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愁 本書特色
《呼愁》系長篇日記體紀實散文,記錄了40余天的實況與作者的心路歷程:2001年6月,作者年輕的父親在毫無征兆下,突患癌癥。作者被這突如其來的驚濤駭浪打暈了,接下來的日子,舉家投入了一場徒勞的營救活動。在短短兩個月中,作者陷入了徹底的絕望,但又不得不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火花。從臺州到上海,這是一條充滿艱辛的醫路。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作者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社會亂象讓作者應接不暇。在幾近失重狀態下,作者對人性,對生命,對存在進行了深入的揣摩和反思。整個作品充滿憂愁、焦慮、彷徨、無奈、嘆息和作者欲哭無淚的悲愴。從而照觀出人在極端痛苦的狀態下思維的敏銳性和活躍性,尤其是對“活著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也許會逼近生命的本真。呼愁,土耳其語“憂傷”的音譯。本書入選浙江省作協首批“優秀文學作品助推計劃”。
呼愁 內容簡介
在絕望中尋求一絲希望,在悲切中企盼瞬息歡樂……孝在這時顯得十分乏力,惟有心痛不堪言。《呼愁》透出的是一個兒子對即將離別人世的父親的拯救氣息,其實它是一部生者對逝者的贖罪心靈史,故而悲慟大哭。
呼愁 目錄
呼愁 相關資料
在絕望中尋求一絲希望,在悲切中企盼瞬息歡樂……孝在這時顯得十分乏力,惟有心痛不堪言。《呼愁》透出的是一個兒子對即將離別人世的父親的拯救氣息,其實它是一部生者對逝者的贖罪心靈史,故而悲慟大哭。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
對人性、生命乃至存在都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與叩問。金岳清的《呼愁》,可謂是長歌當哭的作品,它深厚的思想表達既源自暫時的靈魂煎熬,又歸結于是永遠的精神憂傷。同時,沉郁的文風與詩意的文字,也是他值得肯定的重要特征。
——茅盾文學獎評委,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張清華
這是一部質詢生命存在的大書。在無望的絕癥面前,親情是如此地溫馨,生命是如此地珍貴,人生是如此地無奈,命運是如此地蒼涼。沉默如山的父親走了,卻留下綿綿不絕的情思,讓作者和我們一起,叩問曾經的生活,眺望未來的歲月。
——茅盾文學獎評委、中國小說學會副會長、博士生導師洪治綱
經過十余年的內心平復,金岳清用《呼愁》把他父親從患病到去世的每一天,把挽留父親生命過程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因為懷著最深摯的感情,才用這樣最素樸的文筆為親人送別;因為銘心難忘,拯救父親的每一個細節他都清晰如昨,不忍忽略。
讀《呼愁》,我心口涌上去年此時失去父親時的巨大悲慟,淚不能禁,再一次體會作為人子曾有的溫暖和最后的絕望,以及對于永生的深深期待。
——中國作家協會《長篇小說選刊》主編顧建平
呼愁 作者簡介
金岳清,1990年開始發表小說,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十月》、《中國作家》等。出版小說集《大家的風景》、《姐姐在天堂彈琴》、《遠距離欣賞》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