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工程力學-(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28930
- 條形碼:9787568228930 ; 978-7-5682-2893-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工程力學-(第3版) 內容簡介
《工程力學(第3版)》一書涵蓋了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課程的主要內容。理論力學部分包括靜力學的基礎知識、平面力系、空間力系和剛體的定軸轉動等;材料力學部分包括材料力學的基礎知識、桿件的內力分析、桿件基本變形時的應力與強度計算及變形與剛度計算、應力狀態、強度理論、組合變形、壓桿穩定與疲勞破壞等。每章前有知識點、先導案例,每節前有知識預熱;每章后有先導案例解決、學習經驗、小結,并提供了較多的例題、思考題、習題及參考答案,以便教師的選用和學生的預復習。 《工程力學(第3版)》突出高等教育“以應用為目的…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理念,體現“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可作為高等院校機械、機電、數控技術及模具設計與制造等近機械類專業學生的教學用書,也可以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工程力學-(第3版) 目錄
緒論
一、工程力學的地位和作用
二、工程力學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工程力學的方法
**篇 理論力學
第1章 靜力學基礎
1.1 靜力學基本概念
1.1.1 力的概念
1.1.2 力的三要素
1.1.3 力的表示法
1.1.4 靜力學基本公理
1.2 約束與約束力
1.2.1 柔性約束
1.2.2 光滑接觸面約束
1.2.3 圓柱形鉸鏈約束
1.2.4 固定端支座約束
1.3 受力圖
1.3.1 單個物體的受力圖
1.3.2 物體系統的受力圖
1.4 載荷
1.4.1 載荷按作用性質分類
1.4.2 載荷按作用時間分類
1.4.3 載荷按作用范圍分類
第2章 平面力系的合成與平衡
2.1 平面匯交力系的合成與平衡
2.1.1 平面匯交力系合成的幾何法
2.1.2 平面匯交力系平衡的幾何條件
2.1.3 平面匯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2.1.4 平面匯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條件
2.2 力矩和力偶
2.2.1 力矩的概念及計算
2.2.2 力偶的概念及性質
2.2.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及平衡
2.2.4 力的平移定理
2.3 平面平行力系的合成與平衡
2.4 平面一般力系的簡化
2.4.1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點簡化
2.4.2 簡化結果的討論
2.5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應用
2.5.1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2.5.2 解題步驟與方法
2.6 靜定與超靜定問題及物系的平衡
2.6.1 靜定與超靜定問題的概念
2.6.2 物系的平衡
2.7 摩擦
2.7.1 滑動摩擦
2.7.2 摩擦角
2.7.3 考慮摩擦時物體的平衡問題
2.7.4 滾動摩擦
第3章 空間力系的合成與平衡
3.1 力在空間直角坐標軸上的投影
3.1.1 直接投影法
3.1.2 二次投影法
3.1.3 合力投影定理
3.2 力對軸之矩
3.2.1 力對軸之矩
3.2.2 合力矩定理
3.3 空間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3.4 重心
3.4.1 重心及形心的坐標公式
3.4.2 確定重心位置的方法
第4章 剛體定軸轉動
4.1 轉動方程、角速度和線速度
4.1.1 轉動方程
4.1.2 角速度和線速度
4.2 功率、轉速與轉矩間的關系
4.2.1 功率
4.2.2 功率、轉矩和轉速之間的關系
第二篇 材料力學
第5章 軸向拉伸與壓縮
5.1 軸向拉伸與壓縮的概念
5.2 截面法、軸力與軸力圖
5.2.1 內力的概念
5.2.2 截面法、軸力與軸力圖
5.3 拉壓時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5.3.1 應力的概念
5.3.2 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5.4 軸向拉壓桿的變形和胡克定律
5.4.1 縱向線應變和橫向線應變
5.4.2 胡克定律
5.5 材料在軸向拉壓時的力學性能
