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09445
- 條形碼:9787547309445 ; 978-7-5473-0944-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6-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 本書特色
在經濟全球化、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群已成為城市發展的主流和趨勢。在中國,城市群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建設的“主體形態”,其發展水平和質量決定著“中國夢”的內涵和境界。本報告以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中國城市群數據庫》及《中國城市群發展指數框架》為基礎,對我國九個城市群的人口、經濟、社會、文化和均衡性進行客觀考量和公正評價。中國九個城市群綜合指數水平的排名依次為: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經濟區、成渝經濟區、環長株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和環鄱陽湖城市群(并列)。該報告在頂層設計上充分考慮中國城市群發展在層面、關系上的復雜性,關注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實際問題,具有引導中國城市群正確方向、總結城市化先進經驗、提供城市發展科學思路及對策的重要價值。
2016-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 內容簡介
中國城市群發展的新坐標,融戰略方向與建設路徑、理論研究與實踐指南于一書。
2016-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 目錄
前沿觀察我國城市群規劃建設的若干重要問題(劉士林)3一、 如何看待國家啟動城市群規劃編制?3二、 城市群規劃編制重點要做好哪些準備?4三、 “城市發展戰略規劃”與“城市群發展戰略規劃”的區別是什么?5四、 中西城市群形成的機制性差別是什么?6五、 城市建設怎樣過渡到城市群建設?7六、 國家城市群規劃對長三角、京津冀及珠三角將產生什么樣的影響?8七、 推進城市群建設應重點發展哪些方面?9八、 如何看待“一帶一路”與“城市群”之間的關系?10九、 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注意的主要問題有哪些?11十、 如何看待“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關系?12十一、 我國城市群*新的發展狀況、趨勢和問題是什么?13十二、 我國城市群需要確立怎樣的戰略模式?14十三、 影響中國城市群成為“世界級城市群”的主要問題是什么?15主題報告2016中國城市群發展指數報告(劉士林、劉新靜、盛蓉、張懿瑋等)19一、 2016:中國城市群的發展現狀與趨勢19二、 2016報告:研究對象和范圍的界定25三、 2016中國城市群發展指數框架與評估機制30四、 2016中國城市群發展指數情況及主要評價42五、 2016報告: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74戰略研究美國巨型區域戰略對我國城市群發展的啟示(劉學華、張書成)81一、 21世紀城市群發展態勢值得關注82二、 21世紀美國巨型區域規劃戰略簡介85三、 美國巨型區域戰略對當前我國城市群發展的幾點啟示93新型城鎮化與分形空間建設(高小康)98一、 從大都市化到新型城鎮化98二、 都市群與城市的逆集中化100三、 “分形”與智能化102四、 城市空間分形化的可能與機會105人文城市理念下的棚戶區改造問題研究(孔鐸)109一、 我國棚戶區的分類、改造重點與改造實踐的現狀110二、 棚戶區改造困境的文化闡釋與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人文轉向112三、 國外棚戶區改造的實踐經驗與啟示115四、 人文城市理念下的棚戶區改造的對策和建議116理論參考城市群的全球化進程及中國經驗(劉士林)121一、 城市群概念的發生及其在中國的傳播122二、 全球城市群的發展歷程及現狀描述126三、 中國城市群發展現狀及中西城市群差異分析129美國東北部海岸城市群的發展理念和思路(盛蓉)134一、 空間及政策規劃134二、 人口狀況及特點138三、 社會和文化生活142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空間文化變遷研究(劉新靜)147一、 上海都市空間重構的三種趨勢147二、 上海都市空間重構的三個問題154三、 上海都市空間重構的驅動因素158專題報告長三角“中國傳統村落”調查研究報告(劉士林、王曉靜、蘇曉靜等)165一、 長三角“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背景與現狀165二、 江南傳統村落評估認定框架的建構與闡釋167三、 長三角“中國傳統村落”調研與總體分析169四、 江南傳統村落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171五、 開展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對策建議175長三角十大“中國傳統村落”個案研究報告(張書成)178一、 杭州市建德市大慈巖鎮新葉村178二、 