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前言 1緒論 1.1道路運輸特點和道路功能 1.1.1道路運輸特點 1.1.2道路的功能 1.2道路工程體系組成 1.3道路分類 1.3.1公路分類與分級 1.3.2城市道路分級 1.4設計車輛、設計速度 1.4.1機動車設計車輛 1.4.2非機動車設計車輛 1.4.3設計速度 1.5交通量和通行能力 1.5.1交通量 1.5.2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1.6服務水平分級 2道路規劃和附屬公用設施 2.1城市道路系統規劃 2.1.1城市干道網的類型 2.1.2城市路網規劃技術指標 2.1.3城市道路系統規劃基本要求 2.2步行街規劃 2.2.1步行街類型 2.2.2步行街布置原則 2.3自行車專用道 2.3.1專用自行車道設計 2.3.2自行車專用道與機動車道的交叉 2.3.3自行車道和人行道合道 2.3.4自行車道和公交專用道合道 2.4公共交通專用車道和停靠站設計 2.4.1常規公交專用車道設計 2.4.2公交?空镜脑O置 2.5道路無障礙系統設施 2.5.1緣石坡道 2.5.2坡道和梯道 2.5.3盲道 2.6道路地下管線工程 2.6.1城市道路地下管線工程的分類及布置 2.6.2管線綜合 2.6.3共同溝及案例 3道路橫斷面 3.1機動車車行道 3.1.1車道寬度 3.1.2機動車車行道寬度 3.2橫斷面組成 3.2.1附加車道 3.2.2路肩 3.2.3分車帶 3.2.4公路橫斷面形式和路基寬度 3.2.5路緣石 3.2.6邊溝 3.2.7路拱 3.3非機動車道、人行道 3.3.1非機動車道 3.3.2人行道 3.4道路橫斷面布置 3.4.1道路橫斷面的形式與選擇 3.4.2城市道路橫斷面的綜合設計和實例 4道路線形設計 4.1道路平面線形 4.1.1圓曲線 4.1.2緩和曲線 4.1.3曲線上的超高與加寬 4.1.4平面線形的組合與銜接 4.2路線坐標與方位角計算 4.2.1用控制點坐標和直線段斜率確定直線段 4.2.2道路曲線段的方程和坐標計算 4.3行車視距 4.3.1視距計算 4.3.2視距保證 4.4道路縱斷線形 4.4.1*大縱坡 4.4.2嘬小縱坡 4.4.3陡坡坡長限制與坡段*小長度 4.4.4合成坡度 4.4.5豎曲線 4.5城市道路的鋸齒形街溝 4.6道路平縱線形總體設計 4.6.1道路總體設計原則 4.6.2道路縱斷面設計原則 4.6.3平、縱線形的配合 4.6.4平面和縱斷面cad輔助設計與實例 5平面交叉口 5.1平面交叉口的類別和交通組織 5.1.1交叉口按幾何形狀分類和評價 5.1.2按有無信號燈管制交通組織分類 5.1.3交叉口交通組織 5.2交叉口平面設計 5.2.1交叉口設計速度 5.2.2交叉口轉角緣石半徑 5.2.3交叉口間距 5.2.4交叉口視距 5.2.5交叉口進口道設計 5.3環形交叉口設計 5.3.1環形交叉口交通特征及交通分析 5.3.2環形交叉口的優缺點及適用條件 5.3.3環形交叉口設計 5.4交叉口立面設計 5.4.1交叉口立面設計目的和原則 5.4.2交叉口立面設計形式 5.4.3平面交叉口立面設計方法 5.4.4平面交叉口立面cad輔助設計與實例 6立體交叉 6.1立體交叉的設置 6.1.1立體交叉設置條件 6.1.2立體交叉分類 6.1.3互通式立體交叉間距 6.1.4上跨式和下穿式立體交叉 6.2互通式立交的類型 6.2.1互通式立體交叉分類 6.2.2立體交叉分級 6.3立體交叉選型 6.3.1公路互通式立體交叉形式的選定 6.3.2城市立交選型考慮的依據 6.4立體交叉設計 6.4.1互通式立交總體設計的原則和應考慮的因素 6.4.2立交設計速度 6.4.3車道數和平衡原則 6.4.4主線橫斷面設計 6.4.5立體交叉的平面縱斷面設計 6.5立體交叉匝道設計 6.5.1匝道類型 6.5.2匝道橫斷面 6.5.3匝道平面線形 6.5.4匝道縱坡設計 6.5.5匝道端部設計 6.5.6變速車道 6.6立交工程案例 6.7互通式立交平面cad輔助設計與實例 7人行立體交叉 7.1概述 7.1.1人行立交的作用 7.1.2人行立交的分類和組成 7.1.3人行立交的設置條件 7.1.4人行立交設置原則 7.1.5人行立交設計技術指標 7.2人行天橋與地道的比選 7.3人行天橋 7.3.1平面線型 7.3.2結構造型 7.3.3梯道、坡道、平臺和欄桿設計 7.3.4橋面排水 7.3.5照明設計 7.3.6人行天橋案例 7.4人行地道 7.4.1人行地道選型原則 7.4.2人行地道結構與施工 7.4.3人行地道建筑設計 7.4.4人行地道防水和排水設計 7.4.5人行地道照明設計 …… 8橋梁和隧道的線形、比選和案例 9快速路和高架路 10高速公路 11路基路面綜述 12道路路基工程 13瀝青路面 14水泥混凝土路面 15橋面及其他場合的鋪裝結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