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上海市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123663
- 條形碼:9787567123663 ; 978-7-5671-2366-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上海市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 本書特色
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對包括海防遺址在內的“大型線形文物”設立專項研究,對我國東部和南部沿海修建的明代以防倭為主要目的、清代以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為目的的明清海防工程開展了相關保護和研究工作。廣東和浙江作為國家文物局“明清海防遺址保護研究”試點單位,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成果。隨著上海的經濟開發,眾多的海防遺址面臨保護危機。近年,臨港新城、自貿區等的建設,也對上海如何加強海防遺址的保護和如何發揮其在區域經濟與文化協調發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們對于上海現存明清海防遺址的數量、保存狀況等尚缺乏細致的把握。上海的海防遺址調研與保護是文物部門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本書厘清上海現存明清海防遺址數量和保存狀況,既是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必須,也是探討上海海洋歷史與文化的必須,對于加強民眾對海防遺址的認知也不無補益。2014—2015年,在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的主持與推動下,中心的研究人員與上海大學文學院相關專業教師通力合作,通過不可移動文物調研、攝影攝像、史料搜集等一系列工作,對上海市現存的29處明清海防遺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書即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報告。
上海市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 內容簡介
遍覽上海明清海防遺址,追溯歷史的遺跡與印象. 該書以上海境內明清時代先后經歷抗擊倭寇和抗英、抗法等戰事,留下豐富而又珍貴的海防遺址為線索,共走訪調查了現存的地面遺址23處,與海防有密切聯系的碑刻6塊,記錄并留存下豐富的文史資料。
上海市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 目錄
11城墻類
13金山衛古城墻遺址
21南匯古城墻遺址
27奉城古城墻遺址
33老寶山城遺址
41寶山古城墻遺址
49川沙古城墻遺址
57上海縣城墻遺址
63嘉定古城墻遺址
71松江古城墻遺址
75祠廟類
77松江陳化成祠
1緒論 11城墻類 13金山衛古城墻遺址 21南匯古城墻遺址 27奉城古城墻遺址 33老寶山城遺址 41寶山古城墻遺址 49川沙古城墻遺址 57上海縣城墻遺址 63嘉定古城墻遺址 71松江古城墻遺址 75祠廟類 77松江陳化成祠 81墓葬類 83唐一岑墓 89四僧塔 92錢世楨墓 97炮臺類 99吳淞炮臺遺址 111東炮臺遺址(寶山嘴老炮臺碑) 114獅子林炮臺遺址 119海塘類 121奉賢華亭海塘 127碑刻類 129永樂御碑 132寶山城督工管造石刻 134重整營規碑 139松江平倭墓碑 141吳淞江守御所千戶施武略室宜人鐘氏墓志銘 143建演武場碑 147井類 149倭井 151烽墩類 153筱官墩遺址 157秦家店烽墩遺址 159大場烽墩遺址 161鶴槎山烽墩遺址 163工廠類 165江南制造總局舊址(江南造船廠) 169附表 169表1:近年消失的明清海防遺跡 169表2:近年消失的明清海塘 170參考書目 173后記信息
上海市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 相關資料
由上海大學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上海市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是“上海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叢書”的第二種圖書。
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對包括海防遺址在內的“大型線形文物”設立專項研究,對我國東部和南部沿海修建的明代以防倭為主要目的、清代以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為目的的明清海防工程開展了相關保護和研究工作。廣東和浙江作為國家文物局“明清海防遺址保護研究”試點單位,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成果。隨著上海的經濟開發,眾多的海防遺址面臨保護危機。近年,臨港新城、自貿區等的建設,也對上海如何加強海防遺址的保護和如何發揮其在區域經濟與文化協調發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上海的海防遺址調研與保護是文物部門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如是,該書以上海境內明清時代先后經歷的抗擊倭寇和抗英、抗法等戰事,留下豐富而又珍貴的海防遺址為線索,對2014年上海市行政區劃范圍內現存的自1368年至1911年間(即明洪武元年之清宣統三年)與海防有關的遺址作了仔細的調研,共走訪調查了現存的地面遺址23處,與海防有密切聯系的碑刻6塊,記錄并留存下豐富的文史資料。由上海大學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上海市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是“上海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叢書”的第二種圖書。 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對包括海防遺址在內的“大型線形文物”設立專項研究,對我國東部和南部沿海修建的明代以防倭為主要目的、清代以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為目的的明清海防工程開展了相關保護和研究工作。廣東和浙江作為國家文物局“明清海防遺址保護研究”試點單位,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成果。隨著上海的經濟開發,眾多的海防遺址面臨保護危機。近年,臨港新城、自貿區等的建設,也對上海如何加強海防遺址的保護和如何發揮其在區域經濟與文化協調發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上海的海防遺址調研與保護是文物部門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如是,該書以上海境內明清時代先后經歷的抗擊倭寇和抗英、抗法等戰事,留下豐富而又珍貴的海防遺址為線索,對2014年上海市行政區劃范圍內現存的自1368年至1911年間(即明洪武元年之清宣統三年)與海防有關的遺址作了仔細的調研,共走訪調查了現存的地面遺址23處,與海防有密切聯系的碑刻6塊,記錄并留存下豐富的文史資料。
本書厘清上海現存明清海防遺址數量和保存狀況,既是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必須,也是探討上海海洋歷史與文化的必須,對于加強民眾對海防遺址的認知也不無補益。2014—2015年,在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的主持與推動下,中心的研究人員與上海大學文學院相關專業教師通力合作,通過不可移動文物調研、攝影攝像、史料搜集等一系列工作,對上海市現存的29處明清海防遺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書即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報告。這些遺址對人們認知上海歷史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重大。
——社會科學報信息
上海市明清海防遺址調查報告 作者簡介
主編褚曉波,曾任國家考古發掘領隊,副研究館員。現任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副局長。 執行主編郭紅,上海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著有《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明代卷》。目前主持國家社會科學項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