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天與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509887
- 條形碼:9787550509887 ; 978-7-5505-098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與福 本書特色
《大連市文藝精品創(chuàng)作生產(chǎn)“5511”工程長篇小說入選作品:天興福》具有鮮明的大連符號。百年的商號,出自于大連,在東北三省影響甚遠。愛國商人邵尚勤(書中的名字邵勤儉)不與日本人為伍,并告誡邵家子女不要為日本人做事。他的骨氣,他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是中國商人的典范。在那樣的歷史條件之下,天興福商號的資產(chǎn)不僅在東北排列前列,在全國也排在前列。天興福商號對大連城市解放的貢獻以及對大連人民的貢獻也是可圈可點的。寫好大連商人的形象,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從另一個側面了解大連,了解大連的歷史,了解大連的本土文化。尤其是讓更多的大連人了解本土歷史人物和故事,為大連的今后發(fā)展發(fā)揮正能量。
天與福 內(nèi)容簡介
《大連市文藝精品創(chuàng)作生產(chǎn)“5511”工程長篇小說入選作品:天興福》是以二十世紀初期大連商人的發(fā)展經(jīng)歷為創(chuàng)作題材,以百年老字號天興福的發(fā)展史為創(chuàng)作原型,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天興福創(chuàng)建于邵氏家族,發(fā)源于遼南古城金州,興盛于東北。邵氏家族的邵勤儉和邵老五弟兄倆,秉承父兄遺志。雖然以打魚為生,卻不失做人本分。因為一次偶然的發(fā)海機會,邵家兄弟賣魚而掙到一筆錢,由此便萌生出了經(jīng)商的念頭,在遼南金州創(chuàng)建了天興福商號。邵老五借著日本與俄國在旅順的那場戰(zhàn)爭,與漢奸劉雨田相識并由他過穿針引線,發(fā)了一筆戰(zhàn)爭財。而邵勤儉則一路向北,通過海參崴口岸,打開了北方經(jīng)商渠道。患難與共的妻子馬蘭花也甘愿留在東北,輔助天興福商號的大掌柜劉佩之在哈爾濱創(chuàng)建了天興福分號,并在東北購置土地萬坰,奠定了天興福的基業(yè)。
天與福 目錄
天與福 節(jié)選
老邵家從云南來,但老邵家是山東人。當年,老邵家先人在吳三桂手下當過差,在云南待過。吳三桂兵敗以后,老邵家的先人潛回山東老家,因為朝廷一直追捕吳三桂的黨羽。邵家先人手里有些積蓄,他們沒買房子也沒置地,先是買下了一條同定子(一種平底木帆船)風船,同定子經(jīng)不得風浪,只能在渤海灣里撒網(wǎng)拉魚,混個溫飽。后來,邵家人想到遠海里打魚,就購置下一條三桅大榷子(北方沿海一種大型木帆船)。后來還是心有不甘,要闖老洋子,拉大網(wǎng),打大魚,干脆打造一艘十丈長五桅大榷子,前后七個隔艙,能裝載兩千三百石的貨。等到邵仁福當家,有魚則打魚,有貨則運貨。海上行船,也講個船號,邵仁福就將天興福這字號掛到船上,船號天興福,也挺氣派。邵仁福的五個兒子四個女兒,都生在船艙,長在海上,他們在山東地無一壟,房無一間。老邵家祖籍是山東即墨,直到邵仁福過世之前,他才跟大兒子邵讀耕說起邵家的高祖曾經(jīng)在吳三桂手下當差這件隱藏多年的往事。平西王樹倒他們猢猻散,邵家的先人為防備被追殺,一年到頭漂泊在渤海和黃海之上、山東和遼東之間,居無定所,來去無蹤,官府想抓捕他們,卻摸不到他們的蹤影。船在海上漂泊,總是不踏實,邵仁福總惦記著給兒孫置辦一個安身立命的居所。在海上打魚這些年,也有了些積蓄,只是在哪兒定居,尚未下決心,不僅是要找個遮蔽風雨之處,更要找個祥和之地,讓兒孫能平安興旺。聽說,明末 **章 清初時,山東一戶陳姓人家發(fā)了海,出了一斗金子,買下了渤海灣里的一個方圓二里的螞蟻島,從此這個島嶼便歸陳姓所有。這樣倒是有了自由,可不便的是與世隔絕,兒女們通婚聯(lián)姻都成了難題。因為天興福大榷子常在金州城的龍王廟靠幫,邵仁福對金州也有所了解。大兒媳婦郭玉鳳在南城門外擺下一個攤位,做些海鮮干貨、土雜日用品的小買賣,且不說掙多少錢,從早賣到晚,攤上的貨物也能全部出手。細心咂摸這許多年,金州城無大災大難,算是風水寶地,金州城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金州人也崇文尚藝,尊師重教,古城的民風都帶有儒雅之氣。