麗水市縉云縣新建鎮河陽村180三、 鎮江市京口區姚橋鎮儒里村182四、 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明月灣村183五、 金華市蘭溪市諸葛鎮長樂村185六、 紹興市紹興縣稽東鎮冢斜村186七、 麗水市龍泉市西街街道宮頭村187八、 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楊灣村189九、 寧波市奉化市溪口鎮巖頭村190十、 上海市閔行區馬橋鎮彭渡村191智慧城市國外智慧城市研究與建設報告(盛蓉、周之澄)195一、 智慧城市的概念與理論研究195二、 智慧城市的類型與案例研究203三、 關于智慧城市建設的對策建議207智慧城市與新時期的江南城市文化建設(朱逸寧)209一、 早熟的城市: 江南城市文化在現代轉換中面臨的問題209二、 加速智慧城市建設: 江南城市文化通向未來的必經之路212三、 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實現文脈的活態傳承途徑214對話訪談《中國新聞周刊》專訪 我國三大城市群的建設與發展221一、 不贊成“政府—市場二分法”評價城市群發展221二、 行政與市場,各有利弊222三、 三大城市群各自發展模式的主要特點222四、 關于環首都貧困帶現象的討論222五、 在產業協同發展上,哪個城市群好一些?223六、 在內部溝通上,哪個城市群好一些?224七、 經濟類型對城市群的影響224八、 中心城市龍頭地位的確立224九、 世界城市群的啟示和借鑒問題225《華爾街日報》專訪 京津冀協同發展: 一場時間與空間的博弈226一、 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226二、 協同發展進程可能帶來的問題226三、 產業、交通和行政之間的協調227四、 京津冀三地政府的狀況228五、 關于京津冀一體化進程229六、 京津冀一體化的實質性進展230七、 京津冀規劃的“軟件”230八、 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231《經濟學人》智庫專訪 關于上海社會資本和文化消費水平的問答233一、 中國大城市的巨大變化對社區社會資本的影響233二、 上海城市社區的社會資本水平和差異234三、 上海城市社區的互惠水平235四、 互惠性在上海城市社區中的作用235五、 上海當地機構提高社區基礎設施的措施237六、 上海市民的公共文化活動參與238七、 提高上海居民參與文化活動的因素239八、 社會資本參與的上海社區活動239《澳門月刊》專訪 “公共安全,究竟離我們有多遠”241一、 近年來一些城市的社會安全問題241二、 社會公共安全事件的深層次原因242三、 公共安全的預防或應急管理成功案例243四、 提升社會或城市公共安全的核心問題244五、 公共安全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地位245學術資訊以人文城市和智慧城市引領新型城鎮化——2014上海交大城市科學春季論壇會議綜述249新型城鎮化與中國城市發展模式的人文轉型——2014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秋季論壇綜述263多學科城市研究的框架與方法——上海交大城市科學文科創新論壇會議綜述2742015互聯網 智慧寺院建設論壇會議紀要282 后記288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簡介290
展開全部
2016-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 作者簡介
劉士林,博士,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首席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斐訊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數字化城市與交通研究所執行所長,主要從事城市科學、文化戰略、智慧城市研究。國家“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光明日報城鄉調查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城市文化軟實力分中心主任、國家教育國際化試驗區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中國都市化進程年度報告》負責人、《中國城市群發展年度報告》主編、《中國城市科學》集刊主編、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大運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及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行政文化委員會理事、中華美學學會理事等。
劉新靜,博士,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城市科學研究部主任、專職研究員,光明日報城鄉調查研究中心辦公室成員,主要從事都市文化理論與實踐研究、區域與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全國新城新區研究,教育部《中國都市化進程年度報告》編委,《中國城市群發展年度報告》主編,《中國城市群數據庫》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