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1930-《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一卷-(英漢對照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090917
- 條形碼:9787560090917 ; 978-7-5600-909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869-1930-《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一卷-(英漢對照版) 本書特色
《〈自然〉百年科學經典》(英漢對照版)是一套規模空前的《自然》論文精選集,其中第1卷收錄的是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從1869年到1930年期間發表的經典論文106篇,這些文章由《自然》雜志主編遴選,由《自然》雜志的資深編輯為每篇文章撰寫編者按,并由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翻譯成中文并審訂。全書通過原汁原味的科學論文,回顧了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球科學等)波瀾壯闊的發展史。
1869-1930-《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一卷-(英漢對照版) 內容簡介
十卷本《<自然>百年科學經典》(英漢對照版)是國內**套英漢雙語對照版的《自然》論文精選集,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聯合麥克米倫出版集團和自然出版集團共同策劃出版。《<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由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擔任總顧問,并由中國科學院前任院長路甬祥院士、《自然》雜志前任主編約翰·馬多克斯(sirjohn maddox)爵士和現任主編菲利普·坎貝爾(philipcampbell)博士出任主編。該叢書匯集了自《自然》雜志1869年創刊以來近150年間自然科學各領域(生物、物理、化學、天文、材料、基礎醫學、地球科學等)的重大發現和發明。每篇文章均配有由《自然》雜志資深編輯撰寫的簡短導讀,中文譯文由國內各領域的著名專家審稿把關。與此前世界范圍內曾出版過的各種《自然》論文選集相比,本套叢書涵蓋時間跨度之廣,所選篇目之多,都是史無前例的。《<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1卷收錄了自1869年至1930年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經典論文,涵蓋了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球科學五個學科領域,共計106篇。在這期間,物理學、天文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均出現了突破性的進展:巴斯德研究發現導致家蠶微粒子病的病原微生物;格雷發明通過電流傳送音符的裝置——電話;達特發現湯恩頭骨并提出南方古猿非洲種的命名;戴維森和革末發現電子的散射現象;拉曼發現反常散射現象——拉曼效應;狄拉克預言正電子的存在……百年自然科學的波瀾壯闊,盡在《〈自然〉百年科學經典》!
1869-1930-《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一卷-(英漢對照版) 目錄
nature's aims《自然》的宗旨on the fertilisation of winter-flowering plants論冬季開花型植物的受精作用fertilisation of winter-flowering plants冬季開花型植物的受精作用the fertilisation of winter-flowering plants冬季開花型植物的受精作用the recent total eclipse of the sun近期的日全食the suez canal蘇伊士運河the suez canal蘇伊士運河the atomic controversy原子論戰dr. livingstone’s explorations利文斯通博士的探險dr. livingstone’s explorations利文斯通博士的探險the origin of species controversy物種起源論戰the isthmian way to india通往印度的運河之路on the dinosauria of the trias, with observations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dinosauria關于三疊紀恐龍以及恐龍分類的研究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the sun觀測太陽光譜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the sun觀測太陽光譜darwinism and national life達爾文學說與國民生活a deduction from darwin’s theory達爾文理論的一個推論the veined structure of glaciers冰川的紋理構造are any of the nebulae star-systems?所有的星云都是恒星系統嗎?where are the nebulae?星云在哪里?the measurement of geological time地質時間的測量the solution of the nile problem尼羅河問題的答案the velocity of thought思考的速度why is the sky blue?為什么天空是藍色的?the physical constitution of the sun關于太陽的物質構成spect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the sun觀測太陽光譜the unit of length長度單位pasteur’s researches on the diseases of silkworms巴斯德對家蠶疫病的研究spontaneous generation自然發生學說spontaneous generation自然發生學說colour of the sky天空的顏色the source of solar energy太陽能量的來源the source of solar energy太陽能量的來源the source of solar energy太陽能量的來源the coming transits of venus即將到來的金星凌日address of thomas henry huxley托馬斯·亨利·赫胥黎的致詞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數學和物理科學fuel of the sun太陽的燃料dr. bastian and spontaneous generation巴斯蒂安博士與自然發生學說on the colour of the lake of geneva and the mediterranean sea日內瓦湖和地中海的色彩the evolution of life: professor huxley’s address at liverpool生命的進化:赫胥黎教授在利物浦的演說progress of science in 18701870年的科學發展狀況the descent of man人類的由來pangenesis泛生論pangenesis泛生論on colour vision論色覺a new view of darwinism對達爾文學說的新看法the copley medalist of 18701870年的科普利獎章獲得者periodicity of sun-spots太陽黑子的周期clerk maxwell’s kinetic theory of gases克拉克·麥克斯韋的氣體動力學理論molecules分子on the dynamical evidence of the molecular constitution of bodies關于物體分子構成的動力學證據the law of storms風暴定律on the telephone, an instrument for transmitting musical notes by means of electricity電話:一種利用電流傳送音符的儀器maxwell’s plan for measuring the ether麥克斯韋測量以太的計劃clerk