5.5.1 低碳鋼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5.5.2 低碳鋼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5.5.3 鑄鐵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5.5.4 鑄鐵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5.6 軸向拉壓桿的強度計算
5.6.1 極限應力、許用應力和安全系數
5.6.2 拉(壓)桿的強度條件
5.7 拉壓超靜定問題
5.7.1 超靜定概念及其解法
5.7.2 裝配應力
5.7.3 溫度應力
第6章 剪切與擠壓
6.1 剪切與擠壓概念
6.1.1 剪切的概念
6.1.2 擠壓的概念
6.2 剪切和擠壓實用計算
6.2.1 剪切實用計算
6.2.2 擠壓實用計算
6.3 剪切胡克定律和切應力互等定理
第7章 圓軸扭轉
7.1 扭轉的概念和外力偶矩的計算
7.1.1 扭轉的概念
7.1.2 外力偶矩的計算
7.2 扭矩和扭矩圖
7.2.1 扭矩
7.2.2 扭矩圖
7.3 圓軸扭轉時的應力與強度條件
7.3.1 圓軸扭轉時橫截面上的應力
7.3.2 圓截面極慣性矩Ip及抗扭截面系數Wp的計算
7.3.3 圓軸扭轉時的強度條件
7.4 圓軸扭轉時的變形及剛度條件
7.4.1 圓軸扭轉時的變形
7.4.2 圓軸扭轉時的剛度條件
第8章 平面彎曲內力
8.1 平面彎曲
8.1.1 平面彎曲的概念
8.1.2 梁的計算簡圖及分類
8.2 梁的內力——剪力與彎矩
8.2.1 截面法求內力——剪力與彎矩
8.2.2 剪力和彎矩的符號規定
8.3 剪力圖與彎矩圖
8.3.1 剪力方程和彎矩方程
8.3.2 剪力圖與彎矩圖
8.4 彎矩、剪力和載荷集度
8.4.1 彎矩、剪力和載荷集度間的關系
8.4.2 利用M(x)、FQ(x)、q(x)三者之間的關系繪剪力圖和彎矩圖
第9章 彎曲強度與剛度
9.1 梁彎曲時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9.1.1 純彎曲變形
9.1.2 正應力分布規律
9.1.3 彎曲正應力的計算
9.1.4 常用截面的慣性矩的計算
9.2 梁彎曲時正應力強度計算
9.3 彎曲切應力簡介
9.3.1 矩形截面梁上的切應力
9.3.2 典型截面梁的*大切應力計算
9.3.3 彎曲切應力強度條件
9.4 梁的彎曲變形與剛度
9.4.1 梁的彎曲變形概述
9.4.2 用疊加法求梁的變形
9.4.3 梁的剛度條件
9.5 提高梁的強度和剛度的措施
9.5.1 合理安排梁的支承及增加約束
9.5.2 選擇合理的截面形狀
9.5.3 合理布置載荷
第10章 應力狀態強度理論組合變形
10.1 應力狀態的概念
10.1.1 一點的應力狀態
10.1.2 單元體的概念
10.1.3 主平面、主應力
10.1.4 應力狀態分類
10.2 平面應力狀態分析
10.2.1 斜截面上的應力
10.2.2 主應力的大小和方向
10.2.3 *大切應力
10.3 強度理論
10.3.1 強度理論的概念
10.3.2 常用的四種強度理論
10.3.3 四種強度理論的適用范圍
10.4 組合變形的強度計算
10.4.1 彎曲與拉伸(壓縮)組合變形的強度計算
10.4.2 彎曲與扭轉組合變形的強度計算
第11章 壓桿穩定與疲勞破壞等
11.1 壓桿穩定的概念
11.2 提高壓桿穩定性的措施
11.3 交變應力和疲勞破壞的概念
11.3.1 動應力的概念
11.3.2 交變應力的概念
11.3.3 構件的疲勞破壞及其產生的原因
11.4 應力集中的概念
附錄A 型鋼表
附錄B 習題答案
參考文獻
一、工程力學的地位和作用
二、工程力學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工程力學的方法
**篇 理論力學
第1章 靜力學基礎
1.1 靜力學基本概念
1.1.1 力的概念
1.1.2 力的三要素
1.1.3 力的表示法
1.1.4 靜力學基本公理
1.2 約束與約束力
1.2.1 柔性約束
1.2.2 光滑接觸面約束
1.2.3 圓柱形鉸鏈約束
1.2.4 固定端支座約束
1.3 受力圖
1.3.1 單個物體的受力圖
1.3.2 物體系統的受力圖
1.4 載荷
1.4.1 載荷按作用性質分類
1.4.2 載荷按作用時間分類
1.4.3 載荷按作用范圍分類
第2章 平面力系的合成與平衡
2.1 平面匯交力系的合成與平衡
2.1.1 平面匯交力系合成的幾何法
2.1.2 平面匯交力系平衡的幾何條件
2.1.3 平面匯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2.1.4 平面匯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條件
2.2 力矩和力偶
2.2.1 力矩的概念及計算
2.2.2 力偶的概念及性質
2.2.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及平衡
2.2.4 力的平移定理
2.3 平面平行力系的合成與平衡
2.4 平面一般力系的簡化
2.4.1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點簡化
2.4.2 簡化結果的討論
2.5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應用
2.5.1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2.5.2 解題步驟與方法
