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新概念動態測試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8107753
- 條形碼:9787118107753 ; 978-7-118-10775-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概念動態測試 內容簡介
本書提出“測試是計量的延伸,動態測試是對瞬態或動態過程變化參量進行實時計量的過程,新概念動態測試是對于這一實時計量過程的綜合研究”的觀點,并在以下5個方面進行了研究:①研究了針對瞬態量精確測量的測試系統靜、動態特性設計原理,提出單純以測試系統幅頻特性的不平直度及其在頻率域的寬度作為評價系統動態特性優劣的標準不夠客觀,而應當以該測試系統測量某類具體信號的動態不確定度估計為評價其動態特性的標準;②研究了測試系統(儀器)對被測對象、被測環境及被測過程的適應性設計原理;③研究了儀器系統靜、動態特性校準的脈沖校準原理,惡劣環境下應用的儀器系統在模擬應用環境下的溯源性校準的原理和方法,及動態特性準Δ校準原理和方法,環境因子校準等理論和技術,實現了對應用在惡劣環境下的測試系統靜、動態不確定度綜合評定;④研究了儀器系統在惡劣環境下的存活性問題;⑤研究了多種具體應用場合的測試原理和技術。
新概念動態測試 目錄
緒論
0.1 新概念動態測試產生的背景及歷史沿革
0.2 新概念動態測試的定義、研究內容及與通常意義上的動態測試的區別
0.3 新概念動態測試的主要測試對象和主要采用的測試技術
0.4 新概念動態測試面對的問題和主要研究課題及特點
0.5 本書的主要內容
0.6 新概念動態測試主要應用情況
參考文獻
**篇 新概念動態測試原理
第1章 新概念動態測試系統的組成原理
1.1 測試系統的靜態特性設計
1.2 動態測試系統的動態特性設計
1.2.1 動態設計模型
1.2.2 被測信號的頻率特性估計及*高頻率分量的確定
1.2.3 傳感器的動態模型
1.2.4 基于運算放大器的放大器的動態模型
1.2.5 模擬濾波器的動態模型
1.2.6 ADC的動態特性
1.2.7 系統的總體動態特性
1.2.8 動態測試系統的動態不確定度估計
1.2.9 舉例800MPa放入式電子測壓器的動態設計
1.2.10 附錄
參考文獻
第2章 新概念動態測試的適應性研究
2.1 宏觀適應性研究
2.1.1 全局性思考測試對象運動過程分析及對測試目的的具體要求的實現
2.1.2 宏觀適應性設計舉例,測試行為的布局和布設
2.1.3 信號的傳輸、同步與分離
2.2 采樣策略及狀態設計方法
2.2.1 觸發及正負延遲的實現
2.2.2 采樣策略與狀態設計方法
2.2.3 采樣頻率的確定和自適應采樣策略的實現
2.2.4 系統增益的自適應問題
2.3 電源控制策略
2.4 微體積、微功耗、微噪聲研究
參考文獻
第3章 新概念動態測試的校準技術
3.1 脈沖校準原理
3.1.1 準動態及動態校準的激勵源
3.1.2 脈沖信號的特征
3.1.3 寬脈沖校準準則(準靜態校準準則)
3.1.4 窄脈沖校準(準δ校準——動態校準)準則
3.2 模擬應用環境下的溯源性準靜態校準
3.2.1 模擬應用環境下校準問題的提出
3.2.2 放入式電子測壓器的模擬應用環境下的校準
3.2.3 高速撞擊侵徹過程測試儀器的模擬應用環境下的校準
3.2.4 爆炸沖擊波場測試儀器的校準問題
3.3 動態特性校準準δ校準
3.4 環境因子校準
參考文獻
第4章 高沖擊條件下測試裝置的存活性研究
4.1 沖擊載荷作用下彈體內應力和加速度分布規律分析
4.2 高g值實測加速度信號的信息組成分析
4.3 高g值沖擊下彈載測試電路系統的環境應力考核
4.3.1 彈載存儲加速度測試電路常用芯片破壞性物理剖析
4.3.2 記錄電路模塊的抗高g值沖擊分析
4.4 高g值沖擊下電池的存活性研究
4.5 高g值沖擊下彈載電子儀器的緩沖保護
