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退庵印寄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082581
- 條形碼:9787229082581 ; 978-7-229-08258-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退庵印寄 本書特色
★16開精裝,重慶出版社出版
★趙之琛(1781-1852)字次閑,號獻父,一生刻印頗多,傳世也不少
★收錄刻印160方,全面展示趙之琛篆刻藝術的創(chuàng)作成就
★呈現(xiàn)趙之琛印學的心路歷程,了解到他篆刻藝術提升的過程
★了解趙之琛在篆刻史的地位,進而更深刻地理解浙派篆刻藝術
★為廣大書法、國畫、篆刻愛好者學習、鑒賞提供了上佳范本
《退庵印寄》原書一函四冊,是譜外形尺寸為143mm×204mm,內框尺寸為93mm×140mm。譜紙印雙框,正面書口上端有『退庵印寄』隸書四字,背面書口下有『孝水望云草堂』楷書六字,張魯盦輯成于一九四〇年。存印一百六十方,各有一至五面邊款不等。前有趙叔孺題簽、葉潞淵手書之序,后有魯盦小識為牌記。因由當時鈐拓高手王秀仁主事,采用魯盦自製的硃砂印泥、頂煙墨精拓而成,故硃印墨拓鮮亮清晰;又因此譜當時僅拓了三十部,且存世之日已逾『古稀』,故此譜甚為稀珍。
次閑印作,篆法純正,筆筆見師承,字字有來歷;刀法挺勁,仿秦漢切玉刻銅,信手游刃。於結構、運刀上均有很高的技巧,浙派刀法特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款字生辣細勁,別有一格,然作長款不多。后人評價云:秋堂貴綿密,謹于法度。曼生跌宕自喜,然未嘗度越矩矱。…… 次閑既服習師說,而筆意于曼生為近,天機所到,逸趣橫生,故能通兩家之驛,而兼有其美。(郭麐《補羅迦室印譜?序》)。
綜覽次閑傳世的眾多印作,章法、刀法取自陳秋堂、陳曼生,宗法秦漢亦沿襲曼生舍貌取神之法,如『仿漢印不求形似,惟求神似』(『逋卿』印款)。『漢人印不難于形似,而難于神似,此作自謂得漢三昧』(『陳經(jīng)印信』邊款)。那么,怎樣才能做到神似?次閑又曰:『仿秦印,工整中貴有古橫之氣』(『萬運』印款)。『仿漢鑄印,工整中貴有蒼勁刀法,方為能手。此作自謂得古人遺意』(『香暖風恬』印款)。『漢鑄印工整中有流動之氣,得之非易也』(『叢桂留人』印款)。『仿漢玉印,貴蒼勁中有秀逸之氣』(『鏡花水月之廬』印款)。精妙絕倫,尤為后人稱道。秦漢以降,印藝漸衰,然并非一無是處,次閑深明此理,沙里淘金,去粗取精。如『以秦人篆意,用六朝刀法,漫成此印』(『陳銑』邊款)。『方朱文以活動為主,而尤貴方中有圓,始得宋、元遺意』(『泰順潘鼎彝藏書畫記』印款)。對如何吸取明人印中的精華,其在『玩此芳草』一邊款中記:『仿明人印以工整為貴,然不入時人之眼』。次閑深知要成為一個大家,須有不辭抔土、不嫌細流之胸懷,才能達到成泰山、成江海之目的。故他對優(yōu)秀傳統(tǒng),如饑似渴地加以吸收、繼承。在他作品中有擬何震法的;有仿程邃法的;當然,西泠前輩值得學的東西更多了,有仿丁敬法的;也有仿黃易法的。隨著清代金石學的蓬勃發(fā)展,次閑又留心于印外求印,有仿商敦文的『治』印,有仿瓦當文的『二山』印,有仿古泉文的『方云泉』印,還有直追漢人的肖形印,真是面目眾多,豐富多彩。雖然這類傳古擬古之作的數(shù)量比不上后起大家趙之謙,但與前賢相比,還是難能可貴的。至此,次閑已具備了浙派集大成者的**條件。后人曰:『次閑繼出,雖為秋堂入室弟子,而轉益多師,于里中四家無不橅仿,即無一不絕肖。晚年神與古化,鋒鍔所至,無不如志,實為四家后一大家』(羅榘《西泠八家印選?序》)。
《退庵印寄》按原色原大編印出版,僅下真跡一等,使廣大印學研究者、篆刻愛好者能夠清晰、準確地領略趙次閑的精湛印藝,且譜中所拓邊款量大,詳盡地記錄了次閑于印學之心路歷程。這對我們了解他于傳統(tǒng)的取舍和篆刻藝術提高與發(fā)展的演變過程,以及他在篆刻藝術史上的地位有更明確的認知,從而對浙派篆刻藝術有更深刻的理解。
退庵印寄 內容簡介
《退庵印寄》按原色原大編印出版,僅下真跡一等,使廣大印學研究者、篆刻愛好者能夠清晰、準確地領略趙之琛的精湛印藝,且譜中所拓邊款量大,詳盡地記錄了趙之琛于印學之心路歷程。這對我們了解他于傳統(tǒng)的取舍和篆刻藝術提高與發(fā)展的演變過程,以及他在篆刻藝術史上的地位有更明確的認知,從而對浙派篆刻藝術有更深刻的理解。
退庵印寄 節(jié)選
退庵印寄 作者簡介
趙之琛(1781-1852)字次閑,號獻父,別署退庵、寶月山人,齋名補羅迦室。浙江杭州人。性嗜古,擅長金石文字,阮元所著《積古齋鈡鼎款識》之古器文字,多半為次閑手摹。精繪事,師法黃公望、倪瓚,山水以蕭疏幽澹為宗,作花卉草蟲極生動之致。工書法,篆隸行楷皆能。篆刻受業(yè)于陳豫鐘,而神似陳鴻壽,兼收西泠前賢之長,是集浙派之大成者。信仰佛教,晚年經(jīng)常摹寫佛像,著有《補羅迦室集》。一生刻印極多,傳世也不少,遺有《補羅迦室印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經(jīng)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