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工業化的發生機制及影響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64860
- 條形碼:9787516164860 ; 978-7-5161-648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去工業化的發生機制及影響研究 本書特色
楊成林*的《去工業化的發生機制及影響研究》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用于解釋去工業化發生機制的分析框架。這一分析框架是圍繞著資本逐利的本質來展開的,它不僅將去工業化的不同成因納入進來,而且還進一步地探討了去工業化的*深層次的根源——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制造業的生產過剩以及由此引起利潤率下降。這是本文的主要創新點之一。其次,本書結合資本主義經濟歷史發展的實踐,對去工業化的影響進行了有益的探討。這些影響從經濟增長到經常賬戶的收支失衡,再到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主權國家債務危機等各個方面。第三,本書在對去工業化發生機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經濟的“再工業化”能否取得成功進行了分析。這一分析不僅適用于20世紀80年代美國提出的“再工業化”策略,而且也適用于2008年危機爆發以來,歐美等發達國家再次提出的“再工業化”策略。這又是本書的主要創新點之一。*后,本書也對中國經濟去工業化的可能性進行了分析,并對中國如何避免出現去工業化,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去工業化的發生機制及影響研究 內容簡介
本文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用于解釋去工業化發生機制的分析框架。這一分析框架是圍繞著資本逐利的本質來展開的,它不僅將去工業化的不同成因納入進來,而且還進一步地探討了去工業化的更深層次的根源——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制造業的生產過剩以及由此引起利潤率下降。這是本文的主要創新點之一。
去工業化的發生機制及影響研究 目錄
導論**章 工業化的內涵及意義 **節 工業化的內涵及標志 一 工業化的內涵 二 工業化的程度、階段和標志 第二節 工業化與現代化的關系 一 現代化的內涵 二 現代化的階段劃分和判斷指標 三 工業化與現代化的相互關系 第三節 工業化的本質和意義 一 工業化的本質 二 工業化的作用和意義 第四節 小結第二章 去工業化的內涵及影響 **節 去工業化的內涵及不同形式 一 地理學意義上的去工業化 二 宏觀經濟視角下的去工業化 三 典型去工業化和早熟去工業化 四 去工業化現象的不同認識 第二節 去工業化的影響 一 去工業化的經濟影響 二 去工業化的社會影響 第三節 小結第三章 去工業化的發生機制 **節 去工業化的實質及影響因素 一 去工業化的實質 二 去工業化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 去工業化的根本原因 一 資本技術構成的變化與去工業化的發生 二 資本壟斷和集中及經濟長期停滯的去工業化效應 第三節 經濟長期停滯的去工業化效應:實證分析 一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長期停滯 二 長期停滯與發達經濟體的去工業化 三 長期停滯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早熟去工業化 第四節 去工業化的實現途徑 一 對外直接投資與去工業化的發生 二 “荷蘭病”及經濟政策等對去工業化的影響 第五節 小結第四章 去工業化的國際比較 **節 發達國家的去工業化(一):英國 一 英國的工業化及經濟發展狀況 二 英國經濟的去工業化進程 第二節 發達國家的去工業化(二):美國 一 美國的工業化及經濟狀況 二 美國的去工業化及背景 第三節 發展中大國的去工業化:巴西 一 巴西的工業化及經濟發展狀況 二 巴西經濟的去工業化進程 第四節 早熟的去工業化:哥倫比亞 一 哥倫比亞的資源稟賦及經濟發展狀況 二 哥倫比亞經濟的早熟去工業化 第五節 小結第五章 去工業化與資本主義繁榮的終結 **節 去工業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 去工業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二 去工業化與國際收支失衡 三 去工業化與國家競爭力 第二節 從增長繁榮到長期停滯:1950年以來的分階段探討 一 經濟增長的“黃金時期”:20世紀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期 二 戰后繁榮的結果:1965—1973年的盈利能力危機 三 經濟的長期停滯:1973~1993年 第三節 去工業化與2008年經濟金融危機 一 關于危機成因的不同解釋 二 經濟金融化的興起及表現 三 去工業化與經濟金融化、2008年危機 第四節 去工業化與主權國家債務危機 一 主權債務問題的根源 二 主權國家債務經濟長期持續的原因 第五節 小結第六章 再工業化的提出和探索 **節 再工業化問題的提出及內涵 一 再工業化的提出及其基本內涵 二 再工業化提出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為什么要對經濟進行再工業化 一 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核心動力 二 經濟運行和增長基礎的古典溯源 三 再工業化的必要性 第三節 再工業化的思路和路徑 一 關于再工業化路徑的爭論 二 政府政策與經濟的再工業化 第四節 傳統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演變模式反思 一 再工業化能夠成功嗎 二 傳統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演變模式反思 第五節 小結第七章 中國經濟去工業化的可能性及對策 **節 中國工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現有對策及其反思 一 中國工業發展和工業化存在的問題 二 解決問題的現有對策 三 中國產業結構演變模式的反思 四 對現有問題和對策的反思 第二節 中國經濟的去工業化問題 一 中國經濟去工業化的可能性 二 兩個“替代效應”與中國經濟的去工業化 三 對外直接投資的“逆轉”與中國經濟的去工業化 第三節 中國避免去工業化的對策 一 中國模式及其核心 二 關于避免中國經濟去工業化的一些建議 第四節 小結結束語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去工業化的發生機制及影響研究 作者簡介
楊成林,遼寧錦州人,經濟學博士。現為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及應用、經濟的去工業化、“三農”問題等。目前已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改革》、《政治經濟學評論》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課題及湖北省重大課題等多項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