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寒區生態水文學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495761
- 條形碼:9787030495761 ; 978-7-03-04957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寒區生態水文學理論與實踐 本書特色
以我國青藏高原凍土流域為對象,結合泛北極河流研究進展,詳細闡述了寒區大氣-植被-積雪-土壤間的能水交換與傳輸過程,坡面尺度不同植被覆蓋下的產流過程,以及集水單元流域產流過程。并論述了凍融循環對于寒區流域徑流形成與匯流過程的作用。發展了寒區產流機制模型和流域生態水文模型。
寒區生態水文學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以我國青藏高原凍土流域為對象,結合泛北極河流研究進展,詳細闡述了寒區大氣-植被-積雪-土壤間的能水交換與傳輸過程,坡面尺度不同植被覆蓋下的產流過程,以及集水單元流域產流過程。并論述了凍融循環對于寒區流域徑流形成與匯流過程的作用。發展了寒區產流機制模型和流域生態水文模型。
寒區生態水文學理論與實踐 目錄
第1章 寒區生態水文學概述 1.1 寒區的基本陸面特性 1.1.1 寒區的陸面水熱特性 1.1.2 寒區的陸地生態系統 1.1.3 寒區的基本水循環與徑流特征 1.2 寒區水文學的概念與組成 1.2.1 寒區水文學的基本內涵 1.2.2 冰川水文學 1.2.3 凍土水文學 1.2.4 積雪水文學 1.3 生態水文學與寒區生態水文學 1.3.1 生態水文學概述 1.3.2 寒區生態水文學的基本概念 1.3.3 寒區生態水文學的基本內涵 1.4 寒區生態水文學的核心科學問題與研究進展 1.4.1 生態水文學的核心挑戰:理論體系與學科范式的發展 1.4.2 大氣-積雪-植被-土壤水熱耦合過程 1.4.3 水文與生態變化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及其反饋作用 1.4.4 從群落到全球等不同尺度上水與生態系統的相互關系 1.4.5 寒區生態水文模型的發展 1.4.6 寒區水資源管理決策中的生態水文學 參考文獻第2章 凍土生態系統水熱耦合傳輸過程 2.1 理論基礎與研究進展 2.1.1 土壤-植被-大氣系統 2.1.2 凍土生態系統水熱耦合傳輸過程 2.1.3 凍土-植被-大氣耦合模型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區概況 2.2.2 研究方法 2.3 植被覆蓋變化對活動層土壤溫度分布與動態的影響 2.3.1 高寒草甸活動層土壤溫度動態變化 2.3.2 沼澤草甸活動層土壤溫度動態變化 2.3.3 小結 2.4 植被覆蓋變化對活動層土壤水分分布與動態的影響 2.4.1 高寒草甸活動層土壤水分動態變化 2.4.2 沼澤革甸活動層土壤水分動態變化 2.4.3 小結 2.5 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對土壤熱狀況的影響 2.5.1 引言- 2.5.2 研究方法 2.5.3 融化過程中土壤溫度和SOC之間的關系 2.5.4 凍結過程期土壤溫度和SOC之間的關系 2.5.5 土壤溫度變化特征 2.5.6 討論 2.5.7 小結 2.6 植被覆蓋變化的能量平衡與熱傳導影響 2.6.1 分析方法 2.6.2 地表熱狀況及其對植被蓋度變化的響應 2.6.3 植被覆蓋變化的地表熱力學響應 2.6.4 植被覆蓋對活動層土壤熱參數的影響 2.6.5 討論 2.6.6 小結 2.7 植被土壤有機質協同演化影響下的活動層水熱過程模擬 2.7.1 考慮植被覆蓋與土壤有機質含量的Stefan方程改進 2.7.2 改進的土壤水熱過程模型的實例應用 2.7.3 小結 參考文獻第3章 積雪一植被協同的土壤水熱傳輸過程 3.1 理論基礎與進展 3.1.1 積雪的能量平衡效應及其對土壤熱狀況的影響 3.1.2 積雪的生態效應與雪生態學進展 3.1.3 積雪的水文過程與模擬 3.2 單一積雪覆蓋變化的土壤水熱傳輸過程 3.2.1 土壤凍融時間的變化 3.2.2 有無積雪覆蓋對活動層凍融過程中土壤溫度的影響 3.2.3 有無積雪覆蓋對活動層凍融過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影響 3.3 積雪一植被覆蓋協同變化對土壤水熱動態的影響 3.3.1 植被一積雪覆蓋協同變化對活動層土壤水熱動態的影響 3.3.2 植被一積雪覆蓋變化對活動層土壤水熱動態的影響 3.4 植被與積雪的相互作用 3.4.1 植被與積雪相互關系概述 3.4.2 森林對積雪遮斷作用 3.4.3 森林對積雪表面能量平衡的影響 3.4.4 植被對積雪積累一消融過程的影響 參考文獻第4章 寒區冰雪與植被覆蓋變化的陸面蒸散發過程 4.1 地表蒸散發的有關概念與估算方法 4.1.1 地表蒸散發的一些概念 4.1.2 實際蒸散發 4.1.3 地表蒸散發的觀測與估算方法概述 4.2 寒區陸面蒸散發過程及其與凍融循環的關系 