參考文獻
第二篇 新概念動態測試應用
第5章 火炮發射膛壓測試和彈底壓力測試技術
5.1 膛壓測量的特點及方法
5.1.1 膛壓測量的特點
5.1.2 膛壓測量方法
5.2 膛壓信號的時域和頻域特征
5.2.1 典型膛壓信號的時域特征
5.2.2 典型膛壓信號的頻域特征
5.3 放入式電子測壓器設計
5.3.1 系統功能
5.3.2 22cm3放入式電子測壓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5.3.3 組成及工作原理
5.3.4 放入式電子測壓器的靜、動態設計
5.4 模擬應用環境下的準靜態校準技術
5.4.1 基于壓力曲線上升沿的校準方法
5.4.2 校準方法的合理性論證
5.4.3 校準數據處理方法
5.4.4 校準數據分析
5.5 放入式電子測壓器的動態特性校準
5.6 放入式電子測壓器的可靠性試驗
5.6.1 可靠性指標
5.6.2 倒置開關的可靠性試驗
5.7 彈底壓力測試問題
5.7.1 彈底壓力測試系統的結構
5.7.2 壓力傳感器加速度靈敏度系數的校準
5.7.3 彈底壓力數據的解算
參考文獻
第6章 彈箭全彈道參數測試技術
6.1 彈丸及引信在全彈道過程的力學分析
6.1.1 火炮、彈丸及引信的模態分析
6.1.2 膛內動態環境參量
6.1.3 后效動態環境參量
6.1.4 飛行動態環境參量
6.1.5 侵徹動態環境參量
6.2 全彈道測試技術通論
6.2.1 全彈道測試特點
6.2.2 測試系統的設計原則
6.2.3 測試系統的總體設計
6.3 內彈道和中間彈道參數測試及數據處理
6.3.1 測試目的及要求
6.3.2 內彈道和中間彈道參數測試系統的設計
6.3.3 測試數據及數據處理
6.4 外彈道參數的測試
6.4.1 測試目的及要求
6.4.2 外彈道參數測試系統的設計
6.4.3 測試數據及數據處理
6.5 終點彈道參數的測試
6.6 彈載測試裝置的回收與數據傳輸問題研究
6.6.1 彈載測試裝置的回收方法
6.6.2 無線遙測方法
參考文獻
第7章 高速撞擊侵徹過程測試技術
7.1 高速撞擊侵徹過程測試原理
7.1.1 不同硬目標侵徹加速度信號的特征及處理原則
7.1.2 高g值加速度傳感器的選擇與安裝
7.1.3 高g值加速度測試儀設計原理
7.2 高g值加速度測試關鍵技術
7.2.1 高g值加速度測試儀可靠性技術
7.2.2 高g值加速度測試儀存活性技術
7.3 高g值加速度測試校準技術
7.3.1 沖擊靈敏度的溯源性校準
7.3.2 頻率響應特性的校準
7.4 高g值加速度測試技術的應用
7.4.1 高g值加速度信號測試實踐
7.4.2 高g值加速度信號的處理原則
7.4.3 高g值加速度實測數據的處理實例
參考文獻
第8章 戰斗部爆炸沖擊波及其毀傷參數測試技術
8.1 空中爆炸沖擊波傳播特性
8.1.1 爆炸沖擊波傳播規律
8.1.2 爆炸沖擊波參數估計方法
8.2 沖擊波信號分析
8.2.1 信號分析
8.2.2 測試系統所處環境分析
8.2.3 沖擊波超壓測試的相關國軍標
8.3 沖擊波測試系統動態特性設計
8.3.1 傳感器的靜、動態特性及選擇原則
8.3.2 信號調理電路設計原理
8.4 沖擊波測試系統的校準問題
8.4.1 爆炸沖擊波測試系統的靜態校準或準靜態校準
8.4.2 沖擊波測試系統靈敏度的激波管校準法
8.4.3 測量爆炸沖擊波場用(掠入式)測試裝置結構的校準研究
8.5 爆炸沖擊波測試數據處理方法
8.5.1 沖擊波測試數據的濾波處理
8.5.2 *小二乘指數擬合
8.6 爆炸沖擊波測試及爆炸毀傷測試系統的布局和設計
8.6.1 空曠場地爆炸試驗時沖擊波測試系統布局和布設
8.6.2 陸地上有限空間內的爆炸試驗測試系統的布局和布設
8.6.3 海上艦船毀傷試驗測試系統設計
參考文獻
第9章 油、氣井下射孔壓裂動態參數測試技術
9.1 動態完井技術簡介及井下動態參數測試要求
9.1.1 射孔過程簡介
