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師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附光盤)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425782
- 條形碼:9787115425782 ; 978-7-115-42578-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師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附光盤) 本書特色
本書以AutoCAD 2014中文版為平臺,通過“知識點 實例 疑難解答 經驗分享”的形式全面介紹AutoCAD的基礎知識和應用技巧,并結合建筑設計領域及機械設計領域大量的工程設計案例,詳細講解建筑平面圖、建筑立面圖、建筑裝飾裝潢布置圖、建筑裝飾裝潢吊頂圖、建筑空間裝飾立面圖,以及機械零件三視圖、三維圖和軸測圖等工程圖紙的繪制方法和繪制技巧,旨在幫助讀者在無老師指導的情況下,熟練掌握運用AutoCAD 2014進行建筑及機械設計的方法與技巧,快速提高獨立進行建筑及機械設計的能力。本書配套一張3GB的DVD光盤,其主要內容有:長達18小時共413集的與書內容同步的高清自學視頻,幫助讀者有效提高實戰能力;長達5小時共129集的難點教學視頻,幫助讀者快速解決學習及設計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書中所有案例的素材文件、效果文件和圖塊文件,方便讀者學習本書內容。此外,還附贈了涵蓋3大設計領域的205個圖塊文件和121套設計圖紙,便于讀者擴展學習。本書適合所有AutoCAD用戶閱讀,尤其適合零基礎的讀者自學。同時,也可以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工具書。
無師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附光盤) 內容簡介
1.本書寫法細膩,讓讀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圖書,堪稱完全自學寶典。
2.配套大型高清DVD光盤
(1)全套高清自學視頻18小時、413集高清視頻講解,全程演示繪圖過程,零基礎亦能輕松上手
(2)疑難問題全解答5小時共129集難點教學視頻,自己搞定不求人
(3)實例全部源自工作一線139個應用實例,完全覆蓋建筑、機械、室內裝飾裝潢3大應用領域
(4)有學有練效率高 14套共90道自測練習題,提供答案及操作解析
(5)附贈實用學習資料205個圖塊文件、121套設計圖紙 、139個制圖快捷速查命令
無師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附光盤) 目錄
第1章 | 熟悉工作環境與基本操作 001
1.1 了解AutoCAD 2014的工作空間 002
1.1.1 初始用戶工作空間—“草圖與注釋”工作空間 003
1.1.2 繼承傳統—“AutoCAD經典”工作空間 004
1.1.3 三維繪圖基礎—“三維基礎”工作空間 004
1.1.4 三維設計進級—“三維建模”工作空間 005
1.1.5 疑難解答—AutoCAD 2014工作空間的其他切換方法 006
1.1.6 疑難解答—“菜鳥級”AutoCAD
2014用戶使用哪種工作空間比較合適? 007
1.2 “AutoCAD經典”工作空間詳解 008
1.2.1 快速操作的好幫手—應用程序菜單 008
1.2.2 確實實用—標題欄 009
1.2.3 繪圖好助手—菜單欄 010
1.2.4 圖形設計利器—工具欄 011
1.2.5 疑難解答—如何調出其他工具欄? 011
1.2.6 認識您的繪圖紙與繪圖筆—繪圖區與光標 013
1.2.7 疑難解答—繪圖區下方的3個標簽有什么作用? 015
1.2.8 用戶與程序交流的橋梁—命令行及文本窗口 015
1.2.9 疑難解答—在命令行輸入錯誤命令或參數怎么辦? 017
1.2.10 精確繪圖**—狀態欄與輔助繪圖功能 017
1.3 AutoCAD 2014繪圖文件的基本操作 018
1.3.1 準備一張繪圖紙—新建繪圖文件 018
1.3.2 疑難解答—“樣板”文件與“無樣本”文件有什么區別? 020
1.3.3 疑難解答—新建文件時的“公制”與“英制”有什么區別? 020
1.3.4 圖形文件的存儲—保存與另存 020
1.3.5 疑難解答—如何選擇圖形文件的存儲格式? 021
1.3.6 圖形文件的查看與編輯—打開 022
1.3.7 使您的AutoCAD運行更順暢—清理垃圾文件 023
1.4 AutoCAD 2014繪圖命令的啟動方式 023
1.4.1 傳統方式啟動繪圖命令—菜單欄與右鍵菜單 024
1.4.2 快速啟動繪圖命令—工具欄與命令功能區 025
1.4.3 表達式啟動繪圖命令—輸入英文命令 025
1.4.4 *時髦的啟動方式—功能鍵與快捷鍵 026
1.5 AutoCAD 2014視圖的調控 027
1.5.1 實時調控視圖 028
1.5.2 實時恢復與平移視圖 030
1.6 AutoCAD 2014圖形的基本控制與操作 030
1.6.1 選取單個圖形對象—點選 031
1.6.2 疑難解答—在什么情況下才能使用“點選”方式選擇對象? 031
1.6.3 疑難解答—能否使用“點選”方式選擇多個對象? 032
1.6.4 疑難解答—編輯模式和非編輯模式下選擇對象的顯示狀態為何不同? 032
1.6.5 選取多個對象—窗口選擇 033
1.6.6 其他選擇方式—窗交選擇 033
1.6.7 調整對象的位置—移動對象 034
1.6.8 疑難解答—如何精確移動對象? 034
1.6.9 還原操作—放棄、重做與刪除 035
1.7 綜合自測 036
1.7.1 軟件知識檢驗—選擇題 036
1.7.2 軟件操作入門—切換工作空間 036
第2章 | 繪圖設置與繪圖基礎 037
2.1 繪圖環境設置 038
2.1.1 打造個性化的工作界面—“顯示”設置 039
2.1.2 使您的文件更安全、使用范圍更廣—“保存”設置 043
2.1.3 精確繪圖的關鍵—“繪圖”設置 047
