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5683492
- 條形碼:9787805683492 ; 978-7-80568-349-2
- 裝幀:宣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 本書特色
《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爲專録古器款識,考證青銅器銘文之專書,清錢坫撰。全書四卷,收古器四十九件。計殷器七件,周器二十二件,秦師比一件,漢器八件,新莽器七件,北魏造像一件,隋魚符一件,唐魚符傳信符兩件。本書仿《博古圖》《集古録》體例,每件古器先臨摹其圖形、文字,并標明尺寸大小,然后引經據史,一一加以考釋。 本書卷首有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年)作者自序,云:“鼎、彝、簋、爵、尊、匜,隨手記之,不復次第。至于泉刀小品,有可發明史書者載入,否者不載。”幫助本書收器之原則。他在自序中對宋人《博古圖》《集古録》及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考》均不滿意,認爲“見聞既淺,肆考多誤”,主張考釋款識銘文不能向壁虛造,必須證之以古文獻。本書即遵循這一主旨,對銘文的解釋一般可從,但也有誤釋。楊樹達先生在《積微居小學述林》中指出,卷四《新莽泉范》條,銘文富人“大萬”,大萬猶云巨萬,錢氏誤釋“大”爲“六”。乾隆以前,著録青銅器銘文之書,如《西清古鑒》等,都是對著器物臨寫銘文,筆劃難免有誤,每每失真。而《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開始依據拓本摹録,較爲準確。 本書圖像、考釋并列的體例,也爲后人遵循。錢坫對于古器定名頗有創見,如卷二“周平仲簋”條辨之爲簋而非敦,糾正了自宋以來的誤釋,至今已成定論。但也有失誤,如卷二將遲盨定爲簋。本書考證多有精到之處,卷三考漢銅虎符源流,謂:信陵君得魏王虎符奪晉鄙軍,知虎符自古有之。《說文》琥字下謂發兵瑞玉爲虎文,是古用玉符。《漢書·文帝紀》記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者,謂始用銅爲之也。其說剖析源流,確鑿可信。總之,本書雖有微疵,仍不失爲一嘉著。本書有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年)自刻本。原書刻后,流傳頗稀。故清末孫詒讓、吳大澂等均未征引。一九三三年開明書局翻刻,卷末有商承祚所作之跋。其中有云:“今年春,開明書局主人得丁艮善舊藏本,阮伯元書衣,許印林朱筆批校《格伯簋》九言,同好者皆欲爭購之。主人曰:‘一人得之無以厭同好之望,不如付梓以廣其傳。’屬余董校勘之責,既藏事復屬余識其原委。”
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 內容簡介
雕版印刷術是一種具有突出價值且民族特征鮮明、傳統技藝高度集中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凝聚著中國造紙術、制墨術、雕刻術、摹拓術等幾種優秀的傳統工藝,*終形成了這種獨特文化工藝;它為后來的活字印刷術開了技術上的先河,是世界現代印刷術的*古老的技術源頭,對人類文明發展有著突出貢獻;它的實施對文化傳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條件。換句話說,在中國的四大發明中,有兩項即造紙術和印刷術與它直接相關,這在中國其他傳統工藝中是罕見的。相關專家介紹,在七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剪紙、漆器、評話等一般都有南北之分,有一定的區域限制。但雕版印刷術則是**一個沒有區域限制影響遍布全國的文化形態,它的影響甚至傳及海外。作為一種民族遺產,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作爲專門從事古舊書刊收集、保護、整理和出版、流通的中國書店,在半個世紀漫長的經營歷程中,收集和保護了大量的珍貴古籍文獻資料,也收集保存了近十萬片古書木版。這批古書木版有各種古籍一百六十余種圖書,涵蓋了經史子集各個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極爲重要的文獻價值。一個文化企業能收存如此數量的木版,其品種之多、數量之大,在北京市屬的單位中是**的,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對這批珍稀的古書木版進行發掘和整理,是中國書店出版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北京傳統文化發掘的重要工程。爲此,中國書店將在社會各個方面的扶持和幫助下,陸續對所收藏的木版進行系統的整理,以《中國書店藏版古籍叢刊》的名義刊行,爲學術研究、古籍文獻整理做出積極的貢獻,也爲線裝古籍的收藏提供一部珍稀的版本。
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 作者簡介
錢坫(一七四四—一八○六年),字獻之,號篆秋,又號十蘭,自署泉坫。江蘇嘉定(今屬上海)人。錢大昕之侄,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年)副貢生,累官知干州(今陜西省干縣)兼署武功縣(今陜西省武功縣)。生平專經史,精訓詁,明輿地,尤工小篆。著述甚豐,有《十經文字通正書》《史記補注》《漢書十表注》《車制考》《浣花拜石軒鏡銘集録》《篆人録》等著作傳世。錢坫自乾隆癸卯客游關中,時得商周秦漢古器。每得一器,必加以考證。《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所收四十九器,皆爲足以訂文字之訛,正經史之誤者。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