9.1.2 高能氣體壓裂
9.1.3 井下惡劣測試環境分析——動態參數測試要求
9.2 井下動態參數信號特征
9.2.1 射孔器內信號分析
9.2.2 射孔器內壓力信號模型
9.2.3 復合射孔/壓裂過程環空壓力信號理論分析
9.3 井下動態多參數測試系統設計
9.3.1 系統總體設計
9.3.2 耐惡劣環境結構設計
9.3.3 環空多參數系統設計
9.4 測試系統可靠性技術
9.4.1 射孔器內動壓測試系統防護
9.4.2 電路抗高沖擊強化灌封技術
9.5 復合惡劣環境下校準技術研究
9.5.1 惡劣環境引起的誤差
9.5.2 模擬井下溫度壓力環境——模擬油井準靜態校準技術研究
9.6 井下動態參數實測與分析
9.6.1 復合射孔/高能氣體壓裂的關鍵參量
9.6.2 井下實測與典型數據分析
9.6.3 井下動壓實測曲線規律總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特殊環境下運動機械動態參數測試技術
10.1 測試對象、環境及測試性分析
10.1.1 測試對象特性分析
10.1.2 測試環境特征
10.1.3 部件的功能融合
10.2 測試技術應用現狀
10.2.1 存儲測試技術的應用
10.2.2 近場(程)遙測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能源和信號的傳輸
10.2.3 工況測試的控制方法
10.3 高速旋轉軸扭矩測試方法研究
10.3.1 旋轉部件上無引線測試技術的探索
10.3.2 關鍵技術及解決途徑
10.3.3 仿真及實驗
10.4 緊湊空間的動態參數測試技術及應用
10.4.1 基于SoC的模塊集成
10.4.2 集成模塊選擇與優化
10.4.3 存儲測試SoC
10.4.4 車輛微型應力測試儀
10.4.5 仿真及實驗
10.5 動力艙多參數測試技術及應用
10.5.1 測試系統的拓撲結構
10.5.2 中心控制單元設計
10.5.3 數字化傳感單元設計
10.5.4 光纖傳輸網絡構成
10.5.5 調試與實驗
10.5.6 總線接口設計
參考文獻
第11章 彈載記錄儀(黑匣子)測試技術
11.1 黑匣子簡介
11.2 黑匣子總體設計技術
11.2.1 功能設計
11.2.2 可靠性設計
11.2.3 黑匣子回收定位設計技術
11.2.4 黑匣子可靠保護設計技術
11.3 黑匣子校準技術
11.4 數據黑匣子設計應用實例
11.4.1 設計描述
11.4.2 設計要求
11.4.3 硬件系統組成
11.4.4 數據編碼
11.4.5 軟件描述
11.4.6 存儲模塊的防護
11.4.7 可靠性
11.4.8 環境試驗
11.4.9 實測數據
參考文獻
0.1 新概念動態測試產生的背景及歷史沿革
0.2 新概念動態測試的定義、研究內容及與通常意義上的動態測試的區別
0.3 新概念動態測試的主要測試對象和主要采用的測試技術
0.4 新概念動態測試面對的問題和主要研究課題及特點
0.5 本書的主要內容
0.6 新概念動態測試主要應用情況
參考文獻
**篇 新概念動態測試原理
第1章 新概念動態測試系統的組成原理
1.1 測試系統的靜態特性設計
1.2 動態測試系統的動態特性設計
1.2.1 動態設計模型
1.2.2 被測信號的頻率特性估計及*高頻率分量的確定
1.2.3 傳感器的動態模型
1.2.4 基于運算放大器的放大器的動態模型
1.2.5 模擬濾波器的動態模型
1.2.6 ADC的動態特性
1.2.7 系統的總體動態特性
1.2.8 動態測試系統的動態不確定度估計
1.2.9 舉例800MPa放入式電子測壓器的動態設計
1.2.10 附錄
參考文獻
第2章 新概念動態測試的適應性研究
2.1 宏觀適應性研究
2.1.1 全局性思考測試對象運動過程分析及對測試目的的具體要求的實現
2.1.2 宏觀適應性設計舉例,測試行為的布局和布設
2.1.3 信號的傳輸、同步與分離
2.2 采樣策略及狀態設計方法
2.2.1 觸發及正負延遲的實現
