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計算機組成原理-(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113529
- 條形碼:9787121113529 ; 978-7-121-11352-9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計算機組成原理-(第3版) 本書特色
全書按基礎、組成、系統三個層次介紹了計算機的組成原理。基礎部分包括計算機系統概論、信息編碼及其在計算機中的表示、組成計算機硬件的基本器件、機器數的運算方法;組成部分包括運算器、指令系統、主存儲器和中央處理器;系統部分包括計算機的存儲系統、系統總線、外圍設備和輸入/輸出系統。 本書針對高職和高專教學特點組織內容,立足于計算機專業,并兼顧非計算機專業,注重內容的先進性、實用性,以教授技能為主,但不忽視理論知識。 本書以通俗的語言介紹了計算機組成的基本原理,層次清晰,內容豐富,重點突出,語言簡潔,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例題豐富,圖文并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力求反映微機技術的*發展趨勢,適合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每章后均附有相當數量的習題可供教師布置作業,并提供了參考答案。
計算機組成原理-(第3版) 內容簡介
全書按基礎、組成、系統三個層次介紹了計算機的組成原理;A部分包括計算機系統概論、信息編碼及其在計算機中的表示、組成計算機硬件的基本器件、機器數的運算方法;組成部分包括運算器、指令系統、主存儲器和中央處理器;系統部分包括計算機的存儲系統、系統總線、外圍設備和輸入/輸出系統。
本書針對高職和高專教學特點組織內容,立足于計算機專業,并兼顧非計算機專業,注重內容的優選性、實用性,以教授技能為主,但不忽視理論知識。
本書以通俗的語言介紹了計算機組成的基本原理,層次清晰,內容豐富,重點突出,語言簡潔,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例題豐富,圖文并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力求反映微機技術的近期新發展趨勢,適合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每章后均附有相當數量的習題可供教師布置作業,并提供了參考答案。
計算機組成原理-(第3版) 目錄
1.1 計算機系統簡介 (1)
1.1.1 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概念 (1)
1.1.2 計算機的基本組成 (2)
1.1.3 計算機程序、指令和語言 (4)
1.1.4 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 (6)
1.2 計算機的分類及其應用 (8)
1.2.1 計算機的分類 (8)
1.2.2 計算機的應用 (11)
1.3 計算機的特點和主要性能指標 (13)
1.3.1 計算機的特點 (13)
1.3.2 計算機硬件的主要技術指標 (14)
1.4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 (16)
1.4.1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歷史 (16)
1.4.2 微型計算機的發展 (18)
1.4.3 計算機的發展展望 (20)
習題1 (21)
第2章 信息編碼及其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24)
2.1 信息的數字化編碼和信息的數據類型 (24)
2.1.1 信息的數字化編碼 (24)
2.1.2 信息的數據類型 (24)
2.2 進位計數制及其相互轉換 (25)
2.2.1 常用的進位計數制 (25)
2.2.2 常用進位計數制間的相互轉換 (26)
2.3 非數值數據的表示 (30)
2.3.1 字符數據的表示 (30)
2.3.2 漢字編碼 (31)
2.4 數值數據的表示和運算 (34)
2.4.1 機器數 (34)
2.4.2 定點數的原碼、反碼、補碼和移碼 (38)
2.4.3 定點數和浮點數 (42)
2.4.4 十進制數的編碼 (45)
2.5 數據校驗碼 (49)
2.5.1 碼制的距離 (49)
2.5.2 奇偶校驗碼 (49)
2.5.3 漢明校驗碼 (50)
2.5.4 循環冗余校驗碼 (52)
習題2 (54)
第3章 組成計算機硬件的基本器件 (57)
3.1 邏輯代數與邏輯電路 (57)
3.1.1 邏輯代數 (57)
3.1.2 邏輯電路 (62)
3.2 組合邏輯電路 (63)
3.2.1 加法器 (64)
3.2.2 算術邏輯單元 (65)
3.2.3 譯碼器 (65)
3.2.4 數據選擇器 (66)
3.3 時序邏輯電路 (66)
3.3.1 觸發器 (66)
3.3.2 寄存器 (68)
3.3.3 計數器 (70)
3.4 總線緩沖器和總線控制器 (71)
