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明翰學派的電視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30978
- 條形碼:9787511730978 ; 978-7-5117-3097-8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伯明翰學派的電視觀 本書特色
伯明翰學派的電視研究是包括從電視技術到電視形式、從電視符號到電視文本、從電視制作者到電視受眾等涉及電視方方面面的一個龐雜體系。它的電視觀念是進入文化研究中心的學者在幾十年的研究成果逐漸累積中形成的,這些研究成果相互獨立、各有偏重,但也有承繼性和相關性。因此,王卓慧*的《伯明翰學派的電視觀》根據伯明翰學派的成員對電視研究理論的貢獻程度和影響程度,以他們進入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的時間作為軸線,選擇了雷蒙·威廉斯、斯圖亞特·霍爾、戴維·莫利、約翰·費斯克等四位學者的電視研究理論分別進行個案研究。在個案研究的同時,本書也關注他們彼此之間的理論聯系,并從中尋找出共性。從個性和共性兩個角度,達到理論創新。
伯明翰學派的電視觀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伯明翰學派的成員對電視研究理論的貢獻程度和影響程度, 按照他們進入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的時間作為歷時軸線, 選擇了雷蒙·威廉斯、斯圖亞特·霍爾、戴維·莫利、約翰·費斯克等四位學者的電視研究理論分別進行個案研究。
伯明翰學派的電視觀 目錄
引言**節 概念界定一、伯明翰學派的界定二、“文化研究”與伯明翰學派的關系三、伯明翰學派發展的三個階段四、伯明翰學派電視觀的研究意義第二節 研究綜述一、國外研究概述二、國內研究概述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方法
**章 伯明翰學派電視研究生成語境**節 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的遺產一、法蘭克福學派的歷史淵源二、法蘭克福學派關于電視研究的理論資源三、從法蘭克福學派到伯明翰學派第二節 伯明翰學派文化研究的生成語境一、伯明翰學派產生的背景二、伯明翰學派的理論路徑第三節 伯明翰學派電視研究的生成語境一、英國戰后電視發展狀況二、英國戰后電視節目概述三、英國戰后本土電視研究四、美國經驗學派的影響
第二章 伯明翰學派電視研究的理論奠基**節 電視的歷史觀:是技術的?還是社會的?一、技術與社會二、“流動的藏私” 三、對麥克盧漢的媒介決定論的批評第二節 電視的效果觀:為了什么目的?一、對拉斯韋爾模式的批評二、電視的效果第三節 電視的形式觀:流程一、“流程”的文本意義二、“流程”的現實意義三、“流程”的學術意義小結:雷蒙·威廉斯的電視傳播觀
第三章 伯明翰學派電視觀的符號學解讀**節 電視的符號觀:編碼/解碼一、傳播學過程模式與“編碼/解碼”模式二、“編碼/解碼”模式的符號學來源三、“編碼/解碼”模式的符號學解讀第二節 電視的意識形態觀:電視話語的意義一、霍爾關于電視意識形態觀的思想溯源二、霍爾關于電視意識形態觀的實踐三、“意識形態”的再發現第三節 電視的接受觀:受眾解碼的三個立場一、霍爾的電視受眾的三種解碼立場二、對霍爾電視受眾解碼立場的進一步闡釋與思考三、霍爾模式的意義小結:霍爾模式與媒體研究
第四章 伯明翰學派電視研究的方法論**節 電視受眾的民族志研究:莫利的“全國新聞”一、受眾研究的理論路徑二、伯明翰學派“民族志”方法的介入三、莫利的“全國新聞”受眾研究四、對莫利“全國新聞”受眾研究的評析第二節 電視與性別:從莫利的“家庭電視”說開去一、莫利的“家庭電視”研究二、莫利“家庭電視”研究中的性別研究三、電視與性別:伯明翰學派女性主義電視研究第三節 莫利的“后民族志”時代電視研究一、媒體研究中的電視消費理論二、電視:在私人與公共之間小結:莫利的新受眾研究
第五章 伯明翰學派電視觀的理論整合**節 費斯克電視觀的大眾文化理論語境一、費斯克大眾文化研究的理論溯源二、費斯克的大眾文化觀第二節 電視的文本觀:生產性文本一、電視文本的多義性二、電視文本的特征:生產者式文本三、生產者式文本的結構第三節 電視的經濟觀:兩種經濟一、電視的兩種經濟理論二、兩種經濟:兩種視角三、兩種經濟的符號戰場第四節 電視的受眾觀:積極的受眾一、受眾的主體性二、受眾的快感三、“迷”與生產力第五節 電視的功能觀:行吟詩人小結:費斯克電視研究中的民粹主義
第六章 伯明翰學派電視觀的評析一、伯明翰學派電視觀的特色二、伯明翰學派電視觀的影響三、伯明翰學派電視觀的局限余論:伯明翰學派的終結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伯明翰學派的電視觀 作者簡介
王卓慧,籍貫陜西,2004年獲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播電視新聞方向碩士學位。后就職于鳳凰衛視,從事策劃、編導、記者等工作。2010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系,2013年獲廣播電視藝術學電視文化方向博士學位。現就職于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動畫學院,任影視制作專業專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