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mào)易戰(zhàn)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yè)與企業(yè)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富國的貧窮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1529015
- 條形碼:9787511529015 ; 978-7-5115-2901-5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富國的貧窮 內(nèi)容簡介
“新窮人”階層不僅僅在德國出現(xiàn),也是世界各國政府都需面對的難題。他們不只是失業(yè)和退休的人員,“新窮人”在中產(chǎn)階級中也出現(xiàn)了。 “新窮人”引發(fā)了諸多的社會問題,如何對待這一階層,引導(dǎo)他們走出貧窮的陰影,而不是依靠政府的救濟和富人的施舍,作者有獨到的見解。
富國的貧窮 目錄
第二章 “……讓他們吃蛋糕好了!”
第三章 從城市紳士化到封閉式社區(qū)
第四章 精英們的權(quán)力
第五章 終于有人說話了
第六章 團結(jié)互助的終結(jié)
第七章 世界援助的私有化
第八章 小額信貸:有計劃的瘋狂
第九章 把美好生活拿來
富國的貧窮 節(jié)選
《富國的貧窮》: 午后,一位食品銀行女性工作者親切地提供給一位窮人配有黃油和細(xì)香蔥的咸面包圈,而這位操著俄羅斯口音的女性毫不客氣地拒絕了。志愿者的表情瞬間垮了下來。“這絕對是新鮮的好東西,”她生氣地大聲喊道,所有排著隊的人都聽到了。“不要正好,”她在后面噓了一聲,并且示威性的自己把面包咬了一口。也許這位俄羅斯女人不喜歡咸面包,也許這位特意為今天化了濃妝、穿上裘皮領(lǐng)大衣的中年女性,只想用笨拙的方式給人一種自信的印象。這樣的情景時有發(fā)生。每當(dāng)窮人們把蘋果、生菜、土豆放在手里掂分量,對變色的部分或枯黃的葉子挑剔嫌棄,志愿者們多半的反應(yīng)是敏感的,他們會說:“這些是可以切掉的,”或者“您在超市購物也會有這樣的菜”。唯一的區(qū)別是,食品銀行使用者依賴這些普通顧客在超市挑剩的食物為生,他們沒有選擇。于是想要顯示一點點剩余尊嚴(yán)和顧客身份的絕望的努力,常常被解讀為不知感謝和貪得無厭。 大多數(shù)德國食品銀行的確稱其用戶為“顧客”,并且讓他們象征性地付一點錢,以便讓食物保有“價值”。在消費社會中,分享和個人尊嚴(yán)受其客戶身份的約束,自由在消費社會中意味著,擁有看似無限豐盛的選擇并名義上地做出個人購買決定。施特凡·洛倫茨,耶拿大學(xué)的社會學(xué)家,從事消費、剩余、飲食方式、環(huán)境和可持續(xù)性方面的研究。他主持了一個為期兩年的針對食品銀行的研究項目,還是《食品銀行社會——重新對待剩余和排斥》的編者。他說:“顧客身份的偽裝恰巧標(biāo)明:你們并非‘成員’。這不是市場外的供給,而是市場的附加供應(yīng)。”“普通”顧客突出身份的方式是,他們的需求可以以獨立自主的方式得以滿足。如果他們是真正的顧客,就不必去食品銀行。“顧客是上帝,不是乞丐,”洛倫茨說。 真正的顧客可以提出要求,食品銀行用戶不可以。一方面,因為供給常常是隨意的,比如沒有面粉、面條或大米這類基本主食,而是成箱的1公斤罐裝洋蔥湯粉。而食品銀行顧客對此不該抱怨:“食品銀行顧客不能有要求。這是一個問題。我們的確注意到了要求的存在。我們也曾有這樣的情況:我在這兒付了錢,就有提出公平正當(dāng)要求的權(quán)利。我們就曾把錢退還給一個大聲抱怨的男人并且說:去阿爾迪(超市)吧,買你喜歡的,”柏林食品銀行創(chuàng)辦人扎比內(nèi)·韋特這樣說道。你也可以說:吃掉它或者餓死。 食品銀行用戶一貫被想象成非顧客身份,尤其通過供給的食品——這里存放的東西是別人不想要的。。人們能夠通過一種令人驚詫的方式辨認(rèn)出,什么是**消費品市場中風(fēng)行的,什么不是。如果因為素食主義流行,大家不太想吃肉,食品銀行就會得到很多香腸和豬排;草莓在冬季堆積如山,如果報上說草莓的種植危害環(huán)境,所謂有責(zé)任感的消費者出于環(huán)保原因而對草莓不予理踩;直到二月份,在食品銀行還可以吃到元旦的分裝拉可雷特乳酪;普通顧客購買復(fù)活節(jié)兔子和巧克力彩蛋時,食品銀行用戶就得慶幸在四月還能吃到圣誕節(jié)餅干和巧克力圣誕老人;“二惡英事件”后,雞蛋供過于求,受了驚嚇的顧客們更愿意把它們留在超市里;2011年5月德國爆發(fā)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病菌被認(rèn)為可能來自生菜和黃瓜,在一些食品銀行理所當(dāng)然地囤積著整箱整箱的來自德國北部的生菜和西班牙黃瓜——顯然是還沒分配過的。 ……
富國的貧窮 作者簡介
卡特琳·哈特曼,生于德國烏爾姆,德國記者和作家。語言犀利,文風(fēng)詼諧。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jīng)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xué)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