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水光瀲滟-華人合唱經典作品選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0967327
- 條形碼:9787810967327 ; 978-7-81096-732-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水光瀲滟-華人合唱經典作品選集 內容簡介
中國合唱音樂在這個大的國家的體系中,通過移植西方合唱音樂的支柱而獲得了發展,而西方音樂在1900年之前對于中國的傳統來說并不重要。*根本的是起初對四聲部合唱的采用。中國合唱音樂還效仿小型和大型音樂的體裁——例如合唱歌曲和康塔塔——以豐富其內涵。與西方的結構、和聲、曲式一道,合唱也漸漸地接受了美聲唱法。但是,同樣重要的是在原則上還刻意追求中國傳統的內涵。中國合唱曲目不僅以其直接或間接地運用民歌中的元素而值得一提,其地方性音樂及歌詞的巨大多樣性也很突出。普通話是中國的官方語言,是在中國的合唱作品的演唱中使用的*為廣泛的語言,但也有許多歌曲采用地方的方言演唱,代表著不同的族群和地理區域。中國的聲樂體裁還在民歌、勞動號子和山歌的改編中反映了社會傳統。傳統的演唱方式也被使用,比如某些作品中使用了戲曲唱腔的演唱方式。 所以,中國合唱音樂成為了地方的、國家的和國際的各種形式的交匯點。如同作為一個整體的中國音樂,這些體裁在過去的80年間伴隨著重大歷史事件而相互影響著。在那些動蕩頻繁的年代中,合唱曲目發展出了三種主要風格:(一)用西方古典——浪漫主義音樂語言來闡述中國的民間音樂旋律;(二)高度強調中國民間音樂風格,強調西方以及前蘇聯浪漫主義的影響;(三)高度強調地域風格、聲樂化和音樂性的結合。這三方面特點構成了本選集收錄作品的基礎,它們在很多方面與現代中國歷史上的節點相聯系。 中國作曲家起初開始學習西方音樂是在1949年之前的幾十年,對他們來說,西方巴洛克、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特征是“新奇的”,因為這些風格代表了通往“現代化”之路,而這恰恰是對于強國以御外敵的目的來說是十分必要的(見《墾春泥》)。在中國合唱音樂發展的初期階段(20世紀初至20世紀中葉),作曲家一般是把中國民間旋律或是用中文演唱的旋律以西方古典一浪漫主義的風格表現出來;歌詞會涉及各種政治和社會話題,也包含抒情的或敘事的主題和宗教的內容,而它們在音樂上則常常僅限于民歌旋律的使用和作品中隱含的民間風格,以此來體現中國性。旋律被框定在西方和聲中,輔之以半音的適度使用,且常以鋼琴伴奏,直到1949年后才發展出無樂器伴奏的作品。
水光瀲滟-華人合唱經典作品選集 目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