3.4.1 總線緩沖器 (71)
3.4.2 總線控制器 (72)
3.5 時鐘發生器 (73)
3.5.1 時鐘發生器芯片8284介紹 (73)
3.5.2 8284與CPU的連接 (74)
習題3 (74)
第4章 機器數的運算方法及運算器 (77)
4.1 機器數的加減運算及其實現 (77)
4.1.1 原碼加法 (77)
4.1.2 補碼加法 (78)
4.1.3 減法運算 (81)
4.1.4 補碼加減運算線路的實現 (82)
4.2 定點乘法及其實現 (83)
4.2.1 原碼一位乘法及其實現 (83)
4.2.2 定點補碼一位乘法及其實現 (85)
4.2.3 原碼兩位乘法 (88)
4.2.4 補碼兩位乘法 (89)
4.3 定點除法及其實現 (91)
4.3.1 定點原碼除法 (91)
4.3.2 定點補碼除法 (94)
4.4 浮點數的算術運算 (96)
4.4.1 浮點數的補碼加法運算 (96)
4.4.2 浮點數的乘法運算 (96)
4.4.3 浮點數的除法運算 (97)
4.5 運算器的組成和結構 (97)
4.5.1 算術邏輯單元ALU (97)
4.5.2 通用寄存器組 (99)
4.5.3 狀態寄存器 (100)
4.5.4 數據通路 (100)
4.5.5 運算器的基本結構 (103)
4.5.6 運算器組成實例 (105)
4.6 浮點運算器 (107)
4.6.1 浮點運算器的硬件配置 (107)
4.6.2 80387的主要性能 (107)
4.6.3 80387的內部結構 (108)
4.6.4 80387的硬件特性 (110)
4.6.5 協處理器的工作方式 (111)
習題4 (111)
第5章 指令系統 (114)
5.1 機器指令的格式 (114)
5.1.1 指令的含義 (114)
5.1.2 指令格式 (114)
5.1.3 指令格式舉例 (116)
5.1.4 指令操作碼的編碼格式 (117)
5.1.5 指令字長度與機器字長的關系 (118)
5.1.6 指令助記符 (119)
5.2 尋址方式 (119)
5.2.1 尋址方式和有效地址的概念 (119)
5.2.2 基本尋址方式 (120)
5.2.3 尋址方式舉例 (123)
5.3 指令的種類 (126)
5.3.1 數據傳送類指令 (126)
5.3.2 算術邏輯運算類指令 (127)
5.3.3 字符串處理指令 (128)
5.3.4 輸入/輸出(I/O)指令 (129)
5.3.5 特權指令和陷阱指令 (129)
5.3.6 轉移指令 (130)
5.3.7 子程序調用指令 (131)
5.3.8 處理器控制指令 (132)
5.4 指令的執行方式 (132)
5.4.1 指令的順序執行方式 (132)
5.4.2 重疊執行方式 (132)
5.4.3 流水線方式 (133)
5.4.4 指令的執行過程 (134)
5.5 精簡指令計算機(RISC)的指令系統 (138)
5.5.1 RISC的由來與發展 (138)
5.5.2 RISC的特點 (138)
5.5.3 RISC指令系統舉例 (139)
習題5 (141)
第6章 存儲器系統 (145)
6.1 存儲器與存儲系統概述 (145)
6.1.1 存儲器的作用 (145)
6.1.2 存儲器分類 (146)
6.1.3 存儲器的層次結構 (148)
6.2 主存儲器 (149)
6.2.1 主存儲器的性能技術指標 (149)
6.2.2 隨機存取存儲器 (151)
6.2.3 只讀存儲器 (163)
6.3 并行主存儲器 (167)
6.4 高速緩沖存儲器 (170)
6.4.1 程序訪問的局部性 (170)
6.4.2 高速緩沖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170)
6.4.3 高速緩沖器的組織與管理 (172)
6.5 虛擬存儲器 (175)
6.5.1 虛擬存儲器概述 (176)
6.5.2 頁式虛擬存儲器 (177)
6.5.3 段式虛擬存儲器 (180)
6.5.4 段頁式虛擬存儲器 (181)
6.6 輔助存儲器 (182)
6.6.1 硬磁盤存儲器 (183)
6.6.2 磁帶存儲器 (185)
6.6.3 光盤存儲器 (186)
6.6.4 閃爍存儲器和移動存儲設備 (189)
習題6 (191)
第7章 中央處理器 (196)
7.1 中央處理器的功能及組成 (196)
7.1.1 CPU的功能 (196)
7.1.2 CPU的組成 (196)
7.1.3 CPU中的主要寄存器 (198)
7.2 指令周期 (199)
7.2.1 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 (199)
7.2.2 非訪內指令的指令周期 (201)
7.2.3 直接訪內指令的指令周期 (203)
7.2.4 間接訪內指令的指令周期 (205)
7.2.5 程序控制指令的指令周期 (207)
7.3 組合邏輯控制器 (207)
7.4 微程序控制器 (208)
7.4.1 微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念 (208)
7.4.2 微程序控制器的組成原理 (209)
7.4.3 微指令結構 (210)
7.4.4 微指令的執行方式 (216)
7.4.5 微程序控制例題 (217)
7.5 流水線處理器 (221)
7.5.1 流水線原理 (221)
