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叼狼.疾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835892
- 條形碼:9787514835892 ; 978-7-5148-3589-2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叼狼.疾風 本書特色
草原小鎮上的少年芒來無意中在墳地里得到一只銀灰色的小狗。在他的精心照顧下,小狗迅速成長為一頭漂亮的獵犬,而這種獵犬正是在北方已經將要絕跡的蒙古細犬,一種古老的中國原生獵犬。草原上的老牧人為這頭獵犬起了名字,額·特日克。這名字來自古老的蒙語,意為熊,像熊一樣強悍的獵犬。 特日克的身上確實留存著蒙古細犬*古老的血統,剛剛成年,就捕獲了一頭進鎮子偷食家禽的狼。它將狼咬死之后叼回到芒來身邊,盡顯一頭優秀獵犬的素質。也正是因為這次捕狼,讓特日克聲名遠揚,一位輩分極高的遠房親戚——獵人德子——慕名而來。芒來的父親無法拒絕長輩的請求,無奈之下答應將特日克送予德子。德子趁芒來熟睡時偷偷將特日克帶走。 在山地里,特日克獵犬的本性被充分地激發出來,它捕獵鹿和狍子,跟其它的獵犬一起圍獵*,甚至在沒有獵物去追捕流浪狗和貓。總之,只要是視野中出現的除了人類之外的所有活物,它都要捕殺。但是,德子卻終于難逃狩獵人的宿命,在一次出獵時誤入*套索,與*同歸于盡。 于是,在山地狩獵兩年之后,特日克又回到芒來身邊。它與自己的主人形影不離,不再分離。當拐賣幼童的人販子就要將芒來劫走的一刻,聽到呼救的特日克及時趕到,將芒來救下。而獵犬回到芒來的身邊,似乎就是為了守護他。一頭被迷途的*逃進小鎮,芒來在跟其他的孩子一起看熱鬧的時候被從墻頭撞落,就在*要攻擊他的時候,又是特日克挺身而出,再一次拯救自己的主人。特日克重傷之后消失,芒來在當年自己得到它的墳地里找到它時,它已經死去多時。 芒來將特日克葬在高山之上,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在某一窩產下的幼犬,一定會出現一只銀灰色的狗崽。
叼狼.疾風 內容簡介
北方山村里一位老獵人去世經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一對珍貴的獵犬。老獵人的兒子不懂獵犬,不清楚父親留下的這種獵犬正是在北方已經將要絕跡的蒙古細犬,一種古老的中國原生獵犬,他只在意每年出售一窩幼犬給自己帶來的收益。因為他從未認真照顧這對獵犬,兩頭獵犬和剛剛降生不久的一窩幼犬全部感染傳染病,全部夭亡,僅余一只銀灰色的小公犬。 這頭小公犬被愛好狩獵的富商購得,在寵物醫院治好了傳染病,成為獵犬基地的當家猛犬。富商以房地產起家,聚眾狩獵是他聯系客戶的重要的手段。這頭小公犬在奔跑狩獵中不斷完美自己追獵的技藝,狩獵各種野獸,捕獵野兔、黃羊和狍子。但在一次捕獵野豬的狩獵中,因為一起圍獵的獵犬的攪局,它受了重傷,被富商拋棄在森林里。 它在命懸一線之際被森林中飼養馴鹿的鄂溫克人救起。在馴鹿營地中,它在老太太的照顧下恢復了健康,開始作為護衛犬守護這個營地,驅趕襲擊營地的熊,捕獲狍子,尋找偷獵人布下的套索。它獲得了一個鄂溫克語的名字——依瑪,意為在森林中疾行如風。它原以為自己會一直生活在馴鹿營地里,但老太太卻因蒼老而逝去。依瑪在老太太的墳邊僵臥五天,被老太太的朋友作家安達帶往草原。在作家安達的寫作營地里,依瑪開始明白,生命中不僅僅只有狩獵。它將安達視為自己新的主人,并開始適應營地的生活,并且救出了安達落入河中的女兒。安達為依瑪找來一頭白色的獵犬作為伙伴,從此它不再孤獨。 蒙古細犬,這種古老獵犬的血統,仍然在北方的草原和森林中延續。
叼狼.疾風 目錄
叼狼.疾風 作者簡介
格日勒其木格·黑鶴,蒙古族。與兩頭乳白色蒙古牧羊犬相伴,在草原與鄉村的接合部度過童年時代。 出版有長篇小說《黑焰》《鬼狗》《黑狗哈拉諾亥》《血駒》,中篇小說單行本《狼谷炊煙》《獅童》《狼血》《叼狼》《旗駝》等,中短篇小說集《馴鹿之國》《狼獾河》《狼谷的孩子》《靜靜的白樺林》《克爾倫之狐》《黃昏夜鷹》等,長篇開放式散文集《蒙古牧羊犬——王者的血脈》《生命的季節——二十四節氣》《羅杰阿雅》等多部作品。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榕樹下詩歌獎、臺灣地區“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等獎項,有多部作品譯介到國外。 現居呼倫貝爾草原,在自己的營地中飼養大型猛犬,致力于蒙古牧羊犬和蒙古細犬的優化繁育,將幼犬無償贈送草原牧民。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