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戈王后與波旁王朝的崛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82742
- 條形碼:9787550282742 ; 978-7-5502-8274-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瑪戈王后與波旁王朝的崛起 本書特色
★這是一部關于愛情、背叛、宮闈爭斗以及政治權謀的史詩著作,其精彩程度媲美同時代的都鐸王朝
★16世紀法國史上重要事件的真實還原:新教徒納瓦拉的亨利與信仰天主教的瑪格麗特大婚、王太后凱瑟琳事實上統治法國半世紀之久、圣巴托羅繆之夜、胡格諾戰爭、南特敕令與法國統一等
★大仲馬文學巨著、法蘭西國寶級影后伊莎貝拉·阿佳妮演繹的經典電影《瑪戈王后》真實、全面歷史還原
★她的爸爸、三位哥哥、丈夫都是法國國王,她的媽媽和姐姐都是王后,她身世顯貴且天生麗質,但她的一生卻充滿了利用、權謀、謀殺與坎坷,孤獨終老
★20幅彩圖,全景展示了16世紀法國宮廷政治生活
★《書單》雜志、《圖書館周刊》、《出版人周刊》、《今日美國》、《沙龍》網絡雜志鼎力推薦
瑪戈王后與波旁王朝的崛起 內容簡介
《瑪戈王后與波旁王朝的崛起》主人公是中世紀法國的末代王后,也是近代法國的開國王后:瑪格麗特·德·瓦盧瓦。瑪戈天生麗質,美貌傾國傾城。追求自由愛情的瑪戈,被母親凱瑟琳王太后當做政治籌碼遠嫁南方小國納瓦拉國王亨利,甚至在婚禮之日發動對異教徒的屠殺事件——圣巴托羅繆大屠殺。母女反目以及哥哥亨利三世對她的敵意迫使瑪戈放棄優越生活,走上了反對瓦盧瓦王朝,扶助波旁王朝之路……
法國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一時期:新教徒納瓦拉的亨利與信仰天主教的瑪格麗特大婚、王太后凱瑟琳事實上統治法國半世紀之久、圣巴托羅繆之夜、胡格諾戰爭、南特敕令與法國統一,這些事件*終導致的結果是波旁王朝建立,納瓦拉的亨利成為波旁王朝建立者亨利四世。
大仲馬名著《瑪戈王后》以及奧麗卡獲獎電影、法蘭西國寶級影后伊莎貝拉·阿佳妮演繹的《瑪戈王后》都曾經對這一段歷史有過介紹。《瑪戈王后與波旁王朝的崛起》更加全面地、真實地還原了這段歷史。
瑪戈王后與波旁王朝的崛起 目錄
**部分 三位國王、兩位王后的母親:凱瑟琳.德.美地奇
“王后,我的母親”
國王駕崩,國王萬歲
王后和會談
短暫的戰爭……
……路漫漫
第二部分 瑪戈王后:“獨一無二的珍寶,永不凋零的鮮花”
出淤泥
失寵
婚姻的陷阱
瑪戈王后
巴黎王后
關于奴才和情婦
大逃亡
王室人質
間諜王后
王室操戈
納瓦拉王后
第三部分 瓦盧瓦的末裔,波旁的王后
情人之戰
王室丑聞
王后的叛亂
戰爭之囚
三場葬禮和一場彌撒
王后歸來
尾聲
致謝
瑪戈王后與波旁王朝的崛起 節選
**部分
三位國王、兩位王后的母親:凱瑟琳.德.美地奇
"王后,我的母親"
"命運是我們半個行動的主宰,但是它留下其余一半或者幾乎一半歸我們支配。"
--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瑪格麗特.德.瓦盧瓦在1553年5月14日生于巴黎西北十英里的圣日耳曼昂萊王宮。她在家中排第六,是三位公主中*小的那個。她的父親是亨利二世,性格堅毅,統治著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當時法國激蕩、奢華而繁榮;她的母親是凱瑟琳.德.美地奇,在國王的回憶中,那是一位溫順的、樸素的妻子。雖然國王是一位仁愛的父親,曾表示要和子女一起共度時光,但是當瑪戈出生的時候,國王卻因在和宿敵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作戰而分身乏術。查理五世的帝國疆域廣大,包括西班牙、日耳曼、尼德蘭和意大利部分地區,將亨利二世的國土團團圍住,與此相比,公主的出生則無足輕重。她的母親平常寫信時熱情洋溢,但于當時的信件中卻沒提及此事。
