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549567
- 條形碼:9787111549567 ; 978-7-111-54956-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 本書特色
《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對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ybridElectricVehicle,HEV)進行了綜合研究與分析,其中包括系統設計和實現,四輪獨立驅動和轉向控制,電池管理系統和能量管理系統。《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范圍很廣,內容包括從硬件如機械和電子部件的實現,到軟件如智能控制算法的研究,涵蓋了全向HEV研究中所有重要方面,體現了全向HEV創新性的設計與實現過程,并有詳細的試驗結果和分析。《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提及的一些新技術不僅限于HEV或四輪轉向車輛,也同樣適用于其他類型的車輛。
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 內容簡介
《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構建先進的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通過克服傳統的技術障礙和高效的利用多源能量來設計高性能、低排放車輛是現代汽車工業發展的趨勢。
《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涉及電子、機械及軟件方面的內容。如何建立快速充電系統、高效的能量管理、實現獨立轉向及力學控制、提高車輛操縱穩定性對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至關重要。
《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涉及建模、測試和調試等方面內容,并對混合動力技術新的發展成果進行了論述。
《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內容涵蓋:
1)4WIS和4WID硬件及軟件;
2)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框架;
3)零半徑轉向和側向泊車;
4)線控轉向和擴展轉向;
5)基于行為和零半徑的轉向;
6)驅動力分配及穩定性;
7)電池、能量和電源管理系統;
8)電池均衡和快速充電控制;
9)MPC、載荷預測和神經網絡分類;
10)極佳性能技術。
已出版相關圖書推薦:
《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機電控制技術》《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構建先進的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通過克服傳統的技術障礙和高效的利用多源能量來設計高性能、低排放車輛是現代汽車工業發展的趨勢。
《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涉及電子、機械及軟件方面的內容。如何建立快速充電系統、高效的能量管理、實現獨立轉向及力學控制、提高車輛操縱穩定性對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至關重要。
《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涉及建模、測試和調試等方面內容,并對混合動力技術新的發展成果進行了論述。
《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內容涵蓋:
1)4WIS和4WID硬件及軟件;
2)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框架;
3)零半徑轉向和側向泊車;
4)線控轉向和擴展轉向;
5)基于行為和零半徑的轉向;
6)驅動力分配及穩定性;
7)電池、能量和電源管理系統;
8)電池均衡和快速充電控制;
9)MPC、載荷預測和神經網絡分類;
10)極佳性能技術。
已出版相關圖書推薦:
《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機電控制技術》
《電動汽車的新型驅動技術》(第2版)
《混合動力汽車系統建模與控制》
《電動汽車融入現代電網》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原理及應用前景》
《超級電容器:材料、系統及應用》
《鋰二次電池原理與應用》
《永磁無刷電機及其驅動技術》
《氫與燃料電池——新興的技術及其應用》(原書第2版)
《太陽能制氫的能量轉換、儲存及利用系統——氫經濟時代的科學和技術》
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 目錄
譯者序
原書前言
第1章 緒論1
1.1背景1
1.2研究對象3
1.3本書框架4
第2章 全向系統設計及實現6
2.1結構6
2.1.1零半徑轉向7
2.1.2橫向泊車9
2.1.3前輪轉向9
2.2系統設計9
2.2.1機械設計10
2.2.2電氣設計11
2.2.3轉向角定位13
2.2.4軟件14
2.2.5用戶界面15
2.3實施和測試15
2.4摘要16
第3章 四輪獨立轉向控制17
3.1模型建立17
3.1.1車身17
3.1.2輪胎18
3.1.3轉向器18
3.2轉向接口擴展20
3.2.1接口設計20
3.2.2ICR定義目標20
3.2.3定義車輪的轉向目標21
3.2.4硬件原型22
3.3力的反饋控制23
3.3.1確定當前轉向條件23
3.3.2參考力反饋24
3.3.3電動機轉矩控制25
3.3.4力反饋控制器的結構25
3.4基于轉向控制器25
3.4.1位置誤差26
3.4.2運動學約束誤差26
3.4.3基于轉向控制器的結構26
3.4.4穩定性分析27
3.5實驗仿真28
3.5.1仿真環境結構28
3.5.2轉向運動仿真29
3.5.3力反饋仿真29
3.5.4轉向性能30
3.5.5行駛軌跡的跟蹤31
3.5.6驅動效率32
3.6總結33
第4章 四輪獨立驅動控制34
4.1驅動力分配34
4.1.1確定性力的產生35
4.1.2*佳驅動力分配39
4.1.3性能分析42
4.2直接橫擺力矩44
4.2.1確定性橫擺力矩控制45
4.2.2前饋和反饋控制48
4.2.3性能分析49
4.3總結54
第5章 電池管理系統55
5.1硬件設計55
5.1.1系統結構與功能分析56
5.2魯棒荷電狀態估計67
5.2.1總體框架概述68
5.2.2電流降噪68
5.2.3電流零點漂移消除73
5.2.4仿真:RC模型和H∞濾波器77
5.2.5實驗與應用:改進ESC模型與擴展卡爾曼濾波器81
5.2.6數據融合90
5.3快速充電控制器92
5.3.1框架概述92
5.3.2預測模型93
5.3.3模型預測公式控制框架96
5.3.4采用遺傳算法優化98
5.3.5操作示范100
5.4電池均衡104
5.4.1平衡電路及其分析106
5.4.2基于充電狀態的模糊控制112
5.4.3應用結果114
5.5總結119
第6章 能源管理系統120
6.1串聯式電動汽車模型120
6.1.1模型的主要組成部分121
6.1.2四輪獨立轉向串聯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129
6.1.3模型的建立及分析131
6.2載荷預測134
6.2.1載荷水平定義134
6.2.2基于CNN-NDEKF的預測方法137
6.2.3仿真分析141
6.3能源管理142
6.3.1性能標準的選擇143
6.3.2模型預測控制方法144
6.3.3粒子群優化算法148
6.4實驗與分析154
6.4.1純電動實驗155
6.4.2恒溫控制實驗157
6.4.3MPC-LFS實驗159
6.4.4實驗比較161
6.5總結162
第7章 總結163
7.1結合了*先進的機器人研究的車輛技術的發展163
7.2支持四輪獨立轉向和四輪獨立驅動的全向車輛結構163
7.3專門用于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智能電池管理系統164
7.4針對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統165
附錄 縮略語表166
參考文獻168
智能全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設計與控制 作者簡介
徐揚生,空間機器人與智能控制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省紹興人。1989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 徐教授所研究的領域包括機器人學、動力學及控制、制造,近年來專注于空間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穿戴式人機界面、智能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等研究。徐教授出版了6部專著,發表了300多篇國際學術期刊論文和國際會議論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