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浮生六記-外三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35566
- 條形碼:9787547035566 ; 978-7-5470-3556-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浮生六記-外三種 本書特色
《浮生六記》完整版,收入后兩記,區別于市場上大多數《浮生六記》《影梅庵憶語》記述了冒襄和董小宛的凄美愛情故事八幅沈復、冒襄、董小宛的書法和畫作首次收入書中。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系,而于正式男女關系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鹽之瑣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籠統之詞,概括言之而已。此后來沈三白《浮生六記》之《閨房記樂》,所以為例外創作。 ——陳寅恪
浮生六記-外三種 內容簡介
執子之手的歡欣,林下風致的詩意,相濡以沫的溫情,情深不壽的宿命。《浮生六記 外三種》共收入清人小品四種,即冒襄《影梅庵憶語》、沈復《浮生六記》、陳裴之《香畹樓憶語》和蔣坦《秋燈瑣憶》。這四部書均為悼亡之作,所涉四個女子,都是很有文才之人,書中筆調抒情,字字哀婉,是一套真正的才子佳人之作。
浮生六記-外三種 目錄
浮生六記 【清】沈復
序
卷一 閨房記樂
卷二 閑情記趣
卷三 坎坷記愁
卷四 浪游記快
卷五 中山記歷
卷六 養生記道
跋
香畹樓憶語 【清】陳裴之
秋燈瑣憶 【清】蔣坦
浮生六記-外三種 節選
《浮生六記 外三種》: 愛生于昵,昵則無所不飾。緣飾著愛,天下鮮有真可愛者矣。矧(況且)內屋深屏,貯光闃彩,止憑雕心鏤質之文人描摹想象,麻姑幻譜,神女浪傳。近好事家復假篆聲詩(樂曲),侈談奇合。遂使西施、夷光、文君、洪度,人人閻中有之,此亦閨秀之奇冤,而啖名之惡習已。 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復字青蓮。籍秦淮,徙吳門(蘇州),在風塵雖有艷名,非其本色。傾蓋矢從余,入吾門,智慧才識,種種始露。凡九年,上下內外大小,無忤無間。其佐余著書肥遁,佐余婦精女紅,親操井臼,以及蒙難遘疾,莫不履險如夷,茹苦若飴,合為一人。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但見余婦煢煢粥粥(不知所措),視左右手罔措也,上下內外大小之人,咸悲酸痛楚,以為不可復得也。傳其慧心隱行,聞者嘆者,莫不謂文人義士難與爭儔也。 余業為《哀辭》數千言哭之,格于聲韻不盡悉,復約略紀其概。每冥痛沉思姬之一生,與偕姬九年光景,一齊涌心塞眼。雖有吞鳥夢花之心,手莫能追述。區區淚筆,枯澀黯削,不能自傳其愛,何有于飾?矧姬之事余,始終本末,不緣狎昵。余年已四十,須眉如戟。十五年前,眉公先生(陳繼儒,明末隱士)謂余“視錦半臂碧紗籠”,一笑瞠若,豈至今復效輕薄子漫譜情艷,以欺地下?儻信余之深者,因余以知姬之果異,賜之鴻文麗藻。余得藉手報姬,姬死無恨,余生無恨。 己卯初夏,應試白門(今南京),晤密之(方以智,字密之,明末思想家),云:“秦淮佳麗,近有雙成,年甚綺,才色為一時之冠。”余訪之,則以厭薄紛華,挈家去金閶(蘇州)矣。