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經濟漫筆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56552
- 條形碼:9787010156552 ; 978-7-01-015655-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經濟漫筆 本書特色
政府要有所不為 / 加薪的困難 / 漲價未必就是通脹人民幣升值中美俱傷 / “雞肉爛飯”的故事 / 麗江空氣該收費嗎 / 政府不必補貼富人政府為何熱衷征地 / 補貼農業不如放開價格假如沒有“黃牛黨” / 幸福的參照 / 政府的社會責任
中國經濟漫筆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王東京教授為中央黨校副校長,長期擔任中央黨校省部級進修班、地廳級進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主講教員,本部專著《中國經濟漫筆》緊緊圍繞國內廣大干部群眾普遍關心的經濟熱點難點問題,用經濟學的原理為讀者作分析解讀。作者行文邏輯嚴謹,文字生動,而且每個問題皆獨立成篇,短小精悍,并運用了大量案例分析,深入淺出,好讀易懂。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學習時報》等報刊寫專欄近20年,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讀者群。
中國經濟漫筆 目錄
中國經濟漫筆 節選
《中國經濟漫筆》: 國企改革已歷經20余年。在這20多年里,圍繞國企改革的“攻堅”就有不下三次。而且每一次攻堅,都是媒體熱炒、捷報頻傳。而今天人們面對的現實卻是:改革的成本越來越高,政府的調子越來越低。 1983年,政府著手國企改革,當時的口號很明確:“搞活國營企業”。可對如何搞活國企政府卻并不完全有數。農村改革得益于“承包”,于是人們相信,工業企業也可仿效農村經驗,“包”字進城,一包就靈。或許正是這種照搬,后來的局面讓人大跌眼鏡。由于承包人急功近利,負盈不負虧,致使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到上世紀90年代初,政府不得不再度攻堅,廢止承包制,轉行股份制,并提出了“抓大放小”的口號。此次改革雖然重點突出,而改革的結果還是出入意料。企業不僅沒“股”出效益,而內部管理也是新瓶裝老酒,依然如故。第三次攻堅,是1997年國務院提出“國企三年脫困”。起初,是想讓3000家大中企業扭虧為盈,其后調整為1000家,而*終敲定為512家。對這512家企業,從不良資產剝離到資產重組;從債轉股到減員增效,政府可謂煞費苦心,但至1999年年末,到底還是事悖人愿,企業經營仍不見起色。鑒于這種情況,于是中央又提出國有大企業也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 國企久治無效,難道就真的是無藥可醫?有一種說法,國企搞不好是因為所有者缺位。可是我們有誰見過國外有哪家上市公司所有者是完全到位的呢?事實上,所有者到不到位不是關鍵,關鍵在企業內部是否有制衡機制。如果有制衡,即便所有者不到場,企業照樣可以高效。這一點中央其實早就看到了,黨的十五大強調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對國企改革,筆者已思考多年。我的看法是,國企改革要成功,必須建立一種閉環的制衡機制。 一般地說,企業有三個權力主體:股東會,董事會,經理班子。在這三個機構之中,股東會作為出資人,擁有*高監督權,但不能直接決策;董事會擁有*高決策權,但不可經營;經理具有*高執行權,但必須秉承董事會決策。企業權力這樣分置后,為使三方用權而不越權,一種有效治理的安排是由股東會推選董事,董事會聘任經理。 ……
中國經濟漫筆 作者簡介
王東京,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教授、博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近年來出版了《經濟學筆譚》《中國的難題》《中國的選擇》《中國的前景》《為什么會漲價》《經濟觀察筆記》等20余部專著。王東京教授長期擔任中央黨校省部級進修班、地廳級進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主講教員,講課風格獨樹一幟,他撰寫的“與官員”系列叢書在國內廣大黨政干部中引起強烈反響,深受好評。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