2.2 繪圖區域設置 050
2.2.1 設置合適的繪圖范圍—繪圖界限 050
2.2.2 疑難解答—設置繪圖界限后為什么沒有變化? 051
2.2.3 疑難解答—設置繪圖界限后一定要在該界限內繪圖嗎? 052
2.2.4 疑難解答—如何保證只在繪圖界限內繪圖? 052
2.2.5 疑難解答—在繪圖界限外繪圖對圖形有什么影響? 053
2.3 繪圖單位與精度設置 053
2.3.1 選擇合適的繪圖類型—單位類型 054
2.3.2 精確繪圖的保證—精度與角度方向 055
2.4 捕捉設置 056
2.4.1 設置光標的捕捉距離—步長捕捉 057
2.4.2 顯示圖形界限—啟用柵格 058
2.4.3 精確捕捉對象特征點—對象捕捉 060
2.4.4 疑難解答—設置對象捕捉后為什么不能捕捉? 061
2.5 臨時捕捉 062
2.5.1 端點捕捉—繪制圖形對角線 063
2.5.2 中點捕捉—繪制中心線 064
2.5.3 交點捕捉—繪制對角線 065
2.5.4 捕捉圖形外的點—外觀交點與延長線捕捉 066
2.5.5 垂足捕捉—繪制矩形對角線的垂線 066
2.5.6 平行線捕捉—繪制矩形對角線的平行線 067
2.5.7 其他捕捉功能—圓心、象限點、切點、插入點、節點與*近點
?? 捕捉 068
2.6 追蹤設置 069
2.6.1 正交模式—繪制水平、垂直圖線的良方 070
2.6.2 疑難解答—不啟用“正交”模式能否繪制水平或垂直的圖線? 071
2.6.3 極軸追蹤—繪制30°角的直線 072
2.6.4 疑難解答—如何設置其他角度的極軸追蹤角? 073
2.6.5 疑難解答—如何設置系統預設外的極軸追蹤角度? 074
2.6.6 疑難解答—新建增量角后如何使用系統預設的增量角? 074
2.6.7 實例—繪制邊長為120的等邊三角形 074
2.6.8 疑難解答—為什么設置的極軸角度與實際中使用的角度不同? 076
2.6.9 疑難解答—如何設置繪制方式是角度負方向的三角形其他邊的角度? 076
2.6.10 不可不用—對象捕捉追蹤 077
2.7 其他捕捉與追蹤功能 078
2.7.1 相對點捕捉—“自”功能 078
2.7.2 臨時追蹤點 079
2.7.3 捕捉兩點之間的中點—兩點之間的中點 080
2.8 直線 081
2.8.1 *簡單的二維圖形—直線 081
2.8.2 疑難解答—如何使用[直線]命令繪制閉合圖形? 082
2.9 坐標與坐標輸入 083
2.9.1 精確圖形的關鍵—坐標系與坐標輸入 083
2.9.2 絕對坐標輸入—絕對直角坐標與絕對極坐標 084
2.9.3 疑難解答—絕對極坐標輸入中的參數問題 087
2.9.4 疑難解答—如何知道矩形對角線長度和對角線與邊線的夾角角度? 087
2.9.5 相對坐標輸入—相對直角坐標與相對極坐標 087
2.9.6 坐標輸入的另一種功能—動態輸入 089
2.10 綜合自測 090
2.10.1 軟件知識檢驗—選擇題 090
2.10.2 軟件操作入門—繪制簡單圖形 091
第3章 | 圖形對象的管理與控制 092
3.1 圖層及其基本操作 093
3.1.1 管理圖層的利器—圖層 094
3.1.2 獲取圖層的方法—新建圖層 096
3.1.3 有效規劃管理圖形—重命名圖層 097
3.1.4 丟棄多余圖層—刪除圖層 098
3.1.5 設置當前圖層—切換圖層 098
3.2 圖層的狀態控制 099
3.2.1 顯示、隱藏圖形對象—開關圖層 100
3.2.2 疑難解答—關閉圖層對圖形對象有什么影響?如何顯示被隱藏的圖形對象? 101
3.2.3 凍結、解凍圖形對象—凍結與解凍圖層 101
3.2.4 疑難解答—凍結圖層對圖形有什么影響? 103
3.2.5 防止誤操作*好的辦法—鎖定圖層 103
3.3 圖層的特性設置 104
3.3.1 設置圖層顏色特性—修改建筑平面圖中門窗的顏色 105
3.3.2 設置圖層線型特性—創建墊片中心線 107
3.3.3 設置圖層線寬特性— 修改墊片輪廓線線寬 108
3.4 綜合實例—設置工程圖中的常用圖層 110
3.4.1 繪圖思路 110
3.4.2 繪圖步驟 110
3.5 圖層的過濾 113
3.5.1 根據圖層特性分組圖層—圖層特性過濾器 114
3.5.2?圖層特性過濾器的知識拓展 115
3.5.3 人為分組圖層—圖層組過濾器 117
3.6 圖層的規劃管理 118
3.6.1 快速更改對象到目標圖層—圖層匹配 118
3.6.2 快速更改對象到當前圖層—更改當前圖層 119
3.6.3 實例—規劃管理零件圖 120
3.7 圖形特性與特性匹配 123
3.7.1 設置圖形特性的利器—【特性】窗口 123
3.7.2 實例—設置矩形厚度和寬度幾何特性 126
3.7.3 實例—將矩形特性匹配給多邊形 127
3.8 快速選擇 128
3.8.1 實例—快速刪除建筑平面圖中的圖塊文件 128
3.8.2 認識【快速選擇】對話框 130
3.9 綜合自測 131
3.9.1 軟件知識檢驗—選擇題 131
3.9.2 軟件操作入門—快速刪除傳動軸零件圖中的尺寸標注 131
3.9.3 應用技能提升—為建筑墻體軸線圖加載線型 132
第4章 | 繪制點、線圖元 134
4.1 繪制點圖元 135
4.1.1 繪制點—單點、多點與點樣式的設置 136
4.1.2 定數等分—使用點將對象等分為相同的段數 137
4.1.3?定距等分—使用點將對象等分為相等的段數 138
4.1.4 疑難解答—【定數等分】與【定距等分】有何區別?二者各適用于何種情況? 138
4.1.5 疑難解答—使用【定距等分】所得到的距離一定相等嗎? 139
4.1.6 疑難解答—使用【定距等分】時如何確定鼠標的單擊位置? 139
4.1.7 實例—完善吊頂圖燈具 139
4.2 繪制構造線 143
4.2.1 水平、垂直構造線—繪制水平、垂直構造線 143
4.2.2 疑難解答—不激活【水平】或【垂直】選項還能繪制水平或垂直構造線嗎? 144
4.2.3 偏移構造線—通過偏移繪制構造線 145
4.2.4 疑難解答—創建偏移構造線時鼠標單擊的方向和位置有要求嗎? 147
4.2.5 角度構造線—繪制特定角度的構造線 147
4.2.6 疑難解答—不啟用【角度】選項能創建特定角度的構造線嗎? 148
4.3 繪制多段線 149
4.3.1 直線型多段線—繪制由直線段組成的多段線 150
