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評價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459138
- 條形碼:9787030459138 ; 978-7-03-04591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評價 本書特色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評價》是在國家基金和水利部項目等多個研究成果系統總結、并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在闡述黃土高原土壤侵蝕特點和規律的同時,重點介紹土壤侵蝕評價方法及相關因子獲取和計算模型,希望為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建設提供技術工具。《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評價》突出了知識系統性、目標實用性、資料可靠性和方法可行性等特點,《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評價》基本理論和方法不僅適用于黃土高原地區,對其全國其他水土流失嚴重區也指導和借鑒意義。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評價 內容簡介
土壤侵蝕和水土保持研究者,水土保持機構管理者,以及大專院校地理、水利、農學等與水土保持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評價 目錄
目錄
《水科學前沿叢書》出版說明》
前目
**章概論1
一、土壤侵蝕概述1
二、土壤侵蝕類型4
(一)分類目的及原則4
(二)主要侵蝕類型5
(三)幾個相關問題和概念6
三、土壤侵蝕危害8
(一)危害河流生態安全8
(二)加劇水資源短缺程度9
(三)降低土壤生產力,導致土地貧瘠化9
(四)威脅交通和通信保障9
(五)加劇全球環境變化程度9
(六)影響社會綜合發展9
四、黃土高原土壤侵蝕的特殊性10
(一)區位上的特殊性10
(二)問題上的特殊性10
(三)研究上的特殊性11
參考文獻12
第二章黃土高原土壤侵蝕環境13
一、黃土高原的范圍與面積13
二、黃土高原自然條件14
(一)地質地貌14
(二)氣候條件19
(三)河流水文25
(四)土壤資源28
(五)植被覆蓋42
三、黃土高原土壤侵蝕特征45
(一)土壤侵蝕類型多樣45
(二)土壤侵蝕強度大46
(三)土壤侵蝕區域分異顯著49
四、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黃河泥沙51
(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黃河泥沙根源51
(二)黃河粗泥沙來源于黃土高原多沙區52
參考文獻53
第三章黃土高原土壤侵蝕定量評價方法55
一、評價目的與意義 55 (一)土壤侵蝕模型的發展過程55
(二)區域土壤侵蝕定量評價發展歷程60
二、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評價方法64
(一)評價方案設計與野外調查單元布局64
(二)數據采集方法66
(三)土壤侵蝕定量評價方法66
(四)數據庫構建與計算程序67
(五)評價成果及其應用68
參考文獻69
第四章降雨因子評價72
一、降雨侵蝕力定義與指標72
(一)主要降雨特性指標72
(二)降雨侵蝕力74
二、侵蝕性降雨標準77
(一)侵蝕性降雨標準的確定方法78
(二)侵蝕性降雨標準的評價指標79
(三)黃土高原侵蝕性降雨標準的確定79
三、降雨侵蝕力計算81
(一)用降雨過程資料計算82
(二)用次降雨資料計算85
(三)用日降雨資料計算86
(四)用月雨量資料計算88
(五)用年雨量資料計算89
(六)各種計算方法的誤差分析90
四、降雨侵蝕力季節分布93
五、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蝕力空間分布102
參考文獻103
第五章土壤因子評價107
一、土壤因子評價指標的選擇和使用問題107
二、土壤可蝕性因子k的定義和計算方法109
三、典型站點土壤可蝕性因子k實測值112
(一)資料來源及處理 113 (二)土壤可蝕性實測值及其變化規律113
四、土壤可蝕性因子k值估算問題114
(一)主要估算公式115
(二)不同估算公式的計算與應用問題115
(三)土壤可蝕性估算方法及具體流程117
五、黃土高原主要土壤類型的可蝕性因子值122
六、土壤可蝕性k估算值精度分析127
(一)資料選取及說明127
(二)估算結果精度分析128
(三)模型評價及應用129
七、存在冋題及絲發展129
參考文獻130
第六章地形因子評價132
一、土壤侵蝕量與坡度的關系132
二、土壤侵蝕量與坡長的關系135
三、地形因子值計算公式138
(一)坡面尺度的ls計算公式138
(二)區域尺度的ls計算公式139
(三)區域尺度的ls計算流程140
(四)黃土高原地區地形因子計算中相關參數設置142
四、黃土高原坡度及坡度因子分布特點142
(一)坡度分布142
(二)坡度因子分布145
五、黃土高原坡長及坡長因子分布特點146
(—)坡長分布 146 (二)坡長因子分布146
參考文獻147
第七章水土保持措施因子評價150
一、水土保持措施麵150
二、水土保持撒_子的定義154
三、植被覆蓋與生物措:施因子⑶的估算方法155
(一)草地土壤流失比率slr 155
