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增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323819
- 條形碼:9787513323819 ; 978-7-5133-238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增訂版] 本書特色
《間諜王》以國民黨軍統特務為研究對象,采用大量相關回憶錄和檔案資料,是海外學者*早研究民國特務系統的代表性學術著作。此書以“間諜王”戴笠的生平全貌及政治經歷為線索,主要研究其龐大神秘的間諜王國的發展歷程。作者講述了黃埔軍校時期藍衣社、立行社等組織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抗戰爆發以后"軍統"的迅速擴張;同時通過豐富的材料還原了特務培養及行動的歷史細節,暴露了這段陰暗血腥的歷史。由此,此書也詳盡展現了1930至1940年代民國特務制度的發展歷程,能夠極大地豐富并啟發我們對這一時期的民國史的認識。
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增訂版] 內容簡介
紀念魏斐德先生誕辰八十周年美國漢學三杰之一 魏斐德 經典之作 歷經十年積淀 海外漢學界首部系統性研究戴笠與民國特務組織的學術著作叩問中國政治中的暴力、殘酷與扭曲全新增訂本,魏斐德訪談陳立夫筆記首度公開動蕩的亂世、變革的時代中,一位流氓知識分子的權力之路,一張地下秘密世界的吞噬之網,一段現代警察制度的荊棘之生。魏斐德經典代表作之一,歷經十年積淀成書。海外漢學界首部系統性研究民國特務組織的學術著作,一經問世便得到海內外學人及讀者的高度評價。本次增訂版《間諜王》收入魏斐德訪談陳立夫筆記,屬這一珍貴史料的首次公開。另外,增加了導讀文字、精美插圖和代后記“講述中國歷史”,幫助讀者加深理解此書與魏斐德的學術特色。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學術經典。隨著臺灣國防部的檔案開放,證明了迄今為止世界上發表的諸多關于戴笠的研究,屬魏斐德的著述*為準確。話題歷久彌新,不斷啟發當代人。間諜和特工,因其手段與方式而具有明顯的道德爭議,屬政治與道德的灰色地帶,因此它暴露一個政權的真正政治信仰與道德底線。揭示重現它的歷史,是解析一個政權的重要部分。同時,從西方人的角度剖析中國歷史,為我們提供反思傳統與文化的獨特視角。《洪業:清朝開國史》點擊進入 《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點擊進入 《大門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間華南的社會動亂》點擊進入 《更優秀作品請進入新星出版社旗艦店》點擊進入
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增訂版] 目錄
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增訂版] 相關資料
封底書評: 魏斐德2000年以后的生涯幾乎都用于探索20世紀初犯罪、間諜與腐敗的世界。在《間諜王》與《上海警察》《上海歹土》中,他反復關注相同的主題:政治斗爭,權力的欲望,個人的弱點。但凡聽過他談論這些研究的人都會毫不猶豫地相信,他對于在華盛頓和上海所發現的秘密警察檔案,懷有無限熱情;讀者也會毫無保留地感受到,中國政治受何種力量的驅動,以及盤踞在對“亂”的恐懼中的可怕力量,這些都是魏斐德始終不懈地探索著的問題。——歐立德(Mark C. Elliott,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 魏斐德是一位敘述歷史的大師,這一點在《間諜王》中得到充分體現。他對資料的詳盡掌握與輕快的文學風格,使他不局限于講述故事,還能在描述中精準地把握分析。這部書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國民黨政權的了解,當代中國的讀者、學者將從中獲益良多。