4.3.2 疑難解答—多段線繪制過程中的“單擊指定下一點”是什么
意思? 150
4.3.3 圓弧多段線—繪制由圓弧和直線組成的多段線 151
4.3.4 疑難解答—多段線的其他選項有何作用? 152
4.3.5 寬度多段線—繪制具有寬度的多段線 152
4.3.6 實例—繪制沙發平面圖 154
4.4 繪制多線 156
4.4.1 多線—繪制多線 157
4.4.2 實例—繪制立面柜 157
4.4.3 疑難解答—多線的“比例”有什么作用? 159
4.4.4 疑難解答—多線的“對正”有什么作用? 159
4.4.5 多線樣式—設置多線樣式 159
4.4.6 實例—新建墻線和窗線樣式 162
4.4.7 編輯多線—通過編輯多線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163
4.4.8 疑難解答—編輯多線時,多線的選擇順序對編輯結果有什么影響? 166
4.4.9 疑難解答—實際工作中如何判斷多線的選擇順序? 166
4.5 綜合實例—繪制建筑墻體平面圖 167
4.5.1 繪圖思路 167
4.5.2 繪制墻線 167
4.5.3 繪制窗線 171
4.5.4 繪制陽臺線 174
4.6 綜合自測 176
4.6.1 軟件知識檢驗—選擇題 176
4.6.2 軟件操作入門—繪制立面窗戶 177
4.6.3 應用技能提升—繪制建筑墻體圖 177
第5章 | 繪制基本圖形 178
5.1 繪制圓 179
5.1.1 *常用的畫圓方式—半徑、直徑 180
5.1.2 疑難解答—已知圓的直徑或半徑,可以使用【半徑】或【直徑】方式繪制圓? 181
5.1.3 實例—繪制法蘭盤 181
5.1.4 *隨意的畫圓方式—三點 184
5.1.5 疑難解答—為什么“三點”方式是*隨意的畫圓方式? 185
5.1.6 *簡單的畫圓方式—兩點 186
5.1.7 疑難解答—“兩點”方式與“直徑”方式有什么區別? 186
5.1.8 疑難解答—什么情況下適用“兩點”方式或“直徑”方式畫圓? 187
5.1.9 *復雜的畫圓方式—切點、切點、半徑 187
5.1.10 疑難解答—“三點”方式與“相切、相切、相切”方式有什么區別? 188
5.2 繪制標準矩形 189
5.2.1 默認方式—繪制300×200的標準矩形 189
5.2.2 面積方式—繪制面積為50000的標準矩形 190
5.2.3 尺寸方式—繪制長度為300、寬度為250的標準矩形 190
5.2.4 傾斜方式—繪制傾斜度為30°的標準矩形 191
5.3 繪制特殊矩形 191
5.3.1 倒角矩形—繪制100x100倒角距離為20的矩形 192
5.3.2 疑難解答—倒角矩形中的兩個倒角參數必須相同嗎? 193
5.3.3 疑難解答—只能使用默認方式繪制倒角矩形嗎? 193
5.3.4 圓角矩形—繪制200×200、圓角半徑為30的矩形 193
5.3.5 實例—繪制墊片零件圖 194
5.3.6 厚度矩形—繪制厚度為50的圓角矩形 198
5.3.7 寬度矩形—繪制寬度為10的圓角矩形 199
5.4 繪制多邊形 200
5.4.1 “內接于圓”方式—繪制內接圓半徑為100的五邊形 201
5.4.2 “外切于圓”方式—繪制外切圓半徑為150的八邊形 202
5.4.3 疑難解答—“內接于圓”與“外切于圓”方式繪制的多邊形有何不同? 202
5.4.4 實例—繪制螺母 203
5.4.5 “邊”方式—繪制邊長為50的五邊形 204
5.5 繪制橢圓 205
5.5.1 軸端點方式—繪制長軸為150、短軸為60的橢圓 205
5.5.2 疑難解答—為什么繪制橢圓時輸入的短軸值是實際尺寸的一半? 206
5.5.3 疑難解答—橢圓長軸尺寸一定要大于短軸尺寸嗎? 206
5.5.4 中心點方式—繪制繪制長軸為100、短軸為60的橢圓 206
5.5.5 疑難解答—為什么“中心點方式”繪制橢圓時輸入的長軸和短軸參數都是實際尺寸的一半? 207
5.6 繪制圓弧 207
5.6.1 *簡單的畫弧方式方式—三點 208
5.6.2 疑難解答—圓弧的3個點位于特定位置時如何使用三點方式
繪制? 208
5.6.3 *常用的畫弧方式—起點、圓心 209
5.6.4 疑難解答—利用“起點、圓心”方式繪制圓弧時如何確定起點的圓心位置? 210
5.6.5 *常用的畫弧方式—起點、端點 211
5.6.6 *常用的畫弧方式—圓心、起點 213
5.7 綜合實例—繪制手柄 214
5.7.1 繪圖思路 215
5.7.2 繪圖步驟 215
5.8 綜合自測 220
5.8.1 軟件知識檢驗—選擇題 220
5.8.2 軟件操作入門—繪制螺栓平面圖 221
5.8.3 應用技能提升—繪制軸平面圖 221
第6章 | 編輯基本圖形 222
6.1 修剪圖線 223
6.1.1 了解圖線的相交狀態—實際相交與延伸線相交 224
6.1.2 實際相交線的修剪 225
6.1.3 疑難解答—什么是修剪邊界? 226
6.1.4 疑難解答—修剪圖形時單擊位置如何確定? 226
6.1.5 疑難解答—如何修剪兩條圖線之間的圖線? 226
6.1.6 疑難解答—如何使用一條邊界修剪兩條圖線? 227
6.1.7 隱含交點圖線的修剪 228
6.1.8 疑難解答—隱含交點圖線的修剪邊界如何確定? 229
6.1.9 實例—繪制墊片 229
6.2 延伸圖線 232
6.2.1 延伸—使圖線實際相交 232
6.2.2 延伸—使圖線的延伸線相交 233
6.2.3 實例—創建欄桿 234
6.3 拉長圖線 235
6.3.1 增加尺寸拉長—增量 236
6.3.2 疑難解答—能否通過【增量】縮短圖線? 237
6.3.3 實例—創建墊片中心線 238
6.3.4 總長度的百分數—【百分數】拉長 241
6.3.5 疑難解答—【百分數】拉長圖線時百分數值如何設置? 242
6.3.6 總長度—【全部】拉長 243
6.3.7 疑難解答—【百分數】拉長與【全部】拉長有什么區別? 243
6.3.8 任意長度—【動態】拉長 244
6.4 拉伸圖形 245
6.4.1 拉伸—將矩形拉伸為長方形 245
6.4.2 疑難解答—什么是影響拉伸結果的關鍵因素? 246
6.4.3 疑難解答—拉伸對象時可否使用點選方式選擇對象? 247
6.4.4 實例—創建雙人沙發 247
6.5 打斷圖線 249
6.5.1 實例—從200mm線段中刪除長度為50mm的線段 249
