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邊疆橋頭堡經濟-基于空間經濟學的分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79422
- 條形碼:9787509779422 ; 978-7-5097-794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邊疆橋頭堡經濟-基于空間經濟學的分析 本書特色
本書從橋頭堡經濟的內涵、功能和特征界定出發,立足于空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基礎模型,探討了中國邊疆橋頭堡經濟功能發揮的基礎、條件、背景,研究了橋頭堡經濟的形成機理,從產業集群這一**國際產業合作模式出發,探討了中國邊疆橋頭堡經濟的重點合作產業,以案例形式深入分析了沿中老鐵路布局產業集群的思路與構想,又進一步探討了中國邊疆橋頭堡經濟的特殊性與脆弱性,*后提出推進邊疆橋頭堡經濟成長的環境、體制與政策。
中國邊疆橋頭堡經濟-基于空間經濟學的分析 內容簡介
本書從橋頭堡經濟的內涵、功能和特征界定出發,立足于空間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基礎模型,探討了中國邊疆橋頭堡經濟功能發揮的基礎、條件、背景,研究了橋頭堡經濟的形成機理,從產業集群這一*新國際產業合作模式出發,探討了中國邊疆橋頭堡經濟的重點合作產業,以案例形式深入分析了沿中老鐵路布局產業集群的思路與構想,又進一步探討了中國邊疆橋頭堡經濟的特殊性與脆弱性,*后提出推進邊疆橋頭堡經濟成長的環境、體制與政策。
中國邊疆橋頭堡經濟-基于空間經濟學的分析 目錄
1 導論/1 1.1 研究背景/2 1.2 相關文獻評述/4 1.3 橋頭堡經濟的形成條件/20 1.4 沿邊開放的新階段與新特點/24 1.5 路橋經濟時代正在到來/292 中國邊疆大通道與大陸橋發展態勢/36 2.1 中國西南邊疆大通道與大陸橋發展態勢/36 2.2 中國西北邊疆大通道與大陸橋發展態勢/50 2.3 中國東北邊疆大通道與大陸橋發展態勢/62 2.4 結論與啟示/733 中國沿邊開放的內陸邊疆一體化效應/75 3.1 三地區一般均衡模型/75 3.2 國內市場分割下的沿邊開放效應/82 3.3 封閉經濟下的國內市場一體化效應/84 3.4 沿邊開放下的國內市場一體化效應/87 3.5 結論與啟示/964 中國邊疆橋頭堡經濟形成機理/98 4.1 對邊緣區要素聚集與擴散理論的評/論98 4.2 中國沿邊開放中的交通樞紐與城市區位/112 4.3 中國沿邊橋頭堡經濟中心形成機制/127 4.4 橋頭堡經濟中心的產業擴散/134 4.5 結論與啟示/1415 中國邊疆橋頭堡的重點合作產業選擇/142 5.1 西南邊疆橋頭堡的重點合作產業/143 5.2 西北邊疆橋頭堡的重點合作產業/167 5.3 東北邊疆橋頭堡的重點合作產業/184 5.4 結論與啟示/1976 案例:沿中老鐵路的產業集群空間布局/198 6.1 國際經濟合作中的產業集群/198 6.2 中老鐵路沿線各地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201 6.3 產業空間布局思路/209 6.4 重點產業集群/213 6.5 結論與啟示/2327 推進邊疆橋頭堡經濟成長的環境、體制與政策研究/234 7.1 環境優化/234 7.2 體制障礙消解/249 7.3 政策支持/252 7.4 加快推進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257參考文獻/262附 表/277圖目錄圖2.1-1 三座亞歐大陸橋對比示意圖/37圖2.2-1 **和第二亞歐大陸橋示意圖/52圖3.2-1 國內市場分割下的沿邊開放效應與制造業集聚(t=18)/84圖3.3-1 封閉條件下低度內陸邊疆一體化與制造業集聚(t=1.8)/85圖3.3-2 封閉條件下中度內陸邊疆一體化與制造業集聚(t=1.5)/86圖3.3-3 封閉條件下高度內陸邊疆一體化與制造業集聚(t=1.46)/86圖3.4-1 高度開放條件下低度國內市場一體化水平與制造業聚集(t=2.55)/88圖3.4-2 高度開放條件下中度國內市場一體化水平與制造業聚集(t=1.8)/89圖3.4-3 高度開放條件下高度國內市場一體化水平與制造業聚集(t=1.01)/89圖3.4-4 中度開放條件下高度國內市場一體化水平與制造業聚集(t=1.01~1.5)/91圖3.4-5 中度開放條件下中度國內市場一體化水平與制造業聚集(t=1.8~2.15)/92圖3.4-6 中度開放條件下低度國內市場一體化水平與制造業聚集(t=3)/93圖3.4-7 低度開放條件下高度國內市場一體化與制造業聚集(t=1.01)/94圖3.4-8 低度開放條件下中度國內市場一體化與制造業聚集(t=1.8)/95圖3.4-9 低度開放條件下低度國內市場一體化與制造業聚集(t=3)/95圖4.2-1 交通樞紐的演化示意圖/115圖4.2-2 分支線數量對樞紐城市穩定性的影響/120圖4.2-3 運輸成本對樞紐城市穩定性的影響/122圖5.1-1 2003~2012年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綜合gl指數/147圖5.2-1 