年幼的公主和她的兩個姐姐度過了童年時光。一位是伊麗莎白,比她年長八歲,另一位是文雅的克勞德,她在瑪格麗特出生時剛剛六歲,還有一位未來的嫂子,瑪麗.斯圖亞特,當時她10歲,剛剛從蘇格蘭來到法國。相伴瑪格麗特童年的還有圣日耳曼昂萊王宮為數眾多的保姆和女教師。她的兄弟--包括王儲弗朗西斯(已與瑪麗訂婚),以及查理和亨利(或稱安茹公爵)--在別處接受教育,不過常常前來看望她們。王室后代中*小的一位是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Franois),他是瑪格麗特的弟弟,也和公主們在圣日耳曼度過童年。事實上,查理本名查理.馬克西米連(CharlesMaximilien),亨利本名愛德華.亞歷山大(édouardAlexandre),弗朗索瓦本名赫勒克利斯(Hercules)(和他成年后的體弱相比實屬非常不幸),不過這些名字都隨著時間而發生了變化,在此,為避免混淆而使用其成年后姓名。
對瑪格麗特和她的兄弟姐妹們來說,圣日耳曼昂萊王宮的生活非常愉悅。這座華麗的宮殿是她父親*喜愛的住所之一--他在這里長大--亨利二世在登基之后,曾經大力翻修這座宮殿,如加上了兩座側殿。這里有華美的花園、打獵用的森林,甚至有一個網球場。約有兩百名仆人照看王室后代,其中還不包括廚房的工作人員。
瑪格麗特自幼思維敏捷、樂觀向上、充滿活力。她黑亮的頭發并不符合當時的時尚--王室崇尚金色的卷發--但是在凱瑟琳.德.美地奇那大多身體孱弱、貌不驚人的子女中,這位*年輕的公主膚如凝脂、健康樂觀、個性鮮明,顯得格外出眾。
顯然,她是國王的掌上明珠。她對于童年的回憶有一份書面記錄,內容是關于她父親的:"我當時約有四五歲,國王把我放在膝上,和我聊天。"國王逗她,問她*喜歡哪位玩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位是未來的吉斯公爵;另一位則是博普雷奧侯爵(MarquisdeBeaupréau)。他的小女兒馬上說更喜歡侯爵。國王被逗樂了:"為什么呢?他并不是*英俊的啊?"年幼的瑪格麗特則莊重地解釋道:"因為他舉止*為得體,而王子(吉斯公爵)卻很頑皮,對任何人都頤指氣使。"
但是她對她的母親則沒有什么美好的童年回憶,沒有上文的溫存,沒有熱情的擁抱,甚至也沒有責罵。在瑪戈的生命中,這位法國王后似乎并不存在。
考慮到瑪格麗特出生前后凱瑟琳.德.美地奇在宮廷中的情況,這與事實相去不遠。諷刺的是,這位日后將要主宰強大法國超過25年的女性,在當時卻只是個不可靠的外國人、社會的邊緣人士。
凱瑟琳于1533年來到法國,時年14歲,不受愛戴,遭人鄙視。她的母親是出身王室的女伯爵,年僅17歲時就撒手人寰,據謠傳,是她丈夫--出身佛羅倫薩美地奇家族--傳染給她的梅毒奪去了她的生命。六天之后,她的丈夫也因同種疾病追隨她到九泉之下去了。事實上,凱瑟琳的母親很可能是死于產后發熱。梅毒病發沒有那么快。不過美地奇家族當時在意大利身居權貴,這對當時才三周大的孤兒凱瑟琳無疑是一件幸事。撫養凱瑟琳的任務就落在她教皇叔叔的肩上,不過他似乎并不十分愿意。據說**次看見凱瑟琳的時候,他就嘆息道:"她身上帶著希臘式的災難!"