6.5.2 疑難解答—如何在圖線的中間位置刪除一段圖線? 250
6.5.3 疑難解答—操作中常用到的【自】的作用是什么? 251
6.5.4 實例—在建筑墻體軸線網上創建門洞和窗洞 251
6.6 圖線的倒角處理 254
6.6.1 實例—通過【距離】創建圖線倒角 255
6.6.2 疑難解答—距離倒角時,第1個倒角距離與第2個倒角距離是否一定要相同? 256
6.6.3 疑難解答—能否對非平行切不相交的圖線進行倒角? 256
6.6.4 疑難解答—能否對十字相交的圖線進行倒角? 257
6.6.5 疑難解答—距離倒角值能否為負值或0? 257
6.6.6 實例—創建鍵 257
6.6.7 實例—通過【角度】創建圖形倒角 259
6.6.8 實例—創建銷 259
6.6.9 實例—通過【多段線】創建矩形倒角 261
6.7 圖線的圓角處理 262
6.7.1 實例—創建圖線圓角 263
6.7.2 圓角操作的模式—修剪 264
6.7.3 相鄰角的同時處理—“多段線”圓角 265
6.7.4 多個角的同時處理—“多個”圓角 266
6.7.5 疑難解答—如何判斷一個圖線是否是多段線? 267
6.7.6 疑難解答—能否將非多段線轉換為多段線? 268
6.7.7 疑難解答—圓角處理平行線時需要設置圓角半徑嗎? 268
6.7.8 疑難解答—如何將“不修剪”效果編輯為“修剪”效果? 268
6.8 綜合實例—繪制閥蓋零件主視圖 269
6.8.1 繪圖思路 269
6.8.2 繪制閥蓋零件主視圖 270
6.9 綜合自測 274
6.9.1 軟件知識檢驗—選擇題 274
6.9.2 軟件操作入門—繪制墊片平面圖 275
6.9.3 應用技能提升—繪制撥叉輪平面圖 275
第7章 | 創建復合圖形 276
7.1 偏移 277
7.1.1 距離偏移——創建同心圓 278
7.1.2 疑難解答—能否對其他圖形進行偏移? 279
7.1.3 疑難解答—偏移時是對源圖線進行偏移,還是對偏移后的圖線進行偏移? 279
7.1.4 疑難解答—如何對源圖線偏移達到等距排列的偏移效果? 279
7.1.5 定點偏移—偏移直徑以創建圓的切線 280
7.1.6 疑難解答—為什么定點偏移時不用輸入偏移距離? 281
7.1.7 “圖層”偏移—通過圖層偏移創建圖形中心線 281
7.1.8 疑難解答—圖層設置錯誤時怎么解決? 283
7.1.9 刪除偏移—快速創建圓的直徑 283
7.1.10 實例—創建支撐臂俯視圖 284
7.2 復制 288
7.2.1 獲取多個圖形的*佳方法—復制 288
7.2.2 實例—復制間距為100mm的多個多邊形對象 289
7.2.3 疑難解答—復制距離與實際輸入距離值為何不同? 290
7.2.4 疑難解答—復制時如何知道圖形本身的尺寸? 290
7.2.5 疑難解答—有沒有更簡便的精確復制圖形的方法? 290
7.2.6 疑難解答—復制圖形時的捕捉點有要求嗎? 291
7.2.7 實例—通過復制完善機械零件圖 291
7.2.8 疑難解答—實例操作中輸入的參數是什么參數?怎么得到的? 292
7.2.9 疑難解答—參數中的“@”表示什么意思? 292
7.3 旋轉 293
7.3.1 旋轉—創建-30°角放置的矩形 293
7.3.2 疑難解答—旋轉角度對旋轉方向有影響嗎? 294
7.3.3 疑難解答—不輸入角度能否對圖形進行精確旋轉? 294
7.3.4 復制—通過旋轉創建另一個對象 295
7.3.5 疑難解答—能否通過旋轉創建多個相同對象? 296
7.3.6 參照—未知角度旋轉對象 296
7.3.7 實例—布置室內平面椅 297
7.4 鏡像 299
7.4.1 鏡像—創建相對位置的圖形 300
7.4.2 疑難解答—如何使鏡像后的圖形與源圖形保持一定的距離? 301
7.4.3 疑難解答—實例中鏡像軸的兩個坐標是如何得到的? 301
7.4.4 疑難解答—鏡像中如何刪除源對象? 301
7.4.5 實例—鏡像創建建筑平面圖 302
7.5 矩形陣列 303
7.5.1 實例—矩形陣列創建多個圖形對象 304
7.5.2 疑難解答—為什么在創建矩形陣列的過程中輸入的間距值與實際值不同? 304
7.5.3 疑難解答—如何通過矩形陣列創建單行或單列對象? 305
7.5.4 實例—創建矮柜立面圖 305
7.6 極軸陣列 307
7.6.1 實例—極軸陣列創建圓桌椅子 307
7.6.2 疑難解答—如何找到 “極軸陣列”按鈕? 308
7.6.3 疑難解答—如何通過極軸陣列創建不同數目的對象? 308
7.6.4 疑難解答—如何創建任意填充角度的陣列效果? 308
7.6.5 疑難解答—如何避免極軸陣列中對象重疊? 309
7.6.6 實例—創建地板拼花圖 310
7.7 路徑陣列 311
7.7.1 定數等分—沿路徑創建陣列對象 311
7.7.2 疑難解答—如何找到“路徑陣列”按鈕? 312
7.7.3 疑難解答—如何避免路徑陣列中出現的隨意效果? 312
7.7.4 定距等分—沿路徑創建距離相同的陣列對象 313
7.7.5 實例—快速布置拱形橋欄桿 314
7.8 縮放 315
7.8.1 比例—將矩形放大兩倍 316
7.8.2 參照—參照其他圖形縮放源對象 316
7.8.3 復制—通過縮放創建另一個對象 317
7.8.4 疑難解答—如何通過參照縮放復制圖形對象? 318
7.9 綜合實例—根據零件主視圖繪制零件俯視圖 319
7.9.1 繪圖思路 319
7.9.2 繪圖步驟 320
7.10 綜合自測 325
7.10.1 軟件知識檢驗—選擇題 325
7.10.2 軟件操作入門—繪制軸承剖視圖 325
7.10.3 應用技能提升—繪制泵蓋俯視圖和左視圖 326
第8章 | 創建特殊圖形 327
8.1 定義邊界 328
8.1.1 定義邊界—從零件圖中定義邊界 329
8.1.2 疑難解答—為什么定義邊界后邊界無變化? 329
8.1.3 實例—創建齒輪截面圖形 330
8.1.4 疑難解答—能否在非閉合區域內定義邊界? 332
8.1.5 疑難解答—為什么定義的邊界是一個整體?如何單獨編輯邊界的各元素? 332
8.2 轉換面域 332
8.2.1 轉換面域—從齒輪截面圖中創建實體模型 333
8.2.2 疑難解答—如何查看創建的面域? 333
8.2.3 實例—創建橢圓壓板表面模型 334
8.3 圖案填充 337
