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明清贛閩粵邊界毗鄰區生態.族群與客家文化-晚清客家族群認同建構的歷史背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52539
- 條形碼:9787516152539 ; 978-7-5161-525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清贛閩粵邊界毗鄰區生態.族群與客家文化-晚清客家族群認同建構的歷史背景 本書特色
該書通過分析明清時期贛閩粵邊界地區的生態變遷、族群關系變動來”來展示近代”客家文化“建構的歷史背景,具體研究了山區開發與流民運動;生態變遷與族群關系;從“畬鄉”到“鄒魯鄉”:動亂、國家認同與“客家”文化;商業發展、土客沖突與“客家文化”等問題。本書認為,晚清“客家文化”之所以會被建構為“中原正統文化”,明中期以來贛閩粵邊界地區的普遍經歷的“正統化”是重要原因,晚清時期“客家人”面對的“族譜”、祠堂、“口碑”等文化資源其實是明中期以來贛閩粵邊界地區”正統化“的結果。
明清贛閩粵邊界毗鄰區生態.族群與客家文化-晚清客家族群認同建構的歷史背景 內容簡介
該書通過分析明清時期贛閩粵邊界地區的生態變遷、族群關系變動來”來展示近代”客家文化“建構的歷史背景,具體研究了山區開發與流民運動;生態變遷與族群關系;從“畬鄉”到“鄒魯鄉”:動亂、國家認同與“客家”文化;商業發展、土客沖突與“客家文化”等問題。本書認為,晚清“客家文化”之所以會被建構為“中原正統文化”,明中期以來贛閩粵邊界地區的普遍經歷的“正統化”是重要原因,晚清時期“客家人”面對的“族譜”、祠堂、“口碑”等文化資源其實是明中期以來贛閩粵邊界地區”正統化“的結果。
明清贛閩粵邊界毗鄰區生態.族群與客家文化-晚清客家族群認同建構的歷史背景 作者簡介
肖文評 1967年生,江西泰和人,江西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1994),中山大學歷史學專門史專業博士(2007),香港中文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廣東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客家研究輯刊》主編、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客家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客家鄉村社會歷史與文化、華僑史。參與“明清閩粵贛邊界的生態、族群與‘客家’文化”、“粵東北地區客家文化研究”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主持“梅州客家僑鄉研究” 等省、廳級課題10余項。出版《白堠鄉的故事——地域史脈絡下的鄉村社會建構》、《客家村落》等著作5部,在《史學月刊》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著作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次,梅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1次。 周偉華 1974年生,江西臨川人,南昌大學歷史學碩士,現任職于江西省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地方文化研究,在《南昌大學學報》、《南方文物》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明清閩粵贛邊界的生態、族群與‘客家’文化”研究,主持2014年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項目“新世紀江西美術研究(2000-2014)”,榮獲2012年度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論文二等獎。 黃志繁 1972年生,江西石城人,男,1991年畢業于贛南師范學院歷史專業,1995年畢業于南昌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1年畢業于中山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南昌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明清閩粵贛邊界生態、族群與‘客家’文化”等3項,教育部規劃基金及省級規劃基金項目6項,在《中國社會科學》、《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4次。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