2.2.2 采樣策略與狀態設計方法
2.2.3 采樣頻率的確定和自適應采樣策略的實現
2.2.4 系統增益的自適應問題
2.3 電源控制策略
2.4 微體積、微功耗、微噪聲研究
參考文獻
第3章 新概念動態測試的校準技術
3.1 脈沖校準原理
3.1.1 準動態及動態校準的激勵源
3.1.2 脈沖信號的特征
3.1.3 寬脈沖校準準則(準靜態校準準則)
3.1.4 窄脈沖校準(準δ校準——動態校準)準則
3.2 模擬應用環境下的溯源性準靜態校準
3.2.1 模擬應用環境下校準問題的提出
3.2.2 放入式電子測壓器的模擬應用環境下的校準
3.2.3 高速撞擊侵徹過程測試儀器的模擬應用環境下的校準
3.2.4 爆炸沖擊波場測試儀器的校準問題
3.3 動態特性校準準δ校準
3.4 環境因子校準
參考文獻
第4章 高沖擊條件下測試裝置的存活性研究
4.1 沖擊載荷作用下彈體內應力和加速度分布規律分析
4.2 高g值實測加速度信號的信息組成分析
4.3 高g值沖擊下彈載測試電路系統的環境應力考核
4.3.1 彈載存儲加速度測試電路常用芯片破壞性物理剖析
4.3.2 記錄電路模塊的抗高g值沖擊分析
4.4 高g值沖擊下電池的存活性研究
4.5 高g值沖擊下彈載電子儀器的緩沖保護
參考文獻
第二篇 新概念動態測試應用
第5章 火炮發射膛壓測試和彈底壓力測試技術
5.1 膛壓測量的特點及方法
5.1.1 膛壓測量的特點
5.1.2 膛壓測量方法
5.2 膛壓信號的時域和頻域特征
5.2.1 典型膛壓信號的時域特征
5.2.2 典型膛壓信號的頻域特征
5.3 放入式電子測壓器設計
5.3.1 系統功能
5.3.2 22cm3放入式電子測壓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5.3.3 組成及工作原理
5.3.4 放入式電子測壓器的靜、動態設計
5.4 模擬應用環境下的準靜態校準技術
5.4.1 基于壓力曲線上升沿的校準方法
5.4.2 校準方法的合理性論證
5.4.3 校準數據處理方法
5.4.4 校準數據分析
5.5 放入式電子測壓器的動態特性校準
5.6 放入式電子測壓器的可靠性試驗
5.6.1 可靠性指標
5.6.2 倒置開關的可靠性試驗
5.7 彈底壓力測試問題
5.7.1 彈底壓力測試系統的結構
5.7.2 壓力傳感器加速度靈敏度系數的校準
5.7.3 彈底壓力數據的解算
參考文獻
第6章 彈箭全彈道參數測試技術
6.1 彈丸及引信在全彈道過程的力學分析
6.1.1 火炮、彈丸及引信的模態分析
6.1.2 膛內動態環境參量
6.1.3 后效動態環境參量
6.1.4 飛行動態環境參量
6.1.5 侵徹動態環境參量
6.2 全彈道測試技術通論
6.2.1 全彈道測試特點
6.2.2 測試系統的設計原則
6.2.3 測試系統的總體設計
6.3 內彈道和中間彈道參數測試及數據處理
6.3.1 測試目的及要求
6.3.2 內彈道和中間彈道參數測試系統的設計
6.3.3 測試數據及數據處理
6.4 外彈道參數的測試
6.4.1 測試目的及要求
6.4.2 外彈道參數測試系統的設計
6.4.3 測試數據及數據處理
6.5 終點彈道參數的測試
6.6 彈載測試裝置的回收與數據傳輸問題研究
6.6.1 彈載測試裝置的回收方法
6.6.2 無線遙測方法
參考文獻
第7章 高速撞擊侵徹過程測試技術
7.1 高速撞擊侵徹過程測試原理
7.1.1 不同硬目標侵徹加速度信號的特征及處理原則
7.1.2 高g值加速度傳感器的選擇與安裝
7.1.3 高g值加速度測試儀設計原理
7.2 高g值加速度測試關鍵技術
7.2.1 高g值加速度測試儀可靠性技術
7.2.2 高g值加速度測試儀存活性技術
7.3 高g值加速度測試校準技術
7.3.1 沖擊靈敏度的溯源性校準
7.3.2 頻率響應特性的校準
7.4 高g值加速度測試技術的應用
7.4.1 高g值加速度信號測試實踐
7.4.2 高g值加速度信號的處理原則
