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歷史地圖集
-
>
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昆明 四川 杭州 上海(明信片)
-
>
威尼斯書
-
>
一聽說那島上有貓,我就出發了:日本貓島旅行筆記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江蘇(2016年全新版)
-
>
生命的邊緣-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
>
不一樣的云南
玩轉廣東非遺,出發!--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游覽地圖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08711
- 條形碼:9787218108711 ; 978-7-218-10871-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玩轉廣東非遺,出發!--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游覽地圖 本書特色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的文化印記,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鄉村和街道社區的生活方式,其中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深層文化基因,凝結著民族的智慧,連接著民族的情感。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參與者與見證者,過去十余年間,我們見證了過去無人問津的鄉風土俗成為眾人矚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由衷地贊嘆許多民間藝人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心血與付出,同時也無奈于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漸消失。我們也嘗試從不同的渠道、用不同的方式,期望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保護、傳承、發展與弘揚。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在于生活,我們終歸不能將其抽離出生活的土壤,安放于高雅的殿堂。近年來,文化旅游的興盛,背包客、驢友、美食之旅、親子游等等,都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野。既要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又要“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不失其文化的傳統與根基,何不讓人們置身其間,切實地體驗、感受與回味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的人文情懷。這正是我們編輯《玩轉廣東非遺,出發!》的初衷。 廣東,古稱“嶺南”或“百越”,既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端地,也是中國近現代革命史的策源地和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在漫長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廣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和少數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繁花似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2015年底,“粵劇”、“古琴藝術(嶺南派)”、“廣東剪紙”、“陸豐皮影戲”4個項目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608項,其中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47項;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618人,其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84人。 面對如此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古樸的民間藝術、精湛的傳統工藝、獨特的民俗活動,或許只有通過旅行才能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底蘊,只有通過旅行才能發現未曾留意的“新鮮”玩意兒,只有通過旅行才能喚醒深藏在人們內心的“鄉愁”。 在本書編輯過程中,我們參照廣東省人民政府的相關規范,劃分為珠江三角洲、粵東、粵北、粵西四個片區;為方便讀者查閱和安排旅程等,從“尋根”、“節俗”、“美食”、“親子”四個篇章,將所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文化的旅途當中。同時,每一章節又設有概覽、景點信息、出行小tips、知識知多d等資訊,希望能夠帶領讀者踏上一段充滿生活氣息、極富內涵的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旅。 玩轉廣東非遺,出發!
玩轉廣東非遺,出發!--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游覽地圖 內容簡介
本書擬分為珠江三角洲、粵東、粵西、粵北四個片區, 選取各地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群眾參與度高、觀賞性強的項目進行簡明扼要介紹, 為廣大群眾參與體驗、游覽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提供指南。各個片區中所選擇的項目按類別排列, 每個項目內容包括: 項目簡要介紹和圖片、項目代
玩轉廣東非遺,出發!--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游覽地圖 目錄
玩轉廣東非遺,出發!--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游覽地圖 作者簡介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于2005年由廣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成立,設在廣東省文化館內,負責執行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規劃、計劃和工作規范;組織實施和指導開展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認定、申報、保護和交流傳播工作職能。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