8.3.1 預定義—向圖形中填充系統預設圖案 338
8.3.2 認識預定義圖案與設置 338
8.3.3 實例—完善支撐臂俯視圖 340
8.3.4 系統預設的另一種特殊圖案—用戶定義圖案 342
8.3.5 實例—填充建筑平面圖地面材質 343
8.3.6 填充的另一種圖案—漸變色 346
8.3.7 圖案填充的完善—孤島檢測與其他設置 347
8.4 夾點編輯 350
8.4.1 復制—通過夾點創建多個圖形對象 351
8.4.2 移動—通過夾點調整圖形位置 352
8.4.3 旋轉—通過夾點旋轉圖形對象 352
8.4.4 旋轉復制—通過夾點旋轉復制圖形對象 353
8.4.5 縮放—通過夾點縮放圖形對象 353
8.4.6 縮放復制—通過夾點縮放復制圖形對象 354
8.4.7 鏡像—通過夾點鏡像圖形對象 355
8.4.8 鏡像復制—通過夾點鏡像復制圖形對象 355
8.4.9 實例—繪制廣場地面拼花 356
8.5 綜合實例—根據零件俯視圖繪制零件主視圖 361
8.5.1 繪圖思路 361
8.5.2 繪圖步驟 362
8.6 綜合自測 368
8.6.1 軟件知識檢驗—選擇題 368
8.6.2 軟件操作入門—繪制短軸機械零件俯視圖 369
8.6.3 應用技能提升—繪制短軸機械零件局部剖視圖 369
第9章 | 創建、管理與應用圖形資源 370
9.1 圖塊 371
9.1.1 內部塊—將單人沙發創建為內部塊 372
9.1.2 疑難解答—如何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圖塊文件? 373
9.1.3 應用內部圖塊資源—插入 373
9.1.4 疑難解答—如何按照特定角度插入圖塊文件? 374
9.1.5 使塊用途更廣泛—外部塊 374
9.1.6 疑難解答—能否將圖形直接創建為外部塊? 375
9.1.7 實例—為建筑墻體平面圖插入單開門 376
9.2 屬性 380
9.2.1 定義屬性—創建標記為X的屬性 380
9.2.2 疑難解答—如何修改屬性的標記、默認值等參數? 381
9.2.3 編輯屬性—定義屬性塊 382
9.2.4 疑難解答—如何編輯屬性塊的特性? 383
9.2.5 實例—標注別墅立面圖軸標號 384
9.3 查看、管理與共享圖塊資源 387
9.3.1 管理圖塊資源的工具—設計中心 388
9.3.2 在【設計中心】窗口查看圖塊資源 391
9.3.3 共享圖形資源—向繪圖窗口插入“雙人床”圖塊 392
9.3.4 應用圖塊資源的另一個工具—工具選項板 393
9.3.5 使用【工具選項板】應用圖塊資源 395
9.4 綜合實例—布置建筑平面圖室內用具 396
9.4.1 繪圖思路 396
9.4.2?使用【插入】命令布置客廳室內用具 397
9.4.3 使用【設計中心】窗口布置主臥室內用具 399
9.4.4 使用【工具選項板】面板布置書房室內用具 400
9.4.5?布置其他房間用具 401
9.4.6 繪制櫥柜并完善廚房操作臺 402
9.5 綜合自測 403
9.5.1 軟件知識檢驗—選擇題 403
9.5.2 軟件操作入門—繪制浴缸平面圖 404
9.5.3 應用技能提升—創建并插入圖塊文件 404
第10章 | 圖形的尺寸標注與編輯 405
10.1 尺寸標注及其方法 406
10.1.1 尺寸標注及其重要性 407
10.1.2 標注尺寸的方法—標注矩形長寬尺寸和圓的半徑尺寸 407
10.2 新建標注樣式 408
10.2.1 標注前的首要操作—新建標注樣式 409
10.2.2 疑難解答—如何修改新建的標注樣式? 411
10.2.3 疑難解答—什么是臨時替代值?如何使用當前標注樣式的臨時替代值? 411
10.2.4 疑難解答—什么是“比較”?它有何作用? 412
10.3 設置標注樣式 413
10.3.1 標注中的尺寸線與尺寸界線—“線”設置 414
10.3.2 疑難解答—“Bylayer”與“ByBlock”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區別? 415
10.3.3 標注中的符號—“符號和箭頭”設置 415
10.3.4 標注內容的外觀與位置—“文字”設置 417
10.3.5 標注內容的大小與位置—“調整”設置 419
10.3.6 標注的精度—“主單位”設置 420
10.3.7 標注內容的換算單位—“換算單位”設置 421
10.3.8 公差標注— “公差”設置 422
10.3.9 設置當前標注樣式 422
10.3.10 實例—設置建筑工程圖標注樣式 423
10.4 標注基本尺寸 426
10.4.1 *常用的標注—“線性”標注 427
10.4.2 疑難解答—線性標注時如何手動輸入標注內容? 428
10.4.3 疑難解答—如何在尺寸標注中添加文字說明? 429
10.4.4 疑難解答—如何標注內容的角度? 429
10.4.5 標注傾斜圖線的尺寸—“對齊”標注 430
10.4.6 標注點—“坐標”標注 431
10.4.7 標注圓弧尺寸—“弧長”標注 432
10.4.8 標注角度—“角度”標注 433
10.4.9 標注圓圖形—“半徑”和“直徑” 433
10.5 其他標注技能 434
10.5.1 在現有尺寸基礎上快速標注其他尺寸—“基線”標注 435
10.5.2 疑難解答—沒有基準尺寸時如何標注基線尺寸 435
10.5.3 疑難解答—標注基線尺寸時選擇的尺寸界線有什么要求? 436
10.5.4 在現有尺寸基礎上快速標注連續尺寸—“連續”標注 436
10.5.5 真正的快速標注—快速標注 437
10.5.6 其他快速標注方法 438
10.5.7 實例—標注直齒輪零件圖尺寸 440
10.6 標注公差 443
10.6.1 【形位公差】的標注內容和方法 444
10.6.2 實例—標注直齒輪零件圖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 445
10.7 尺寸標注的編輯與修改 448
10.7.1 將尺寸線與標注對象相交的位置打斷—打斷標注 448
10.7.2 修改尺寸標注—編輯標注 449
10.7.3 調整尺寸標注的間距—等距標注 450
10.7.4 疑難解答—如何按照特定距離調整尺寸標注的間距? 451
10.7.5 美化尺寸標注內容—編輯標注文字 452
