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聞輯刊:2014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2037436
- 條形碼:9787312037436 ; 978-7-312-0374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聞輯刊:2014 本書特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聞輯刊2014》從2014年海內外媒體有關中國科大的專題報道中選取190多篇,分為“綜合報道篇”“人才培養篇”“科學研究篇”“校園文化篇”“科大學人篇”,并在書末附有2014年對外宣傳報道作品的目錄。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聞輯刊:2014 內容簡介
本輯收錄了近200篇文章, 分為”綜合報道篇”、”人才培養篇”、”科學研究篇”、”校園文化篇”和”科大學人篇”, 并附錄了2014年對外宣傳報道作品的目錄。主要內容包括: 中科院啟動建設卓越創新中心 首個中心揭牌、中國青年學者秦禮萍榮獲歐洲地球化學學會2014年豪特曼斯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聞輯刊:2014 目錄
前言 綜合報道篇 提升國家研發競爭力,推動地方研發集群發展中科大先研院探路產學研協同創新 中科院啟動建設卓越創新中心首個中心揭牌 中國青年學者秦禮萍榮獲歐洲地球化學學會2014年豪特曼斯獎 中科大先研院建設第二次領導小組會議召開 李錦斌在中國科技大學第十一次黨代會閉幕會上強調 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加強省校深度合作交流 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在肥頒獎中科大8人獲一等獎 中國科大教授徐春葉榮獲2014年度“國際材料科學獎” 76家創新單元“搶駐”中科大先研院 量子通信“京滬干線”總控中心規劃建設今年啟動 中科大32名學子獲郭沫若獎學金 未來網絡建設省院合作會議舉行 合肥先導試驗網六個實驗小試牛刀 中科大舉行2014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數百名家長現場見證 中科大獲國際大學生超算競賽亞軍 中科大服務機器人世界杯奪冠 校訓是大學熔爐的精髓所在 中科大:為青年澆筑科研樂土 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源頭活水中國科大先研院打造“創新叢林” 一點數理化知識都沒有還攀什么高峰?鄧小平親筆批示中科大成立 潘建偉當選第五屆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 中國科技大學學子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江淮硅谷”打造“創新叢林”:政用產學研一體化 合肥建機器人產業園吳存榮出席簽字儀式 中科大量子通信工程卓越中心落戶浦東 中國科技大學兩教授獲“求是杰出青年學者獎” 我學者獲日本放射線化學會“放射線化學獎” 全球400余位專家在華參加2014國際量子學術大會 中科大教授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中國科大云機器人研究新進展獲金鑰匙獎章 中國科大首次為博士生創新項目舉辦資本對接會 中國科大奪得igem國際賽雙金 中科大先研院人駐創新單元突破100家達115家 隱匿于校園內外的科大產業帝國 機器人閱卷機器人“造”汽車科大系公司為安徽制造產業帶來源源不斷的驚喜 長三角八所高校上海辯論酣戰正歡南京大學、中科大奪冠 人才培養篇 “導師”二字值千金——中國科大研究生教育創新紀實 堅持研究生精品培養,中國科大——“四個一”造就未來科技領袖 研究生培養不能忽略過程管理一 基礎研究創新人才從何而來——中國科大研究生培養創新采訪紀實 圍繞“導”與“學”深化研究生教改 首個物理國 家 級仿真實驗中心落戶中國科大 華羅庚班誕生成長記 來這里攀登數學高峰 作為“元老”我感謝你 有句話我一直記在心中 “*牛物理學院”的育人“秘籍” 安徽6名學子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 中國科大聯手中科院創辦科技英才班,探索拔尖人才培養新模式——英才班求解“錢學森之問” “科技英才班”如何培養拔尖人才? 中科大兩公開課人選“全國精品” 中科大計劃招收1950名本科生 名師引導、豐富的科研經歷讓中科大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科技精英培養更需要境界養成 中國科大英才班:只有“個性化”才能鍛造出“尖子中的尖子” 科教結合培育領軍人才——探秘中國科大“科技英才班” 中科大試點學院在安徽招生50名理科“尖子生” 英才,從這里起步——記中國科大科教結合培育未來科技領軍人才的探索 “把脈”學生學業尊重學生的“初心”“學業指導”為大學生成長引航 36載中科大少年班 全校文體比賽中,少年班屢次奪冠 中科大普通大學生:少年班學生不神秘,他們不是只會讀書的人 少年班使我快速成長 韓菁菁:我愛數學我愛歌唱數學成績令眾人羨慕用美妙歌聲為生活添彩 全國47名少年參加中科大少年班復試:看重學習能力 科大少年班擬錄42人 造就未來科技領軍人才——中國科大英才班學生培養紀實 中科大“神童”去哪了?36年202位教授,106人美國任教 中科大首次實行“推免生”選拔網絡面試 “土著”如何多次戰勝國際一流高手——中國科大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掃描 今年“諾獎季”公眾再次把目光投向有競爭力的華人學者繼而引發“本土培養”的關注——中科大為何盛產學術“大牛” 中科大:讓學子早日品嘗科研滋味 科學研究篇 量子密鑰分發入選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 中國科大抗腫瘤納米藥物載體研究獲新進展 中國科大提出光解水制氫新機制利用紅外光進行光解水制氫成為可能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研究” 鐵基超導的中國突破 自然科學一等獎不再空缺背后 量子通信如何做到安全保密 防火,古今各有高招 中美科學家聯手捉住“量子小妖” 中科大單分子研究入選“十大科技進展” 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的美妙結合互不信任終端之間實現安全“比特承諾” 我科學家成功制備二維黑磷場效應晶體管 