可憐的凱瑟琳的童年一直多災多難,命運隨著家族的興衰而起伏。當美地奇家族勢力強大,能夠控制梵蒂岡和佛羅倫薩時,凱瑟琳和她的親戚們生活富足,住在華麗的佛羅倫薩宮(Florentinepalace)中。但凱瑟琳八歲時,突然家道中落,她不得不在各個女修道院流離。隨著反對美地奇家族的力量日益壯大,她也面臨著安全問題,城市遭到圍困時無助的凱瑟琳成了敵意的靶子。她驚慌失措:佛羅倫薩的市民公開議論是要將她賣到妓院去任士兵蹂躪,還是裸體綁到城墻上去。*緊張的時候,她甚至剃去頭發裝成修女,當時她才11歲。
凱瑟琳很小就知道,自己無所依靠,安全完全仰賴他人的善意,凱瑟琳努力尋找盟友,將憤怒和不悅隱藏在溫順的面孔之下。她首先找到的是天真的修女,她們是她抵擋外界惡行的唯一防線,*終她成功地使自己成為了修女的一員。一位關照凱瑟琳的修女寫道:"凱瑟琳溫柔善良,修女們盡其所能地消減她的悲傷和困苦。"一位意大利廷臣也以"服從"一詞描寫凱瑟琳的少女生涯。但是在屈從的面具下是憎惡的激流。一位前往修院看望凱瑟琳的使節觀察到:"我從未見過像她這么年輕的人在分辨善惡上如此敏捷。"
凱瑟琳12歲時,意大利政局回復舊態,美地奇家族重回權力頂峰,凱瑟琳也被另一位當選教皇的表親--克萊門特七世(ClementVII)召回羅馬。他想將凱瑟琳用于政治婚姻,以達成軍事或外交聯盟。凱瑟琳是家中獨女,既有美地奇家族關系,又有繼承佛羅倫薩的資格,她未來的丈夫可因此獲得意大利的一大片土地。克萊門特安排她與亨利訂婚,后者是如日中天而妄自尊大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oisI)的次子。
此時,凱瑟琳的命運終于轉變了。嫁給法國王室成員對她這樣一個女子而言不啻一大成功。雖然她的母親出身王室,她的父親卻不過是平凡的商人階級。兩個世紀之前,美地奇家族還在經營零售業以及放貸。雖然美地奇家族目前富有而強勢,但在多數歐洲王室的眼中,他們不過是暴發戶而已。亨利王子排行第二,*不受父親待見--本來凱瑟琳的新郎絕無可能成為王位繼承人--但克萊門特還是得開出各種慷慨的附帶條件以促成這樁重大婚事。凱瑟琳的陪嫁有六座意大利城市,其中包括比薩這樣的大城市(當然這一切都是暗中進行的,因為教皇不想激怒那些反對上層一手操辦這樁婚事的意大利人)。克萊門特進而秘密地表明,他一定會幫助弗朗索瓦一世奪回富有的米蘭,而且承諾將烏爾比諾公爵(DukeofUrbino)的爵位當作蜜月禮物送給新人們。此外還有一筆巨額財富作為嫁妝:十萬金埃居和大量珠寶--如果這些珠寶披掛在身,凱瑟琳連站起來都有困難。
雙方經過了激烈的討價還價--當克萊門特設法賴掉嫁妝費用的時候,一位法國樞機主教抱怨說:"這個人真是上帝之鞭。"--*終,凱瑟琳和法國王子的婚事有了定論,持續五天的婚禮盛典于1533年10月底在馬賽舉行。凱瑟琳嫁妝和隨從的宏大本該使人們忘記了這樁婚事原本是門不當、戶不對,但這連新娘也沒有愚弄到--新娘看見她未來的公公時立刻跪下,謙卑地親吻他的腳,表示自己何德何能,竟能獲此殊榮嫁入王室。10月27日,雙方簽署婚約;莊嚴的婚禮彌撒由克萊門特主持,他表示要參加10月28日早上的婚禮;當晚則將照例舉行婚宴,那場喧囂的假面宴會將會持續到下半夜,彼時將有許多女士袒胸露乳--而不是戴著假面具的臉。新人們卻將錯過這場喧囂,因為他們會早早地上床。由于這場婚禮實際上是法國國王對皇帝在意大利財富的宣戰,因此有必要在當晚使婚禮圓滿完成,以防止將來有人宣布婚禮無效。為了保證14歲的新人盡到義務,弗朗索瓦一世將留在臥室里,監督他們完成任務。所以,凱瑟琳還必須當著公公的面失去童貞,這是*后的侮辱。
