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3540778
- 條形碼:9787563540778 ; 978-7-5635-407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研究 本書特色
《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研究》介紹了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的立法背景及其具體制度,分析了我國現行債權讓與和債權質押法律制度的缺陷,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出臺電子登記債權法的必要性并論證了其可行性。
《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研究》可供立法機關工作人員、金融監管機構工作人員、網絡企業的從業者參考使用,并可作為高等院校法學、金融學專業的研究生參考用書。
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的立法背景及其具體制度, 分析了我國現行債權讓與合債權質押法律制度的缺陷, 在此基礎上提出我國出臺電子登記債權法的必要性并論證了其可行性。
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研究 目錄
第1章 引言
1.1 選題的緣起
1.1.1 債權在近代社會中的優越地位
1.1.2 債權流動化
1.1.3 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的立法目的
1.1.4 中國創設電子登記債權市場的積極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總論:電子登記債權行為
2.1 電子登記債權界定
2.1.1 電子登記債權概念之語詞
2.1.2 電子登記債權的含義與法律特征
2.1.3 電子登記債權的類型第1章 引言
1.1 選題的緣起
1.1.1 債權在近代社會中的優越地位
1.1.2 債權流動化
1.1.3 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的立法目的
1.1.4 中國創設電子登記債權市場的積極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總論:電子登記債權行為
2.1 電子登記債權界定
2.1.1 電子登記債權概念之語詞
2.1.2 電子登記債權的含義與法律特征
2.1.3 電子登記債權的類型
2.2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的特征和構成要件
2.2.1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2.2.2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2.2.3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人(電子登記債權利用主體)的范圍
2.3 意思表示
2.3.1 意思表示存在缺陷在直接當事人之間的法律后果
2.3.2 意思表示存在缺陷時對善意第三人的效力
2.3.3 意思表示存在缺陷時電子債權登記機構的責任
2.3.4 意思表示存在缺陷時對消費者的保護
2.4 電子登記的基本問題
2.4.1 電子登記的概念和類型
2.4.2 登記機構的選擇
2.4.3 電子登記的效力
2.4.4 申請人
2.4.5 申請方式
2.4.6 電子債權登記機構進行登記時應遵循的基本規則
2.4.7 無權申請時電子債權登記機構的法律責任
2.5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的代理
2.5.1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的無權代理
2.5.2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的表見代理
2.5.3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的越權代理
第3章 電子登記債權發生
3.1 電子登記債權發生的概念和要件
3.1.1 電子登記債權發生的概念
3.1.2 電子登記債權發生的要件
3.1.3 電子登記債權發生的效力
3.2 發生登記的法定必要登記事項
3.2.1 法定必要登記事項的概念
3.2.2 債務人支付一定金額的意思表示
3.2.3 債權金額
3.2.4 電子登記債務人的必要信息
3.2.5 電子登記債權人的必要信息
3.2.6 登記編號和登記日期
3.2.7 是否認可類似空白票據的電子登記債權
3.3 發生登記的法定任意登記事項
3.3.1 法定任意登記事項的概念
3.3.2 支付日期
3.3.3 分割支付
3.3.4 當事人就利息的約定
3.3.5 電子登記債權作為信托財產
3.3.6 電子登記債權的限制事項
3.3.7 當事人約定排除善意取得及人的抗辯切斷的適用
3.3.8 期限利益喪失的約定
第4章 電子登記債權讓與
4.1 電子登記債權讓與的概念和要件
4.1.1 電子登記債權讓與的概念
4.1.2 電子登記債權讓與的構成要件
4.1.3 讓與登記
4.2 電子登記債權讓與的效力
4.2.1 讓與人的擔保責任