2.6 靜定與超靜定問題及物系的平衡
2.6.1 靜定與超靜定問題的概念
2.6.2 物系的平衡
2.7 摩擦
2.7.1 滑動摩擦
2.7.2 摩擦角
2.7.3 考慮摩擦時物體的平衡問題
2.7.4 滾動摩擦
第3章 空間力系的合成與平衡
3.1 力在空間直角坐標軸上的投影
3.1.1 直接投影法
3.1.2 二次投影法
3.1.3 合力投影定理
3.2 力對軸之矩
3.2.1 力對軸之矩
3.2.2 合力矩定理
3.3 空間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3.4 重心
3.4.1 重心及形心的坐標公式
3.4.2 確定重心位置的方法
第4章 剛體定軸轉動
4.1 轉動方程、角速度和線速度
4.1.1 轉動方程
4.1.2 角速度和線速度
4.2 功率、轉速與轉矩間的關系
4.2.1 功率
4.2.2 功率、轉矩和轉速之間的關系
第二篇 材料力學
第5章 軸向拉伸與壓縮
5.1 軸向拉伸與壓縮的概念
5.2 截面法、軸力與軸力圖
5.2.1 內力的概念
5.2.2 截面法、軸力與軸力圖
5.3 拉壓時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5.3.1 應力的概念
5.3.2 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5.4 軸向拉壓桿的變形和胡克定律
5.4.1 縱向線應變和橫向線應變
5.4.2 胡克定律
5.5 材料在軸向拉壓時的力學性能
5.5.1 低碳鋼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5.5.2 低碳鋼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5.5.3 鑄鐵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5.5.4 鑄鐵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5.6 軸向拉壓桿的強度計算
5.6.1 極限應力、許用應力和安全系數
5.6.2 拉(壓)桿的強度條件
5.7 拉壓超靜定問題
5.7.1 超靜定概念及其解法
5.7.2 裝配應力
5.7.3 溫度應力
第6章 剪切與擠壓
6.1 剪切與擠壓概念
6.1.1 剪切的概念
6.1.2 擠壓的概念
6.2 剪切和擠壓實用計算
6.2.1 剪切實用計算
6.2.2 擠壓實用計算
6.3 剪切胡克定律和切應力互等定理
第7章 圓軸扭轉
7.1 扭轉的概念和外力偶矩的計算
7.1.1 扭轉的概念
7.1.2 外力偶矩的計算
7.2 扭矩和扭矩圖
7.2.1 扭矩
7.2.2 扭矩圖
7.3 圓軸扭轉時的應力與強度條件
7.3.1 圓軸扭轉時橫截面上的應力
7.3.2 圓截面極慣性矩Ip及抗扭截面系數Wp的計算
7.3.3 圓軸扭轉時的強度條件
7.4 圓軸扭轉時的變形及剛度條件
7.4.1 圓軸扭轉時的變形
7.4.2 圓軸扭轉時的剛度條件
第8章 平面彎曲內力
8.1 平面彎曲
8.1.1 平面彎曲的概念
8.1.2 梁的計算簡圖及分類
8.2 梁的內力——剪力與彎矩
8.2.1 截面法求內力——剪力與彎矩
8.2.2 剪力和彎矩的符號規定
8.3 剪力圖與彎矩圖
8.3.1 剪力方程和彎矩方程
8.3.2 剪力圖與彎矩圖
8.4 彎矩、剪力和載荷集度
8.4.1 彎矩、剪力和載荷集度間的關系
8.4.2 利用M(x)、FQ(x)、q(x)三者之間的關系繪剪力圖和彎矩圖
第9章 彎曲強度與剛度
9.1 梁彎曲時橫截面上的正應力
9.1.1 純彎曲變形
9.1.2 正應力分布規律
9.1.3 彎曲正應力的計算
9.1.4 常用截面的慣性矩的計算
9.2 梁彎曲時正應力強度計算
9.3 彎曲切應力簡介
9.3.1 矩形截面梁上的切應力
9.3.2 典型截面梁的*大切應力計算
9.3.3 彎曲切應力強度條件
9.4 梁的彎曲變形與剛度
9.4.1 梁的彎曲變形概述
9.4.2 用疊加法求梁的變形
9.4.3 梁的剛度條件
9.5 提高梁的強度和剛度的措施
9.5.1 合理安排梁的支承及增加約束
9.5.2 選擇合理的截面形狀
9.5.3 合理布置載荷
第10章 應力狀態強度理論組合變形
10.1 應力狀態的概念
10.1.1 一點的應力狀態
10.1.2 單元體的概念
10.1.3 主平面、主應力
10.1.4 應力狀態分類
10.2 平面應力狀態分析
10.2.1 斜截面上的應力
10.2.2 主應力的大小和方向
10.2.3 *大切應力
10.3 強度理論
10.3.1 強度理論的概念
10.3.2 常用的四種強度理論
10.3.3 四種強度理論的適用范圍
10.4 組合變形的強度計算
10.4.1 彎曲與拉伸(壓縮)組合變形的強度計算
10.4.2 彎曲與扭轉組合變形的強度計算
第11章 壓桿穩定與疲勞破壞等
11.1 壓桿穩定的概念
11.2 提高壓桿穩定性的措施
11.3 交變應力和疲勞破壞的概念
11.3.1 動應力的概念
11.3.2 交變應力的概念
11.3.3 構件的疲勞破壞及其產生的原因
11.4 應力集中的概念
附錄A 型鋼表
附錄B 習題答案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隨園食單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