不到一年,克萊門特逝世,教廷和法國之間的聯盟崩潰了,承諾的意大利城市從未生效,凱瑟琳的大部分嫁妝也沒有支付。只剩下一個15歲的女子,她舉止笨拙,法語說得不好,帶著濃重的意大利口音,尚存的親戚也可能指望不上。這讓弗朗索瓦很不高興,他鄙視地說道:"這個姑娘赤條條地來到我的宮廷里。"
不過,凱瑟琳童年坎坷,在這場婚姻中反而受傷較少。和她年輕的丈夫相比,凱瑟琳的童年鍛煉了她,而瑪格麗特未來的父親亨利則沒吃過苦。
亨利比他的佛羅倫薩新娘只大兩周。他生于1519年3月底,生在父王*愛的安布瓦斯(Amboise)的一處圍場行宮。直到五歲之前,亨利都過著無憂無慮、備受寵愛的生活。他的兄長是王儲,大他兩歲,和他關系很好。王后溫柔和藹,很寵愛她的孩子們;國王則是歐洲*重要的國王之一。亨利的個性顯示出他的童年溫暖又安定,他外向、樂觀且迷人。
此后,兩個災難接踵而來:他溫柔慈愛的母親逝世了,父親則在戰斗中被俘,成了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階下囚。為了把自己從馬德里那狹小的牢房中解救出來,弗朗索瓦一世簽署條約,割讓了一部分土地,并且將自己的兩個王子當作保證和約實施的人質,這對法國特別不利。六歲的亨利和他八歲的王兄剛剛生過天花,因此馬上就被關到西班牙的監獄里頂替他的父親。父子被安排見了一次面,王子們坐船過河,深情的父親則被放走了。"我又是一名國王了!"據說弗朗索瓦一踏上法國的土地就如此歡呼,然后縱馬去見新的情婦了。
對王子而言非常不幸的是,他們的父親無意遵守條約,這一點皇帝沒有看出來。為了促使法國國王遵守諾言,王子們的關押條件一再惡化。*終,亨利和他兄長被轉移到一座艱苦的、與世隔絕的石頭城堡的兩間小小的牢房里,牢房里有欄桿的窗戶高高在上。冬無火爐,夏無涼風。他們不能去放風,也無法鍛煉;伙食很差,常常生病。除了看管他們的西班牙衛兵,沒有人陪伴。
四年之后,國王花了成噸的黃金把年輕的人質贖了出來。他們一踏上故土,國王就為他們的變化之大感到驚訝不已,幼子亨利變化尤其大。亨利不再像過去那樣親切迷人了。相反地,他看起來……易怒。他常常發火或者感到郁悶。他舉止粗魯,并且難以適應過去的生活。他甚至不記得法語怎么說了。這可不是弗朗索瓦理想中的王子形象。在從西班牙監獄回來后僅僅三年,熱衷美女的亨利--這一點很像他的父親--卻被迫要娶一個矮小、樸素、內向的外國人,只是為了完成他父王奪取意大利那不切實際的計劃,這件事對父子關系也無裨益。凱瑟琳在12歲時,威尼斯大使稱其"矮小瘦弱,其貌不揚,雙眼凸出,恰似美地奇家族的長相"。即使年長之后也未有好轉:一位廷臣在凱瑟琳二十歲時說:"她如果戴上面紗倒是一位美女。"
凱瑟琳自幼經歷過許多危險,很快就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不穩。她的丈夫對此漠不關心,而克萊門特死后,凱瑟琳的嫁妝落空,無法為凱瑟琳提供保護,很可能面臨著斷絕關系的命運。如果婚姻無效,她就完了;婚禮已經結束。她知道,她很有可能帶著失敗的恥辱回到意大利,在遠房親戚家里寄人籬下。或者更糟:被迫進入女修道院。
