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一行足跡一泓思念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08322
- 條形碼:9787010108322 ; 978-7-01-01083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行足跡一泓思念 內容簡介
《一行足跡,一泓思念》字里行間浸透了一個普通的中國大家庭的父母親情、手足之愛,作者語言素樸真摯,情感自然流露,雖沒有宏大的歷史敘事,卻不乏時代背景下人性閃光,對于今天的讀者仍有啟發。書中還配有近三十副照片和圖片,圖文并茂,具有一定的可讀性。
一行足跡一泓思念 目錄
寫在本書前面的話
**篇 深切懷念我的父親沈幼成
一、書香世家
二、教書育人,服務桑梓
三、和睦、幸福、美滿的家庭
四、覆巢之下無完卵——家毀、人亡、骨肉分離
五、凜然保持民族氣節,清貧自甘
六、抱憾而逝,終未親見抗戰勝利
第二篇 對大哥、二哥和邃妹的點滴回憶和無盡思念
一、我的大哥
一、我的二哥
三、我的妹妹
第三篇 美好的記憶,無憾的人生
一、相知相扶七十年,不離不棄
二、同心協力、共克時艱,黑夜過去曙光在望
三、喜迎解放,黨旗指引,為黨的事業鞠躬盡力
第四篇 沒有黨就沒有我的今天
第五篇 對表姐曹鳳桐的深情懷念
第六篇 瑣憶方瑩的家世
一、方瑩祖父其人其事
二、對方瑩父母、姑父姑母和一姐一弟的回憶和懷念
三、對幾家至親和兩位堂弟的雜憶和思念
第七篇 緬懷老保姆姜大媽
附錄 業務自傳
一、主要業務工作
二、其他業務工作
后 記
一行足跡一泓思念 節選
我們沈家世居江蘇省淮安縣城內東長街三角橋。祖居為一座占地較大的宅邸,有正房三進和一個三開間的大廳以及一個二開間的書房,書房帶有庭院,院內栽植有一棵約需三人才能合抱的大槐樹,樹身高大挺拔,枝繁葉茂,郁郁蔥蔥,部分枝干延伸至墻外,遮蓋在一口附近居民汲水的水井之上,蔚為壯觀。 曾祖父是淮安當地頗負盛名的醫生。祖居宅邸進大門后,二門的兩扇白漆過道門上有對聯一副,上聯為:“處士風流水石間”、下聯為:“尚書清潔衣冠后”;書房的過道門上也有一副對聯,上書:“為善*樂”、“讀書便佳”;大廳主梁上懸掛有兩塊黑底金字的橫匾,上書:“著手成春”、“青囊春暖”,由此可以看出曾祖父當歸類為儒醫。 曾祖父生有三子,我們的祖父是第三子。大伯祖父、二伯祖父繼承父業,行醫,但均未成名,且都早逝。到我記事時,大伯祖父、二伯祖父兩房都已家道衰落,特別是大伯祖父一房,幾乎到了捉襟見肘,生活難以為繼的地步。二伯祖父有子一人,按大排行我們稱他為五伯父,走科舉仕途路,考上拔貢(介于秀才、舉人之間的一級)后未再考上去,終其一生以開館授徒為業。 我們的祖父名步梁,字繹成,生有兩子。長子名逎恒,即六伯父,次子名逎頤,字幼成,即我們的父親。六伯父為祖父元配何氏所生,何氏祖母生子后不久即去世。祖父繼娶陳氏,生一子,即父親,陳氏祖母也未終年。兩位祖母相繼去世后,祖父一家原住的靠近書房的三間房屋,又不幸失火燒掉,只好在遠離祖居建筑群的后院另蓋了幾間房將就居住。祖父迭遭不幸,境況之窘可以想見。祖父經過商,教過私塾,均不得意。 清王朝在經過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后,大權在握的慈禧太后深知要確保自己的大權永固,必須博取列強的信任和向列強示好。乃于1901年也宣布實行“變法”,下令各省城設大學堂,各府設中學堂,各縣設小學堂。在外部條件和自身處境的共同影響下,祖父參與興辦新學、創辦淮安府中學堂,后又擔任淮安縣第二高等小學校長。祖父在新的思想指引下,順理成章地將六伯父和父親送往省城南京,進入兩江優等師范學堂,時間大概是1902年。六伯父讀的是速成科,學制較短,可以早日出來掙錢養家。 ……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