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凝眸深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012028
- 條形碼:9787567012028 ; 978-7-5670-1202-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凝眸深情 本書特色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殺雞》、《親情相伴》、《洗澡》、《雨花》、《白襯衣》、《野芹菜》、《玉麒麟和墨蘭花》、《追憶饑餓》……《凝眸深情》為文學作品選集,主要以散文為主,并收集了四篇報告文學。全書是作者張振斌幾十年來生活、工作經驗用文學形式進行的沉淀和總結。
凝眸深情 內容簡介
《凝眸深情》為文學作品選集,主要以散文為主,并收集了四篇報告文學。全書是作者張振斌幾十年來生活、工作經驗用文學形式進行的沉淀和總結。所有的文章以一個“情”字貫穿始終,滿懷母子親情、父子深情、夫妻愛情和師生朋友的濃情厚誼。
凝眸深情 目錄
鄉思
父親
32個未接電話
老屋
回家過年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殺雞
親情相伴
洗澡(上)
洗澡(中)
洗澡(下)
雨花
白襯衣
野芹菜
玉麒麟和墨蘭花
追憶饑餓
孩子,請把你的真情完美地表達
風箏
草原上沒有不落的太陽——再入內蒙古
一輩子做個好老師
公寓費
出 身
華妹
兒子威脅我
我和兒子說快樂
兒子,請你寬容老師
我和兒子一塊上初四
家有斗米,我先學電腦
墻高基下雖得必失
學生欺負我
學生韋棟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一句話的事
教育的成功在于尊重
降龍十八掌
感悟聰明
別讓期望壓垮孩子
綠翠竹,白楊樹
寬容永存心間
人生大境界
開學**課——教學生理財
課堂小錯
小議數學的嚴謹性
一道抄錯的數學題
畢業致辭
報告文學篇
*后一批民辦教師
“四·二八”膠濟鐵路特別重大火車相撞事故八周年祭
山東**張“教育券”誕生記
拓荒牛
回眸五十年(代后記)
凝眸深情 節選
《凝眸深情》: 我的家鄉坐落在魯中平原,是一個六七十戶的小村落。村西的蘆葦簇擁著一條小河繞村蹣跚而過,一河清水如詩如歌,晝夜不舍,緩緩北流。這便是生我、養我的烏河,常常牽動我的心緒,讓我找尋兒時情感的母親河。 村的西南,河水北邊有一泓清泉。方圓有兩三個磨盤大小,白白的細沙鋪蓋在泉底,一股浪滔從泉的中間汩汩冒出,一年四季永不停歇。六七十戶人家稀稀落落漫延了一里多長,卻沒有一口水井,因而,每當晨曦初露時,未上工的大姑娘、小媳婦便來這兒擔水造飯。泉邊也迎來了一天中*熱鬧的時刻。空筲的“吱扭”聲由遠而近,擔上水的扁擔的“咯吱”聲由近及遠,唯有不絕的便是女人的調笑聲、謾罵聲,隨著筲兒跌入泉水,擊破如鏡的水面、激起無盡的浪花。傳向對岸,鉆進柳林,撒向天空,在蒙蒙晨霧中透露著生機和希望。 清澈的泉水在女人笑聲中,從起伏的扁擔上,飄飄悠悠地淌入了全村老少的血液中,一天天,一年年,澆灌出一茬又一茬肩闊腰圓的后生,在烏河邊耕耘、收獲,延續著子孫后代。 長在河邊的孩子生性喜水,烏河又一向和緩,所以,我和小伙伴們常常躺在河水中,任夏曰悄去,任秋風突起,溫情的河水拂拭著我們的身子,打發著少年的歲月。 烈日炙烤的日子,常常一放學便抓塊干糧向河邊跑去,一下河堤便丟鞋子、退褲子,滿河灘黑黝黝的小屁股,下餃子似的跳進河中。