海水快速淡化將不再“科幻”氧化石墨烯薄膜離子篩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科學家實現不同顏色獨立光子間量子糾纏 材料基因組學助推空氣凈化器研發 中國科大蟬聯自然出版指數首位 中科大教授獲“人類前沿科學計劃”資助 你追我趕的量子世界 我國超冷原子量子模擬研究獲重大突破 中國科大實現測量器件無關的量子糾纏驗證 中美科學家合作發現癌細胞遷移新機制 中科大圖形與幾何計算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開始建設世界上*遠距離量子通信干線 我國科學家實現對任意噪聲免疫的薛定諤貓態 幾何分析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數學家破解“丘成桐猜想” 中國科大破解中介體模塊化結構 中科大*新研究表明:沙塵暴南界可到達南海 在“量子世界”追逐中國夢——中國科大潘建偉量子信息實驗研究團隊搶占國際前沿高地紀事 中科大解決復雜腫瘤基因檢測難題 中國科大證明石墨烯有序晶界存在范霍夫奇異性 中科大汽車安全系統研發獲突破可提前3至5秒預警危險 中國科大實現量子態可恢復新型量子測量 中國科大揭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宿主新機制 中科大首次實驗實現壓縮量子模擬 我國學者研發水面浮油回收新技術可高效清理海洋泄漏石油 我科學家發明納米新材料有望廣泛應用于腫瘤治療 中科大6人人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中科大新技術可快速鎖定網絡謠言源 中科大11項語音合成指標世界** 中科大研發的“可佳”世界杯奪冠智能機器人何時進我家 中科大研究地球內部結構有新思路 納米材料:小身材涵蓋多領域 中科大光催化復合材料設計取得新進展 我國科學家發現一種可抑制乳腺癌生長遷移的小分子 中科大量子信息研究取得新進展 我國學者在國際上首次發現非線性電子散射現象 我國電催化析氫材料設計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美大學合作開發“云機器人”取得實驗成功 我科學家發現抗病毒信號新通路 中國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工程2016年交付 中國將在2030年建成全球化量子通信衛星網絡 我國科學家建立蛋白質設計新途徑 流感可導致腸道黏膜免疫損傷 中國學者將防黑客安全傳輸距離擴展至200公里創下新世界紀錄 集中經費、統一管理、開放共享,在中國科大——儀器設備轉得歡 成才沃土如何形成——揭秘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量子通信有望“全球通” 質子可“穿越”石墨烯類膜材料新發現可望為燃料電池帶來革命性進步 一條天然免疫抗病毒信號新通路被發現 中科大研制“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微尺度國家實驗室如何成為創新之林 一秒鐘內確定地震震級中國科大團隊在地震預警與速報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中科大造出性能優異的金屬有機骨架納米纖維 中國科大公共平臺:實實在在的資源共享 中科大發現一種新的鐵基超導材料 …… 校園文化篇 科大學人篇 附錄
展開全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聞輯刊:2014 節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聞輯刊2014》: 2.轉變一種職能 由管理轉向服務,變“有形”為“無形” “要保證讓導師成為研究生培養的**責任人,還必須著力打造服務型研究生院,將部門職能由管理向服務轉變,為導師和學生做好服務。”侯建國告訴記者。 為導師服務的關鍵一招,就是搭建一整套信息化管理系統,讓管理從“有形”向“無形”轉變。過去,大學教授*為頭疼的一件事是天天被管理部門追著填寫各類表格。“怎樣盡可能地減少非學術事務對導師、研究生的干擾?”中國科大學位辦主任倪瑞介紹說,從2006年開始,學校建立了包括學位質量監控體系、研究生導師門戶系統、研究生服務系統等三大信息化系統,通過主動推送的方式,將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各類信息及時反饋給導師。 以學位質量監控體系為例,研究生院從服務的角度出發,協助導師檢測其指導學生的學位論文文字重復率,并將檢測結果及時通知導師;同時,還將所在學科的論文影響因子平均值提供給導師參考,幫助導師了解學生的論文水平。論文評閱也通過網絡進行,專家點擊提交評閱結果后,系統就會自動給導師和學生發送短信或郵件。 “在博導遴選上,科大早就告別繁瑣的評審了,因為任何一個教授發表的論文和影響因子、指導學生的成績,通過信息系統可以很詳實地分析出來。”張淑林說,“這樣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網絡信息系統適時掌握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而導師和學生則感覺不到管理部門的存在。” “每位導師指導的學生發表了多少論文、影響因子有多少、在哪個區,全都能通過系統顯示出來,兩級學位委員會專家在學位審議中都能看見。”研究生院副院長古繼寶介紹說,這在某種意義上是對導師指導能力的一種公開,無形中強化了導師的責任心。 3.打造一個平臺 讓創新資源成自來水,學生隨需隨用 除了導師,由儀器設備等組成的創新平臺,也是研究生培養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由于體制機制的原因,許多價值不菲的儀器設備分屬不同的實驗室、課題組、學院,學生需要用時很不方便,既造成了設備閑置,又妨礙了創新人才的培養。 為,使分屬各家的設備實現資源共享,近年來中國科大研究生院牽頭建設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工程科學、信息科學等五大研究生公共實驗教學中心,集中投入、統一管理、開放公用,累計為研究生開設實驗課程100多門,并為他們提供測試服務,支持其從事高水平研究。 據統計,僅2012年,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工程科學、信息科學等五大公共實驗中心累計為校內研究生和代培研究生提供測試服務機時達10.4萬小時,總樣品數10.3萬個,測試服務2.256萬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