(_二林地土壤流失比率157
(三)其他土地利用類型的生物措施因子158
四、工程措:施因子(e)的估計158
五、耕作措:施因子(了)的估計159
(一)農地耕作措施因子估算方法159
(二)其他耕作措施因子161
六、存在問題和前景展望162
參考文獻163
第八章黃土高原土壤侵蝕空間分布特征165
一、土壤侵蝕評價精度分析165
(一)資料與處理165
(二)模擬計算精度166
二、土壤侵蝕強度及其空間分布167
(一)黃土高原現代土壤侵蝕解析168
(二)黃土高原土壤侵蝕強度特征169
(三)黃土高原土壤侵蝕空間分布特征172
三、土壤侵蝕和水土保持絲變化趨勢175
(一)強度減弱,仍為嚴重區域175 (二)分布格局發生變化175
(三)河流泥沙威脅緩解176
(四)研究重點領域變化176
(五)政府投資思路需要轉變176
參考文獻177
《水科學前沿叢書》出版說明》
前目
**章概論1
一、土壤侵蝕概述1
二、土壤侵蝕類型4
(一)分類目的及原則4
(二)主要侵蝕類型5
(三)幾個相關問題和概念6
三、土壤侵蝕危害8
(一)危害河流生態安全8
(二)加劇水資源短缺程度9
(三)降低土壤生產力,導致土地貧瘠化9
(四)威脅交通和通信保障9
(五)加劇全球環境變化程度9
(六)影響社會綜合發展9
四、黃土高原土壤侵蝕的特殊性10
(一)區位上的特殊性10
(二)問題上的特殊性10
(三)研究上的特殊性11
參考文獻12
第二章黃土高原土壤侵蝕環境13
一、黃土高原的范圍與面積13
二、黃土高原自然條件14
(一)地質地貌14
(二)氣候條件19
(三)河流水文25
(四)土壤資源28
(五)植被覆蓋42
三、黃土高原土壤侵蝕特征45
(一)土壤侵蝕類型多樣45
(二)土壤侵蝕強度大46
(三)土壤侵蝕區域分異顯著49
四、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黃河泥沙51
(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黃河泥沙根源51
(二)黃河粗泥沙來源于黃土高原多沙區52
參考文獻53
第三章黃土高原土壤侵蝕定量評價方法55
一、評價目的與意義 55 (一)土壤侵蝕模型的發展過程55
(二)區域土壤侵蝕定量評價發展歷程60
二、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評價方法64
(一)評價方案設計與野外調查單元布局64
(二)數據采集方法66
(三)土壤侵蝕定量評價方法66
(四)數據庫構建與計算程序67
(五)評價成果及其應用68
參考文獻69
第四章降雨因子評價72
一、降雨侵蝕力定義與指標72
(一)主要降雨特性指標72
(二)降雨侵蝕力74
二、侵蝕性降雨標準77
(一)侵蝕性降雨標準的確定方法78
(二)侵蝕性降雨標準的評價指標79
(三)黃土高原侵蝕性降雨標準的確定79
三、降雨侵蝕力計算81
(一)用降雨過程資料計算82
(二)用次降雨資料計算85
(三)用日降雨資料計算86
(四)用月雨量資料計算88
(五)用年雨量資料計算89
(六)各種計算方法的誤差分析90
四、降雨侵蝕力季節分布93
五、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蝕力空間分布102
參考文獻103
第五章土壤因子評價107
一、土壤因子評價指標的選擇和使用問題107
二、土壤可蝕性因子k的定義和計算方法109
三、典型站點土壤可蝕性因子k實測值112
(一)資料來源及處理 113 (二)土壤可蝕性實測值及其變化規律113
四、土壤可蝕性因子k值估算問題114
(一)主要估算公式115
(二)不同估算公式的計算與應用問題115
(三)土壤可蝕性估算方法及具體流程117
五、黃土高原主要土壤類型的可蝕性因子值122
六、土壤可蝕性k估算值精度分析127
(一)資料選取及說明127
(二)估算結果精度分析128
(三)模型評價及應用129
七、存在冋題及絲發展129
參考文獻130
第六章地形因子評價132
一、土壤侵蝕量與坡度的關系132
二、土壤侵蝕量與坡長的關系135
三、地形因子值計算公式138
(一)坡面尺度的ls計算公式138
(二)區域尺度的ls計算公式139
(三)區域尺度的ls計算流程140
(四)黃土高原地區地形因子計算中相關參數設置142
四、黃土高原坡度及坡度因子分布特點142
(一)坡度分布142
(二)坡度因子分布145
五、黃土高原坡長及坡長因子分布特點146
(—)坡長分布 146 (二)坡長因子分布146
參考文獻147
第七章水土保持措施因子評價150
一、水土保持措施麵150
二、水土保持撒_子的定義154
三、植被覆蓋與生物措:施因子⑶的估算方法155
(一)草地土壤流失比率slr 155
(_二林地土壤流失比率157
(三)其他土地利用類型的生物措施因子158
四、工程措:施因子(e)的估計158
五、耕作措:施因子(了)的估計159
(一)農地耕作措施因子估算方法159
(二)其他耕作措施因子161
六、存在問題和前景展望162
參考文獻163
第八章黃土高原土壤侵蝕空間分布特征165
一、土壤侵蝕評價精度分析165
(一)資料與處理165
(二)模擬計算精度166
二、土壤侵蝕強度及其空間分布167
(一)黃土高原現代土壤侵蝕解析168
(二)黃土高原土壤侵蝕強度特征169
(三)黃土高原土壤侵蝕空間分布特征172
三、土壤侵蝕和水土保持絲變化趨勢175
(一)強度減弱,仍為嚴重區域175 (二)分布格局發生變化175
(三)河流泥沙威脅緩解176
(四)研究重點領域變化176
(五)政府投資思路需要轉變176
參考文獻177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