河邊的孩子不用別人刻意教游泳,靠的是以大帶小,代代相傳,只要浮在水面,統一的姿勢——狗刨。三人一伙,五人一堆,打水仗,比踩水,扎到水底看誰憋氣時間更長,邊憋氣邊游泳看誰游得更遠……游來游去,忽上忽下,鉆進水中就有了無盡玩法,玩出了無窮的樂趣。 游累了,爬上河堤,躺在松軟的草上,曬著滾燙的太陽,沾沾家鄉的黃土,鼻中充滿野花的馨香。有時,爬上那棵彎脖子柳樹,光著屁股坐在那近乎與水平行的樹干上,折根樹枝在水里拼命地劃槳。劃夠了,摸摸火辣辣生疼的屁股蛋子,一個跟頭扎到水中,任憑分去合來的浪花“呱唧、呱唧”拍打著身子,喘口氣,又追尋著伙伴們去抓魚、挖葦根了。 在兒時的記憶中,整個夏日是泡在烏河水中。七月十五是個例外,大人說這天叫“鬼節”,河中的小鬼在這天的正午要來抓人。下河戲水,不但小孩子不去,大人們也躲開這一天。因此,沒有河水的日子,伙伴們如宮中怨婦長夜孤寂、苦曰難熬。 秋末天涼,河水不能下了。有趣的事,便是跟著希孟二大爺夜晚去抓蝦。二大爺一直獨居,無牽無掛,卻是編席、編籃的好篾匠。每當夜幕籠罩田野時,我們便會身背蝦簍,緊隨銜著長煙袋的二大爺身后,把蝦簍下到石橋南邊的泉口,然后爬到橋東端的石樓上,蹲坐在大石獅子的腳下。遙望廣袤的夜空,在孤寂而又恬靜的夜色中,用心靈和微笑的星星暢談,傾訴對遙遠世界的向往。每當三五月明之夜,如水的月光遍灑田野,給原野蒙上薄薄的輕紗,遠處的院落、村莊抱成一團,朦朦朧朧,時隱時現。河面上浮起乳白色的霧氣,在微風過處蘆葦的“沙、沙”聲中,升騰繚繞,給寂靜的夜色平添了幾分神秘。唯有那橋下的流水,滔滔不絕,仿佛唱著一曲永不停歇的歌謠。 更多的時間,是依偎在二大爺身旁,聽他講三國、拉西游,還有展翅高飛,救人于危難的神鳥——鳳凰鳥。在我兒時的記憶中,只上過三年私塾的二大爺就是一部讀不完的史書、聽不厭的樂章,猶如那清清泉水,汩汩流入我的心靈,銘刻在我兒時吹不掉、洗不凈的記憶中,成為我后來能寫點東西的源頭。 離開家鄉,出外求學,工作已經十五六年。風沙吹老了歲月,吹不老我的思念。盡管寬闊的水泥橋抹去了小石橋絲絲痕跡,二大爺帶著蝦簍也悄悄去了另一個世界,但柳樹林、蘆葦灘、清水泉……所有的一切都成為我永生的印記。 “回去吧,天不早了。”妻子的呼喚聲把我從濃濃的鄉思中扯脫出來。撈魚的孩子,唱著歌兒已經遠去,兒子也回到身旁。我回轉身,寧靜地望著故鄉的方向,我深知無論走向何方,縱使相隔萬水千山,我生命的根如故鄉的蘆葦一樣,深深扎根于生我、養我、育我的烏河岸邊。 打開我的QQ資料時常看到:昵稱,文武,男,49歲。 實際上,我也知道“49”這個數字對我來說,已經存在不了幾天了,進入“知天命”之年可以按天算,也可以按時算,甚至可以按分秒計算了。 俗語說:“人過五十大半輩。”和朋友閑聊,不免傷感:人生苦短。向前看十年,茫茫無際;向后看五十年,匆匆一瞬。在孤寂沉靜時,時常捫心自問:這五十年,大自然留給了我什么,我又對大自然回饋了什么?思前想后,用一兩句話還真不好回答,但深入思考一下,縱是一滴晨露也會有濕潤掠過,是一顆流星也會有光亮閃耀,是一只寒蟬也會有歌聲鳴響,五十年坎坷的人生旅途“千山萬水腳下過,一縷情絲掙不脫”。苦中生情,樂中蘊情,連接人生的就是綿延不斷的苦樂情懷。 曾有網友告訴我:人生就是一杯苦茶,暫時的苦釅換取的是長久的甘甜。回望五十年的磨礪,何嘗不是從一杯苦茶開始。 “文化大革命”初年,我出生在魯中平原烏河東岸的一個百十戶人家的小村,貧窮是當時大多數人要面對的課題,特別是對于家底薄、孩子多的家庭來說,吃穿都是巨大的難題。 因為貧窮,三四歲的時候,嘴饞的我曾經從別的小伙伴的手中搶過半根油條。 ……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