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經濟轉型的邏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421226
- 條形碼:9787550421226 ; 978-7-5504-212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經濟轉型的邏輯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七章, 主要內容包括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轉型 ; 金融與中國經濟轉型 ; 產業與中國經濟轉型 ; 經濟增長與中國經濟轉型 ; 政府作用與中國經濟轉型 ; 改革開放與中國經濟轉型等。
中國經濟轉型的邏輯 目錄
**節 美國消費信貸快速發展對我國商業銀行的警示
第二節 全球金融危機與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第三節 全球金融危機與奧地利學派經濟學
第四節 后危機時期我國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危害及對策
第五節 后危機時期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發展戰略
第六節 美元霸權、全球金融危機與我國的金融戰略
第七節 以科學發展觀應對當前全球金融危機
第二章 金融與中國經濟轉型
**節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政治經濟學
第二節 我國金融體系轉型
第三節 警惕中國后危機時期經濟出現滯脹
第四節 發揮金融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節 我國商業銀行戰略轉型
第六節 走中國特色銀行卡產業發展道路
第七節 在轉型中打造中國自主銀行卡品牌
第八節 關于我國銀行卡產業發展的幾個戰略問題
……
中國經濟轉型的邏輯 節選
《中國經濟轉型的邏輯》: 三、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自由放任主義 在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看來,如果政府希望金融危機盡快結束,經濟重新走上正常的繁榮之路,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呢?首先的也是*徹底的措施是不要干預市場調整的過程。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會耽擱調整的過程,干預的程度越大,金融危機持續的時間越長,其程度也越可怕,同時想重新走上完全恢復之路也越難。政府干預會加劇金融危機,并使之無限期地繼續下去。這時政府的金融危機政策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實際上,政府可能采取多種方法阻礙市場調整,如果將之一一羅列,奧地利學派經濟學派發現以下這些方法好像是政府“反金融危機”的有力武器。這些方法是:**,阻止和拖延清償行為。向瀕臨破產的商業機構提供信貸,并要求銀行進一步向這些機構提供貸款等。第二,進一步的通貨膨脹。進一步的通貨膨脹阻止了必要的價格下跌,這樣耽擱了調整的同時延長了蕭條的進程。進一步的信貸擴張產生了更多的不當投資,在金融危機的后期,這些投資仍然需要被清算。第三,保持較高的工資率。在蕭條時期,人為地保持工資率會引起長期的大規模失業。第四,阻止物價下跌。使價格高于市場應有的水平,會造成商品滯銷,并帶來更大的剩余,這就阻止了經濟向繁榮回歸。第五,刺激消費并勸阻儲蓄。第六,救助失業。任何救助失業的行為(通過失業“保險”、救濟金等形式)都將無限期地耽擱失業問題的解決,同時阻礙工人向可提供就業機會的行業轉移。這些措施拖延了恢復金融危機的進程,加重了蕭條。然而這正是政府政策中*著名的措施。回顧1929-1933年大蕭條時期,美國政府正是采用了這些政策。而這次從美國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以美國政府為代表的西方各國也是采取類似的政策。從各國政府已經采取的對策來看,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注資。例如,美國、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政府都采取了一些向商業銀行注資的策略。二是政府利用財政資金收購一些金融機構的股權。例如,美國、英國等國政府采取了一些收購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部分股權的策略。三是債務擔保。例如,美國、歐元區國家政府的舉措。四是采取減稅、增加項目投資,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等刺激經濟措施。例如,澳大利亞、日本和歐盟的舉措。五是刺激消費。例如,美國、英國等西方各國的舉措。六是救助就業。在奧地利學派看來,我國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所采取的增加政府投資,擴大信貸規模等措施也是錯誤的。但是哪個國家的政府敢冒險來嘗試奧地利學派的理論,不采取任何措施來應對這場金融危機呢? 在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看來,在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中,正是因為美國政府采取了上述措施,拖延了經濟恢復的過程,加重了蕭條。許多歷史學家卻認為那時的美國政府奉行的是“自由放任主義”,這是與歷史事實不符的。 在蕭條時期,健康的政府政策*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對調整過程進行干預。那么政府能做一些實際的工作有助于縮短蕭條的時間嗎?一些經濟學家提出政府應下調工資率以刺激就業,但是自由市場的調整會對任何全面的政策起到反向的作用。并不是所有的工資都需要削減,各種價格和工資需要進行調整的程度也各不相同,這只能由自由和不受干預的市場決定。政府干預只會進一步扭曲市場。 政府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應該大幅降低其對經濟的影響力.削減其開支和稅收,因為政府干預了儲蓄和投資。降低政府的稅收開支水平會自動使社會結構中的儲蓄一投資一消費比例偏向儲蓄和投資,這樣就使經濟重歸繁榮的時間大幅縮短了。進一步而言,蕭條時期經濟緊張,政府削減稅收,或者在管理上減少對自由市場的干預,都會刺激健康的經濟行為;政府增加稅收,或者加大政府干預將進一步使經濟陷入蕭條。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默里·羅斯巴德認為,蕭條時期正確的政府政策就是嚴守自由放任的信條,包括大幅削減預算,并積極鼓勵信貸緊縮。如果在蕭條時期,政府的正確政策就是自由放任,那么從蕭條開始政府應該做些什么呢?默里·羅斯巴德認為,因為信貸擴張必然導致隨后的蕭條,所以政府采取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從一開始就阻止任何可以導致通貨膨脹的信貸擴張。 ……
中國經濟轉型的邏輯 作者簡介
胡少華,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在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從事金融學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資本市場,現代宏觀、微觀經濟學,現代金融理論、法和經濟學等,在《經濟學動態》《經濟學家》《財經問題研究》《當代財經》《財經科學》《當代金融家》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著有《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研究》專著一部,先后在外貿企業、證券公司、投資公司、中國銀聯從事業務、研究和管理工作,現在云南財經大學商學院任教,任云南財經大學哲學與倫理研究所研究員。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