7.4.3 高g值加速度實測數據的處理實例
參考文獻
第8章 戰斗部爆炸沖擊波及其毀傷參數測試技術
8.1 空中爆炸沖擊波傳播特性
8.1.1 爆炸沖擊波傳播規律
8.1.2 爆炸沖擊波參數估計方法
8.2 沖擊波信號分析
8.2.1 信號分析
8.2.2 測試系統所處環境分析
8.2.3 沖擊波超壓測試的相關國軍標
8.3 沖擊波測試系統動態特性設計
8.3.1 傳感器的靜、動態特性及選擇原則
8.3.2 信號調理電路設計原理
8.4 沖擊波測試系統的校準問題
8.4.1 爆炸沖擊波測試系統的靜態校準或準靜態校準
8.4.2 沖擊波測試系統靈敏度的激波管校準法
8.4.3 測量爆炸沖擊波場用(掠入式)測試裝置結構的校準研究
8.5 爆炸沖擊波測試數據處理方法
8.5.1 沖擊波測試數據的濾波處理
8.5.2 *小二乘指數擬合
8.6 爆炸沖擊波測試及爆炸毀傷測試系統的布局和設計
8.6.1 空曠場地爆炸試驗時沖擊波測試系統布局和布設
8.6.2 陸地上有限空間內的爆炸試驗測試系統的布局和布設
8.6.3 海上艦船毀傷試驗測試系統設計
參考文獻
第9章 油、氣井下射孔壓裂動態參數測試技術
9.1 動態完井技術簡介及井下動態參數測試要求
9.1.1 射孔過程簡介
9.1.2 高能氣體壓裂
9.1.3 井下惡劣測試環境分析——動態參數測試要求
9.2 井下動態參數信號特征
9.2.1 射孔器內信號分析
9.2.2 射孔器內壓力信號模型
9.2.3 復合射孔/壓裂過程環空壓力信號理論分析
9.3 井下動態多參數測試系統設計
9.3.1 系統總體設計
9.3.2 耐惡劣環境結構設計
9.3.3 環空多參數系統設計
9.4 測試系統可靠性技術
9.4.1 射孔器內動壓測試系統防護
9.4.2 電路抗高沖擊強化灌封技術
9.5 復合惡劣環境下校準技術研究
9.5.1 惡劣環境引起的誤差
9.5.2 模擬井下溫度壓力環境——模擬油井準靜態校準技術研究
9.6 井下動態參數實測與分析
9.6.1 復合射孔/高能氣體壓裂的關鍵參量
9.6.2 井下實測與典型數據分析
9.6.3 井下動壓實測曲線規律總結
參考文獻
第10章 特殊環境下運動機械動態參數測試技術
10.1 測試對象、環境及測試性分析
10.1.1 測試對象特性分析
10.1.2 測試環境特征
10.1.3 部件的功能融合
10.2 測試技術應用現狀
10.2.1 存儲測試技術的應用
10.2.2 近場(程)遙測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能源和信號的傳輸
10.2.3 工況測試的控制方法
10.3 高速旋轉軸扭矩測試方法研究
10.3.1 旋轉部件上無引線測試技術的探索
10.3.2 關鍵技術及解決途徑
10.3.3 仿真及實驗
10.4 緊湊空間的動態參數測試技術及應用
10.4.1 基于SoC的模塊集成
10.4.2 集成模塊選擇與優化
10.4.3 存儲測試SoC
10.4.4 車輛微型應力測試儀
10.4.5 仿真及實驗
10.5 動力艙多參數測試技術及應用
10.5.1 測試系統的拓撲結構
10.5.2 中心控制單元設計
10.5.3 數字化傳感單元設計
10.5.4 光纖傳輸網絡構成
10.5.5 調試與實驗
10.5.6 總線接口設計
參考文獻
第11章 彈載記錄儀(黑匣子)測試技術
11.1 黑匣子簡介
11.2 黑匣子總體設計技術
11.2.1 功能設計
11.2.2 可靠性設計
11.2.3 黑匣子回收定位設計技術
11.2.4 黑匣子可靠保護設計技術
11.3 黑匣子校準技術
11.4 數據黑匣子設計應用實例
11.4.1 設計描述
11.4.2 設計要求
11.4.3 硬件系統組成
11.4.4 數據編碼
11.4.5 軟件描述
11.4.6 存儲模塊的防護
11.4.7 可靠性
11.4.8 環境試驗
11.4.9 實測數據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