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瓦楞上的青草 本書特色
本作品為“晉軍崛起文學檔案”系列圖書中的一種,收錄了山西著名作家呂新1980年代公開發表、出版的包括《那是個幽幽的湖》《瓦楞上的青草》《哭泣的窗戶》《消逝的農具》《農眼 》等十余篇中短篇小說。作為“晉軍崛起”的代表人物和“先鋒派”作家,呂新的作品極具個性和豐富想象力,其小說以獨特的藝術感覺、敘述方式、語言風格,帶給讀者 “異乎尋常”和“觸目驚心”的閱讀體驗。
瓦楞上的青草 內容簡介
一、 .經典性 晉軍崛起,是山西文學創作界繼趙樹理、馬烽等山藥蛋派作家之后又一次群體性、規模化的展示。 他們繼承了山藥蛋派作家開創的現實主義文學傳統,其作品表達了豐厚的中國文學經驗,標志著山西當代文學在新時期具有鮮明特征創作群體的形成。直到如今,他們依然活躍于中國文壇,是山西文藝創作的中堅力量。 二、 豐富性 影像資料、作家小傳、作家印象記、著作年表等版塊,使圖書構成立體化,內容更加豐富,有助于讀者對作家、作品的了解。 三、 美觀性 本書裝幀大氣,設計典雅,適合珍藏。
瓦楞上的青草 目錄
天上有個月亮
瓦楞上的青草
農眼
哭泣的窗戶
繪在陶罐上的故事
帶有五個頭像的夏天
草垛邊暗紅或金黃的風景
圓寂的天
一個孩子的傳說
紅山羊
太陽下的風景
墻上的月亮
熟地那是個幽幽的湖 天上有個月亮 瓦楞上的青草 農眼 哭泣的窗戶 繪在陶罐上的故事 帶有五個頭像的夏天 草垛邊暗紅或金黃的風景 圓寂的天 一個孩子的傳說 紅山羊 太陽下的風景 墻上的月亮 熟地 黃昏的葡萄 寓言 河東 消逝的農具 呂新 /金宇澄 呂新創作年表信息
瓦楞上的青草 相關資料
和許多“先鋒”小說不同,呂新的語言沒有那種實驗室操作般的機械和生硬,也沒有那種被理論的鞭子驅趕的被動和怯懦,當然,更沒有那種為了爭當“先鋒”而“先鋒”的粗鄙的庸俗。呂新就是呂新。呂新靜靜地躺在自己不曾被污染的純凈當中,一任語言的溪流淙淙遠去。因為沒有機械和生硬,沒有被動和怯懦,沒有粗鄙和庸俗,呂新在發現語言和被語言發現的雙重的驚喜中,獲得了他人所沒有的自由,也獲得了難以被人摹仿或淹沒的獨特的文體。 ——李銳 呂新是一個能夠呈現文學史“意義”的作家。呂新的獨特性至少體現在兩個層面:其一,他是一個真正具有“先鋒”品格的作家;其二,他是一個具有深厚本土體驗和文化體驗的作家。 ——吳義勤呂新是擅長寫詩化小說的。他顯然具有詩人的氣質。他也許是第一個讓世界知道晉北山區的作家。 ——樊星
瓦楞上的青草 作者簡介
呂新,生于1963年,山西左云人。早年在雁北地區做過多種工作,1990年代調到晉中文聯工作,曾任主席。現為山西省作協副主席,文學院專業作家。 1986年開始發表小說。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初,主要寫作短篇小說,代表作品有《那是個幽幽的湖》《瓦楞上的青草》《農眼》《圓寂的天》《人家的閨女有花戴》《山中白馬》《葵花》《夜晚的順序》等。1990年代中后期以中長篇小說寫作為主,代表作品有《發現》《南方遺事》《中國屏風》《綢緞似的村莊》《一個秋天的晚上》《撫摸》《光線》《梅雨》《草青》等。21世紀初至今,仍以中長篇小說寫作為主,兼有部分短篇小說,代表作品有《石灰窯》《翩翩》《深紅的農事》《米黃色的朱紅》《瓦藍》《我理解的青苔》《十月》《我們》《魚鱗天:輕輕地說》《王家峪》《我把十八年前的那場鵝毛大雪想出來了》《木蝴蝶》《一天》《啞嗓子》《白楊木的春天》《成為往事》《阮郎歸》《掩面》《下弦月》等。 《白楊木的春天》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