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青年陳逸飛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31552
- 條形碼:9787208131552 ; 978-7-208-1315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年陳逸飛 本書特色
《青年陳逸飛》為著名藝術評論家龔云表與陳逸飛胞弟陳逸鳴合作,講述著名上海藝術家陳逸飛青年時期生活與藝術經歷的評傳式作品。 該書以翔實的文獻資料為基礎,采訪了陳逸飛生前眾多好友和同學,并配以300多幅照片和作品圖片,真實生動地梳理展現了陳逸飛整個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和藝術風貌。這是有關陳逸飛*權威、*具文獻性,也*具歷史價值的著作。 上世紀70年代,陳逸飛的藝術生涯起步于一個動蕩不安、文化禁錮的年代。他的主題性油畫創作,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一種近乎執拗的桀驁不馴的獨立傾向,油畫《開路先鋒》、《紅旗》、《黃河頌》等史詩般的作品相繼誕生。陳逸飛色彩斑斕的青年時代,折射出一個時代曲折的歷程,而《青年陳逸飛》堪稱陳逸飛的一部青春史。
青年陳逸飛 內容簡介
《青年陳逸飛》為著名藝術評論家龔云表與陳逸飛胞弟陳逸鳴合作,通過對陳逸飛青年時代生活和藝術經歷的考察評述,通過對他杰出的藝術人生的文化闡釋,揭示陳逸飛其人其作所深度蘊含的“海派藝術”的神髓,以及大氣磅礴、兼容并蓄的新海派精神,并從文化的高度對藝術的審美價值做出判斷,對中國油畫藝術的發展前景進行探索。
青年陳逸飛 目錄
青年陳逸飛 節選
《青年陳逸飛》: 1946年4月12日。這一天,浙江省寧波市鎮海縣新碘鄉中□村大陳家,這個地處浙東寧紹平原東北端、與舟山群島隔海相望的小村落,在綠樹環繞、青瓦粉墻的大陳家降生的陳逸飛,在呱呱墜地的那一刻,他自然無法知道自己的一生將會如何度過。決定人的一生命運的,除了他與生俱來的性格、氣質、稟賦,更有他所置身的環境:家庭、群體、社會、國家政局,甚至世界大勢。同樣他無法知道的,是在他的血液里,從此融人了故鄉的江南文化基因,注定要影響他的一生。這是他的精神源頭,他的根。 歲月無聲,故鄉有情。在出生后僅僅六個月便告別故鄉的陳逸飛,直至2004年,時隔五十八年,他才重新踏上出生地,踏進那幢門前有條直通大海的小河的老宅。鄉愁的底蘊是一種對童年的固戀情懷,是一種對以往自我的追尋。“白日放歌須縱情,青春作伴好還鄉。”回到故鄉的那一刻,離他去世只有短短一年時間,他很疲憊,但他的心依然年輕。他是為了稍解心頭潛藏多年的鄉愁,抑或是冥冥之中感到了故園老屋的召喚?不在故鄉的日子,陳逸飛從一個少不更事的青澀少年到英氣勃發的年輕才俊,整個幼年和青年時代,他都是在上海度過的。1946年深秋的一天,尚在襁褓中的他,隨父母和繼祖母一起,到了中國*大*繁華的國際大都市、號稱“東方巴黎”的上海。他曾在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中說:“母親經常給我講,我家在鎮海新碘,老家門口有一條小河。那一年我們是劃船出去的,我還拉著肚子,臉色黃黃的……”病懨懨的小逸飛,或許與其時上海的日益動蕩不安的時勢正相吻合。僅此而言,他稱得上是生不逢時。 陳逸飛的父親陳庚賚,挈婦將雛從寧波遷居上海這樣的事,在當時應當是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日寇入侵,抗戰八年,人稠地狹的寧波飽受戰亂之苦,百業凋敝,到上海以圖生存、求發展便成為很多寧波人的合理選擇。兼之陳逸飛的父親作為一個早年畢業于寧波工業學校機械工程科又曾經擔任過小學校長的文化人,學有專長,自信能在上海這一充滿機遇的大城市捕捉到屬于自己的發展空間。他沒有錯。上海自1843年開埠以來,對交通便利、一葦可航的寧波,就像是“第二故鄉”一樣,大量寧波人進入上海形成的移民潮,是近代上海出現的重要的歷史現象。“寧波依山瀕海的環境使世居此地的人們既有依山民族剛毅堅忍的性格特征,又具傍海民族的冒險開拓精神。寧波的文化形態是開放的,寧波人通脫曠達,對新興事業素極敏感,他們不故步自封,不墨守成規,以冒險為天性,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寧波人在上海工業化進程中作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不僅眾多素質良好的旅滬移民為上海近代工業提供了充裕的勞動力,更有一些佼佼者創新進取,為上海乃至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與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成就。”初到上海,陳逸飛父親便在上海第二鋼鐵廠謀到了一份技術工作,后又升任為一名工程師,從而為家庭在“十里洋場”營造了雖然艱苦但相對穩定的生存環境。陳逸飛的母親范雅芳年輕時是大家閨秀,知書達禮,是天主教愛國會的虔誠教徒,在老家曾做過小學教師,到上海后一心相夫教子,操持家務。在以后幾年,陳逸飛又有了妹妹陳敏靜和弟弟陳逸鳴。 上海,這座繁華喧騰、風云際會的大都市,是一部讀不盡的大書。現代作家茅盾在他的長篇小說《子夜》的開頭,用這樣一段文字描寫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太陽剛剛下了地平線。軟風一陣一陣地吹上人面,怪癢癢的。蘇州河的濁水幻成了金綠色,輕輕地,悄悄地,向西流,流。……暮靄挾著薄霧籠罩了外白渡橋的高聳的鋼架,電車駛過時,這鋼架下橫空架掛的電車線時時爆出幾朵碧綠的火花,從橋上向東望,可以看見浦東的洋棧像巨大的怪手,蹲在暝色中,閃著千百只小眼睛似的燈火。向西望,叫人猛一驚的,是高高地裝在一所所洋房頂上而且異常龐大的Neon電管廣告,射出火一樣的赤光和青鱗似的綠焰:Light,Heat,Power!”茅盾以他文學家特有的敏銳,形象而準確地勾勒出十里洋場燈紅酒綠的繁盛景象。彼時的上海,已然是中國*大的港口和通商口岸,一個與傳統中國其他地區截然不同的充滿現代魅力的國際大都會。恰如恩格斯曾經評價過的巴黎“在這個城市里,歐洲的文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這里匯聚了整個歐洲歷史的神經纖維,每隔一定的時間,從這里就會發出震動世界的電擊。”上海亦然。茅盾筆下的Light(光),Heat(熱),Power(力)的Neon(霓虹燈),正隱喻著作為“東方巴黎”的上海所擁有的活力和現代性。 ……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