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中印緬毗鄰地區別的互聯互通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60961
- 條形碼:9787516160961 ; 978-7-5161-6096-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別的互聯互通研究 本書特色
孟加拉國、中國、印度和緬甸四國毗鄰地區是東 亞、東南亞、南亞的交匯地帶,是有史以來四國陸路 相互連接的地區。通過從古至今的南方絲綢之路、茶 馬古道、史迪威公路和無數邊境通道使這一地區人民 在*其艱難的交通條件下,依靠人背馬馱,實現了貨 物流通、文化溝通。但是至今,這一地區還沒有形成 適合于現代化運輸的大通道,從而阻礙了陸路商品和 貨物的交換和人文交流,使得這一地區仍然是世界上 *貧困的地區之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越的地理區 位并沒有給本地區帶來發展機遇,交通互聯互通的瓶 頸制約已經引起了四國和國際社會的關注。泛亞鐵路 和亞洲公路網的規劃已經涉及了這一地區。孟中印緬 四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末發起了孟中印緬地區經濟合作 論壇并持續至今,歷屆論壇的首要議題就是互聯互通 。任佳等*的這本《孟中印緬毗鄰地區的互聯互通研 究》以國際視野,從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狀、各國 的研究和規劃等方面,對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互聯互通 進行較為全面的研究和梳理,以期加強四國的交流和 溝通,對推動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貢獻智慧。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別的互聯互通研究 內容簡介
孟加拉國、中國、印度和緬甸四國毗鄰地區是東亞、東南亞、南亞的交匯地帶,是有史以來四國陸路相互連接的地區。通過從古至今的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史迪威公路和無數邊境通道使這一地區人民在及其艱難的交通條件下,依靠人背馬馱,實現了貨物流通、文化溝通。但是至今,這一地區還沒有形成適合于現代化運輸的大通道,從而阻礙了陸路商品和貨物的交換和人文交流,使得這一地區仍然是世界*貧困的地區之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優越的地理區位并沒有給本地區帶來發展機遇,交通互聯互通的瓶頸制約已經引起了四國和國際社會的關注。泛亞鐵路和亞洲公路網的規劃已經涉及了這一地區。孟中印緬四國在上世紀90年代末發起了孟中印緬地區經濟合作論壇并持續至今,歷屆論壇的首要議題就是互聯互通。本書以國際視野,從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狀、各國的研究和規劃等方面,對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互聯互通進行較為全面的研究和梳理,以期加強四國的交流和溝通,對正在推動的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貢獻智慧。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別的互聯互通研究 目錄
**章 互聯互通的概念、功能與世界實踐 **節 互聯互通的概念與功能 一 互聯互通的概念與內涵 二 互聯互通的功能與作用機制 三 兩種運輸方案的比較 第二節 互聯互通是世界區域合作的發展趨勢 一 歐盟的互聯互通 二 北美自貿區的互聯互通 三 東盟的互聯互通第二章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互聯互通的發起、共識和意義 **節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互聯互通的發起和研究成果 一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互聯互通發起的背景 二 孟中印緬地區合作論壇成果 第二節 孟中印緬在互聯互通方面的共識和各國的研究 一 孟中印緬四國論壇關于交通互聯互通的共識 二 孟中印緬四國對交通互聯互通的研究 第三節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互聯互通的意義 一 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消除貧困 二 促使本地區從封閉走向開放 三 有利于增進四國政治互信,維護本地區社會穩定 四 有利于推動孟中印緬成為緊密的利益共同體第三章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的歷史聯系與交通往來 **節 古代民族遷徙與四國毗鄰地區的早期交通通道 一 四國毗鄰地區的歷史交通條件 二 四國毗鄰地區的古代民族遷徙路線概述 第二節 四國毗鄰地區互聯互通的古代歷史演變 一 “南方絲綢之路”的開通與拓展 二 四國毗鄰地區從互聯走向互通的古代歷史 第三節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互聯互通的近現代歷史發展 一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的近現代鐵路交通通道 二 四國毗鄰地區的近現代公路交通通道 三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近現代的水路交通和空中交通 