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古代上海藝術-(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117853
- 條形碼:9787567117853 ; 978-7-5671-178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代上海藝術-(修訂版) 本書特色
《古代上海藝術(修訂版)》內容包括:古代上海簡介、古代上海繪畫、古代上海書法、古代上海篆刻、古代上海獨特的手工藝術、古代上海園林。
古代上海藝術-(修訂版) 內容簡介
《古代上海藝術(修訂版)》內容包括:古代上海簡介、古代上海繪畫、古代上海書法、古代上海篆刻、古代上海獨特的手工藝術、古代上海園林。
古代上海藝術-(修訂版) 目錄
古代上海藝術-(修訂版) 節選
任薰(1835-1893),字阜長、舜琴,任熊之弟,也在蘇州、上海以賣畫為生。其人物、花鳥,都有名于當時。人物畫學陳洪綬,花鳥風格與其兄相近,但水平都略遜于其兄。他善于畫小幅,秀巧勁健是他的特色。任頤年輕時,曾拜他們弟兄兩人為師,向他們學過畫,受到過他們的影響。 任頤(1840-1896),初名潤,字伯年,號次遠、小樓,別號山陰道人,山陰人。父鶴聲,是民間畫家,善畫紹興酒壇上的粉彩畫,也工肖像。任頤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里,自幼耳濡目染,很早就對繪畫產生興趣。他小時跟父親學畫肖像時,常描繪來他家拜訪的客人,有時他父親不在家,一看任頤畫的客人肖像,便知是誰來過了。可見他從小就重視觀察和善于抓住人物的形象特點。他是一位早熟的畫家,14歲時就在上海以畫扇面為生,后來又拜族叔任熊、任薰為師,同時對“八大山人”的畫冊進行認真的學習揣摩。他學習很刻苦,為了鍛煉筆力,作畫時用懸腕中鋒,雖極細的筆畫,也用這種方法。所畫的線條,都勁健有力。后來又學習了石濤、徐渭、陳淳和華巖的畫,畫風始趨于奔放。他的繪畫題材極為廣泛,山水、人物、肖像、花卉、鳥獸、蟲魚、蔬果,無所不包。他還會用泥捏像,可謂多才多藝。但其主要成就在花鳥和人物方面。他的花鳥畫構圖新巧活潑,如光緒十一年(1885)所畫的《桃花雙燕》,嫩紅嫩綠的桃花和桃葉,呈現出一派春光,一對振翅雙飛的燕子更烘托出春意融融的景象,使人感到似有暖氣從畫中散發出來。 他的人物畫受明朝陳洪綬的影響很大,線條簡練、沉著、有力。作品很多,代表作有光緒十四年(1888)為吳昌碩所作的《寒酸尉像》。這是用沒骨寫意法所作的一幅肖像畫,用筆嫻熟凝重,設色簡凈,面部用淡墨勾寫,衣著用濃淡兩色大塊面渲染,獨開生面,似乎把人物的內心世界都刻畫了出來。吳昌碩很喜歡這幅畫。同年他還畫過一幅《樹蔭觀劍圖》,這是為小刀會起義時的指揮部——上海豫園點春堂所畫的一幅人物畫。這幅畫反映了他對小刀會的同情。這可能與他青年時在太平軍中曾“掌軍旗”有關。這種思想給他的繪畫藝術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增添了藝術的創造力。 他繪畫注意觀察,為了畫好人物,專門到老城隍廟茶館去觀察來來往往的各種人物的形象和特點;為了畫好貓,據說他曾爬到屋頂上去偷看貓打架時的神態。如此執著追求的精神,實在是很可貴的。 他還善畫山水,但不多作,畫前認真揣摩,然后打好腹稿,一旦考慮成熟之后,就提筆一揮而就。畫面水墨淋漓,氣象萬千,且有金石意味。 由于任頤在繪畫上有很高的成就,所以未及壯年已名滿大江南北,成為“海上畫派”主要代表畫家之一,與虛谷(僧人)、吳昌碩同為“海上三杰”,對后世的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傳世作品很多,上海博物館、上海中國畫院、上海朵云軒、浙江省博物館、西泠印社、蘇州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都有他的藏品。 僧人虛谷(1824-1896),俗姓朱,名懷仁,一名虛白,號倦鶴、紫陽山民,原籍新安,曾任清軍參將,因不愿奉命鎮壓太平軍,出家為僧。這實質上也是對清政府的一種反抗。據當代文學家鄭振鐸先生考證,他在上海縣時曾暗助過太平軍,做了和尚以后,不吃素、不禮佛,而以賣畫為生。他有詩句云:“閑中寫出三千幅,行乞人間作飯錢。”反映了他不愿為清廷服務而甘愿過著以書畫糊口的清貧生活。 同、光年間他常往來于揚州和蘇、滬之間,與海上名家胡遠、任頤、吳昌碩、高邕、倪田等都有交往。這幾人對虛谷的畫都很心服,吳昌碩在虛谷的《佛手》軸上題詩句云:“十指參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去來今。”意思是說虛谷的畫都是靠“十指”從反復實踐中得來,與摹古者迥然不同,第二句是對虛谷作品的高度贊頌,認為虛谷的畫震古爍今,打破了畫壇上沉寂冷落的局面。《海上墨林》的作者楊逸評價他的畫“落筆冷雋,蹊徑別開,書法亦奇古絕俗”,顯然也是說他的畫與當時墨守成規者完全不同。
古代上海藝術-(修訂版) 作者簡介
孫杰,又名孫天賦,江蘇泰州人。1956年畢業于南京大學歷史系。從事考古、歷史研究工作10年;“文革”開始下放農村小學14年。1980年調入上海復旦大學分校(今上海大學文學院)任教。講授考古學概論、上海古代史、地方志;發表文章30余篇。1989年評為副教授。1991年退休后,有《古代上海藝術》、《滬瀆贅言》、《自娛集》等書面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