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平 全6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19985
- 條形碼:9787101119985 ; 978-7-101-1199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平 全6冊) 本書特色
《舊五代史》150卷,是宋初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書,原名《五代史》。后世為與歐陽修所撰《五代史記》相區別,稱薛史為《舊五代史》。《舊五代史》南宋后流傳漸微,約在明清之際亡佚,今所見者為清代學者邵晉涵從《永樂大典》等書輯出,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輯佚書。《舊五代史》主要刪削五代各朝實錄而成,由于五代實錄今均已失傳,《舊五代史》因大量保存了實錄遺文而具有重要價值。 點校本《舊五代史》整理工作*初由陳垣、劉迺龢承擔,文革中轉至上海,由復旦大學完成,以1921年南昌熊羅宿影印四庫館繕寫進呈本(簡稱影庫本)為底本,校以武英殿本、劉氏嘉業堂本及其他三種抄本,并吸收了一些前人校勘成果,是“上海五史”中質量較高的一種。 本次修訂仍以影庫本為底本,通校了殿本、劉本以及原點校本當年限于客觀條件未能利用的臺北“國家圖書館”藏孔葒谷舊藏鈔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邵晉涵舊藏鈔本,又據《永樂大典》殘卷、《冊府元龜》、《太平御覽》、《五代會要》等傳世文獻作了充分他校,碑碣墓志可資校訂者,亦多有參酌。分段、標點力求更為妥善精確。修訂中還廣泛吸收了陳垣、郭武雄、朱玉龍、陳尚君諸家校訂成果,以及其他或見諸專書、或散在期刊的點校意見。 修訂本校勘記的數量約是原點校本的三倍,標點調整約2000余處。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平 全6冊) 內容簡介
《舊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的輯佚書,以紀傳體形式記載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十三年的歷史。 與通行近四十年的點校本《舊五代史》相比,本次修訂,增校了當年限于客觀條件未能利用的臺北“國家圖書館”藏孔葒谷舊藏鈔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邵晉涵舊藏鈔本;較全面網羅了宋元明文獻存錄五代實錄或《舊五代史》的遺文,以資參校,尤其是系統而徹底地梳理比對了《冊府元龜》近萬則五代文獻,收獲頗豐;對出土墓志也有充分掌握和適當利用。與原點校本相比,修訂本無論是對資料占有的廣度還是對文獻認識的深度,都大幅進步。修訂本校勘記的數量約是原點校本的三倍,標點調整約2000余處。此外新增6幅宋元版本彩色書影,新增5篇序跋,并新撰前言、凡例和主要參考文獻。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平 全6冊) 目錄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舊五代史(平 全6冊) 作者簡介
主持人: 陳尚君,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文獻學家,專治唐宋文學和古典文獻學,于唐代文學文獻的搜集和考訂、唐宋作家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尤深,先后以個人之力完成《全唐詩補編》、《全唐文補編》、《舊五代史新輯會證》等重要文獻整理工作,發表論文數百篇。 成員: 唐雯,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唐代的文獻與歷史,于唐宋類書、筆記、墓志等方面皆有建樹,出版專著《晏殊〈類要〉研究》,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 仇鹿鳴,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石刻文獻等,出版專著《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曾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三十余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