但是凱瑟琳過去也曾身處險境,已經知道如何面對逆境。她在修院時學會了曲意逢迎。無論王室成員和其他法國貴族對她多么粗魯而輕蔑,她始終面帶微笑,從不抱怨一句。她以德報怨,不計較任何怠慢和冒犯--而這些事情時常發生。她急切想要討好身邊的人,所以,盡管鮮有王室成員真正喜歡她,但她沒有為自己樹敵,這在弗朗索瓦一世的宮廷里就算是勝利了。一段時間之后,多數王室成員似乎放下戒心,對她習以為常。對她的丈夫來說,凱瑟琳謙遜有度,深居簡出,受人喜愛,唯丈夫馬首是瞻,知足常樂,就算是亨利本人也對這個無欲無求的新婦沒什么不滿,只是簡單地無視她的存在。
亨利的意見其實并不重要--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國王的意見、態度和感受*為重要。在法國宮廷這個小世界里,弗朗索瓦一世不僅是照耀王室成員的太陽(或者說是暗淡的太陽),同時也是月亮、星辰、天空、云彩。凱瑟琳明白,只有他能提供幫助了。她作為亨利的妻子,想在法國生存下去就只能仰仗國王的仁慈。
因此,凱瑟琳詳細打探弗朗索瓦一世的方方面面,就像是巴黎大學的學生對待拉丁文那般仔細,像是追逐獵物的野獸那般謹慎,像是收藏家鑒賞稀世珍寶那樣周祥。凱瑟琳后來算是馬基雅維利的信徒,不過她也并沒有仔細閱讀過馬基雅維利的著作。她的政治手腕都是從高大的、野心勃勃但頻頻出錯的公公那里學來的。
即使用16世紀的標準來看,弗朗索瓦一世也算得上是一個大個子。一個威爾士人在初次看到法國國王的時候,訝異于此人竟有6英尺之高。他的胸肌發達,腿很長(雖然有些彎曲),尤其是他的鼻子令人過目不忘。他的胃口也很好;他還是嬰兒的時候,就需要兩名奶媽才能喂飽,他母親給他起的小名是凱撒。美女、打獵和意大利是他的心頭好--排名不分先后。在宮廷里,國王有一群出類拔萃的貴族美女圍繞左右,人稱"小可愛"(lapetitebande),主要工作是取悅國王。除了一般的技藝之外,這些婦女個個是騎馬好手,因為弗朗索瓦大部分時間(我是說白天)都在馬背上,不是起勁地打獵,就是在上下求索尋找新的獵場。
1515年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關注意大利,當時他年僅21歲,剛剛成為國王,他不揣冒昧地率軍穿過皮埃蒙特(Piedmont),橫跨提契諾(Ticino)河,在馬里尼亞諾(Marignano)打了一場惡仗之后攻克了米蘭,這場戰役被時人形容是"巨人之戰"。十年之后,弗朗索瓦曾試圖重現當日風光,但卻在帕維亞之戰被神圣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擊敗,導致凱瑟琳的丈夫亨利和王儲成為人質。意大利震撼了年輕的弗朗索瓦:文藝復興熠熠放光;藝術家和工匠手中的作品閃耀著青藍色的光輝,穿戴著遠東的絲綢,裝點著金銀和光滑的大理石;各大城市都在大興土木,式樣新穎的建筑層出不窮,在法國聞所未聞;人文主義者討論著古希臘的智慧,而學者帶來了君士坦丁堡淪陷后搶救出來的手稿。法國國王很快明白,意大利的風云激蕩正是法國所急需的,他決心要奮起直追。
凱瑟琳的機會來了。她會說意大利語,知道佛羅倫薩親戚們的消息,和當地的藝術家常常聯系。她和她的公公都喜歡財富、盛宴,她常對國王說起羅馬教廷的情況,說起羅馬的賞心樂事,說起羅馬的山珍海味,這令國王非常開心。國王想要締造一個意大利帝國,想要將意大利的宗教文化和學術帶給法國,凱瑟琳表示非常支持。國王有時舉行冗長的網球賽,凱瑟琳也忠心擁護。自然,凱瑟琳也和國王一道騎馬。
