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構成基礎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473541
- 條形碼:9787531473541 ; 978-7-5314-7354-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構成基礎教程 內容簡介
《構成基礎教程/21世紀全國普通高等院校美術·藝術設計專業“十三五”精品課程規劃教材》第1章“形態構成總論”分析了形態構成的形態要素,著重要求在形態構成的研究中,要變靜觀為動觀、變常觀為微觀,倡導設計藝術語言的轉換,其理論指導意義涵蓋以后各章;第二章“平面構成”、第三章“色彩構成”、第四章“立體構成”和第五章“光構成”不求面面俱到。在具體探討構成的理論與創作實踐時,在知識結構上作了些微調整,力求有所創新。
構成基礎教程 目錄
**章 形態構成總論
**節 形態構成中的形態要素
第二節 形態構成中的心理要素
第三節 觀念轉換
第四節 語言轉換
第二章 平面構成
**節 平面構成的基本元素
第二節 平面構成的藝術手法
第三節 平面構成的形式法則
第三章 色彩構成
**節 色彩構成的科學認識
第二節 色彩的采集構成
第三節 色彩的歸納與演繹
第四節 色彩的情調表現
第五節 配色構圖的重點把握
第四章 立體構成
**節 立體構成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 從平面到立體
第三節 立體構成的基本要素
第四節 立體構成的基本形態
第五節 立體構成的延展表現
第五章 光構成
**節 光構成的藝術價值
第二節 光構成的表現形式
第三節 光構成的圖像處理
構成基礎教程 節選
《構成基礎教程/21世紀全國普通高等院校美術·藝術設計專業“十三五”精品課程規劃教材》: 一個形疊置、隱含在另一個形內,一個形成為另一個形的局部,畫面效果具有潛在的多樣迷惑的可能性,這種形態叫做“兩可形”! 〖瓤梢允羌祝部梢允且;既可能是圖,又可能是底。其原理是抓住圖形的某些局部特征,尋找與另一圖形相似之處,構成虛與實、形與形的共存互換關系,實現從一個圖形到另一個圖形的視覺轉換。當我們凝視一幅圖形時,隨著視點或視距的變化,會感知到多個形態的存在。視點不斷地移動,形態也跟著不斷地跳轉。即在同一幅圖內,可以得到多個觀看結果——此圖形的局部有可能成為另一圖形或另一圖形的局部。這種模棱兩可的形態轉換常給人一種游戲般的迷惑與新奇。兩可形不僅是圖形的跳轉變化,甚至帶來內容的跳轉,即不同的圖形表達不同的意思。兩可形的視幻變化非常豐富,創造手法也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根據兩叮形的造型特點,不同的理解可以創造出成千上萬個不同效果、不同意義的形態和作品;ハ嘟栌、疊置、掩護、組合,通過這種組織,使同一形態同時具有多層畫面和多種意義的存在。 意大利威尼斯雙年展有一件現代雕塑作品展示在室外的草地上:一個簡陋的梳妝臺,鏡前站著一具骷髏。這件作品的奇特性(或稱“現代性”)在于梳妝臺的鏡子沒有安裝玻璃;其二是一具骷髏站在鏡前照鏡子,這兩件事都是反常態的。站在骷髏的角度看鏡子,鏡內展現的是人間的幸福美景;站在骷髏的對面看鏡子,鏡內展現的卻是骷髏的凄涼景象。一件作品由于視點位置的調換,卻可以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給參觀者不同的啟示和聯想!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