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緬印戰區盟軍將帥圖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911497
- 條形碼:9787545911497 ; 978-7-5459-1149-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緬印戰區盟軍將帥圖志 本書特色
★ 《國家記憶》團隊骨干晏歡、知名軍史專家胡博傾情奉獻
★ 圖志編撰者游走在傳統的故紙堆與浩如煙海的影像資料中,交互應用文字書寫與影像媒體,豐富了歷史記憶的載體
★ 圖志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與研究價值,圖文所含的歷史信息極其豐富,是一部中緬印戰區抗戰史的“人物影像詞典”
《中緬印戰區盟軍將帥圖志》特色一:
這部圖志的編撰者從美國國家檔案館復制出上萬張中緬印戰區的歷史照片,外加多方搜集,精細整理、辨認、考證歷史照片,將圖志所涉中緬印戰區將帥與其照片一一對應,并將其履歷與照片,按所在部隊編制序列和部職別列出,為諸將帥作小傳。上千幅珍貴歷史老照片,還原歷史的現場。
《中緬印戰區盟軍將帥圖志》特色二:
圖志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與研究價值,圖文所含的歷史信息極其豐富,是一部中緬印戰區抗戰史的“人物影像詞典”。圖志中精美、珍貴的歷史照片豐富了公眾對于戰爭歷史的認知,沉潛著時代“凜凜的”風骨。
《中緬印戰區盟軍將帥圖志》特色三:
作為嶄新的史學敘述方式,影像史料或許可彌補某些紙質文本的缺憾,本圖志編撰者游走在傳統的故紙堆與浩如煙海的影像資料中,交互應用文字書寫與影像媒體,豐富了歷史記憶的載體。
《中緬印戰區盟軍將帥圖志》特色四:
精裝,四色印刷,極具收藏價值。
中緬印戰區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美英三國盟軍唯一相互連接的重要戰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迅速侵入緬甸,為保衛滇緬公路,1942年3月,10萬中國遠征軍應英軍之請,入緬作戰。由于戰事失利,中國遠征軍與英美盟軍撤退到印度和中國云南,并于1942年6月22日成立中緬印戰區(CBI)。至1945年4月,中美英三國聯軍全殲日軍于滇西、緬甸戰場。中緬印戰區盟軍與三國人民,以熱血和忠誠在世界反法西斯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這部圖志的編撰者從美國國家檔案館復制出上萬張中緬印戰區的歷史照片,外加多方搜集,精細整理、辨認、考證歷史照片,將圖志所涉中緬印戰區將帥與其照片一一對應,并將其履歷與照片,按所在部隊編制序列和部職別列出,為諸將作小傳。這部影像集是投射到歷史暗處的一束光,照亮了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做出卓越貢獻的將士。
這部圖志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與研究價值,圖文所含的歷史信息極其豐富,是一部中緬印戰區抗戰史的“人物影像詞典”。本圖志編撰者游走在傳統的故紙堆與浩如煙海的影像資料中,交互應用文字書寫與影像媒體,豐富了歷史記憶的載體。此外,圖志中精美、珍貴的歷史照片豐富了公眾對于戰爭歷史的認知,沉潛著時代“凜凜的”風骨。
中緬印戰區盟軍將帥圖志 內容簡介
中緬印戰區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美英三國盟軍唯一相互連接的重要戰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迅速侵入緬甸,為保衛滇緬公路,1942年3月,10萬中國遠征軍應英軍之請,入緬作戰。由于戰事失利,中國遠征軍與英美盟軍撤退到印度和中國云南,并于1942年6月22日成立中緬印戰區(CBI)。至1945年4月,中美英三國聯軍全殲日軍于滇西、緬甸戰場。中緬印戰區盟軍與三國人民,以熱血和忠誠在世界反法西斯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這部圖志的編撰者從美國國家檔案館復制出上萬張中緬印戰區的歷史照片,外加多方搜集,精細整理、辨認、考證歷史照片,將圖志所涉中緬印戰區將帥與其照片一一對應,并將其履歷與照片,按所在部隊編制序列和部職別列出,為諸將作小傳。這部影像集是投射到歷史暗處的一束光,照亮了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做出卓越貢獻的將士。
這部圖志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與研究價值,圖文所含的歷史信息極其豐富,是一部中緬印戰區抗戰史的“人物影像詞典”。本圖志編撰者游走在傳統的故紙堆與浩如煙海的影像資料中,交互應用文字書寫與影像媒體,豐富了歷史記憶的載體。此外,圖志中精美、珍貴的歷史照片豐富了公眾對于戰爭歷史的認知,沉潛著時代“凜凜的”風骨。
中緬印戰區盟軍將帥圖志 目錄
中緬印戰區盟軍將帥圖志 節選
中緬印戰區盟軍將帥圖志 相關資料
◆這部精美、珍貴的圖志,將我們重新帶回那個難忘的時代,我們永遠緬懷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艱困的日子里,為中國人民的生存、獨立和尊嚴而奮不顧身地戰斗的人們!