10.8 綜合實例—標注建筑墻體平面圖尺寸 453
10.8.1 繪圖思路 453
10.8.2 繪圖步驟 454
10.9 綜合自測 458
10.9.1 軟件知識檢驗——選擇題 458
10.9.2 軟件操作入門—標注機械零件圖尺寸 459
10.9.3?應用技能提升—標注機械零件圖尺寸與公差 459
第11章 | 圖形的文字注釋與表格 460
11.1 文字注釋的類型與文字樣式 461
11.1.1 了解文字注釋的類型 462
11.1.2 標注文字注釋前的首要操作—新建文字樣式 462
11.2 單行文字 464
11.2.1 創建單行文字 464
11.2.2 疑難解答—如何選擇文字樣式創建單行文字? 465
11.2.3 疑難解答—使用【單行】文字命令如何創建多行文字? 465
11.2.4 疑難解答—為什么命令行沒有出現文字高度的提示? 466
11.2.5 了解單行文字的對正 466
11.2.6 單行文字的編輯—編輯文字 467
11.2.7 實例—標注建筑墻體平面圖房間功能 469
11.3 多行文字 471
11.3.1 創建多行文字 471
11.3.2 【文字格式】編輯器詳解 472
11.3.3 編輯多行文字 475
11.3.4 實例—標注零件技術要求與明細 477
11.4 引線標注 481
11.4.1 創建快速引線注釋 481
11.4.2 快速引線的設置 482
11.4.3 創建多重引線 485
11.4.4 實例—編寫組裝零件圖部件序號 487
11.5 創建與填充表格 489
11.5.1 創建并填充表格 489
11.5.2 【插入表格】對話框的選項設置 491
11.5.3 實例—完善零件圖技術要求與明細 491
11.6 信息查詢 494
11.6.1 獲取圖形信息—查詢面積 495
11.6.2 完善建筑平面圖—標注房屋面積 496
11.6.3 獲取墻體長度—查詢距離 498
11.6.4 快速獲取圓的信息—查詢“半徑” 499
11.6.5 查詢角度 500
11.6.6 獲取圖形更多信息—“列表”查詢 500
11.7 綜合實例—標注定位盤尺寸、公差與技術要求 501
11.7.1 標注定位盤尺寸與公差 501
11.7.2 標注定位盤形位公差與基面代號 505
11.7.3 標注定位盤粗糙度和技術要求 508
11.8 綜合自測 511
11.8.1 軟件知識檢驗—選擇題 511
11.8.2 軟件操作入門—標注機械零件圖技術要求 512
11.8.3 應用技能提升—標注建筑平面圖房間功能與面積 513
第12章 | AutoCAD三維設計基礎與基本模型的
創建 514
12.1 三維模型及其查看 515
12.1.1 認識三維模型 516
12.1.2 使用【視點】和【視點預設】命令查看三維模型 516
12.1.3 使用【動態觀察】命令查看三維模型 518
12.2 三維視圖的切換 520
12.2.1 切換標準視圖 520
12.2.2 切換平面視圖 521
12.2.3 使用ViewCube切換視圖 522
12.3 視口的創建與分割 523
12.3.1 通過菜單分割視口 523
12.3.2 通過對話框分割視口 525
12.4 三維模型的視覺樣式 526
12.4.1 設置模型的視覺樣式 527
12.4.2 管理視覺樣式 530
12.5 為三維模型設置材質并渲染 531
12.5.1 實例—為插秧軸三維模型指定金屬材質 531
12.5.2 實例—快速渲染插秧軸三維模型 532
12.6 三維設計中的坐標系 533
12.6.1 設置UCS坐標系 534
12.6.2 UCS坐標系的管理 535
12.7 三維基本模型的創建 537
12.7.1 了解相關系統變量 538
12.7.2 實例—創建多段體 538
12.7.3 實例—創建長方體 539
12.7.4 實例—創建楔體 540
12.7.5 實例—創建球體 540
12.7.6 實例—創建圓柱體 541
12.7.7 實例—創建圓環體 542
12.7.8 實例—創建圓錐體 542
12.7.9 實例—創建棱錐體 543
12.8 綜合實例—創建傳動軸零件三維模型 544
12.8.1 繪圖思路 544
12.8.2 繪圖步驟 545
12.8.3 自己動手 548
12.9 綜合自測 550
12.9.1 軟件知識檢驗—選擇題 550
12.9.2 軟件操作入門—根據平面圖創建短軸三維模型 550
第13章 | 三維模型的其他創建技能與基本操作 551
13.1 三維模型的布爾運算 552
13.1.1 實例—并集運算 553
13.1.2 實例—差集運算 554
13.1.3 實例—交集運算 555
13.1.4 實例—完善傳動軸三維模型 555
13.2 三維模型的操作 558
13.2.1 調整三維模型的位置—三維移動 559
13.2.2 調整三維模型的角度—三維旋轉 560
13.2.3 使三維模型對齊—三維對齊 561
13.2.4 創建結構對稱的三維模型—三維鏡像 562
13.2.5 疑難解答—什么是三維鏡像平面?三維鏡像平面有幾種類型? 563
13.2.6 疑難解答—哪些對象可以作為三維鏡像平面? 563
13.2.7 疑難解答—三維鏡像平面中的【*近的】選項有何作用? 564
13.2.8 疑難解答—三維鏡像平面中的【Z軸】選項有何作用? 565
13.2.9 實例—完善線盤零件三維模型 566
13.2.10 實例—完善圓盤零件三維模型 568
13.3 三維模型的其他創建方法 569
13.3.1 實例—通過拉伸創建扳鉗三維實體模型 570
13.3.2 疑難解答—拉伸創建三維模型時為何要先創建邊界? 571
13.3.3 拉伸創建三維曲面模型 572
13.3.4 沿角度拉伸創建三維模型 573
13.3.5 沿某方向拉伸創建三維模型 573
13.3.6 沿路徑拉伸創建三維模型 574
13.3.7 旋轉—建傳動軸三維實體模型 575
13.3.8 剖切—創建傳功軸三維剖視圖 576
13.3.9 掃掠—創建彈簧三維模型 577
13.3.10 抽殼—創建殼體模型 578
13.4 創建網格模型 580
13.4.1 旋轉網格—創建機械零件網格模型 580
13.4.2 疑難解答—旋轉軌跡線與旋轉軸有特殊要求嗎? 581
13.4.3 平移網格—創建六邊形柱體網格模型 581
13.4.4 直紋網格—創建六邊形棱錐體網格模型 582