邵仁福臨終時,對大兒子邵讀耕交代,要選擇金州作為邵家人安身立命的居所,國有大臣,家有長子,我不在世的那天,身為老大的你要當起這個家,要興家興業(yè),要善待兄弟姊妹。邵讀耕身下有四個妹子、四個兄弟,老大當家,別怪他心事重,做事瞻前顧后、優(yōu)柔寡斷,除了全家人的生計,他還時時擔心官府追捕。好在他娶了一個能干的媳婦郭玉鳳,給邵讀耕當了一大半的家。由她出面操持,邵家的閨女都出門子嫁人了,婆家都在山東老家。身下的兄弟,老二大前年病逝,老三去年墜海喪命,人不在了,卻留下了妻兒。老四邵勤儉、老五邵持家是郭玉鳳一手帶大的,老嫂比母,嫂子在他們兄弟倆的眼里,像親娘一樣。邵老五小時候,在大嫂的懷里睡過,甚至咂過大嫂的奶水。這些年,朝廷因為內(nèi)憂外患,也顧不上抓捕吳三桂的殘渣余孽。邵老大帶著兄弟一年到頭闖海,一門心思想多掙些銀子,安家立業(yè)蓋房子、晚輩們上學讀書需要不少花費。這兩年,因為勞碌,他的身子骨也不那么硬實了,做事也力不從心。老四老五兄弟倆在老大的眼皮子底下一天天長大了,經(jīng)歷風雨,見識風浪,他們弟兄倆摔打成了闖海漢子。兩個兄弟長大成人,大哥的身體卻一天天地垮下去了。郭玉鳳不僅能頂起鍋蓋,也能頂起邵家的門面。邵家的男人出海了,她也不甘清閑便在南市場擺地攤做買賣。那年月,女人拋頭露面,要忍受好多苦楚難處,郭玉鳳生得單眼皮、薄嘴唇、瓜子臉,雖不俊美,卻有些姿色,常常招致一些地痞無賴的騷擾。郭玉鳳生性潑辣,長著伶牙俐齒,想占她的便宜?一頓數(shù)落,也讓你半天緩不過神來。郭玉鳳后來在南街租下三間門面,專門經(jīng)營土特雜貨生意。郭玉鳳買賣做得公平,待人也和氣,雖然掙不到大錢,可也日日有進項,除去平日消費,也還有些積蓄,日子過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榷子靠幫,艙里的魚賣給魚販子。剩下的魚,邵讀耕就讓老四和老五倆人一人一條扁擔兩只筐,挑著魚到城里去叫賣。 開始哥兒倆都不愿意做買賣,走街串巷當小販,臉上無光。放著伙計不用,讓自家兄弟出力丟丑,兩個兄弟想不通。 大哥說,邵家的先人為什么死心塌地跟著吳三桂?吳三桂從不虧待部下。他的部下幾輩人都死心塌地為吳家父子出力賣命,咱們邵家也一樣,用的伙計也不管窮富跟著咱們老邵家干。記住了,邵家也不虧待人,大哥是對你們好,才讓你們?nèi)ベu魚的,不是丟丑,吃不得苦的懶漢才丟人呢……邵勤儉和邵持家從青少年開始做買賣,哥兒倆從一條魚兩條魚開始經(jīng)商,有人叫他們哥兒倆“魚販子”,也有人叫他們“魚挑子”,開始聽著覺得臉上發(fā)燒,不好意思,叫得久了,也習慣了。叫就叫去吧,眼睛朝上翻,左耳朵聽了,右耳朵就冒了,幾次過后,臉皮就厚了。當一手錢一手貨成交生意時,那感覺也不錯。邵家的男子小時候都要讀書認字,但并不會算術,算賬對他們來說,就是在當魚販子時練成的。一退六二五,過去的老秤都是十六兩一斤,算起賬來分外麻煩。邵老四和邵老五的算賬本領都是與買魚的人斤斤計較、兩兩計較時練成的,不是他們小心眼兒,而是買家要算計,三一三十一,剩下的那個一歸誰?親兄弟明算賬,何況買家與賣家。 西海頭的魚把頭親眼看著邵家人這些年是怎么走過來的。邵家兄弟一天天長大,直到成長為闖海漢子。在他眼里,能駕船出海的男人未必就是闖海漢子,可邵家兄弟名副其實。海頭上也把闖海漢子叫成“海狼”,是大海上惹不起的人。與西海頭的海狼不同的是,邵家兄弟小時候都讀過書,天不怕,地不怕,大海也不怕,怕的就是山狼海賊有文化。邵家兄弟骨子里的家傳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在西海頭,魚把頭見的人老鼻子啦,像邵家人這樣一身正氣、善待伙計、買賣公平的,打著燈籠難找。日子一天天地過,英俊少年在不知不覺中長成了大小伙子。邵讀耕兩口子這時才覺得愧疚,光顧讓兄弟出海打魚,卻忘記了給兄弟定下親事。老四說,不急,先立業(yè),后成家。 ……
天與福 作者簡介
徐鐸,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一九八一年,發(fā)表處女作。出版長篇小說六部,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散文數(shù)百篇,逾四百萬字,并有作品被《小說選刊》和《中篇小說選刊》選載。長篇小說《大碼頭》獲得華東地區(qū)優(yōu)秀文學原創(chuàng)一等獎,并被改編電視連續(xù)劇和舞臺話劇。中篇小說《記憶紅薯》獲得遼寧文學獎,多次獲得各級政府的文學獎項,并當選大連市文學藝術界十大有影響的人物。現(xiàn)為中國作協(xié)會員,大連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jīng)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