2003~2012年中國與中亞各國綜合gl指數/171圖5.2-2 2003~2012年中哈各產業競爭力指數及貿易比重/174圖5.2-3 2003~2012年中土各產業競爭力指數及貿易比重/175圖5.2-4 2003~2012年中吉各產業競爭力指數及貿易比重/177圖5.2-5 2003~2012年中塔各產業競爭力指數及貿易比重/179圖5.2-6 2003~2012年中烏各產業競爭力指數及貿易比重/180圖5.3-1 2003~2012年中國與東北亞各國綜合gl指數/189圖6.1-1 產業集群的基本形態/200圖6.4-1 中老鐵路(境內段)沿線生物醫藥產業帶構建示意圖/214圖6.4-2 中老鐵路(境內段)沿線生物化工產業帶構建示意圖/215圖6.4-3 中老鐵路(境內段)沿線生物育種產業帶構建示意圖/216圖6.4-4 中老鐵路(境內段)沿線食品加工產業帶構建示意圖/218圖6.4-5 中老鐵路(境內段)沿線物流產業集群構建示意圖/219圖6.4-6 中老鐵路(境內段)沿線礦冶產業集群構建示意圖/221圖6.4-7 中老鐵路(境內段)沿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構建示意圖/224圖6.4-8 中老鐵路(境內段)沿線橡膠產業集群構建示意圖/227圖6.4-9 中老鐵路(境內段)沿線林產業集群構建示意圖/229表目錄表1.5-1 基礎設施更新與技術革命/31表4.2-1 市場潛力回歸結果/124表4.2-2 中國邊疆省份樞紐城市的支線與城市規模/125表5.1-1 2003年、2012年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的貿易額/147表5.1-2 2003年、2012年中國及東南亞南亞各國人均gdp/148表5.1-3 2003年、2011年中國及東南亞南亞各國三次產業結構/149表5.1-4 2003~2012年中新gl指數和貿易比重較高的產業/151表5.1-5 2003~2012年中泰gl指數和貿易比重較高的產業/152表5.1-6 2003~2012年中馬gl指數和貿易比重較高的產業/153表5.1-7 2003~2012年中菲gl指數和貿易比重較高的產業/154表5.1-8 2003~2012年中越gl指數和貿易比重較高的產業/154表5.1-9 2003~2012年中印尼gl指數和貿易比重較高的產業/155表5.1-10 2003~2012年中印gl指數和貿易比重較高的產業/156表5.1-11 2003~2012年中巴gl指數和貿易比重較高的產業/157表5.1-12 中國與各國礦產業鏈的貿易份額/158表5.2-1 2003年、2012年中國與中亞各國總貿易額/171表5.2-2 2003年、2012年中國及中亞各國人均gdp(現價美元)/172表5.2-3 2003年、2011年中國及中亞各國的三次產業結構/172表5.3-1 2003年、2012年中國與東北亞各國總貿易額/190表5.3-2 2003年、2012年中國及東北亞各國人均gdp/190表5.3-3 2003年、2011年中國及東北亞各國的三次產業結構/190表5.3-4 2003~2012年中日gl指數和貿易比重較高的產業/191表5.3-5 2003~2012年中俄gl指數和貿易比重較高的產業/193表5.3-6 2003~2012年中蒙gl指數和貿易比重較高的產業/194附表目錄附表1 2012年中國與周邊國家的gl指數商品代碼/277附表2 2012年中國與周邊國家的gl指數(一)/280附表3 2012年中國與周邊國家的gl指數(二)/283附表4 2012年中國與周邊國家的gl指數(三)/286附表5 中國邊疆省份部分交通樞紐城市市場潛力測算數據/289附表6 中國邊疆地區城市交通支線數/291附表7 2003~2012年中國與東南亞、南亞各國綜合gl指數/292附表8 中新、中泰、中馬、中菲裝備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292附表9 中越、中尼、中老、中緬、中印礦產業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293附表10 中新、中泰、中馬機電產品與儀器儀表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293附表11 中越、中緬礦產品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294附表12 中印、中老賤金屬及其制品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295附表13 2003~2012年中國與中亞各國綜合gl指數/295附表14 2003~2012年中哈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行業分)/296附表15 2003~2012年中哈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22類分)/296附表16 2003~2012年中哈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兩位數分)/296附表17 