4.2.2 禁止讓與約定的效力
4.2.3 電子登記債權雙重讓與
4.2.4 電子登記債權期后讓與
4.3 電子登記債權抗辯限制
4.3.1 電子登記債權抗辯限制的范圍及內容
4.3.2 電子登記債權抗辯限制的目的和理論依據
4.3.3 電子登記債權抗辯限制的例外
4.4 電子登記債權的善意取得
4.4.1 電子登記債權善意取得的概念
4.4.2 電子登記債權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4.4.3 電子登記債權善意取得的效力一
4.4.4 電子登記債權善意取得的除外規定
4.5 電子登記債權讓與中的消費者保護
4.5.1 排除善意取得及抗辯切斷的例外
4.5.2 善意取得適用的例外
4.5.3 人的抗辯切斷適用的例外
第5章 電子登記保證
5.1 電子登記保證的含義和特征
5.1.1 電子登記保證的含義
5.1.2 電子登記保證與民事保證、票據保證之比較
5.2 電子登記保證的成立
5.2.1 電子登記保證的當事人
5.2.2 電子登記保證的成立要件
5.3 電子登記保證的效力
5.3.1 電子登記保證債務
5.3.2 電子登記保證人的權利
第6章 電子登記債權消滅
6.1 電子登記債權消滅的原因
6.1.1 支付
6.1.2 抵銷
6.1.3 混同
6.1.4 消滅時效
6.2 電子登記債權消滅原因發生后的效力
6.2.1 支付的效力
6.2.2 抵銷的效力
6.2.3 消滅時效完成的效力
6.3 電子登記債權消滅的程序
6.3.1 電子登記債權消滅的程序要件
6.3.2 當事人申請
6.3.3 電子債權登記機構登記
6.3.4 支付登記的效力
第7章 中國債權融資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借鑒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為中心
7.1 中國現行債權讓與和債權質押法律制度的缺陷
7.1.1 我國現行債權讓與法律制度的缺陷
7.1.2 現行債權質押法律制度的缺陷
7.1.3 現行債權質押和債權讓與規則之間存在沖突
7.2 中國創設電子債權市場的積極意義
7.2.1 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
7.2.2 破解指名債權雙重讓與的難題
7.2.3 解決傳統債權在流通層面上的缺陷
7.2.4 增強電子登記債權的流動性
7.2.5 緩解執行難的問題
7.3 借鑒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7.3.1 規范電子登記債權市場的途徑
7.3.2 中國借鑒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的必要性
7.3.3 中國借鑒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的可能性
7.4 中國在借鑒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7.4.1 在科學評價的基礎上借鑒
7.4.2 進行體系性借鑒
7.4.3 用域外法律的先進精神滌蕩固有法律傳統中的落后理念
7.4.4 確立成功與否的科學標準
7.4.5 “借鑒他國法律會引致自生秩序和立法秩序之間產生張力”論之批判
參考文獻信息
1.1 選題的緣起
1.1.1 債權在近代社會中的優越地位
1.1.2 債權流動化
1.1.3 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的立法目的
1.1.4 中國創設電子登記債權市場的積極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總論:電子登記債權行為
2.1 電子登記債權界定
2.1.1 電子登記債權概念之語詞
2.1.2 電子登記債權的含義與法律特征
2.1.3 電子登記債權的類型第1章 引言
1.1 選題的緣起
1.1.1 債權在近代社會中的優越地位
1.1.2 債權流動化
1.1.3 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的立法目的
1.1.4 中國創設電子登記債權市場的積極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總論:電子登記債權行為
2.1 電子登記債權界定
2.1.1 電子登記債權概念之語詞
2.1.2 電子登記債權的含義與法律特征
2.1.3 電子登記債權的類型
2.2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的特征和構成要件
2.2.1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2.2.2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2.2.3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人(電子登記債權利用主體)的范圍
2.3 意思表示
2.3.1 意思表示存在缺陷在直接當事人之間的法律后果
2.3.2 意思表示存在缺陷時對善意第三人的效力
2.3.3 意思表示存在缺陷時電子債權登記機構的責任
2.3.4 意思表示存在缺陷時對消費者的保護
2.4 電子登記的基本問題
2.4.1 電子登記的概念和類型
2.4.2 登記機構的選擇
2.4.3 電子登記的效力
2.4.4 申請人
2.4.5 申請方式
