夏草菌與寄主幼蟲互作前后有參轉錄組結果 11.3 寄主幼蟲罹病前后無參轉錄組 第12章 冬蟲夏草的寄生真菌 12.1 樣品采集及顯微結構 12.2 寄生真菌的分離培養與形態特征 12.3 寄生真菌GIMCC 3.570的nrDNA序列與系統發育 12.4 寄生真菌對冬蟲夏草子座噴發子囊孢子時長和子囊孢子產量的影響 12.5 討論第三部分 冬蟲夏草適生地生態環境研究 第13章 影響冬蟲夏草發生的環境因子 13.1 寄主昆蟲 13.2 海拔分布 13.3 氣候條件 13.4 土壤因子 13.5 食物因子 13.6 天敵因子 13.7 過載放牧 13.8 掠奪式采挖 13.9 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第14章 冬蟲夏草適生地植物群落 14.1 樣地設置與植被調查 14.2 植被群落組成 14.3 植物群落特征 14.4 討論 第15章 冬蟲夏草適生地土壤特性 15.1 樣地設置與樣品采集、測定 15.2 土壤特征 15.3 土壤特征與植物群落和寄主幼蟲密度的相關性分析 第16章 土壤真菌群落與主要蟲生真菌 16.1 土壤總DNA提取 16.2 土壤真菌群落結構 16.3 土壤中的冬蟲夏草菌 16.4 土壤中的擬青霉 16.5 土壤中的白僵菌豐度 第17章 冬蟲夏草適生地草甸地表節肢動物群落的多樣性 17.1 樣地設置與標本采集、分析 17.2 地表節肢動物群落的結構 17.3 地表節肢動物群落年際動態 17.4 討論 第18章 冬蟲夏草適生地草甸地表節肢動物群落的相似性 18.1 數據與分析方法 18.2 全部物種在不同生境中的相似性 18.3 優勢類群在不同生境中的相似性比較 18.4 天敵類群在不同生境中的相似性比較 18.5 討論 第19章 寄主昆蟲的節肢類天敵 19.1 幼蟲期寄生性天敵懸繭蜂 19.2 蛹期寄生性天敵姬蜂 19.3 成蟲期捕食性天敵 19.4 卵期天敵 19.5 不同生境地表天敵種群動態 19.6 陷阱法防治地表節肢類天敵效果評價第四部分 冬蟲夏草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 第20章 冬蟲夏草寄生昆蟲 20.1 寄主昆蟲分屬檢索表 20.2 屬征及其種類組成 20.3 鉤蝠蛾屬3新種 第21章 寄主昆蟲種質的原位繁育 21.1 采集并活體保存的寄主昆蟲種質資源 21.2 大棚原位繁育 21.3 草甸原位繁育 21.4 寄主昆蟲種質原位繁育技術體系的集成 第22章 冬蟲夏草子座發育的生物學 22.1 西藏色季拉山冬蟲夏草子座的發育 22.2 子囊孢子 22.3 子囊孢子的噴射動態 第23章 冬蟲夏草的原位孕育 23.1 示范基地概況 23.2 原位孕育的主要技術措施 23.3 原位孕育效果 23.4 冬蟲夏草原位孕育技術系統集成 第24章 冬蟲夏草資源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對策與途徑 24.1 面臨的主要問題 24.2 對策 24.3 途徑 24.4 結語主要參考文獻附錄1 西藏色季拉山高寒草甸植物圖譜附錄2 西藏色季拉山高寒草甸地表節肢動物圖譜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