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鎮體系到國家空間系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858999
- 條形碼:9787560858999 ; 978-7-5608-589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城鎮體系到國家空間系統 本書特色
《從城鎮體系到國家空間系統》內容有國家系統研究的基本問題——進化與創新、研究國家系統的意義、我國“國家系統”現狀基本特征——農業時代、延續而來、我國“國家系統”現狀基本問題、國家系統變革的基本動力:生產力變革、國家系統變革的微觀基礎、國家系統變革的方式——多體系聯動進化等。
從城鎮體系到國家空間系統 內容簡介
《從城鎮體系到國家空間系統》內容有國家系統研究的基本問題——進化與創新、研究國家系統的意義、我國“國家系統”現狀基本特征——農業時代、延續而來、我國“國家系統”現狀基本問題、國家系統變革的基本動力:生產力變革、國家系統變革的微觀基礎、國家系統變革的方式——多體系聯動進化等。
從城鎮體系到國家空間系統 目錄
圖說 現行“國家空間系統”的農業背景 “中心地理論”是農業時代的產物,不適應工業社會的生產力要求 城市群概念的誤區——問題出在國家系統的基本結構上 城市群概念的誤區——問題出在國家系統的基本結構上 中外國家級中心城市的尺度比較 中國有農村,美國無農村——從另一個側面看兩種國家系統的根本差別 未來“國家系統”構建 京滬魯豫“大十字”格局 **章緒論 1.什么是國家空間系統和國家系統? 2.國家系統的基本結構 3.國家系統研究的基本問題——進化與創新 4.研究國家系統的意義 5.我國“國家系統”現狀基本特征——農業時代、延續而來 6.我國“國家系統”現狀基本問題 7.國家系統變革的基本動力:生產力變革 8.國家系統變革的微觀基礎 9.國家系統變革的方式——多體系聯動進化 10.國家系統是否遙不可及 第二章理論背景 一、國家系統概念的來歷 1.從微觀到宏觀的概念漸變 2.宏觀層面的概念積累 3.城市規劃實踐層面的反思 4.重要的理論探索 二、國家系統的認識論 1.關于城市觀 2.關于系統觀 3.關于發展觀 第三章國家系統的結構演化史 一、概要 二、農業時代初期的國家系統——單細胞結構 1.結構原理 2.結構實例 三、農業時代中后期的國家系統——等級結構 1.結構原理 2.結構實例 四、工業時代的國家系統——大尺度集聚+均布結構 1.結構原理 2.結構實例 五、信息時代的國家系統——超空間結構 1.結構原理 2.結構實例 第四章超越“中心地” 一、中心地理論簡述 二、中心地理論對我國城市規劃的影響 1.我國具有中心地理論的生存環境 2.城鎮體系與中心地理論一脈相承 3.城鎮體系規劃在我國的法律地位 4.中心地理論已不再適應發展要求 三、中心地理論的兩大硬傷 1.農業基礎 2.單一體系 四、中心地理論的娘家“回訪”——克氏研究的中心地還在嗎 五、“集聚+均布”復合結構的更多實例 1.美國 2.英國 3.荷蘭 六、美國“城鎮體系”抽樣分析 七、日本“城鎮體系”抽樣分析 第五章“多結構”理論 一、“多結構”理論的含義 二、案例實證——以福州市城市體系為例 1.“多結構”的檢驗標準設計 2.實證研究 3.結論 三、“多結構”理論的重要價值 第六章層級進化理論 一、層級進化思想的通俗解釋 二、層級進化理論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三、需界定的基本概念 四、進化 1.組分層面的質變 2.結構層面的質變 3.邊界與質變 4.本書研究的進化形式 五、層級進化 1.概念 2.“層級進化”的形式 3.層級進化的特征 第七章我國現行國家系統的基本問題 一、空間結構基本問題——松散,從上到下、一散到底 二、現行空間結構的“中心地”特征判斷 1.“規模”的等級特征判斷——樹根型結構 2.“中心服務”的等級特征判斷 3.“中心地體系”的*終判定依據——農業 三、產業問題 四、人口問題 五、問題綜述 六、對策與措施 1.對策 2.措施 第八章國家系統新結構的構建 一、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經濟發展階段 1.人均gdp判斷 2.城市化水平判斷 3.“新常態” 4.綜合判斷 二、發達國家案例研究 1.“大尺度集聚”的案例借鑒 2.人口的經濟分布特征 小結生產力發展對國家系統的要求 三、產業體系重整 四、產業發展對空間結構的要求 五、空間結構重構 六、國家集聚體系構建 1.城鎮布局的歷史基礎是制定發展戰略的重要參照 2.人口流動去向是制定發展戰略的重要依據 3.國家集聚體系構建 4.國家整體空問體系組成 七、國家系統的人口體系重組(僅為示意) 1.計算方案一 2.計算方案二 八、實施的配套政策 九、規劃編制體系創新 十、規劃的主要內容 1.國家空間系統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 2.集聚區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 第九章層級進化思想的應用案例 一、“單層級進化”規劃案例 1.湖北省黃岡市城鎮體系結構的變化 2.環渤海整合結構 二、多層級聯動應用案例——煙臺總規 1.山東省城市體系的演變——從雙核心到三核心 2.環渤海結構提升煙臺定位 3.城鎮體系結構的相應變化 4.中心城市結構的相應變化 5.案例要點 附錄1:國家系統的理論來源——系統科學部分理論摘要 附錄2:美國、韓國、日本人口與產業的地區分布原始數據 附錄3:美國現代農業簡介 附錄4:德國南部的中心地體系 附錄5:荷蘭的現代農業 附錄6:城市系統的微觀結構研究——以沙縣工業園區內企業為例 參考書目 后記 致謝
展開全部
從城鎮體系到國家空間系統 作者簡介
羅志剛,1968年12月生人,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博士后(出站)、清華大學城市規劃博士及建筑學碩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學士。現任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助理,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注冊城市規劃師。曾掛職都江堰市規劃局副局長。參與“5。12”地震災后重建工作。代表論文有“全國城鎮體系、主體功能區與國家空間系統”、“對城市化速度及相關研究的討論”、“德國紐倫堡G級中心地體系的變遷研究”、“對中心地理論的反思”等。主持、參與、審定了多個城市的戰略規劃、慨念規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城市設計、村莊規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