嗣下第,浪游吳門,屢訪之半塘,時逗留洞庭不返。名與姬頡頏(不相上下)者,有沙九畹、楊漪熠。予日游兩生間,獨咫尺不見姬。將歸棹,重往冀一見。姬母秀且賢,勞余日:“君數來矣,予女幸在舍,薄醉未醒。”然稍停,復他出,從兔徑扶姬于曲欄,與余晤。面暈淺春,纈眼流視,香姿玉色,神韻天然,懶慢不交一語。余驚愛之!惜其倦,遂別歸。此良晤之始也,時姬年十六。 庚辰夏(崇禎十三年),留滯影園,欲過訪姬。客從吳門來,知姬去西子湖,兼往游黃山白岳,遂不果行(此句指董小宛與錢謙益同游黃山)。辛巳早春,余省覲去衡岳,由浙路往,過半塘訊姬,則仍滯黃山。 許忠節公(許真,曾知惠來縣)赴粵任,與余聯舟行。 偶一日,赴飲歸。謂余日:“此中有陳姬某(陳圓圓),擅梨園之勝,不可不見。”余佐忠節治舟數往返,始得之。其人淡而韻,盈盈冉冉,衣椒繭時背顧湘裙,真如孤鸞之在煙霧。是曰演弋腔(弋陽腔,始于明末)《紅梅》以燕俗之劇,咿呀啁哳之調,乃出之陳姬身口,如云出岫,如珠在盤,令人欲仙欲死。漏下四鼓,風雨忽作,必欲駕小舟去。余牽衣訂再晤,答云:“光福梅花如冷云萬頃,子越旦偕我游否?則有半月淹也。”余迫省覲,告以不敢遲留,故復云:“南岳歸棹,當遲(等待)子于虎醪叢桂間。”蓋計其期,八月返也。余別去,恰以觀濤日奉母回。 至西湖,因家君調已破之襄陽(冒襄之父冒起宗在張獻忠攻破襄陽后,被調任吏部侍郎),心緒如焚。便訊陳姬,則已為竇、霍豪家掠去,聞之慘然。及抵閶門,水澀舟膠,去滸關十五里,皆充斥不可行。 偶晤一友.語次有“佳人難再得”之嘆。友云:“子誤矣!前以勢劫去者,贗某也。某之匿處,去此甚邇,與子偕往。”至果得見,又如芳蘭之在幽谷也。相視而笑日:“子至矣,子非雨夜舟中訂芳約者耶?曩感子殷勤,以凌遽不獲訂再晤。今幾入虎口,得脫,重晤子,真天幸也。我居甚僻,復長齋,茗碗爐香,留子傾倒于明月桂影之下,且有所商。”余以老母在舟,緣江楚多梗,率健兒百余護行,皆住河干,矍矍欲返。甫黃昏而炮械震耳,擊炮聲如在余舟旁,亟星馳回。則中貴爭持河道,與我兵斗,解之始去。自此余不復登岸。越旦,則姬淡妝至,求謁吾母太恭人(四品官之妻的封號),見后仍堅訂過其家。乃是晚,舟仍中梗,乘月一往,相見,卒然日:“余此身脫樊籠,欲擇人事之,終身可托者,無出君右。適見太恭人,如覆春云,如飲甘露,真得所天(長輩)。子毋辭。”余笑日:“天下無此易易事,且嚴親在兵火,我歸,當棄妻子以殉。兩過子皆路梗中,無聊閑步耳。 子言突至,余甚訝。即果爾,亦塞耳堅謝,無徒誤子。”復宛轉云:“君倘不終棄,誓待君堂上晝錦旋(用《舊唐書·張士貴傳》載唐高祖勸其“衣錦晝游”事)。”余答日:“若爾,當與子約。”驚喜申囑,語絮絮不悉記。即席作八絕句付之。 歸歷秋冬,奔馳萬狀。至壬午仲春(崇禎十五年),都門政府言路諸公(指京城中向朝廷進言的官員),恤勞人之勞,憐獨子之苦,馳量移(因罪被貶至遠方的官員,遇赦改遷至近處就職,稱“量移”)之耗先報余。時正在毗陵,聞音如石去心,因便過吳門慰陳姬。蓋殘冬屢趣(趨)余,皆未及答。至則十日前復為竇、霍門下客以勢逼去。先,吳門有昵之者,集千人嘩劫之。勢家復為大言挾詐,又不惜數干金為賄。地方恐貽伊戚,劫出復納入。余至,悵惘無極,然以急嚴親患難,負一女子無憾也。 ……
浮生六記-外三種 作者簡介
沈復(1763—?),字三白,江蘇蘇州人。年輕時子承父業,以經商為生,后偕妻離家別居,妻子客死揚州。沈復46歲時作《浮生六記》。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