7.5.2 流水線分類 (223)
7.5.3 流水線中的相關問題 (224)
7.6 RISC CPU (227)
7.6.1 RISC機的優點 (227)
7.6.2 RISC CPU (227)
7.7 CPU的發展 (229)
7.7.1 CPU采用的新技術 (229)
7.7.2 CPU的新發展 (231)
習題7 (235)
第8章 系統總線 (238)
8.1 總線概述 (238)
8.1.1 總線的基本概念 (238)
8.1.2 總線原理 (239)
8.1.3 總線結構類型 (239)
8.1.4 總線的分類 (241)
8.2 總線的組成 (243)
8.2.1 總線驅動和三態門 (243)
8.2.2 總線控制 (244)
8.2.3 總線通信 (246)
8.2.4 出錯處理 (248)
8.3 微機總線 (248)
8.3.1 ISA總線 (248)
8.3.2 EISA總線 (249)
8.3.3 MCA總線 (249)
8.3.4 局部總線PCI (249)
8.3.5 AGP總線 (250)
8.3.6 通用串行總線USB (250)
習題8 (252)
第9章 外圍設備與多媒體技術 (255)
9.1 外圍設備概述 (255)
9.1.1 什么是外圍設備 (255)
9.1.2 外圍設備的分類和功能 (255)
9.1.3 外圍設備與主機系統的聯系 (258)
9.1.4 外圍設備的發展方向 (259)
9.2 輸入設備 (260)
9.2.1 鍵盤 (260)
9.2.2 鼠標器 (263)
9.2.3 掃描儀 (265)
9.2.4 數碼相機 (268)
9.3 顯示設備 (270)
9.3.1 顯示設備的分類 (270)
9.3.2 顯示技術中的有關術語 (271)
9.3.3 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272)
9.3.4 顯示器的主要性能指標 (274)
9.3.5 顯示控制卡 (276)
9.3.6 LCD顯示器和CRT顯示器的比較及顯示技術未來發展趨勢 (278)
9.4 打印機和繪圖儀 (279)
9.4.1 打印機的分類 (279)
9.4.2 點陣針式打印機 (280)
9.4.3 激光打印機 (283)
9.4.4 噴墨打印機 (284)
9.4.5 打印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285)
9.4.6 繪圖儀 (286)
9.5 多媒體技術 (288)
9.5.1 多媒體概述 (288)
9.5.2 多媒體技術的特點 (290)
9.5.3 多媒體信息處理的關鍵技術 (291)
9.5.4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領域 (296)
習題9 (297)
第10章 輸入輸出系統 (301)
10.1 I/O系統概述 (301)
10.1.1 I/O系統的功能與組成 (301)
10.1.2 輸入/輸出設備的尋址方式 (302)
10.1.3 輸入輸出數據傳送控制方式 (303)
10.2 程序查詢輸入/輸出方式 (304)
10.2.1 程序查詢方式的接口 (304)
10.2.2 程序查詢輸入/輸出方式 (305)
10.3 程序中斷輸入輸出方式 (306)
10.3.1 中斷的基本概念 (306)
10.3.2 中斷方式的接口 (307)
10.3.3 中斷的響應和處理 (308)
10.3.4 多級中斷 (309)
10.4 DMA方式 (310)
10.4.1 DMA方式的基本概念 (310)
10.4.2 DMA傳送方式 (311)
10.4.3 基本的DMA控制器 (312)
10.4.4 DMA工作過程 (313)
10.5 通道方式 (314)
10.5.1 通道的作用和功能 (314)
10.5.2 通道的種類 (315)
10.5.3 通道的工作過程 (316)
習題10 (317)
第11章 計算機組成實驗指南 (320)
11.1 THJZ-1型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系統概述 (320)
11.1.1 引言 (320)
11.1.2 系統組成與特點 (320)
11.1.3 系統通用電路簡介 (321)
11.1.4 系統控制信號定義及說明 (324)
11.1.5 系統技術指標 (325)
11.1.6 系統使用與初始化 (326)
11.2 實驗內容 (327)
11.2.1 實驗一 運算器組成實驗 (327)
11.2.2 實驗二 存儲器實驗 (329)
11.2.3 實驗三 數據通路實驗 (331)
11.2.4 實驗四 微程序控制實驗 (333)
11.2.5 實驗五 計算機組成與指令周期實驗 (336)
11.3 集成電路說明及其他 (341)
11.3.1 集成電路說明 (341)
11.3.2 微指令代碼表 (343)
11.3.3 8位數據通路原理圖 (343)
習題答案 (346)
習題1 (346)
習題2 (347)
習題3 (347)
習題4 (348)
習題5 (349)
習題6 (350)
習題7 (351)
習題8 (351)
習題9 (352)
習題10 (353)
參考文獻 (354)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