maxwell’s scientific work克拉克·麥克斯韋的科學工作density of nitrogen氮氣的密度on a new kind of rays論一種新型的射線professor r?ntgen’s discovery倫琴教授的發現new experiments on the kathode rays關于陰極射線的新實驗the effect of magnetisation on the nature of light emitted by a substance磁化對物質發射的光的性質的影響an undiscovered gas一種尚未發現的氣體distant electric vision遠程電視系統intra-atomic charge原子內的電荷the structure of the atom原子結構the reflection of x-raysx射線的反射the constitution of the elements元素的組成einstein’s relativity theory of gravitation愛因斯坦關于萬有引力的相對論a brief outl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相對論發展概述atomic structure原子結構the dimensions of atoms and molecules原子和分子的尺度waves and quanta波與量子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 the man-ape of south africa南方古猿非洲種:南非的人猿the fossil anthropoid ape from taungs湯恩發現的類人猿化石some notes on the taungs skull湯恩頭骨的幾點說明the taungs skull湯恩頭骨the taungs skull湯恩頭骨tertiary man in asia: the chou kou tien discovery亞洲的第三紀人:周口店的發現thermal agitation of electricity in conductors導體中電的熱擾動the scattering of electrons by a single crystal of nickel鎳單晶對電子的散射the continuous spectrum of β-raysβ射線的連續譜a new type of secondary radiation一種新型的二次輻射anomalous groups in the periodic system of elements元素周期系中的反常族wave mechanics and radioactive disintegration波動力學和放射性衰變sterilisation as a practical eugenic policy作為一項實用優生學政策的絕育術the “wave band” theory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無線傳輸的“波帶”理論electrons and protons電子和質子the connexion of mass with luminosity for stars恒星的質量與發光度之間的關系discovery of a trans-neptunian planet發現海外行星lowell’s prediction of a trans-neptunian planet洛威爾對海外行星的預言age of the earth地球的年齡artificial disintegration by α-particlesα粒子引發的人工衰變a new theory of magnetic storms一項關于磁暴的新理論deep sea investigations by submarine observation chamber基于水下觀測室的深海調查stellar structure and the origin of stellar energy恒星的結構和恒星能量的起源eugenic sterilisation優生絕育fine structure of α-raysα射線的精細結構eugenic sterilisation優生絕育the proton質子the problem of epigenesis關于漸成論的問題natural selection intensity as a function of mortality rate自然選擇強度與死亡率的關系the ether and relativity以太與相對論the x-ray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elastic properties of hair keratinx射線衍射法解析角蛋白的結構與彈性embryology and evolution胚胎學與進化unit of atomic weight原子量的單位embryology and evolution胚胎學與進化
展開全部
1869-1930-《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一卷-(英漢對照版) 相關資料
迄今為止還沒有出版過如此大部頭的《自然》雜志的科學論文精選集,這套選集將很有可能成為相關的科學研究以及科學史研究甚而近現代社會發展研究的**手資料。
——英國著名的科學和科普作家、《自然》雜志顧問編輯 菲利普·鮑爾(philip ball)
在《自然》上發表的是新穎的、創新的、對世界確實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文章。這不僅對推動新一代的人思考問題,產生新的思維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學科交叉中有重大的發現。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縢吉文
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國外的一些出版單位合作,把《自然》一百多年來出版的論文的精選部分翻譯成中文,介紹給中國,可以幫助讀者追蹤自然科學發展的軌跡與脈絡,提高讀者的科學素養和對于科學方法的認識。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新智
經過嚴格的、高水平的英文翻譯,再經過嚴格的審校。能幫助我們對一百多年科學發展的歷史有比較正確的、全面的理解。
——清華大學教授 尚仁成
外研社推出的這套《〈自然〉百年科學經典》是國內**部以英漢雙語對照形式出版的《自然》雜志經典論文選集,薈萃了《自然》雜志自1869年創刊以來**開創意義、**影響力的經典科學文獻,并將這些重大科研成果的原始文獻原汁原味地呈獻給中國讀者。雙語對照的形式不僅可以使讀者領略文章的原貌,也更加便于中國讀者閱讀不同專業領域的文獻,擴大受眾群體,促進不同文化、不同專業領域之間的學術交流。
這套叢書收錄的科學文獻大部分是原創性的科研論文,另外也有少量綜述、新聞快報和通訊評論等。通過縱覽這些篇目,讀者既能從微觀上欣賞優秀科學家在處理具體問題時的超凡智慧,又能從宏觀上了解各個學科領域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總體概貌。
此外,該叢書還特意安排了幾組系列文章,以展示真理的探求者們圍繞同一論題進行的學術爭鳴。從這些嚴肅的科學爭辯中,讀者將感受到碰撞迸發的思想火花和收獲背后的艱辛探索。
叢書的編者為每篇文章都精心撰寫了簡短導讀,這不僅可以幫助讀者快速了解全文大意,而且也可以為讀者展現當時的研究背景,引領讀者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去感受這些非凡科學研究所蘊含的價值。
——新華網
1869-1930-《自然》百年科學經典-第一卷-(英漢對照版) 作者簡介
(英)約翰·馬多克斯(Sir John Maddox),《自然》雜志前任主編,著名物理學家,兩度擔任《自然》主編達23年之久。
(英)菲利普·坎貝爾(Philip Campbell),《自然》雜志現任主編,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獲得航空工程學士學位,倫敦大學瑪麗王后·威斯特費爾學院獲得天體物理學碩士學位,萊斯特大學獲得上層天體物理博士學位,并在萊斯特大學完成博士后研究。
路甬祥,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系水力機械專業畢業,聯邦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機械系液壓氣動研究所研修,博士學位,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前任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