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放寬歷史的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53725
- 條形碼:9787108053725 ; 978-7-108-0537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放寬歷史的視界 本書特色
作者以其一貫提倡的大歷史觀點用長時間、遠距離、寬視界的條件重新檢討歷史使得過去許多看似不合理的事跡,獲得前因后果連貫的合理性。由于作者出身戎馬,早年四處遷徙的軍旅生涯使其能夠深入了解中國的情況;其后赴美求學除了知識上的增長。還實際體驗了西方社會生活形態這些都有助于拓展視野。所以作者自稱其歷史觀與眾不同,所恃者不是才華而是視界。有了寬廣的視界,其文章每能察人所未察,獨具慧眼,發人深省。 本書是黃仁宇先生七十年代以來的多篇論述加上兩篇新稿,重新編印發行的[新世紀增訂版]。作者以其一貫提倡的大歷史觀點,用長時間、遠距離、寬視界的條件重新檢討歷史,使得過去許多看似不合理的事跡,獲得前因后果連貫的合理性。
放寬歷史的視界 內容簡介
《放寬歷史的視界》這本書是作者的歷史寫作之中提出引用參考資料頻繁的一種。《明實錄》內《太宗實錄》年終統計一文又整個重寫,加入英國之參考資料多種。 本書是黃仁宇先生七十年代以來的多篇論述加上兩篇新稿,重新編印發行的增訂版,具體收錄了:《我對“資本主義”的認識》、《中國近五百年歷史為一元論》、《里昂車站的會晤點》、《上海》、《中國歷史與西洋文化的匯合》等文章。
放寬歷史的視界 目錄
從《三言》看晚明商人
明《太宗實錄》中的年終統計——李約瑟博士所稱中國官僚主義的一個例證
明代史和其他因素給我們的新認識我
對“資本主義”的認識
中國歷史與西洋文化的匯合——五百年無此奇遇
中國近五百年歷史為一元論
附錄各專著提及20世紀中期以前中國土地占有的情形
里昂車站的會晤點
卷尾瑣語
明《太宗實錄》年終統計的再檢討(新增)
上海(新增)
放寬歷史的視界 作者簡介
黃仁宇先生,英文名為Fay Huang,亦曾用筆名(李尉昂)發表小說著作。1918年出生于湖南長沙,2000年1月6日逝世于美國紐約,享年82歲。黃仁宇之父為黃震白,號種蘇,早年為中國革命初期同盟會會員。黃仁宇于湖南長沙長大,自十四、五歲起就開始向當地報紙投稿,寫作熱忱自此從未間斷。1936年考上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系,不久對日抗戰開始,遂放棄讀了一年半的大學畢業。欲從軍報國,報考軍校。在尚未進入軍校就讀的空檔五個月中,他在長沙《抗戰日報》覓得記者一職,但任編輯采訪工作。 1938年黃仁宇考入成都中央軍校,1940年于十六期第一總隊畢業。軍校畢業后任陸軍十四師排長和代理排長,1943年受派由重慶飛往印度,參加中國駐印度遠征軍,任新一軍上尉參謀,為孫立人的部下。在緬甸服沒期間,亦曾受頒陸軍空軍一等獎章。抗戰結束,任第三方面及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司令部少校參謀。1946年他參加全國考試,獲選保送美國堪薩斯州雷溫烏茲要塞陸軍參謀大學進修,為期九個月,被分發至人事科研習,研習內容大都是動員問題,對其日后研究歷史有很大的助益。畢業后曾任國防部參謀。1950年以中國臺灣駐日代表團少校團員的身份退伍。 其后赴美攻讀歷史,獲學士(1954)、碩士(1957)、博士(1964)學位。曾任哥倫比亞訪問副教授(1967)及東亞研究所研究員(1970)。參與《明代名人》及《劍橋中國史》的集體研究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