4.3 蒸散發季節動態與土壤水分平衡變化 4.4 植被覆蓋變化對寒區陸面蒸散發的影響 4.5 不同植被蓋度下的積雪升華過程 4.6 凝結水及其對蒸散發模擬的影響 參考文獻第5章 寒區生態水循環關鍵伴生過程與影響 5.1 概述 5.2 寒區生態系統的水碳通量耦合過程與變化及影響因素 5.2.1 青藏高原碳通量變化格局 5.2.2 青藏高原水熱通量變化格局 5.2.3 青藏高原水分利用效率變化格局及影響機制 5.2.4 青藏高原水碳通量耦合作用及影響機制 5.2.5 小結 5.3 高寒草地生態系統碳氮過程與水熱耦合關系 5.3.1 凍融擾動作用對增溫的響應及其對土壤碳遷移的影響 5.3.2 增溫對多年凍土區土壤氮循環的影響 5.4 土壤呼吸與土壤水熱關系 5.4.1 概述 5.4.2 研究方法 5.4.3 土壤呼吸日變化特征 5.4.4 土壤呼吸季節變化特征 5.4.5 不同季節土壤呼吸c02排放量估算 5.4.6 土壤呼吸不同組分特征 5.4.7 小結 5.5 凍土流域徑流碳氮輸移過程 5.5.1 河流碳的基本概念 5.5.2 多年凍土區河流碳的研究進展 5.5.3 風火山流域河流溶解碳濃度特征 5.5.4 風火山流域河流溶解碳輸出通量特征 5.5.5 風火山流域河流碳輸出的影響因素 5.5.6 凍融過程對河流溶解碳輸出的影響 5.5.7 風火山流域河流碳輸出與陸地生態系統氣態碳輸出的比較 5.5.8 風火山流域河流溶解氮輸出特征及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第6章 寒區坡面產匯流過程的生態作用 6.1 不同高寒草地的植被截留 6.1.1 實驗方法 6.1.2 降水截留觀測結果 6.1.3 典型高寒草地植被截留模式 6.2 坡面降水產流過程的植被和溫度效應 6.2.1 觀測研究方法 6.2.2 寒區坡面產流過程及其對植被覆蓋變化的響應 6.2.3 溫度與植被變化對凍土區坡面產流過程的協同影響 6.3 不同植被蓋度的坡面產流及其季節動態 6.3.1 坡面產流的季節動態及其對植被蓋度變化的響應 6.3.2 高寒草地坡面壤中流動態及其與植被覆蓋的關系 6.4 寒區坡面產流模式 6.4.1 坡面產流模式概述 6.4.2 寒區坡面產流模式與形成機制 參考文獻第7章 寒區流域徑流過程與土壤凍融循環 7.1 寒區流域降水徑流的基本特征 7.1.1 多年凍土區小流域降水徑流特征 7.1.2 寒區大流域尺度的降水徑流特征 7.2 土壤凍融過程與徑流動態的關系 7.2.1 活動層土壤融化及凍結過程與河流徑流的關系 7.2.2 徑流變化的凍融深度閾值分析 7.2.3 夏季徑流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7.3 溫度變源產流機制與模式 7.3.1 引言 7.3.2 研究方法 7.3.3 集水單元小流域尺度的溫度變源模式 7.3.4 基于流域水文過程尺度效應的溫度變源模式 7.4 寒區徑流組分與季節動態變化 7.4.1 基于退水過程曲線的徑流組分分析 7.4.2 基于同位素的凍土流域河水組成及其季節變化 7.5 近50年來寒區徑流變化趨勢及其成因分析 7.5.1 寒區主要河流徑流變化的基本特征 7.5.2 寒區徑流變化的凍土因素分析 7.5.3 寒區徑流變化的氣候與其他因素分析 參考文獻第8章 寒區水循環過程模擬 8.1 寒區水循環過程模型研究進展 8.1.1 寒區水文過程模型發展 8.1.2 寒區陸面過程模型發展 8.2 分布式寒區流域徑流過程模型進展 8.2.1 基于MMS框架改進的流域分布式降水一徑流模型 8.2.2 基于模塊化建模方法的寒區水文過程模擬 8.2.3 基于GEOtop模型的多年凍土區流域能水平衡過程模擬 8.3 基于陸面過程模型的土壤水熱動態模擬 8.3.1 基于CoupModel的高寒土壤熱運移過程模擬 8.3.2 積雪和土壤有機質含量對土壤熱狀態的影響模擬 8.3.3 基于陸面過程模型與包氣帶水分運移的耦合模擬 參考文獻第9章 寒區生態水文學理論發展的問題與展望 9.1 寒區生態水文學面臨的主要挑戰和問題 9.1.1 寒區水循環與陸面過程 9.1.2 寒區流域徑流形成與演化過程 9.1.3 寒區地下水運動過程與動力學機理 9.1.4 寒區凍融作用下的生態系統水碳氮耦合循環過程與機理 9.1.5 寒區土壤侵蝕與凍融地質災害形成過程與機理 9.2 寒區生態水文學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9.2.1 寒區生態系統對變化環境響應的區域水文效應 9.2.2 凍土流域徑流形成理論與流域生態水文模型 9.2.3 寒區陸-氣-水耦合與區域生態水文過程對變化環境的響應模擬 9.2.4 變化環境下寒區流域水循環關鍵伴生過程、反饋影響與模擬 9.2.5 寒區植被-土壤-凍土界面水碳氮耦合循環過程 9.2.6 基于生態*優性原理的寒區生態水文耦合理論與模擬 9.2.7 氣候變化下寒區流域水資源適應性利用與管理 9.3 主要結論 9.3.1 寒區生態水文過程 9.3.2 寒區生態水文過程的伴生過程與展望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