——白吉爾(Marie-Claire Bergere,法國大學榮譽教授) 名人書評: 許知遠:劇烈變革時代的巨蟒(載《商務周刊》2004年第20期,節選) 當合法性的權力越無法建立時,隱形的、暴力的、不可告人的權力就占據著越大的空間。在混亂中,立場與原則徹底消失了,對權力的攫取變成了*的目的。戴笠不斷地與共產黨、日本斗爭,也要與來自國民黨內部的挑戰者斗爭。在漫長的中國傳統中,從來就不缺乏戴笠式的人物,他們從社會邊緣出發,試圖獲得中心位置,與其說他們擁有智慧,不如說他們擁有過人的精明與狡猾。他們心中有理想,但無疑這些理想是狹隘的,所有理想往往轉化成毫無顧忌地侵害他人。只不過戴笠恰好趕上一個劇烈變革的時代,一個面臨全面性危機、分裂的社會給他以舞臺。他比別人更殘酷,更不擇手段,而不是他有什么魔力。 胡文輝:本土視野的美國“漢學三杰”(載《南方都市報》2005年5月23日,節選) (魏斐德)比孔飛力高產,又比史景遷專業,方面既廣,質量也高。不過,我認真讀過的僅有新近的《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一種。戴笠及其軍統局,向來是民國野史的熱門題材,卻極少成為大陸學院派史學的研討對象,更沒有相關的專業論著。魏裴德此書,相信是至今為止關于戴笠的*詳盡綜述,在相當時期內大陸學人都將瞠乎其后。秘密警察實在是蔣介石政權一個關鍵性的側面,戴笠在抗戰前后更成為蔣政權的第二號實權人物,其隱性影響極大;故此書的價值不在戴笠個人,而在透過戴笠,深入討論國民黨的秘密警察現象。不理解戴笠的軍統,就不能真正認識國民黨政權;正如不理解蓋世太保,也不能真正認識納粹德國,不理解克格勃,也不能真正認識斯大林主義的蘇俄。更值得留意的,是第五至十章關于藍衣社的述論。除了易勞逸的《流產的革命: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1927-1937)》以外,這應是此間漢語學界對藍衣社*緊密的總結了。所謂“藍衣社”,其實是約定俗成的非正式命名,源自外部輿論及民間社會的訛傳,真實的組織稱作“中華復興社”,核心組織是“三民主義力行社”,創始于內憂外患的1932年;力行社由蔣介石嫡系的黃埔軍校青年軍官發動,初始動機是回到黃金時代,恢復失落的革命精神,掃蕩官僚政治的腐敗,以意大利、德意志法西斯主義為榜樣,強化領袖權威,倡導民族復興,對外抗衡日本的侵削,對內消滅中共的威脅。而戴笠的政治起點,正是力行社所屬的特務處,魏裴德指出:“如果將力行社會行為在其前沿團體中筑巢的話,那么特務處便是它孵化的產物,盡管這一點使力行社的創建者們非常不快。”等到力行社因國共合作而解散,特務處轉型為軍統局,戴笠遂獨當一面,成為蔣介石*得力的政治打手。 如果說藍衣社是國民黨的沖鋒隊,那么軍統就相當于后來居上的蓋世太保,而戴笠也被稱作“中國的希姆萊”。軍統勢力的迅速崛起,正是藍衣社運動失敗的替代品;戴笠在特務政治上的局部成功,其實也正是蔣介石在總體政治上的失敗。一場熬來充滿理想主義狂熱的青年運動,一種”迷人的法西斯主義“,如此輕易地就蛻化為功利而嗜血的暗殺政治,這是民國史上的悲劇。魏裴德為我們認識這出悲劇,提供了堅實的文獻基礎和歷史剖析。
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增訂版] 作者簡介
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 1937—2006)著名歷史學家,美國“漢學三杰”之一;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歷史系教授、美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美國歷史家協會會長、美國國際研究委員會會長、中國研究聯合委員會會長。他的著作曾獲得美國亞洲研究協會頒發的1987年度列文森中國研究書籍獎、加州大學出版社頒發的1987年度伯克利獎和美國城市歷史協會頒發的非北美城市歷史*書籍獎。由于對中國史學研究的突出貢獻,他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授予伯克利最高獎章。著名歷史學家史景遷曾盛贊魏斐德為當代最杰出的中國史學家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