2.4.6 電子債權登記機構進行登記時應遵循的基本規則
2.4.7 無權申請時電子債權登記機構的法律責任
2.5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的代理
2.5.1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的無權代理
2.5.2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的表見代理
2.5.3 電子登記債權行為的越權代理
第3章 電子登記債權發生
3.1 電子登記債權發生的概念和要件
3.1.1 電子登記債權發生的概念
3.1.2 電子登記債權發生的要件
3.1.3 電子登記債權發生的效力
3.2 發生登記的法定必要登記事項
3.2.1 法定必要登記事項的概念
3.2.2 債務人支付一定金額的意思表示
3.2.3 債權金額
3.2.4 電子登記債務人的必要信息
3.2.5 電子登記債權人的必要信息
3.2.6 登記編號和登記日期
3.2.7 是否認可類似空白票據的電子登記債權
3.3 發生登記的法定任意登記事項
3.3.1 法定任意登記事項的概念
3.3.2 支付日期
3.3.3 分割支付
3.3.4 當事人就利息的約定
3.3.5 電子登記債權作為信托財產
3.3.6 電子登記債權的限制事項
3.3.7 當事人約定排除善意取得及人的抗辯切斷的適用
3.3.8 期限利益喪失的約定
第4章 電子登記債權讓與
4.1 電子登記債權讓與的概念和要件
4.1.1 電子登記債權讓與的概念
4.1.2 電子登記債權讓與的構成要件
4.1.3 讓與登記
4.2 電子登記債權讓與的效力
4.2.1 讓與人的擔保責任
4.2.2 禁止讓與約定的效力
4.2.3 電子登記債權雙重讓與
4.2.4 電子登記債權期后讓與
4.3 電子登記債權抗辯限制
4.3.1 電子登記債權抗辯限制的范圍及內容
4.3.2 電子登記債權抗辯限制的目的和理論依據
4.3.3 電子登記債權抗辯限制的例外
4.4 電子登記債權的善意取得
4.4.1 電子登記債權善意取得的概念
4.4.2 電子登記債權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
4.4.3 電子登記債權善意取得的效力一
4.4.4 電子登記債權善意取得的除外規定
4.5 電子登記債權讓與中的消費者保護
4.5.1 排除善意取得及抗辯切斷的例外
4.5.2 善意取得適用的例外
4.5.3 人的抗辯切斷適用的例外
第5章 電子登記保證
5.1 電子登記保證的含義和特征
5.1.1 電子登記保證的含義
5.1.2 電子登記保證與民事保證、票據保證之比較
5.2 電子登記保證的成立
5.2.1 電子登記保證的當事人
5.2.2 電子登記保證的成立要件
5.3 電子登記保證的效力
5.3.1 電子登記保證債務
5.3.2 電子登記保證人的權利
第6章 電子登記債權消滅
6.1 電子登記債權消滅的原因
6.1.1 支付
6.1.2 抵銷
6.1.3 混同
6.1.4 消滅時效
6.2 電子登記債權消滅原因發生后的效力
6.2.1 支付的效力
6.2.2 抵銷的效力
6.2.3 消滅時效完成的效力
6.3 電子登記債權消滅的程序
6.3.1 電子登記債權消滅的程序要件
6.3.2 當事人申請
6.3.3 電子債權登記機構登記
6.3.4 支付登記的效力
第7章 中國債權融資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借鑒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為中心
7.1 中國現行債權讓與和債權質押法律制度的缺陷
7.1.1 我國現行債權讓與法律制度的缺陷
7.1.2 現行債權質押法律制度的缺陷
7.1.3 現行債權質押和債權讓與規則之間存在沖突
7.2 中國創設電子債權市場的積極意義
7.2.1 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
7.2.2 破解指名債權雙重讓與的難題
7.2.3 解決傳統債權在流通層面上的缺陷
7.2.4 增強電子登記債權的流動性
7.2.5 緩解執行難的問題
7.3 借鑒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7.3.1 規范電子登記債權市場的途徑
7.3.2 中國借鑒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的必要性
7.3.3 中國借鑒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的可能性
7.4 中國在借鑒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7.4.1 在科學評價的基礎上借鑒
7.4.2 進行體系性借鑒
7.4.3 用域外法律的先進精神滌蕩固有法律傳統中的落后理念
7.4.4 確立成功與否的科學標準
7.4.5 “借鑒他國法律會引致自生秩序和立法秩序之間產生張力”論之批判
參考文獻信息
展開全部
日本電子記錄債權法研究 作者簡介
崔聰聰,法學博士,北京郵電大學互聯網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副教授。出版《電子金融法研究》《網上證券交易法律研究》等專著,在《政法論壇》《知識產權》《經濟問題探索》上發表論文十余篇。
書友推薦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