國王開始對她有了好感,開始稱呼她為"我的女兒"。*終,他破例將出身平庸的凱瑟琳納入"小可愛"之列,這種殊榮表示,弗朗索瓦同意將她接納為宮廷一員,并將她納入自己的保護傘下。因為凱瑟琳需要爭取一切可能的幫助,國王的青睞對她而言是一樁幸事。而到了1536年炎熱的8月,也就是她婚后第三年,這變得尤為有利:她丈夫的兄長,也就是王儲,在一次激烈的網球賽后喝了一杯冰水,突然倒地不起。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王儲就此昏迷,八天之后薨逝,亨利成了王位繼承人。
和凱瑟琳一生中的其他境遇一樣,突然成為法國未來的王后也是一件福禍相依的事情。在這次突如其來的悲劇帶來的好運中,人們發現遞給王儲冰水的侍從是意大利人,是凱瑟琳的一個隨從。盡管驗尸結果表示,沒有證據證明他毒害了王儲,這名侍從還是被搜查并被逮捕。在他的行李中發現了記錄毒品的文字,*終害他受盡折磨而死。自然,凱瑟琳也遭到懷疑,因為是她把刺客帶到宮中,大家還知道,凱瑟琳熱衷占星術和神秘學。凱瑟琳此前處心積慮和國王搞好關系的先見之明,此刻收效巨大:弗朗索瓦并不相信這些指控。
擺脫了下毒的罪名固然可喜可賀,但是凱瑟琳面對的麻煩還不止這些。恰恰相反,她的不幸才剛剛開始。有兩個巨大而棘手的障礙,橫亙在她通往未來權力和幸福的道路之上:**是未能產下子嗣,第二是丈夫明顯移情別戀。
宮廷上下都注意到了凱瑟琳不孕--當王儲薨逝的時候,她已經17歲卻仍無子嗣--這已經令人感到不安,之前她不過是國王次子的夫人,但當她一躍成為法國未來王后的時候,要求她生產的呼聲幾乎將她壓垮。為求懷孕,她嘗試了一切方法--由蔬菜和草藥組成的特別膳食、神秘主義和秘密的祈禱、煉金術士和巫師推薦的特效藥水。她似乎還養成了飲用懷孕牲畜尿液的習慣。她常戴著一個裝滿青蛙骨灰的盒子。不知為何,沒有一樣奏效。正在她倍感無力的時候,她發現--宮廷上下也都知道了--她的丈夫公開地和一位大他19歲的貴族美女黛安.德.普瓦捷(DianedePoitiers)展開了熱戀。
……
瑪戈王后與波旁王朝的崛起 相關資料
若讀者僅僅認為都鐸王朝的家族與宗教斗爭故事在歐洲無出其右。那么這些人應當將目光轉向英吉利海峽對岸,好好讀一讀同時代的法國宮廷發生了什么。與之相比,都鐸王朝的故事顯得如此蒼白。
——《書單》雜志
這是一個關于間諜、暗殺、陰謀與欺詐的故事,也深刻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女性的脆弱,讀者無疑會被彼時女性生活的豐富細節所吸引
——《圖書館周刊》
戈德斯通的詼諧筆法令本書中的家族悲喜劇如暢銷小說一般精彩,故事因它的悲劇性而顯得更為真實。
——《出版人周刊》
(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文藝復興時代女性傳記,如暢銷小說般飽含激情
——《今日美國》
注意!《權力的游戲》的粉絲們,中世紀政治的經典橋段——癲狂、背叛、奇襲,貴族們的特殊癖好以及赤裸裸的利己主義——在本書中層出不窮。”
——《沙龍》網絡雜志
瑪戈王后與波旁王朝的崛起 作者簡介
[美]南希·戈德斯通
暢銷書女作家,畢業于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她的寫作專注于中世紀和近代早期歐洲歷史與王室傳奇。
已有多部暢銷著作出版:《瑪戈王后與波旁王朝的崛起》、《四王后:左右歐洲的普羅旺斯姐妹》、《淑女王后:那不勒斯、耶路撒冷西西里女王喬安娜一世的荒淫統治》、《女仆與王后:圣女貞德秘史》、《修道士與密碼:羅哲爾·培根與世界神秘的手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