13.4.5 邊界網格—創建六邊形棱錐體曲面模型 583
13.5 綜合實例—創建支座零件三維模型 584
13.5.1 繪圖思路 584
13.5.2 創建支座底座面模型 584
13.5.3 創建支座肋板與圓柱體模型 588
13.5.4 創建支座凸臺模型 592
13.6 綜合自測 595
13.6.1 軟件知識檢驗—選擇題 595
13.6.2 軟件操作入門—創建手柄零件三維模型 595
13.6.3 應用技能提升—繪制機械零件三維模型 596
第14章 | 編輯三維模型與創建軸測圖 597
14.1 實體模型的編輯與細化 598
14.1.1 倒角實體邊 599
14.1.2 疑難解答—如何倒角模型背面的邊 600
14.1.3 疑難解答—倒角時倒角距離值是否必須一致 600
14.1.4 圓角實體邊 600
14.1.5 壓印邊 601
14.1.6 拉伸實體面 603
14.2 曲面模型的編輯與細化 604
14.2.1 曲面的圓角處理 605
14.2.2 修剪曲面 606
14.2.3 修補曲面 607
14.2.4 偏移曲面 608
14.3 網格模型的編輯與細化 608
14.3.1 拉伸網格面 609
14.3.2 分割與合并網格面 610
14.3.3 提高與降低網格平滑度 611
14.3.4 優化網格模型 612
14.4 繪制軸測圖 612
14.4.1 設置軸測圖繪圖環境與切換軸測面 613
14.4.2 實例—在軸測圖繪圖模式下繪制直線 614
14.4.3 實例—在軸測圖繪圖模式下繪制圓 619
14.4.4 實例—在軸測圖繪圖模式下書寫文本 620
14.4.5 實例—為軸測圖標注尺寸 623
14.5 綜合實例—繪制圓形把手零件軸測圖與軸測剖
視圖 626
14.5.1 繪圖思路 627
14.5.2 繪制圓形把手軸測圖 627
14.5.3 繪制圓心把手軸測剖視圖 632
14.6 綜合自測 637
14.6.1 軟件知識檢驗—選擇題 637
14.6.2 軟件操作入門—根據二視圖繪制軸測圖 638
14.6.3 應用技能提升—繪制復雜機械零件軸測圖 638
第15章 | AutoCAD設計圖的輸出 639
15.1 設置打印環境 640
15.1.1?添加繪圖儀 640
15.1.2?定義打印圖紙尺寸 641
15.1.3?添加打印樣式表 642
15.1.4?設置打印頁面 643
15.1.5?其他設置 644
15.2 綜合實例—打印圖形 645
15.2.1?快速打印機械零件圖 645
15.2.2?精確打印建筑平面圖 648
15.2.3?多視口打印機械零件三維模型 650
第16章 | AutoCAD建筑設計基礎 653
16.1 認識建筑設計圖 654
16.1.1 平面圖 654
16.1.2 立面圖 655
16.1.3 剖面圖 655
16.1.4 詳圖 657
16.2 建筑設計的內容與繪圖程序 657
16.2.1 建筑設計的內容 657
16.2.2 建筑設計的一般程序 658
16.3 建筑設計圖的繪圖原理與方法 658
16.4 建筑設計圖的繪圖規范 659
16.4.1?圖紙 660
16.4.2 標題欄與會簽欄 661
16.4.3 比例 662
16.4.4 圖線 662
16.4.5 定位軸線 663
16.4.6 尺寸、標高、圖名 663
16.4.7 字體與符號 664
16.4.8 索引符號和詳圖符號 665
16.4.9 指北針及風向頻率玫瑰圖 665
16.4.10 圖例及代號 666
16.5 綜合實例—制作建筑設計圖樣板文件 666
16.5.1 設置建筑工程樣板繪圖環境 667
16.5.2 設置建筑工程樣板文件的圖層及其特性 668
16.5.3 設置建筑工程樣板文件的繪圖樣式 671
16.5.4 繪制建筑工程樣板文件的圖紙邊框 677
16.5.5 繪制建筑工程樣板文件中的常用符號 681
16.5.6 建筑工程樣板文件的頁面布局 684
第17章 | AutoCAD建筑設計 687
17.1 關于建筑設計的三大圖紙 688
17.1.1 建筑平面圖的用途、表達內容與繪圖流程 688
17.1.2 建筑立面圖的用途與表達內容 693
17.2 綜合實例——繪制住宅樓建筑平面圖 701
17.2.1 繪制住宅樓平面圖墻體定位線 702
17.2.2 在定位軸線上創建門洞和窗洞 703
17.2.3 繪制住宅樓主次墻線 704
17.2.4 編輯住宅樓主次墻線 705
17.2.5 繪制住宅樓窗線與陽臺 706
17.2.6 插入單開門與推拉門 707
17.2.7 插入樓梯與衛生間設施 708
17.2.8 標注住宅樓平面圖房間功能 709
17.2.9 標注住宅樓平面圖房間面積 711
17.2.10 標注住宅樓施工尺寸 712
17.2.11 標注住宅樓墻體序號 714
17.3 綜合實例——繪制住宅樓建筑立面圖 715
17.3.1 繪制住宅樓負一層立面圖 716
17.3.2 繪制住宅樓首層立面圖 719
17.3.3 繪制住宅樓二層立面圖 720
17.3.4 繪制住宅樓標準層立面圖 722
17.3.5 繪制住宅樓頂層立面圖 724
17.3.6 標注住宅樓立面圖尺寸 727
17.3.7 標注住宅樓立面圖標高與軸線編號 727
17.3.8 標注住宅樓外墻面材質 728
17.4 綜合實例——繪制住宅樓側立面圖 729
17.4.1 繪制住宅樓側立面圖負一層 729
17.4.2 繪制住宅樓側立面圖首層與二層 730
17.4.3 繪制住宅樓側立面標準層 730
17.4.4 繪制住宅樓側立面頂層 731
17.4.5 標注住宅樓側立面圖尺寸、標高與墻面材質 732
第18章 | 繪制室內裝飾裝潢設計圖 733
18.1 室內裝飾裝潢設計基礎知識 735
18.1.1 室內設計的類型與原則 735
18.1.2 了解室內設計的具體內容 737
18.1.3 認識室內設計圖紙 739
18.1.4 室內設計圖規范要求 741
18.2 綜合實例—繪制普通住宅室內平面布置圖 743
18.2.1 平面布置圖的繪圖流程 744
18.2.2?繪制普通住宅家具布置圖 745
18.2.3?繪制普通住宅地面材質圖 749
18.2.4?標注普通住宅平面布置圖文字注釋 754
18.2.5?標注普通住宅平面布置圖尺寸與投影符號 756
18.3 綜合實例—繪制普通住宅室內裝修吊頂圖 760