2003~2012年中土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行業分)/297附表18 2003~2012年中土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22類分)/298附表19 2003~2012年中土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兩位數分)/298附表20 2003~2012年中吉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行業分)/298附表21 2003~2012年中吉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22類分)/299附表22 2003~2012年中吉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兩位數分)/299附表23 2003~2012年中塔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行業分)/300附表24 2003~2012年中塔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22類分)/300附表25 2003~2012年中塔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兩位數分)/301附表26 2003~2012年中烏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行業分)/302附表27 2003~2012年中烏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22類分)/302附表28 2003~2012年中烏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兩位數分)/303附表29 2003~2012年中國與東北亞各國綜合gl指數/303附表30 2003~2012年中日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22類分)/304附表31 2003~2012年中日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兩位數分)/304附表32 2003~2012年中俄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22類分)/305附表33 2003~2012年中俄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兩位數分)/306附表34 2003~2012年中蒙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22類分)/307附表35 2003~2012年中蒙競爭力指數和貿易份額(按兩位數分)/307
展開全部
中國邊疆橋頭堡經濟-基于空間經濟學的分析 作者簡介
梁雙陸,男,1970年7月出生,彝族,云南石屏人。經濟學博士,云南大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云南省中青年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云南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人才,云南大學“青年英才”人選者。曾任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云南省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助理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主要從事云南農村經濟、區域開發研究;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云南省經濟研究所經濟運行研究室,助理研究員,任研究室主任,主要從事云南經濟運行研究;云南大學發展研究院金融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先后任研究生秘書、副所長、所長、院長助理、副院長,主要從事金融經濟問題研究、邊疆經濟理論、中國西部經濟周期研究、云南經濟發展問題研究;云南大學發展研究院國民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副院長,主要從事次區域國際經濟一體化理論、邊疆經濟理論、工業經濟與新型工業化、地區經濟運行研究。主要研究興趣為空間經濟理論與沿邊開放、經濟運行分析、云南經濟發展研究。主持***項目、省級項目等10余項。研究成果獲“中國發展研究獎”一等獎、省社科優秀成果獎等多項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