——鄭建邦(民革中央副主席、鄭洞國將軍之孫)
◆這是一本經過精心考據、深入研究而成的影像專著,向人們展示了一群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將帥們的罕見影像。
——約翰•伊斯特布魯克(美國陸軍退役上校、史迪威將軍外孫)
◆1944年及1945年,先父統領的英軍第36師,在緬北向南沿鐵路走廊一路挺進,與潘裕昆將軍指揮的中國駐印軍第50師并肩齊驅,兩支部隊因此結下了互敬合作的友好關系,最終擊敗日軍,贏得勝利。緬甸戰役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圖志所匯集的珍貴歷史影像,給所有關注二戰歷史的人們呈現出一個鮮活的、戰略意義非常的緬甸戰役。
——安德魯•菲斯廷(英國皇家肖像畫家學會主席、英國陸軍元帥菲斯廷之子)
中緬印戰區盟軍將帥圖志 作者簡介
晏歡,祖籍廣西,現居香港。1982年畢業于西安冶金建筑學院建筑系,曾赴英倫留學。長期在內地從事建筑設計工作,業余時間專注于中國遠征軍中緬印戰區抗戰歷史研究并積極參與關愛抗戰老兵志愿者活動。和父親晏偉權合著《抗日名將潘裕昆》《密支那戰役全記錄》《磨跡——日軍第十八師團作戰檔案》《魂斷佛國——日軍緬甸戰敗的回憶(1944——1945)》。曾擔任大型歷史圖冊《國家記憶》和《國家記憶II》主編及翻譯、獨立紀錄片《發現少校》主創、《國家記憶》巡回展策展人。
胡博,上海市人。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會員,東北講武堂歷史研究中心研究員。業余時間致力于搜集整理國民政府時期的軍史人物資料,十余年研究成果先后發表在《軍事歷史》《中國近現代史及史料研究》《國際展望》《武漢文史資料》《世界軍事》《私家歷史》《東方早報》《鳳凰周刊》《軍營文化天地》《兵器》《國家人文歷史》《中華遺產》等刊物。出版著作有:《哀將——國民黨的100位末代軍長》《碧血千秋——抗日陣亡將軍錄》(與王戟合著)。
- 主題:非常有幫助的輔助資料
最近看完了《1944:松山戰役筆記》,恰好看到中圖有這本圖志在售。 內容非常翔實、系統,對照《松山戰役筆記》可以很好地加深對云南抗戰過程和影響的了解。
- 主題:
從美國國家檔案館復制出上萬張中緬印戰區的歷史照片,外加多方搜集,精細整理、辨認、考證歷史照片,將圖志所涉中緬印戰區將帥與其照片一一對應,并將其履歷與照片,按所在部隊編制序列和部職別列出,為諸將帥作小傳。上千幅珍貴歷史老照片,還原歷史的現場。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