18.3.1 吊頂圖的繪圖流程 761
18.3.2 繪制普通住宅吊頂輪廓圖 762
18.3.3 繪制普通住宅吊頂造型圖 765
18.3.4 繪制普通住宅吊頂燈具圖 770
18.3.5 標注普通住宅室內裝飾吊頂圖尺寸與文字注釋 774
18.4 綜合實例—繪制普通住宅室內裝修立面圖 775
18.4.1 室內裝飾立面圖的形成與表達內容 776
18.4.2?繪制客廳與餐廳B向立面圖 777
18.4.3?繪制主臥B向立面圖 783
第19章 | 繪制機械零件圖 790
19.1 機械零件圖繪圖基礎 791
19.1.1 機械零件圖的表達內容 791
19.1.2 機械零件視圖的類型 794
19.1.3 機械零件圖的繪制原則與繪圖步驟 795
19.2 綜合實例—繪制機械零件三視圖 796
19.2.1 繪制機械零件左視圖 797
19.2.2 繪制機械零件主視圖 800
19.2.3 繪制機械零件俯視圖 803
19.2.4 標注機械零件圖尺寸 805
19.2.5 標注機械零件圖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 809
19.2.6 標注粗糙度、基面代號與技術要求 813
19.3 綜合實例—繪制機械零件三維模型與軸測圖 818
19.3.1 繪制機械零件三維模型與三維剖視圖 819
19.3.2 繪制機械零件西南軸測圖 826
19.3.3 繪制機械零件東北軸測圖 831
附錄1 | 綜合自測參考答案 835
附錄2 | 命令功能鍵和快捷鍵速查表 841
展開全部
無師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附光盤) 相關資料
我教授AutoCAD相關課程也有近十年了,閱讀此書,感覺這是我見過的圖書中講解很詳細的——不僅告訴讀者如何做,還清楚地說出為什么這么做,難能可貴。
AutoCAD入門不難,難的是融會貫通,難的是如何高效高質量地“交活兒”。我見過不少初學者,急于上手,一上來就跟著案例練,不能靜下心來系統學習打牢基礎。這本書,很好地解決了系統學習與工程實踐難以接軌的問題,把每個實例帶進知識點講解,既能使知識點的學習更為生動,又使讀者能學到實際應用的方法與經驗,一舉兩得。
翻閱此書,強烈感覺該書作者深諳教學之道,他有效整合了知識點學習、實例講解、學生練習、答疑解惑等各個學習環節,還在每章或每節的內容概覽表中標出每個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和應用頻率,這相當于是在畫重點,而且是知識學習及工程應用兩個層面的重點!搞教學十幾年,我還真是首次見到把知識點與應用結合得如此完美的AutoCAD學習書!
史宇宏老師的這本著作,我至少等了2年。他是國內早一批AutoCAD的使用者,而且至今仍活躍在這個領域。他愣是把AutoCAD這一技術活兒練出了滋味,還把工程上嚴謹的匠人精神傾注于圖書著作,幾易其稿,終成此書。我這里為他點贊!
該書所寫案例非常實用,在公司工作的新手,只要把這些案例稍作修改就能用。但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講解的透徹性——作者毫無保留地在傳授經驗,這使自詡為AutoCAD杰出使用者的我,仍然受益匪淺!我教授AutoCAD相關課程也有近十年了,閱讀此書,感覺這是我見過的圖書中講解很詳細的——不僅告訴讀者如何做,還清楚地說出為什么這么做,難能可貴。
——張開升 ,中國海洋大學,機電工程系教研室主任
AutoCAD入門不難,難的是融會貫通,難的是如何高效高質量地“交活兒”。我見過不少初學者,急于上手,一上來就跟著案例練,不能靜下心來系統學習打牢基礎。這本書,很好地解決了系統學習與工程實踐難以接軌的問題,把每個實例帶進知識點講解,既能使知識點的學習更為生動,又使讀者能學到實際應用的方法與經驗,一舉兩得。
—— 李治發,四川奧地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高級設計師
翻閱此書,強烈感覺該書作者深諳教學之道,他有效整合了知識點學習、實例講解、學生練習、答疑解惑等各個學習環節,還在每章或每節的內容概覽表中標出每個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和應用頻率,這相當于是在畫重點,而且是知識學習及工程應用兩個層面的重點!搞教學十幾年,我還真是首次見到把知識點與應用結合得如此完美的AutoCAD學習書!
——黎明,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史宇宏老師的這本著作,我至少等了2年。他是國內早一批AutoCAD的使用者,而且至今仍活躍在這個領域。他愣是把AutoCAD這一技術活兒練出了滋味,還把工程上嚴謹的匠人精神傾注于圖書著作,幾易其稿,終成此書。我這里為他點贊!
——朱建國,北汽福田汽車公司,高級工程師
該書所寫案例非常實用,在公司工作的新手,只要把這些案例稍作修改就能用。但是,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講解的透徹性——作者毫無保留地在傳授經驗,這使自詡為AutoCAD杰出使用者的我,仍然受益匪淺!
——郭志利,哈爾濱市建筑設計院,高級建筑師
我剛學AutoCAD,有師兄向我推薦此書,一開始我覺得價格對于我這窮學生而言有點高,但買來一看——物有所值。且不說書上講解的內容細致得我頓悟什么叫“循循善誘”什么叫“豁然開朗”,就連光盤內容都把我給震住了,這資源豐富且實用——高清同步教學視頻、疑難解答的視頻,以及各種應用案例和練習題。
——賀鳳鳳,大連外國語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
信息
無師自通AutoCAD 2014中文版-(附光盤) 作者簡介
作者多年來一直從事電腦輔助設計的教學工作,現任“宏宇工作室”主編、主創。主要編著AutoCAD、3DS MAX 、Photoshop、、CoreIDRAW、Illustrator、Premiere以及Flash、Dreamweaver等電腦軟件圖書,已出版100余本電腦圖書,深受讀者青睞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