四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互聯互通的近現代歷史發展面貌第四章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互聯互通的現狀及問題 **節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交通連接現狀 一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公路連接現狀 二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鐵路連接現狀 三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水路連接現狀 四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航空連接現狀 五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交通連接的現存問題 第二節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貿易投資現狀及現存問題 一 中國及云南與孟加拉國的雙邊貿易投資現狀 二 中國及云南與印度的雙邊貿易投資現狀 三 中國及云南與緬甸的雙邊貿易投資現狀 四 孟中印緬次區域內貿易投資現狀 五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主要通商口岸建設及經貿現狀 六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經貿合作中現存的主要問題 第三節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能源合作現狀 一 中國與孟加拉國的雙邊能源合作現狀 二 中國與緬甸的雙邊能源合作現狀 三 中國與印度的雙邊能源合作現狀 四 孟印緬能源合作現狀 五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能源合作的現存問題第五章 國際合作機制對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交通連通的規劃和各國的意愿 **節 本地區互聯互通主要國際合作規劃與設想 一 泛亞鐵路 二 亞洲高速公路網和東盟高速公路網 三 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走廊 四 區域各國在交通便利化方面簽署的有關協議及執行情況 第二節 中國相關省區對區域互聯互通的規劃和設想 一 云南省的相關規劃 二 西藏自治區的相關規劃 第三節 緬甸對區域互聯互通的規劃和設想 第四節 印度對區域互聯互通的規劃和設想 一 印度東北部地區的道路規劃情況 二 印度東北地區與周邊國家地區的互聯互通 第五節 孟加拉國對區域互聯互通的規劃和設想 一 孟緬通道 二 中緬孟通道第六章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互聯互通的人文基礎 **節 孟中印緬地區的文化交流 一 中印文化交流 二 中孟文化交流 三 中緬文化交流 四 孟印緬三國文化交流現狀 第二節 孟中印緬地區的旅游合作 一 中印旅游合作 二 中孟旅游合作 三 中緬旅游合作 四 孟印緬三國旅游合作 第三節 孟中印緬地區的教育合作 一 孟中印緬地區教育合作 二 孟印緬三國教育合作 第四節 孟中印緬科技交流 一 中國與孟中印緬地區科技交流 二 孟印緬三國科技交流第七章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互聯互通合作展望 **節 新形勢下中國周邊外交方針助推孟中印緬互聯互通 第二節 孟中印緬互聯互通合作的內部動力 一 孟加拉國良好的區位優勢需要加快互聯互通進程 二 中國面向西南對外開放需要加快孟中緬印的互聯互通 三 孟中印緬互聯互通符合印度“向東看政策”的需求 四 互聯互通是緬甸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要求 第三節 孟中印緬互聯互通的前景 一 加快交通連通 二 強化政策溝通 三 促進貿易暢通 四 加強貨幣流通 五 增進民心相通 第四節 孟中印緬互聯互通的對策建議 一 建立bcim區域互聯互通國家和地方政府合作機制 二 制定區域互聯互通戰略發展規劃 三 建立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基金 四 加大力度推進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五 加強區域互聯互通的政策軟環境建設 六 促進邊境貿易、轉口貿易、過境貿易和現代物流業發展 七 推動孟中印緬自由貿易區建設 八 加強人力資源建設,促進區域人員往來和人文交流后記
展開全部
孟中印緬毗鄰地區別的互聯互通研究 作者簡介
任佳,云南省社舍科學院/云南省東南亞南亞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中國南亞學會副會長、中國亞太學會副會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主要出版有《印度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的演變》《中國與南亞經貿合作戰略研究》《中國與印度經貿合作新戰略》《中國云南與印度:歷史、現在和未來》《南亞國情研究》等十余部*作。在《南亞研究》《財貿經濟》《云南社會科學》等國內核心刊物上發表《印度產業結構調整機制與產業結構變動》《印度發展模式及對中國的啟示》《中印緬孟地區經濟合作的戰略意義》《中印經濟的互補性合作潛力》等多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