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自然資源學基本原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53095
- 條形碼:9787030253095 ; 978-7-03-02530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然資源學基本原理 內容簡介
《自然資源學基本原理》圍繞自然資源學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進行了統領性地系統闡述,充分體現了自然資源學研究的綜合性特征。 全書共10章。首先,系統地闡述了自然資源學的基本知識、發展過程和學科特性,以及自然資源的形成原理、分布規律和調查統計方法;然后,就自然資源的社會學、經濟學和生態學等原理和分析方法進行了全面論述,重點剖析了自然資源綜合評價和規劃的原理和方法,舉例說明了自然資源開發模式的演變過程;*后,討論了自然資源可持續開發原理和實現途徑,自然資源管理、相應法律法規,以及自然資源對民族發展和國家安全的影響。 為了便于學生系統學習、掌握重點,對各原理進行了典型案例分析,在每章篇頭列有內容提要和重點要求,章末附有復習思考和挑戰性問題。 《自然資源學基本原理》可供高等院校資源科學、地理學、地質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農學、公共管理學和林學等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作為教材和參考書,還可作為高等院校資源環境類學科的公共平臺課教材,也可供從事資源環境專業人員、管理決策人員參考。
自然資源學基本原理 目錄
第1章 自然資源和自然資源學
1.1 自然資源的基本概念和分類
1.2 自然資源學
第2章 自然資源的分布規律
2.1 地殼礦產資源的分布規律
2.2 生物圈資源的分布規律
2.3 自然資源分布的一般規律與統計規律
第3章 自然資源調查和信息系統的建立
3.1 自然資源的遙感調查
3.2 自然資源的野外調查統計
3.3 自然資源數據庫的建立
3.4 自然資源信息系統的建立
第4章 自然資源的生態過程
4.1 系統生態學基本原理
4.2 生物資源形成過程中的生態過程
4.3 自然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生態學原理
第5章 自然資源研究的社會學原理
5.1 自然資源與人類社會發展
5.2 自然資源與人類的行為特征
5.3 自然資源與資源制度
第6章 自然資源經濟學基本原理
6.1 自然資源需求與供給
6.2 自然資源的價值與價格
6.3 自然資源經濟過程中的投入產出分析
6.4 自然資源核算
第7章 自然資源綜合評價和優化配置
7.1 自然資源綜合評價的基本理論
7.2 自然資源綜合評價
7.3 自然資源配置的基本原理
7.4 自然資源配置
第8章 自然資源開發的基本原理
8.1 自然資源開發的根本動因
8.2 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模型
8.3 自然資源規劃的基本原理
8.4 自然資源開發模式
第9章 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原理
9.1 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理論
9.2 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循環經濟原理
9.3 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與開源節流
9.4 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與資源保護
第10章 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家資源安全
10.1 自然資源管理
10.2 國家資源安全
主要參考文獻
自然資源學基本原理 節選
《自然資源學基本原理》: 當前自然資源學的發展除上述社會歷史條件外,也有其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背景。對資源科學發展起重要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生態系統概念的發展和在研究手段上的改進。生態系統的一些基本理論,特別是它的整體觀、綜合觀以及結構、功能、動態與演替等方面的理論,對自然資源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經濟學中也出現環境經濟學、資源經濟學、生態經濟學等分支,為自然資源研究提供了經濟學理論與方法。此外,物理學、化學、數學、信息科學以及各種現代技術和手段,也愈來愈多地應用于自然資源研究,使自然資源的研究方法得到革新。特別要指出的是:系統理論和系統分析方法,遙感技術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為自然資源研究從局部走向整體、從分析走向綜合、從定性走向定量、從描述走向解釋和預測,提供了必要條件。 1.2.2自然資源學的研究內容 從自然資源所賦存的種種特性來看,現代自然資源學研究的對象應當是自然資源系統。研究的內容是自然資源系統之間、自然資源系統與社會經濟資源系統之間、自然資源系統與自然環境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其目的就是要通過這樣的研究來尋求協調資源一環境一人口一發展之間關系的途徑與方法,以達到資源的持久利用、人類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之目的。概括地說,自然資源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面: 1)自然資源的基本理論 對自然資源的概念和內涵給予科學的定義和實質內涵描述,且對其基本屬性進行科學論述,總結各種分類體系的特征及實際用途,確立自然資源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和學科體系。 2)自然資源的形成和分布規律 每一種自然資源都是在特定環境下形成的,遵循特定的分布規律。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必須遵循這些規律,否則就會出現資源衰竭、環境破壞的惡果。因此,自然資源的形成和分布規律研究是自然資源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原理之一,它直接為自然資源評價、配置和規劃提供理論依據。 3)自然資源調查 自然資源信息是自然資源研究的基本數據和材料,調查是獲取自然資源信息的基本手段,因此,調查是自然資源研究的先行。自然資源調查的方式一般包括4種:**,實地調查。主要指野外考察或室外調查,有一般性的路線勘查,典型的剖面調查,重點調查,觀察資源動態變化的定位、半定位實驗調查等。第二,統計調查。主要是收集有關部門已有的統計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在資源調查中這是獲得研究信息的重要形式,特別是氣候、水、礦產資源及社會、經濟資源等無法憑直覺在瞬時時間內獲得的資料。第三,航空遙感調查。這是獲得自然資源信息*有效的現代化調查手段與方式。通過航片、衛片的解譯,不僅可以了解資源的數量、質量、類型與分布,而且通過同一地區不同時間的航片、衛片分析,還可以了解時間上的動態變化。大范圍的資源調查,采取這種方式*為經濟、有效。第四,模擬調查。對像自然資源這樣一個極其復雜系統的動態研究,常常因為促使系統變化因子的不確定性而陷入困境。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是在實際調查的基礎上采用抽象、概括、模型的方法,獲得比較滿意的結果,例如資源需求平衡、變化預測等。 4)自然資源評價 自然資源評價是對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擁有的自然資源在數量、質量、種類、組合特征、資源優勢、資源開發條件、制約因素和利用水平等方面進行科學的評估,它是制定資源開發利用規劃、采取合理的開發利用方式與措施的科學依據。自然資源評價是自然資源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制訂資源開發、利用、治理與保護規劃的基礎研究。 5)自然資源配置和開發利用規劃 研究自然資源的*終目的,就是要讓自然物質通過勞動加工,轉變成為具有使用價值的資源產品。如何使自然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大限度地提高它的使用價值;如何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使孕育自然資源的生態環境得到保護和改善,使經濟一生態協調發展,這就需要制訂科學的開發利用規劃。自然資源的合理配置是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根本。根據配置自然資源的開發,實際上是資源的經濟開發,涉及范圍既包括自然資源,也包括社會、經濟資源,更包含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所以,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實質上是國土資源的開發利用規劃,是推動國土開發整治工作的中心環節。 鑒于自然資源的賦存具有區域性差異,與自然資源開發密切相關的社會、經濟條件同樣存在著區域性差異,所以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必須立足于區域資源開發的基礎上。又因區域范圍有大、中、小不同層次之分,故資源開發利用規劃也具有層次。就一個國家來說,資源開發利用規劃*高層次是國家級的,其次是省、市、地級和縣(市)級的。從自然區劃的觀點看,有全流域的規劃,也有小流域的規劃。在規劃中要處理好各層次規劃之間的關系,即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下一層次的規劃是高一層次規劃的依據,但下一層次的規劃必須在高一層次規劃的總方針、總戰略下進行;高層次的規劃必須充分照顧和尊重下一層次規劃的地區特色。 ……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