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不常見菌機會感染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458445
- 條形碼:9787030458445 ; 978-7-03-045844-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不常見菌機會感染 本書特色
本教材通過對細菌感染因素的闡述,通過大量感染病例中的染色形態照片、電鏡照片、菌落形態照片等資料分析,將細菌的感染定位檢驗。內容新穎,部份經查新證實有10多個種是國內首次報告,有3個屬5個種是國內外首次報告。
不常見菌機會感染 內容簡介
關聯推薦
陳光遠編*的《不常見菌機會感染》通過對細菌感染因素的闡述,通過大量感染病例中的染色形態照片、電鏡照片、菌落形態照片等資料分析,將細菌的感染定位檢驗。內容新穎,部份經查新證實有10多個種是國內首次報告,有3個屬5個種是國內外首次報告。適用于病原生物學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員。
不常見菌機會感染 目錄
目錄
目錄
**章 棒狀桿菌一、棒狀桿菌群引起敗血癥的調查1.染色形態2.菌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二、JK棒狀桿菌1.染色形態2.菌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三、微小棒狀桿菌1.染色形態2.菌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 第二章 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一、國內首次報告2例類鼻疽假單胞菌敗血癥及其菌株鑒定和3例類鼻疽假單胞菌敗血癥1.染色形態2.茵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二、類鼻疽病的流行病學調查1.雷州半島地區為類鼻疽病疫源地2.類鼻疽病地理分布三、類鼻疽病的臨床特征1.年齡分布2.臨床表現3.放射線(X)肺部特征研究四、類鼻疽病血清學的快速診斷五、類鼻疽病血清學的快速診斷的特異抗原的研究及臨床應用1.間接酶聯免疫特異抗原2.間接酶聯免疫試驗快速診斷類鼻疽病的臨床應用 第三章 假單胞菌一、斯氏假單胞菌1.染色形態2.茵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二、腐敗假單胞菌1.染色形態及電鏡照片2.菌落形態3.生化反應4.病例摘要三、唐昌蒲假單胞菌1.染色形態及鏡照片2.茵落形態3.生化特性4.感染途徑四、洋蔥假單胞菌1.染色形態及電鏡照片2.茵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五、少動假單胞菌1.染色形態2.菌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 第四章 鏈霉菌一、渾圓鏈霉菌1.染色形態及電鏡照片2.茵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二、白淡黃鏈霉菌1.菌落形態2.生化特性3.病例摘要三、弗氏鏈霉菌1.染色形態2.茵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 第五章 奴卡菌一、珊瑚奴卡菌1.染色形態2.菌落形態3.生化反應4.感染途徑5.全細胞成分分析6.致病特征二、巴西奴卡菌1.染色形態2.菌落形態3.生化反應4.病例摘要 第六章 香味沙雷菌1.染色形態2.菌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簡介5.感染途徑 第七章 愛德華菌1.染色形態及電鏡照片2.茵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 第八章 脫硝產堿菌木糖氧化亞種1.染色形態2.菌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 第九章 紫色色桿菌1.染色形態2.菌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 第十章 腔隙莫拉菌1.染色形態2.菌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 第十一章 創傷弧菌1.染色形態2.菌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 第十二章 李斯特菌1.染色形態及電鏡照片2.菌落形態3.生化特性4.單核細胞增多性動物實驗的曲線5.病例摘要 第十三章 不動桿菌一、乙酸鈣不動桿菌1.染色形態2.菌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二、鮑曼氏不動桿菌1.染色形態2.菌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 第十四章 延長奈瑟菌1.染色形態2.菌落形態3.生化特性4.感染途徑5.病例摘要 第十五章 浸麻芽胞菌1.染色形態2.菌落形態3.生化特性4.病例摘要 第十六章 不常見菌機會感染的危險因素1.機會感染2.六種機會感染的發病危險因素3.入侵途徑綜述 參考文獻信息
不常見菌機會感染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陳光遠,男,中共黨員,副主任技師,檢驗科副主任。1957年醫學專業畢業,分配到合浦專區醫院。1961年發生副霍亂調到縣防疫站負責衛生防疫細菌學檢驗,并參加部分中心工作。1979年參加廣西壯族自治區消滅絲蟲病研究工作。至1986年完成任務,經有關部門檢查驗收達到基本消滅絲蟲病的目的。1987年被衛生廳特授予治自區先進工作者榮譽證書。1979年同時參加自治區防疫站組織研究的《影響廣西沿海地區急性腹瀉病》課題,該項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陳光遠作為該項科研工作的實驗室主要負責人之一,被特發予獲獎證書。1986年9月調入廣東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負責微生物學檢驗工作。在臨床各科室醫務人員的密切協助、配合和嚴格要求下,對臨床送檢各種標本的細菌檢驗,親力親為深入細致,對所發現菌株求真求實,對發現不常見部分菌株上送有關專業研究室(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生物制品檢定所。衛生部臨檢中心,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研所等)協助鑒定,為國內首次報告類鼻疽,珊瑚奴卡氏,鏈霉菌等多種不常見菌引發病例,做出重要貢獻。撰寫科研論文20多篇;大部分在***期刊發表。獲湛江市科技進步成果三等獎**作者3項,第二作者1項;衛生廳高教廳頒發的科技進步三等獎**作者1項,第三作者1項。獲省資助立項(雷州半島類鼻疽病流行的調查)課題1項。證實該地區為類鼻疽病的地方性疫源地,有其流行特征,臨床特征。并研究出類鼻疽病血清學快速診斷的方法,達國內外**水平。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